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金砖五国”不但拥有全球43%的人口,75%以上的外汇储备,而且在全球经济复苏迟缓、欧债危机深重难返的背景下,金砖五国作为一个整体,在2009年到2013年之间依然保持了两倍于全球和四倍于发达国家的平均经济增长速度。“金砖五国”的发展
A.以较强实力领衔世界金融和贸易走向
B.打破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经济秩序
C.使其成为极具实力的新兴经济区域集团
D.促进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高三历史单选题困难题
据新华社报道,“金砖五国”不但拥有全球43%的人口,75%以上的外汇储备,而且在全球经济复苏迟缓、欧债危机深重难返的背景下,金砖五国作为一个整体,在2009年到2013年之间依然保持了两倍于全球和四倍于发达国家的平均经济增长速度。“金砖五国”的发展
A.以较强实力领衔世界金融和贸易走向
B.打破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经济秩序
C.使其成为极具实力的新兴经济区域集团
D.促进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高三历史单选题困难题查看答案及解析
不同时期美国应对经济危机的方法有所不同。“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的黄金和外汇储备出现了大幅度下降,美国由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变为最大的债务国。”此后,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改革,终于在1982年底实现了经济的复苏。其措施与1929—1933年罗斯福新政最大的不同是
A.降低税率 B.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
C.减少财政支出 D.缓和社会矛盾
高三历史选择题中等难度题查看答案及解析
不同时期美国应对经济危机的方法有所不同。“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的黄金和外汇储备出现了大幅度下降,美国由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变为最大的债务国。”此后,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改革,终于在1982年底实现了经济的复苏。其措施与1929—1933年罗斯福新政最大的不同是
A.降低税率 B.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
C.减少财政支出 D.缓和社会矛盾
高三历史选择题中等难度题查看答案及解析
不同时期美国应对经济危机的方法有所不同。“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的黄金和外汇储备出现了大幅度下降,美国由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变为最大的债务国。”此后,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改革,终于在1982年底实现了经济的复苏。其措施与1929—1933年罗斯福新政最大的不同是
A.降低税率 B.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
C.减少财政支出 D.缓和社会矛盾
高三历史选择题简单题查看答案及解析
不同时期美国应对经济危机的方法有所不同。“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的黄金和外汇储备出现了大幅度下降,美国由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变为最大的债务国。”此后,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改革,终于在1982年底实现了经济的复苏。其措施与1929—1933年罗斯福新政最大的不同是
A.降低税率 B.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
C.减少财政支出 D.缓和社会矛盾
高三历史选择题简单题查看答案及解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白银危机(美国大量收购白银,导致中国白银价格大幅度上升,白银大量外流,引起经济危机)发生后,1935年11月国民政府被迫宣布放弃银本位, 实行外汇本位的法币制度。但从历史经验看, 由于此举是以英磅、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的“外围”货币(法币与英磅、美元挂钩), 因此币值稳定性决定于中心货币的支持程度。当二战后随着地缘关系改变, 来自中心货币的支持趋弱, 法币就被推向了恶性通货膨胀的不归路, 并一直延续到新中国。
材料二 与国民党尚有一定的金银储备和实体资产 (国有官僚资本) 作为货币发行基础相比, 人民币问世之初不仅是“负资本”基础, 而且是支出收入比将近3∶1的深度负债。其所引发的结果是一年多的时间里物价指数上涨了160多倍。新中国“人民币保卫战”, 包括“银元之战”(打击银元投机)、“米棉之战” (打击米棉投机)、折实储蓄、折实公债等。另外新中国政府还采取了增收节支、土地改革、发展生产等措施。人民币首先在上海站稳了脚跟,很快成为全国唯一的稳定货币。
——《建国初期“去依附”体制下的反危机经验研究》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政府“法币”发行失败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民币发行成功的原因。
高三历史材料分析题中等难度题查看答案及解析
下表为1973年美国、欧共体和苏联的人口、国民生产总值、出口贸易额及黄金外汇储备比较表。这说明
(据郭吴新《论当代世界经济格局》)
A. 欧共体的发展已经可以同美国分庭抗礼
B. 苏联的经济实力已经超过了美国
C. 资本主义世界已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D. 美国、欧共体和苏联都发展迅速
高三历史单选题中等难度题查看答案及解析
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2009年中国经济增速仍超8%,增幅再惊世界。美国彭博社评论:“中国经济复苏主要靠了4万亿元的刺激措施,这些钱被用在铁路、公路、电厂和公共房屋的建设上。”历史上采取类似举措促进本国经济恢复的是
A.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苏俄推行新经济政策
C.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D.苏俄的赫鲁晓夫改革
高三历史选择题中等难度题查看答案及解析
2011年以来欧洲债务危机直接影响世界经济复苏,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引起全球经济波动。2015年8月24日,因中国股市大跌9%,美元和大宗商品也大都大幅下挫,警报声响彻全球市场。上述事例说明
A.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B. 贸易保护主义加剧
C. 经济区域集团化加强
D. 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高三历史单选题简单题查看答案及解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经济全球化以金融资本的全球扩张为主导,其进程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促进着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另一方面,它服从资本追求高额剩余价值的目的,使剥削、贫富差距等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弊端在全球蔓延。跨国资本的全球流动造成整个社会的分裂状态,形成长期失业和贫困人口,民众因此而发起反全球化运动。由此看,经济全球化的负面作用,源于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源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分配不公,导致社会两极分化,人民不能公平地分享经济全球化的利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大国经济复苏乏力、陷入长期停滞状况,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等更加严重,促使保护主义更加严重,民众的反抗运动持续深化。同时,资本主义大国的逆全球化突破了经济行为,发展成为政党、国家和政府的行为,实施一系列逆转经济全球化的措施,排斥外来民族。各种反全球化、去全球化、逆全球化充斥西方,成为西方国家政治主流。
——摘编自栾文莲《对当前西方国家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分析评判》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高三历史论述题中等难度题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