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的悲歌人生

南宋绍兴十年(1140),辛弃疾出生于山东济南。辛弃疾虽然出生在金人占领的地区,但他自幼接受祖父辛赞爱国思想的熏陶,始终把南宋视为自己的祖国。辛弃疾幼时不但诵习经典,撰写诗文,而且熟读兵书,苦练武艺。辛弃疾绝非宋代文坛上常见的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而是一位肤硕体壮、颊红眼青、目光有棱的壮士。

绍兴末年,河北、山东一带的汉族人民苦于金人的残暴统治,大大小小的抗金起义风起云涌,烽烟遍地,其中以济南耿京率领的义军规模最大。二十二岁的辛弃疾被耿京任命为掌书记。不久,辛弃疾力劝耿京归附南宋朝廷。次年正月,辛弃疾奉命到达建康(今江苏南京)觐见宋高宗,完成使命后即返回山东。没想到才到半途,便知悉耿京已被叛徒张安国杀害,麾下义军也已溃散大半。在此紧要关头,辛弃疾亲率骑兵五十人,深入金境六百里,直奔济州,乘其不备直入五万人的敌营,生擒张安国系于马上,然后星夜兼程,渡过淮河、长江,直抵临安(今浙江杭州),献俘于朝廷而戮之。这段战斗生活给辛弃疾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正如《鹧鸪天》中所云:“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箓,汉箭朝飞金仆姑。”

南归之后,辛弃疾被任命为江阴军签判。不久,宋高宗内禅,孝宗即位。孝宗素有恢复之志,登基后即任命主战派张浚为枢密使。辛弃疾前往建康求见张浚,面陈伐金之计。隆兴二年(1164),辛弃疾改任广德军通判。次年,他不顾官职低微,越职上书,向孝宗上呈《美芹十论》。辛弃疾的“十论”,就体现了他对敌我双方实际形势的深刻理解,从而提出深谋远虑且切实可行的战略方针。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南宋的求和路线之不可行:“秦桧之和,反以滋逆亮之狂。彼利则战,倦则和,诡谲狙诈,我实何有?”还鼓励孝宗效法扫平突厥以雪国耻的唐太宗:“惟陛下留乙夜之神,沈先物之几,志在必行,无惑群议,庶乎‘雪耻酬百王,除凶报千古’之烈无逊于唐太宗。”

乾道三年(1167),辛弃疾升任建康府通判。又过了三年,辛弃疾任满回临安,授司农寺主薄。不久,他作《九议》上呈宰相虞允文。《九议》也是长篇奏议,它不但对《十论》中的意见作了更深入细致的解说,还补充了关于练兵、造舰、用间等具体的战术。更重要的是,《九议》旗帜鲜明地阐述了抗金事业的正义性和必要性:“且恢复之事,为祖宗,为社稷,为生民而已。此亦明主所与天下智勇之士之所共也,顾岂吾君吾相之私哉!”诚如朱熹所云,辛弃疾是一位难得的“帅材”。可惜历史没有给这位帅材提供一展身手的机会!

以后的十年里,正当盛年的辛弃疾频繁地调动官职。南宋朝廷对从中原沦陷区归来的人士一向心存猜忌和轻视,“归正人”这个称呼就带有轻蔑的意味。辛弃疾当然未能例外。虽然他文才武略都很出众,仍然难得朝廷的信任重用,经常在外地任职,且朝令夕改,很难在一个职位上尽心尽责。尽管如此,辛弃疾还是取得了不俗的政绩。乾道八年(1172),辛弃疾任滁州知州,他下马伊始,即日夜操劳。他招抚流民,招徕商贾。两年之后,滁州的面貌大为改观。淳熙二年(1175),辛弃疾出任江西提点刑狱,其主要任务是扑灭横行湘、赣的茶商军。辛弃疾受命于危难之际,短短两个月,官军连年征剿未能奏效的茶商军,即被彻底敉平。牛刀小试,便体现出辛弃疾卓越的军事才能。只可惜如此杰出的才略未能到抗金战场上充分施展!

宁宗开禧三年(1207),辛弃疾被召到兵部侍郎,但此时的他已是老病交加,只能上表辞免。此年九月,这位龙腾虎跃的一代英雄因病去世。辛弃疾未能马革裹尸,更未能立功封侯,他的悲剧命运,若移用刘克庄《沁园春》中的句子来予以评说,真是确切无比:“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

(摘选自《古典文学知识》)

【相关链接】

①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②辛弃疾意识到自己“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论盗贼札子》),所以早已做好了归隐的准备,并在江西上饶的带湖畔修建了园榭,以便离职后定居。果然,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四十二岁时,因受弹劾而归居上饶。此后二十年间,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

1.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虽然出生在金人统治区,但辛弃疾幼时就把南宋当作了自己的祖国,这是因为其祖父辛赞就是一位爱国英雄,对辛弃疾的影响最大。

B. 辛弃疾很小就有抗金报国的远大抱负,为实现自己的宏远抱负,他一直熟读兵书,苦练武艺,终成词中之龙,与苏轼、李清照齐名。

C. 辛弃疾曾受农民起义领袖耿京的领导,年纪轻轻就受到耿京重用,后来耿京遇害,他又率义军投奔南宋,并一直留下,为祖国效力。

D. 辛弃疾的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使他难以在嫉闲妒能的官场上立足,对此,他早有准备,四十二岁时便离职隐居上饶。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辛弃疾在年少时就勤奋好学,不但诵习经典而且还撰写诗文,但他绝不是宋代文坛上常见的那种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而是一位壮士。

B. 在金人的残暴统治之下,冀鲁的汉族人民纷纷起义抗争,其中,济南的耿京的武装力量规模最大,在辛弃疾的力劝下,耿京率部降宋。

C. 辛弃疾在完成建康觐见宋高宗的使命回鲁途中,惊闻耿京被杀,于是他亲自率骑兵入金境,在济州城擒杀张安国为耿京报了大仇。

D. 南归之后,辛弃疾越职奏事,向宋孝宗先后呈献了《美芹十论》和《九议》,系统深入地阐述了自己的反和思想和抗金的良策。

E. 在宋宁宗开禧三年的时候,朝廷任命辛弃疾为兵部侍郎,但辛弃疾已是老病交加,不久病逝。如果他早被授予此职,或许会改写历史。

3.作为一位爱过英雄,辛弃疾一生遭受排斥打击,郁郁不得志,但他在文学创作上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请结合材料,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