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光绪十六年(1890年)清政府为制造枪炮需要,向英国购进3吨酸性炼钢平炉1座,在官办的江南制造局建造炼钢厂。翌年投产,日产钢10吨,开上海钢铁工业之先河。光绪二十年至二十一年,在城南高昌庙地区(今制造局路)辟地27亩,建设新的炼钢厂,又购进15吨酸性炼钢平炉1座,并陆续购置1吨转炉一座,1.5吨、3吨电炉各一座,直径400~914毫米轧钢机4套、冷轧机5套、卷铁皮机1台,2000吨水压机1座等设备,生产圆钢、方钢、扁钢、角钢、工字钢、6-18毫米钢板、枪筒钢、炮筒钢等,供制造枪支、快炮、舰艇及其他机件等军需之用。投产5年产钢7989吨,最高年产量2056吨。因其所产枪炮长期落后,抑制了炼钢生产,光绪二十四年后,钢年产量下降到500~600吨,炼钢厂陷入一蹶不振的局面。后该厂几经易名,独立建制为上海炼钢厂,于抗日战争前夕,主要生产设备迁往重庆,结束了上海首家钢铁企业的历史。

——摘编自张明《洋务运动与上海钢铁工业的兴起》

材料二  1811年,德国弗里德里希·克虏伯在埃森城建造一个小熔铁炉,发明了一种生产铸钢的新方法。19世纪40年代以后,铁路建设对铁轨、机车和车皮制造等需求的刺激推动了徳国钢铁工业快速发展。1851年,老克虏伯长子阿尔弗里特·克虏伯他在伦敦世界博览会上展出一件铸钢炮筒。1859年,普鲁士政府一次向他订购300门野战炮。因此,克虏伯的钢材世界闻名。1862-1863年,他建立了欧陆上第一家酸性转炉钢厂。70年代后徳国引进了这一新技术,1865年,徳国巴哈·曼勒斯曼发明了轧制无缝钢管的工艺和设备,填补了钢材加工的一个空白,在当时引起过轰动。1867年克虏伯父子发明了坩埚法,进一步推动了冶金工业的发展。在80年代,德国采用托马斯一吉尔克莱斯碱性转炉炼钢法。

——摘编自《二百年历史的德国钢铁工业回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重视钢铁工业的目的,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与德国钢铁工业发展的不同点。

高三历史材料分析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