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原创)探究问题。
材料一:早在1839年清政府采取严厉禁烟措施之前,英国资产阶级为了打开中国大门,就已经在积极酝酿发动对华侵略战争。1839年中国禁烟运动的开展,只不过是使他们为发动侵略战争寻找到了一个借口。换言之,英国资产阶级要打开中国市场,进行经济扩张,乃是1840 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清政府用闭关政策限制中英贸易,尽管很不明智,但采取何种贸易政策毕竟属于中国的主权范围。英国使用武力强行改变中国的贸易政策,是一种蛮横无理的侵略行为。而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清政府在外贸方面实行的闭关政策,是当时中国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在政治上的反映,是封建统治阶级妄自尊大心理的反映,它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阻碍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应该予以否定。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
(2)根据材料和所学,探究从鸦片战争中得到的启示。
九年级历史综合题困难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一: 1839年8月初,广东禁烟的消息传到了英国,英国商业资产阶级及鸦片贸易集团立刻发出一片战争喧嚣。他们纷纷致书英国政府,狂妄叫嚷:“中国方面的无理举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大不列颠现在极应以武力方式向中国要求‘恢复名誉’了。”
材料二: 1895年,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出了一副对联,其上联是:“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当他把上联拿给前去日本谈判的清朝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要求李鸿章对下联时,这位清政府举足轻重的人物思考良久,终于勉强对出下联:“天无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
(1)大不列颠为“恢复名誉”以武力的方式对中国发动了什么战争?(1分)这场战争最终的结局如何?(1分 )
(2)依据材料二所提供的信息,分析这是哪次大规模的战争?(1分)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1分)
(3)从世界发展潮流的角度,分析指出英日大侵华,中国遭受巨大的民族耻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九年级历史综合题简单题查看答案及解析
(2020原创)探究问题。
材料一:“这一年,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由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俄国等国家……,侵入了古老中国的首都——北京。”
——瓦德西
材料二:《辛丑条约》是一个空前严重的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个条约,帝国主义列强极大地加强了在中国的势力。它所规定的“庚子赔款”本息合计白银98 000多万两,加上各地地方性赔款2 000多万两,总数超过10亿两,这是对中国人民的残酷掠夺;它关于惩办“首祸”和禁止中国人加入或成立反帝组织的规定,体现了对中国的严厉奴役;它关于在北京设立单独的使馆区、在中国境内平毁炮台、驻扎军队的规定,是对中国实行的野蛮军事控制。一位外国人曾指出,当时的中国“已经达到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落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其反映的是哪次战争的史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探究《辛丑条约》的影响。
九年级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查看答案及解析
(2020原创)探究问题。
材料一:复活节是俄国旧历中最大的一佳节,家家户户都相庆贺,今年恰巧和国际的五一节同在一日……革命后战祸相寻,政府行集权制及劳动券,已经两三年没有大大的过这佳节,食物菜膳不容易取得。今年第一年行新经济政策,开放商业,民间值此佳节,突现活泼的气象。
——瞿秋白《赤都心史》
材料二:正如1922年10月底11月初列宁在回答英国《曼彻斯特卫报》记者提问时所言:“正是现在,农民精力充沛地、废寝忘食地重整自己的耕地,修复自己的农具房舍、各种设施等等”。的确,农民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恢复生产上,即使有的农民家庭还挣扎在饥饿的边缘,也保留下了用于来年春播的种子粮,为将来扩大土地播种面积而积极准备农具。
——黄立茀等《新经济政策时期的苏联社会》
材料三:贸易商人设立摊位,跳蚤市场蓬勃发展,农民将食品运来城镇。因有新法律的许可,私人的咖啡馆、商店、餐馆、夜总会、诊所、信用社甚至小型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内战时宛如墓地的莫斯科和彼得格勒,突然生机盎然,嘈杂的贸易商人、忙碌的出租车司机、灯火通明的商店和街道,好像又重回到1917年之前。
(1)材料一中,人们从“两三年没有大大的过这佳节”到“民间值此佳节,突现活泼气象”,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新经济政策的实行,对苏联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九年级历史综合题困难题查看答案及解析
(2020原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2年的棉纺织业危机,导致张謇的事业全面崩盘。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没有为他提供什么有价值的帮助。巧合的是,日本在上世纪20年代初也发生过一次经济恐慌,日本政府采取了大规模的紧急救济措施,为各行业提供经济贷款援助。日本的大型企业、商业银行、股票交易所很快摆脱了困境,在随后的中日纱厂竞争中迅速拖垮了大生。
材料二:以张謇为代表的中国民族实业家作为一个社会阶层没有得到足够的社会权利,也没有好的融资环境和渠道,国家的经济政策仍未走出小农时代的框架,商业活动处处受到牵制。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謇在推动民族工业发展中的主张。
(2)据材料一、二,概括影响张謇创办实业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
九年级历史综合题困难题查看答案及解析
(2020原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三大主权遭到了破坏: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同时,中国的司法主权也遭到破坏……这就是鸦片战争对中国最大的危害。由此,清政府也开始坠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巨大的变革由此开始:在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1856年,苏皖浙省,年产烟达73万担,烟田2 303亩……用机器的近代企业逐步出现,据相关统计,1895年全国近代工矿企业总数达200家,资本总额5 004万元……在政治上,经过外国侵略势力和国内农民革命的冲击,已经无法按照老样子维持下去了,在“灭亡”威胁下,一部分封建统治阶级,不得不转化为洋务派,推行洋务运动。政治民主化,也开始提上了中国的议事日程。
——摘编自王智翔《论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1)据材料一,指出战争对中国的危害是什么?
(2)据材料二,归纳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巨大变革”?
(3)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
九年级历史综合题困难题查看答案及解析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
A. 为了打击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B. 为了挽回鸦片被销毁的损失
C. 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 D. 为了割占香港岛
九年级历史选择题简单题查看答案及解析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从古至今,不同历史时期为了实现和巩固国家统一,历代政府都采取过积极有力的措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新皇帝”为巩固统治,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
材料二汉朝设置西域都护开府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统领大宛及其以东城郭科诸国,兼督察乌孙、康居等游牧诸国,颁行朝廷号令;诸国有乱,得发兵征讨。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2)请概括材料二中汉朝所设机构起了什么作用?
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联独爱之如一”。
一一唐太宗
(3)试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唐太宗采取这一民族政策的史实一例。
材料四(康熙)为了化解当时最突出的满汉时峙问题……一方面保留汉族文化风俗,修纂明史,开设博学鸿儒科,招抚网罗汉族文人;另一方面则大兴文字狱……他在严申法纪的同时,尤其重视德治,以儒家理学思想对天下施以教化,要人们遵行礼法。
——《欧洲时报・周末特刊》(2003年8月23日)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熙帝维护国家统一的事迹(至少2点)
材料五2015年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调研时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5)建国以来,为推进祖国统一和实现国内各民族团结发展,中国共产党做出了哪些制度创新?
(6)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一谈对你的启示。
九年级历史综合题简单题查看答案及解析
下图为1838-1839年鸦片贸易情况。清政府为此采取的措施是
A.闭关锁国 B.派遣林则徐禁烟
C.武装抗击英军侵略 D.被迫开放通商口岸
九年级历史选择题中等难度题查看答案及解析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从古至今,不同历史时期为了实现和巩固国家统一,历代政府都采取过积极有力的措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行政系统管理示意图
(1)据材料一,秦始皇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二汉朝设置西域都护,开府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统领大宛及其以东城郭科诸国,兼督察乌孙、康居等游牧诸国,颁行朝廷号令;诸国有乱,得发兵征讨。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2)据材料二,概括西域都护设置的作用。
材料三唐太宗常说“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唐太宗问魏征:“何谓明君?”魏征:“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比籍忠臣。”
(3)材料三体现了唐太宗的哪一执政理念?请各举一例说明他是如何践行这一理念的。
材料四(康熙)为了化解当时最突出的满汉对峙问题……一方面保留汉族文化风俗,修纂明史,开设博学鸿儒科,招抚网罗汉族文人;另一方面则大兴文字狱……他在严申法纪的同时,尤其重视德治,以儒家理学思想对天下施以教化,要人们遵行礼法。
——《欧洲时报·周末特刊》(2003年8月23日)
(4)据材料四,归纳康熙帝的治国措施,并分析其目的。
九年级历史综合题困难题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