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9 题,其中:
单选题 10 题,综合题 3 题,填空题 2 题,实验题 1 题,科学探究题 1 题,计算题 2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0 题
  1. 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应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工业上用稀盐酸除铁锈

    B. 生活中用纯碱去除发面团中的酸味

    C. 工业上通过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

    D. 生活中生石灰用作袋装食品干燥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宏观和微观相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 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B.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了改变

    C. 通过气味辨别白醋和水:分子不断运动,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D. 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状态变化,分子大小随之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面对化学用语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H      ②Fe   ③Fe2+    ④CO2    ⑤MgO

    A. ③表示铁离子   B. 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有④⑤

    C. ②和③属于同种元素   D. ④表示C02由1个碳元素和2个氧元素组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过氧化钠(Na2O2)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故可作为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02+2C02=2Na2C03+O2,从该反应获取的以下信息,正确的是

    A. 碳酸钠为酸   B. 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C. 反应前后部分氧元索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D. 实验室可用这一原理制取纯净的氧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将下列各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A. HNO3和FeCl3   B. NaOH和HCl

    C. BaCl2和Na2SO4   D. KOH和CuSO4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图1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B. 图2探究分子是运动的

    C. 图3鉴别两种物质   D. 图4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分析、推理和类比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氧化碳可使人中毒,故二氧化碳也会使人中毒

    B. 某物质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也碳、氢、氧三种元素

    C. 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时有热量放出,故有热量放出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 点燃氢气前需要检验纯度,故点燃甲烷前也要检验纯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图表法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根据所给图表(氢氧化钠、碳酸钠分别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上述图象表示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

    B. 2℃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

    C. 40℃时,若将50gNaOH分别投入到100g水和l00g酒精中,都能形成饱和溶液

    D. 40℃时,将适量CO2通入饱和的NaOH酒精溶液中,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实验能用下图表示的是

    A. 向稀盐酸中加入镁条   B. 向一杯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C. 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D. 向过氧化M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面对有关实验的设计与解释,不合理的是

    实验内容

    试剂与方法

    结论与解释

    A

    分离 CaCO3和CaO

    加水溶解、过滤

    CaO溶于水

    B

    除去H2中HCl

    通过NaOH溶液

    HCl与NaOH溶液反应

    C

    鉴别稀盐酸、稀硫酸

    滴加BaCl2溶液

    稀硫酸与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D

    检验CO2和O2

    带火星的木条

    O2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读识下图,按要求填写:

    (1)图A所示是2017年5月新命名的元素,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是__________

    (2)由B、C两种原子可构成两种不同的分子,其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

    (3)由C、D两种微粒构成的物质属于_____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4)由以上元素,写出—种含三种元素的化合物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请列举一例(生产、生活中的事实),来证实、说明或解释下列化学现象:

    例如:缓慢氧化   铁钉表面生锈镑

    (1)   氦气性质稳定且密度比空气小   _________ 

    (2)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___________________

    (3)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___________________

    (4)   中和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测定人体体液的PH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身体状况,如下图是小茗同学体检报告单截图, 看图后回答问题:

    项目

    检测值

    正常PH范围

    血浆

    7.41

    7.35—7.45

    胃液

    0.8

    0.9—1.5

    胆汁

    7.21

    7.1—7.3

    胰液

    7.8

    7.5—8.0

    (1)小茗同学的指标中有一项出现异常,医生除了给他开了药物之外,还提醒他注意饮食,下列食物(近似PH如下)中适合该同学得有_________

    A.番茄(4. 0—4. 4)     B.苹果(2. 9—3. 3)

    C 牛奶(6.3—6.6)      D.鸡蛋清,(7. 6—8.O)

    ⑵小茗同学想到在实验室中可用PH试纸测量溶液酸碱度,于是他从家里找来苹果,并用湿润的PH试纸进行了测量,那么测得的PH比实际结果_______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2 题
  1. 2017年5月18日,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釆成功,我国也由此成为世界上第 -个实现稳定开采海洋超级能源的国家。“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外观像冰,遇火即可然烧。  

    (1)开采海域“可燃冰”,要用金刚石做成的钻头钻凿海底坚硬的岩层,这是利用了金刚石______的物理性质;

    (2)“可燃冰’’在海底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烧。请写出“可燃冰,,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校化学活动小组査阅资料发现,粗盐中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他们要除去杂质得到精盐,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序号①〜⑧表示实验操 作,用于沉淀的试剂稍过量。

    根据上述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蒸发结晶”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铁圈)、坩埚钳、火柴、玻璃棒、酒精灯________

    (2)除去杂质是有顺序的,操作③和④的顺序能否颠倒_______ (填“能”或“不能”)

    (3)操作⑤得到沉淀成分是____________

    (4)滤液中加适量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1 题
  1. 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剧毒气体,能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氧硫酸,具由酸性。实验室中用硫化亚铁固体(FeS)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如下图装置制取并探究硫化氢气体的性质。

    ①试验中,甲装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②实验中乙为收集装置,收集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③丁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科学探究题 共 1 题
  1. 某兴趣小组在实验过程中,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探究。

    I.探究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

    方案1:甲同学向盛由少量NaOH谘液的试管中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继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____色变成无色。甲同学得出结论: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方案2:乙同学取少置NaOH溶液,测得溶液pH为10,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后,测得溶液pH为9,乙同学发现溶液pH减小了,得出结论: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交流讨论:大家同意甲同学的结论,对乙同学的实验过程提出质疑,溶液PH减小的原因还可能是稀硫酸中的水稀释了 NaOH溶液;大家认为,乙同学向NaOH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后,测得溶液的pH必须______7 (填“小于”或“小于或等于”)才能证明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II.探究酸和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丙同学对探究I中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试管中无色溶液的溶质除了酷酞还有什么?

    【提出猜想】(1)Na2SO4; (2) Na2SO4和_______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1

    向试管中加入少量锌粒,然后加入甲同学试验后的无色溶液

    锌粒逐渐减少,有___产生

    猜想(2)成立,方案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方案2

    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然后慢慢滴加NaOH溶液,并不断震荡试管

    开始无明显现象,过一会发现________

    【实验反思】为了验证猜想(2)成立,你认为还可以选择的药品时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BaCl2溶液      B.Na2CO3 溶液   C. Fe203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计算题 共 2 题
  1. 柳絮是柳树的种子,它是春天—道美丽的风景,但在环境污染严重的今天却成了—种危害。现在一些地区向柳树注射干扰素赤霉酸(C19H22O6),抑制柳絮的产生。

    阅读上面信息后回答:

    (1)赤霉酸中C、0元素的质量比;

    (2)赤霉酸中H、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为测定样品中碳酸钙(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的含量,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水和氯化氢的挥发忽略不计):取25 0g样品粉碎放入烧杯中, 加入一定质量分致的稀盐酸,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与生成气体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简单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1)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完全反应后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 1%)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