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美国国务卿赫尔在备忘录中提出日本必须立即退出中国、退出德意日联盟等要求,日本特使发表声明回应:“唯早日勘定祸乱,光复和平,使万邦各就其位,乃帝国之基本国策……如有与帝国根本国策背道而驰之事,不能使万邦各就其位,帝国政府断难容忍。”这一声明反映日本
A. 始终重视发展与美国的关系
B. 反思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痛苦
C. 意在保持东亚地区和平稳定
D. 假借勘乱名义美化侵略意图
高三历史单选题简单题
1941年,美国国务卿赫尔在备忘录中提出日本必须立即退出中国、退出德意日联盟等要求,日本特使发表声明回应:“唯早日勘定祸乱,光复和平,使万邦各就其位,乃帝国之基本国策……如有与帝国根本国策背道而驰之事,不能使万邦各就其位,帝国政府断难容忍。”这一声明反映日本
A. 始终重视发展与美国的关系
B. 反思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痛苦
C. 意在保持东亚地区和平稳定
D. 假借勘乱名义美化侵略意图
高三历史单选题简单题查看答案及解析
1935年12月5日,美国国务卿赫尔发表户明,声称“中国任何部分的非常发展,应当而且必须地不仅为中国政府和人民所关心,并且为所有在华有利益的国家所关心”,“美国政府因此正密切地注视着该地区内发生的事情”。与此声明的发表有直接关系的是:
A.日本扩大在中国的侵略活动
B.红军长征取得了重大胜利
C.西安事变引起国际社会关注
D.英、美在华侵略矛盾的加剧
高三历史选择题中等难度题查看答案及解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43年10月,美、英、苏外长在莫斯科举行会议,准备就成立战后国际组织问题发表一个《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美国国务卿赫尔认为,应将中国作为宣言的签字国。但英国外交大臣艾登态度冷淡,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则以中国外长没有参加会议为由加以拒绝。赫尔强调,如果将在战争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大国排除在外,则有违联合国家统一的精神,对联合国家的统一将产生极为有害的心理效应。赫尔认为,如果摒弃中国就极有可能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和政治两个方面都引起极为不利的反应。最后,中、美、英、苏4国代表在莫斯科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该宣言第一次正式宣告4大国一致赞成战后成立一个维护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
--摘编自《傅秉常日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力推中国成为《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签字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签订的影响。
高三历史非选择题中等难度题查看答案及解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之后又把侵略矛头指向了华北。蒋介石于1931年9月21日召集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紧急会议,商讨对日方略。主张以日本侵占东北的事实,先行提出于国际联盟与签订非战公约诸国,诉诸公理,同时团结国内,共赴国难,忍耐至相当程度,乃出于最后自卫之行动。“要求国人镇静忍耐,努力团结,准备自卫,并信赖国联公理处断。”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联合全国各种军队一致抗日的主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当时身处华北抗日前线,驻守长城防线、察绥地区的国民党军以及长城内外的义勇军,激于民族义愤,先后进行了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及绥远抗战,以血肉之躯推动了中国局部抗战的发展。
材料二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民族抗日战争终于爆发了。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声明:“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际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唯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1937年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国性抗日战争迅速展开。
——据百度百科整理
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两则材料中的一个变化,并结合当时的国内外历史知识论述其原因。(要求:根据材料写出变化,史论结合)
高三历史材料分析题困难题查看答案及解析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在给尼克松的备忘录中表示:“我们对中国采取主动行动的最大好处也许就是对苏联的影响”。美国“对中国采取主动行为”的意图是
A.扭转与苏联争霸的不利局面 B.促使日本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C.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D.促进国际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高三历史选择题简单题查看答案及解析
1971年8月2日,美国国务卿罗杰斯发表声明,宣称“美国将在今秋的联合国大会中,支持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入会的行动。同时,美国将反对任何排除中华民国、剥夺它的联合国代表权的行动”。材料反映出
A. 美国支持中国统一
B. 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C. 联合国被中国操纵
D. 美国对华政策具有两面性
高三历史选择题中等难度题查看答案及解析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7年3月克莱顿就提出过一份备忘录,建议美国立即行动起来,担负起领导世界的责任,填补西欧的权力真空。二战后初期美国人认为,欧洲必须具备自己的运输能力。为此克莱顿建议美国将战后过剩船只出售给法国、意大利和其他欧洲海商国家,将它们的商船恢复到战前水平。克莱顿还说:“我们的资源和生产能力足以(向欧洲)提供其所需的所有帮助。问题是我们要组织好我们的财政政策和国内消费,这样就能从我们庞大的生产中拿出足够的过剩必需品,通过税收而不是增加债务,征购这些过剩产品。” ——整理自《克莱顿与马歇尔计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结束后美国“担负起领导世界的责任”的原因有哪些?(8分)
(2)材料中欧洲面临的问题是通过什么方案解决的?美国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7分)
高三历史综合题极难题查看答案及解析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3年10月,美、英、苏3国外长在莫斯科举行会议,为3国首脑的会晤做准备。会议准备就成立战后国际组织问题发表一个《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美国国务卿赫尔认为,除美、英、苏3国外,还应将中国作为宣言的签字国。但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对此持冷淡态度,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则认为,中国外长没有参加会议,会议的宣言自然是3国宣言,不能将中国作为宣言的签字国。赫尔强调:“为了维护联合国家统一的精神,把中国包括在内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将在战争中作出重要贡献的大国排除在外,则对联合国家的统一将产生极为有害的心理效应”:而且“我国政府认为,如果在宣言问题上由美、英、苏3国将中国摒弃,那就极有可能在太平洋地区在军事和政治两个方面都引起极为不利的反应”。最后,英国和苏联方面同意。10月30日,中、美、英、苏4国政府代表在莫斯科正式签署了4国《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该宣言第一次正式宣告4大国一致赞成战后成立一个维护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
——摘编自《傅秉常日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坚持将中国作为原始签字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签订的影响
高三历史非选择题中等难度题查看答案及解析
1964年中法正式建交。美国甚感震惊,但又无可奈何,只好由美国国务卿发表一个声明表示“遗憾”。而戴高乐总统则非常自信地说“法国承认中国只不过如实地承认世界”,他相信目前某些国家的政府“迟早会仿效”法国。这反映了
A.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最终形成 B.两极格局走向多极化
C.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D.法国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
高三历史选择题简单题查看答案及解析
1943年10月,美、苏、英三国开会讨论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问题,并计划发表共同宣言。美国国务卿赫尔利当时指出:“如果在宣言问题上排除中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和政治方面都会引起极为不利的反应。”由此可知,中国
A. 在反侵略战争中提高了国际地位
B. 谋求建立公正合理的战后国际秩序
C. 抗日战争即将进入全面反攻阶段
D. 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负的关键
高三历史单选题简单题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