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改革开放以来,书法领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②在现代书法艺术探索的影响下,一些书法作品出现“汉字符号的绝对化”倾向,即片面追求书法的“线条质量”,甚至无底线地戏谑汉字,造成文本不可识读、丧失了对汉字、书法的基本尊重。一些学书者曲解“笔墨当随时代”的内涵,抛开传统求新求异,频频写出“怪书”“丑书”,让业内人士摇头,让书法爱好者一头雾水。其实,“笔墨当随时代”的本意是希望艺术家能够创作出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而非背离传统去创造所谓的“新”笔墨、“新”面目。

③了解中国书法中有关汉字的结构原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了解中国书法美学倾向。无论是商周时期的金文,汉代的隶书,还是唐代的楷书,其结字原则都是拱向一个中心,书写时严格遵循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笔画顺序,呈现出紧凑有序、大方得体、匀称美观的汉字形象。汉字结构的平中寓奇、险中求胜,汉字笔画的劲健内敛、刚柔相济、以及书法布局的计白当黑、虚实相生,都极大强化了汉字书写的内在张力,影响着书法的审美取向。因此、缺乏对汉字与文本的研究,就相当于丢掉书法之根,符号化的汉字线条终究无法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④值得关注的另一个问题是,当下一些书家见作品不见风格、真正能写出自己风格的大家并不多。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当代学书者对古人书风的研习不足,从而导致创新不足。古人书风有千百种,这些书法风格均在守正的基础上实现出新,在汲取书法优秀传统精华的基础上各有优长,值得学书者深入研究。

⑤书法风格是书法的艺术语言,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审美标准之上,概括地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审美标准无外乎真、善、美,这也是所有学书者创作时都应坚守的审美标准。

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审美标准,还需进一步加深对书法审美情感的认识,它隐藏在积淀深厚的中国历代经典法帖之中,需要今人仔细揣摩体认。一般认为书法审美情感分为感性审美情感和理性审美情感两种。通常,书法临习中的“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处于书法感性审美情感阶段;而书法创作中的“乐此不疲”“不知有魏晋”则处于书法理性审美情感阶段,两种情感之间呈递进和互相深化的关系,没有感性审美情感阶段就没有理性审美情感阶段,没有理性审美情感阶段就无法创作出有高度的作品。存在于认识过程中的递进情感,一般总是由初始对书法的兴趣进而步入到对书法的理性把握,这是一个对书法贯穿始终的,甚至是周而复始的认识过程。因此,再难的字体、字帖,最终临习到手总归不是太难,但要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则非尽毕生精力与功夫不可。

⑦由学到创的过程,是由感性审美情感到理性审美情感的过程。当然,在书法创作实践中,情感的表现是复杂多样的,反映在作品中最高级的东西,即真实纯净的情感,常常是理性审美情感与感性审美情感的交辉。了解这些规律,才能更好地提升书法审美认知,在创作实践中守正出新。

(选自刘锁样《在创作实践中守正出新》,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丧失了对汉字以及书法的基本尊重,部分书法作品片面追求书法的“线条质量”。

B.汉字书写的内在张力取决于汉字结构、笔画以及书法布局三个方面所蕴含的美学智慧。

C.当下一些书法作品之所以不见自己的风格,与学书者缺少对古人书风的研究不无关系。

D.一般把书法审美情感分为理性和感性两种,由学到创的过程就是由前者到后者的过程。

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怪书”“丑书”频频出现为例,意在表明部分学书者曲解了“笔墨当随时代”的内涵。

B.金文、隶书、楷书结字原则都是拱向一个中心,证明了在书写布局时应该刚柔相济、虚实相生。

C.作者借助“浅尝辄止”和“乐此不疲”来说明书法审美情感的两个阶段,使论述更加形象易懂。

D.文章针对改革开放以来书法领域的一些问题,从成因、解决办法等方面展开了论述,逻辑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书者如把研究汉字与文本作为学习的前提,就会让符号化的汉字线条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B.如何去体认隐藏在中国历代经典法帖之中的书法审美情感,是当代学书者不能回避的问题。

C.学书者违背中华传统文化审美标准,即使尽毕生精力和功夫,也很难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

D.准确认识书法在由学到创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规律,有助于学书者在创作实践中守正出新。

高二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