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综合题 1 题,选择题 11 题,连线题 4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综合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世纪70年代,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系列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工业生产中的伤亡事故频繁,工人生活与健康状况不断恶化。与此同时,工人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1878年,俾斯麦政府强迫帝国议会通过了《非常法》,对深受工人拥护的社会民主党进行严厉镇压。在《非常法》实行的12年里,许多社会民主党党员被监禁和驱逐,大量拥护社会民主党的工人被解雇,大批报刊、出版物及工人组织被查禁或取缔。

    俾斯麦政府也通过立法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障。自1883年起,俾斯麦政府相继颁布了《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老年人与伤残者保险法》,为工人及其家属,工伤者提供医疗保障,同时也为老年人及伤残者提供养老金和津贴。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俾斯麦政府颁布《非常法》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俾斯麦对工人运动采取的基本政策并加以评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1 题
  1. 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 政府积极推行重政策

    C.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 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比较汉、宋关于商人做官的相关规定,从其变化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汉代

    “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宋代

    “身是工、商杂类及曾为僧、道者并不得取.”

    “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

    A. 科举制度比察举制封闭

    B. 宋代抑商政策事实上已放弃

    C. 社会阶层身份日益固化

    D. 商人受歧视的情形发生转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瓷器的原料高岭矿或高岭土中普遍含有铁元素.青瓷的烧制过程就是将含有氧化铁的色釉在氧化火里烧成黄色,再经过还原火成为青色.而烧制白瓷则必须清除原料中的铁成分.北齐河南安阳范粹墓和濮阳李云墓出土的瓷器,虽然含有某些青瓷的余韵,但已经初步具备了白瓷的特征.这说明

    A. 白瓷是由青瓷发展而来

    B. 白瓷与青瓷制作工艺相同

    C. 白瓷与青瓷的烧制原料不同

    D. 南北朝是我国瓷器的繁荣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明朝时期,王朝政府充当了棉花棉布消费的大主顾.最初政府通过“实物征调”的方式,促进了棉花在全国的普遍种植.后来,赋税制度发生变化,棉花棉布成为一种特殊商品涌入市场,江南商品经济也因此更为活跃.材料反映了明朝时期

    A. 棉产品商品化利于减轻农民负担

    B. 国家权力使商品经济变相繁荣

    C. 棉产品是国家财政赋税主要来源

    D. 官商产生并卷入市场中间环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汉唐两代都规定,居住在城市的商人,须著录特殊户籍,称为“市户”,非“市户”不准入市设铺营业。这反映了

    A. 官府垄断商业

    B. 城市经济职能增强

    C. 政府限制商业

    D. 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851年5月1,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怀着从未有过的骄傲和自信前往水晶宫为万国博览会剪彩,女王当时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情绪: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女王的自信和骄傲主要来自

    A. 日不落帝国的建立

    B. 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

    C. 君主立宪制的完善

    D. “光荣革命”成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说:“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这段话表明( )

    A. 英国在欧洲没有殖民地或自治领

    B. 各国经济都依赖对英贸易

    C. 世界经济联系加强

    D.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有历史学家指出:“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此变化源于(   )

    A.西欧发生的“商业革命”

    B.“海上马车夫”荷兰沟通世界

    C.蒸汽轮船用于远洋航行

    D.葡萄牙和西班牙支持的海上探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工业革命的影响包括

    ①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

    ② 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

    ③ 带来环境污染

    ④ 有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宋初,民户需轮流充当州县差役。后改由州县官府自行出钱雇人应役,由民户按户等高低分摊相应的雇人费用。这一政策的调整

    A. 改变了服役主体资格

    B. 催生了新型生产关系

    C. 改善了国富民穷状况

    D. 保证了小农生产稳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同点是

    A. 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化

    B. 以科学实验成果为先导

    C. 源于技术工人的实践经验

    D. 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4 题
  1. 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了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在平时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材料三: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入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

    (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观点对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根本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回答:概括指出材料一的观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简要评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仿中原传统制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以“太祖”“高祖”等庙号受到祭祀,他们的子孙被封为王公,享有政治军事特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孝文帝下令改革庙号,宣称按“宗有功、祖有德”的原则,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珪为太祖,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庙号改定后,孝文帝下令,“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

    ——据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

    (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庙号改革的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早在1910年,俄国科学家就发现了放射现象。1941年4月,苏联驻纽约的情报机构向国内报告,西方最著名的物理学家正在谈论铀具有的巨大军事意义。其后苏联著名物理学家库尔恰托夫被任命为发展核计划的学术负责人。1943年4月,来自全苏的著名专家开始了研制工作。

    1945年8月,苏联国防委员会通过决议,着手研制原子武器,以打破美国的垄断。斯大林对库尔恰托夫说:“请说出您需要的一切帮助,您不会遭到拒绝的。”苏联部长会议成立了直属部长会议的管理总局负责研制工作。

    参加这项工作的人员达数十万之多。一位参与者写道:“我们能够团结一致,首先是给我们提供了相当优越的科学工作条件。其次,是内心的感觉,即击败法西斯德国后,我们同最强大敌人的对抗仍没有结束。”1949年8月,苏联第一枚原子弹试爆成功。

    ——摘编自(俄)亚维菲利波夫《俄罗斯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制定和实施原子武器研制计划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原子武器研制成功的条件和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积极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