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其他题 2 题,名句名篇 1 题,文学作品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其他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阅读经典,咀jué(     )经典,那些从容流淌的文字中,却常常涌动着令我们感动的爱的激流:阿长辛苦买来的粗zhuō (     )的《山海经》中蕴含着的浓浓关爱;父亲蹒跚的背影中流着的shì(     )犊之情;老王在生命尽头的微薄的回馈所牵动的一个善良文人的愧怍……常常感动于生活中的细小的爱与关怀,我们才能更好的品味生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文言文重点词考查。

    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的意义。

    其林  穷:              便还家  要:          

    处处之  志:              有仙则  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武陵人以捕鱼业     此人一一具言所闻

    B.何陋有          有良田美池桑竹

    C.中往来种作         太守即遣人随

    D.便扶路           寻所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根据提示默写。

    (1)少壮不努力,         。(《长歌行》)

    (2)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

    (3)《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                

    (4)《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5)《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1 题
  1. 文学学识与名著阅读。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又名潜,字     ,世称靖节先生。(1分)

    2.《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少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散文集。请结合自己阅读的体验经历,说一说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篇文章,谈一谈为什么?

    喜欢的文章《             》

    喜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年轻时应该去远方

    肖复兴

    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电子邮件,告诉我利用这个假期,他要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要穿越11个州的路线图。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德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这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亨利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

    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远方,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

    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换乘的火车,寂静的站台上只有寥落的几个候车的人,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我走过去一问,果然是,他是来接人。我们闲谈起来,知道了他是从天津大学毕业到这里学电子的留学生。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我刚到柏林的时候,兜里只剩下了10美元。”就是怀揣着仅仅的10美元,他也敢于出来闯荡,我猜想得到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异国他乡,举目无亲,餐风宿露,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性格。

    我也想起我自己,比儿子还要小的年纪,驱车北上,跑到了北大荒。自然吃了不少的苦,天寒地冻,路远心迷,仿佛已经到了天外,漂泊的心如同断线的风筝,不知会飘落到哪里。但是,它让我见识到了那么多的痛苦与残酷的同时,也让我触摸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乡情与故人,而这一切不仅谱就了我当初青春的谱线,也成了我今天难忘的回忆。

    没错,年轻时心不安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远方想像得那样好,才敢于外出漂泊。而漂泊不是旅游,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品尝人生的多一些滋味,也绝不是如同冬天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里啜饮咖啡的一种味道。但是,也只有年轻时才有可能去漂泊。漂泊,需要勇气,也需要年轻的身体和想像力,便收获了只有在年轻时才能够拥有的收获,和以后你年老时的回忆。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作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处女地。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

    我想起泰戈尔在《新月集》里写过的诗句:“只要他肯把他的船借给我……我将带我的朋友快快乐乐地航行于仙人世界。”那么,就把自己放逐一次吧,就借来别人的船张帆出发吧。只有年轻时去远方,才会拥有充满泰戈尔童话般色彩的经历和收益,那不仅是他书写在心灵中的诗句,也是你镌刻在生命里的年轮。

    1.作者选取了哪几个具体的事例表现主题?请分别概括。

    2.你是如何理解“异国他乡,举目无亲,餐风宿露,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性格”一句的含义?

    3.作者认为年轻时应该去远方漂泊的理由有哪些?结合短文回答。

    4.你认同作者“年轻时应该去远方”的观点吗?写出你的看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花开的声音

    陈文和

    花开也有声音么?

    一个夏季的晚上,我在住家的阳台上,就捕捉到昙花开放的声音。那棵昙花的花苞早在两三天前就显露出了雏形,这个“雏形”的花苞越来越大,在枝头垂首有如纺锤。那一夜,我估摸它会开放的,便在阳台彻夜守护着,耐心地等待,等待。近午夜十一时,那美好的时刻终于在焦灼的期待中来到了。它的花苞慢慢地鼓胀起来,好像原先干瘪的汽球一下子灌进了风,紧接着,我便听到一声“噗”的响动,那是我盼望已久的昙花开放的声音。只见那由许多纤长洁白的花瓣组成的花蕊,快速、灿然地开放了。痴迷间,眼前仿佛跳出了一个长袖善舞的倩女,只一刹那,便羞煞了天际那半轮夏月,那美的光焰,撒向城市街道,使夜的峡谷为之闪闪发亮。

    除了昙花,我还真切地听到茶花开放的声音。茶花的开放可不是那种“急性子”,早在夏季时,它的蓓蕾就在枝叶间开始孕育,开头只有一粒米那般大小,和叶芽的形状几乎难以分辨,过了好几天,它的雏形才微微显露出来, 又再好几天 ,它那结实的体态和叶芽松动的体态才泾渭分明。茶花花苞的长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像一个长途旅者,走过了夏天,又走过了秋天,到了冬季,那一头尖的椭圆花苞,那花瓣如鳞片重重包裹的花苞,才终于展现在你的面前,但距离开放仍有些日子。我栽在阳台的那一株茶花,叫“五宝茶花”,枝头共有十几个花苞,它们之间好像有个约定,谁先开谁后开。

    那一天 是休息日,我终于看到第一颗准备开放的花苞有些异样了,它在微微地颤动、颤动,仿佛是个睡美人,在阳台上睡了许久、许久,此刻才在深绿色的枝叶间苏醒,惺忪的眼眸,抖动的睫毛,微微地张开,张开。那张开的声音,和昙花的那一声“噗”完全相反,它是那么细微,那么柔和,那么舒缓。昙花开放的声音是短促的,茶花开放的声音是悠长的,不管短促或悠长,都是那么动听,那么迷人。由此我认定:花开的声音是自然界一种最美妙的乐曲,或者说是一种天籁吧!

    花儿这样,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何尝不是如此。当它突然出现时,也会有一种异样的信息,一种类似花开的声音,那是一种文明之花开放的声音。美好事物的孕育、萌发、成熟,也有个渐进的过程,或许中间还会出现一波三折,受到某种压抑和禁锢。当它“破茧而出”或“破墙而出”时,会出现多大的冲击波啊,那一瞬间闪亮的冲击,给人带来的是一种无限的惊喜。这种声音,你只有保持一份纯净、洁白的心态,于细微处才能听到。对于美好的事物,不要有疏离感,要把它置于自己的关爱之下,用自己的羽翼和体温去为它孵化和催生,这样,你就可以及时地听到另一种“天籁”了。

    长时间以来,我都迷恋于谛听各种花开的声音。我始终认为,在人世间,倾述是一种方式,谛听也是一种方式。一个人能听到花开的声音是十分幸福的,因为花开的那一刹那,会最充分地展开事物的内秀和外美,会给你带来一种审美的愉悦和情感的满足。

    (选自2011年第1期《南方》,有改动)

    1.题目“花开的声音”的深层含义是什么?怎样才能听到这种声音?

    2.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3.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迷恋于谛听各种花开的声音”?

    4.观照全文,作者如何由物及理,从自然之花联想到“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请简要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即事

    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1.诗中以动衬静,突出表现了山村宁静安谧的生活景象的两个词是“     ”“       ”。

    2.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字。

    (1)不蔓不枝(   )            (2)香远益清(    )

    (3)陶后鲜有闻(    )          (4)宜乎众矣(    )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注释】①侍臣:周围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 安市)。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1)征求不(       )(2)欲清静(     )

    2.翻译句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3.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步入初中一年有余,同学们体验到了很多好奇、兴奋和满足,或许还感受到了困惑和忧虑。对生活与学习的关注和思考让我们觉得自己好像突然长大了许多,成熟了许多。成长的收获来自老师、亲友、同学的关爱和鼓励,来自书籍的启迪,来自环境的熏陶……

    请记下让你最感动的生活片断,以《让我说声“谢谢你”》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2) 诗歌除外,文体不限。(3)文章叙事清楚,内容充实,立意新颖,写出真情实感;(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