↑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钟繇字元常,颍川长社人也。举孝廉,除尚书郎、阳陵令,以疾去。辟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郎。是时,汉帝在西京,李催、郭汜等乱长安中,与关东断绝。太祖领兖州牧,始遣使上书。傕、汜等以为“关东欲自立天子,今曹操虽有使命,非其至实”,议留太祖使,拒绝其意。繇说傕、汜等曰:“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唯曹兖州乃心王宝,两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傕、汜等用繇言,厚加答报,由是太祖使命遂得通。太祖既数听荀彧之称繇,又闻其说傕、祀,益虚心。后傕胁天子,繇与尚书郎韩斌同策谋。天子得出长安,繇有力焉。拜御史中丞,迁侍中尚书仆射,并录前功封东武亭侯。

初,太祖下令,使平议死刑可宫割者。繇以为“古之肉刑,更历圣人,宜复施行,以代死刑。”议者以为非悦民之道,遂寝。及文帝临飨群臣,诏谓“大理欲复肉刑,此诚圣王之法。公卿当善共议。”议未定,会有军事,复寝。

太和中,繇上疏曰:“大魏受命,继踪虞、夏。孝文革法,不合古道。先帝圣德,固天所纵,坟典之业,一以贯之。是以继世,仍发明诏,思复古刑,为一代法。连有军事,遂未施行。陛下远追二祖遗意惜斩趾可以禁恶恨入死之无辜使明习律令与群臣共议。出本当右趾而人大辟者,复行此刑。使如孝景之令,其当弃市,欲斩右趾者许之。其黥、劓、左趾、宫刑者,自如孝文,易以髡、笞。能有奸者,率年二十至四五十,虽斩其足,犹任生育。今天下人少于孝文之世,下计所全,岁三千人。张苍除肉刑,所杀岁以万计。臣欲复肉刑,岁三千人。子贡问能济民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又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苦诚行之,斯民永济。”

书奏,诏曰:“太傅学优才高,留心政事,又于刑理深远。此大事,公卿群僚善共平议。”议者百余人,帝以吴、蜀未平,且寝。太和四年,繇薨。帝素服临吊,谥曰成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钟繇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远追二祖遗意/惜斩趾可以禁恶/恨入死之无辜/使明习律令/与群臣共议

B.陛下远追二祖/遗意惜斩趾可以/禁恶恨入死之/无辜使明习律令/与群臣共议

C.陛下远追二祖遗意/惜斩趾可以禁恶/恨入死之/无辜使明习律令/与群臣共议

D.陛下远追二祖/遗意惜斩趾可以/禁恶恨入死之无辜/使明习律令/与群臣共议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京,古都名,指长安,西汉都长安,东汉迁都洛阳,以长安在西,称西京。

B.仆射,仆是“主管”的意思,古代重武,主射者掌事,故诸官之长称仆射。

C.坟典,《三坟》《五典》的简称,泛指古代的典籍,这里指古代的典章制度。

D.谥,即谥号,古代王侯将相、官吏百姓死后,朝廷给予褒贬善恶的一种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钟繇深明大义。李傕、郭汜在长安城中叛乱,并想扣留太祖派的使者,钟繇晓以大义,劝说李傕、郭汜接待使者,并给太祖以优厚的答复回报。

B.钟繇力救天子,李傕在长安城中扶持天子,钟繇与韩斌暗地策划营救天子离开长安,出了很大的力,并因为先前的功劳被封为东武亭候。

C.钟繇提出施行肉刑。钟繇认为古代的肉刑,经历了圣人的设置,应该再次施行,以代替死刑。太祖听从他的建议,下令将死刑可以改为宫刑。

D.钟繇改革刑法制度。钟繇在奏折中引用孔子的话说明将死刑改为肉刑不只是仁改,还是圣德,如果能够实行,百姓会永远得到好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既数听荀彧之称繇,又闻其说傕、汜,益虚心。

(2)及文帝临飨群臣,诏谓:“大理欲复肉刑,此诚圣王之法。公卿当善共议。”

5.魏曾有三帝主张让群臣讨论关于死刑可以改为肉刑的设想,但都没有结果,请分别简要说明未实行的原因。

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