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将欲取①天下而为②之,吾见其不得已③。天下神器④,不可为也,不可执也⑤。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⑥,故无败,故无失。
注释:① 取:为、治理。② 为:指有为,靠强力去做。③不得已:达不到、得不到。④ 天下神器:天下,指天下人。神器,神圣的物。⑤执:掌握、执掌。⑥无为:顺应自然而不强制。
1.这段文字,选自老子的名著《________》。
2.本段文字体现了老子的哪种思想?
七年级语文课外阅读中等难度题
名著阅读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宋江又道:“只恨黄文炳那贼一个,却与无为军百姓无干。他兄既然仁德,亦不可害他,休教天下人骂我等不仁。众弟兄去时,不可分毫侵害百姓。今去那里,我有一计,只望众人扶助扶助。”众头领齐声道:“专听哥哥指教。”宋江道:“有烦穆太公对付八九十个叉袋,又要百十束芦柴,用着五只大船,两只小船,央及张顺、李俊驾两只小船,在江面上与他如此行;五只大船上,用着张横、三阮、童威和识水的人护船。此计方可。”穆弘道:“此间芦苇、油柴、布袋都有,我庄上的人都会使水驾船,便请哥哥行事。”宋江道:“却用侯家兄弟引着薛永并白胜,先去无为军城中藏了,来日三更二点为期,且听门外放起带铃鹁鸽,便教白胜上城策应,先插一条白绢号带,近黄文炳家,便是上城去处。再又教石勇、杜迁扮做丐者,去城门边左近埋伏,只看火为号,便要下手杀把门军士。李俊、张顺只在江面上往来巡绰,等候策应。”
1.选文出自我国古典名著 ,作者 。
2.上文选自“宋江智取无为军张顺活捉黄文炳”章节,从选文看,宋江的“智”表现在哪些地方?请至少写出两处。
3.宋江乃梁山一百单八将之首,人称“孝义黑三郎”、“及时雨”等,从“只恨黄文炳那贼一个,却与无为军百姓无干。他兄既然仁德,亦不可害他,休教天下人骂我等不仁。众弟兄去时,不可分毫侵害百姓。”这段话来看,宋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查看答案及解析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乙)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①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②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③。”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扎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④斯语矣。”
(《论语·颜渊》)
(注)①克己复礼:克己,克制自己。复礼,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②归:归顺。③目:具体的条目。目和纲相对。④事:从事,照着去做。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博学而笃志(________)
(2)切问而近思(________)
(3)克己复礼为仁(________)
(4)请事斯语矣(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②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3.按要求作答。
①请用乙文中的一句原文来回答孔子所说的“仁”的内涵是什么?
②请你联系甲乙两文和实际,谈谈如何才能做到“仁”?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查看答案及解析
阅读《孙权劝学 》选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孙 权 劝 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蒙乃始就学 乃:是;及鲁肃过寻阳 及:等到
B. 非复吴下阿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味道);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古代对自家兄长的尊称)
C. 见往事 见:了解;见事 见:知晓
D. 刮目相待 刮:擦拭 ;肃遂拜蒙母 遂:终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长进的故事。
B.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C. 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D.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4.本文和《诫子书》都是劝,请说说劝的内容和方法有何不同。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查看答案及解析
阅读《河中石兽》选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一老河兵闻之 求之下流
B. 山门圮于河 当求之于上流
C. 其反激之力 如其言
D. 求之下流,固颠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3.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則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
B. “知其二”指还需考虑到水的冲击会掏空石头下面的沙子, 从而让石头翻转,离开原来的位置,朝水流相反的方向移动到上游去。
C. 文章采用了借物说理,同时全篇主要采用抒情议论结合的写法,使读者既能获得具体的感受,又能获得理性的感悟。
D. 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悚讶的结局,而且从悟出了天下事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4.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查看答案及解析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后面题目。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①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②也。但祠宇③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④,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
①巉然:险峻陡峭的样子。
②尤物:珍奇之物
③祠宇:(山上的)庙宇
④发挥:互相映衬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这句话。
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2.文章提到“金山、焦山、落星之类”,有何用意?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查看答案及解析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后面小题。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①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②也。但祠宇③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④,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巉然:险峻陡峭的样子。 ②尤物:珍奇之物 ③祠宇:(山上的)庙宇
④发挥:互相映衬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这句话。
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2.文章提到“金山、焦山、落星之类”,有何用意?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查看答案及解析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①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②能讽诵③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④,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①患:担心 ②俟sì:等待。 ③讽诵:出声诵读,抑扬顿挫地诵读。④ 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权谓吕蒙曰: ⑵但当涉猎: ⑶尝主编《资治通鉴》: ⑷及长:
2.与例句中“为一时之名臣”中加点词“之”用法相同的是
A水陆草木之花 B康肃笑而遣之 C何陋之有 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书/不可不成诵 B咏其/文,思其/义 C及/鲁肃过寻阳 D不可/不学
4.翻译下列句子
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⑵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5.试分析吕蒙与司马光两人的学习经历有何相同之处,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查看答案及解析
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选段:到早晨一点左右,我感到极端疲倦。我的四肢痉挛得很厉害,渐渐发硬,不能灵活运用了。康塞尔不得不来支持我,我们保全生命的担子于是完全落在他一人身上。不久我听到这个可怜人发喘了;他的呼吸渐渐短促了。我明白他也不能支持很久了。“丢下我吧!丢下我吧!”我对他说。“丢下先生!永远不能!”他答,“我还要死在先生前头呢!”
问题:选段中所说的康塞尔是“我”的仆人,他年轻、健壮、规矩、热情、脾气好,而且处变不惊,最为难得的是对主人一片忠心。除了上文之外,请再简要写出体现康塞尔对“我”忠心耿耿的一个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语文名著阅读中等难度题查看答案及解析
古文阅读
执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①无所出。俄②有老夫③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注释)①计:办法。指想办法。②俄:不久,一会儿。③老夫(fǔ):老人。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执竿入城
②遂依而截之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3)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七年级语文课外阅读中等难度题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