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综合性学习 2 题,名句名篇 1 题,文学作品阅读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作文题 2 题
中等难度 10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015年10月,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84岁高龄的屠呦呦,以表彰她对疟疾治疗所做的贡献。这位     之年的女药学家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科学家。她发现的青蒿素,对降低疟疾患者死亡率起到显著作用。《武汉晚报》和《新闻晨报》分别以“呦呦鹿鸣,一鸣惊人”“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为标题对此进行专题报道,将屠呦呦的名字与她的研究成果巧妙联系在一起。“呦呦”典出《诗经·小雅》中的名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根据朱熹的注释,这里的“蒿”指的正是青蒿。“呦呦”二字和这种植物,两千多年前就以奇特的方式结下不解之缘,为现代科学研究增添了几分诗意的遐想。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笔顺的判断,全部正确的是(   )

    A.niè hāo “遐”字应先写“辶”

    B.nüè hāo “遐”字应后写“辶”

    C.nüè ɡāo “遐”字应先写“辶”

    D.niè ɡāo “遐”字应后写“辶”

    2.文中横线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   )

    A.不惑B.花甲C.弱冠D.耄耋

    3.根据上文内容判断,“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中的“呦呦”指的是(   )

    A.鹿奔跑的样子B.鹿奔跑的速度

    C.鹿鸣叫的声音D.鹿吃草的声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2 题
  1. “2015年石景山区中学生戏剧节展演活动”吸引了全区师生广泛、积极地参与。围绕“演绎经典,体味人生”的主题,师生们阅读名著,改编剧本,排演剧目,不少学校还成立了戏剧社。各校共报送27个剧目,其中11个剧目参加了展演活动。

    1.作为校报记者,你将采访参加展演的同学们。请你针对戏剧节的主题,设计一个有价值的采访问题。

    2.下面是对参演同学的采访记录。请依据采访记录,用一句话总结同学们参加展演活动的收获。(要求:用“不但……而且……”的句式,限40字以内)

    学生A:在改编、排练话剧的过程中,我们反复阅读原著,更深刻地理解了作品的

    内容,更细腻地感受到了人物内心丰富的情感。

    学生B:这次展演,我们看到了其他学校的很多优点,从中吸取了不少表演经验。

    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每年阳历十二月下旬初始,中国北方就进入了数九寒天。从(霜降  冬至)那一天算起,以后每九天记为一“九”,经过九个“九”,共计八十一天,就到了春暖花开的时节。为了记录“数九”的过程,古人创造了“九九消寒歌”,俗称“九九歌”,生动形象地记录了数九期间的气候、物候变化情况,同时也总结了农事活动的一些规律。在中国北方流传最广的“九九歌”这样唱道:“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材料二】

    “九九消寒图”是古人为了消磨漫长冬日而创造的一种既实用又雅致的数九习俗。

    传说“九九消寒图”始于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他被关押大都(今北京)期间,正值数九寒天,于是他便在狱墙上绘八十一格,每日以墨涂一格,以此传达(熬冬盼春  眷恋故国)的心境。《帝京景物略》则记载了与之类似的雅图:“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从中可以想见一幅素梅图完成之后的美好韵致。

    杨允浮《滦京杂咏一百首》记载:“贴素梅一枝于窗间,佳人晓妆,以胭脂日图一圈,八十一圈既足,变作杏花,即暖回矣。”俊俏佳人,清晨起来对镜梳妆,以纤纤素手蘸胭脂画梅花,何尝不是画出了深闺里的柔情蜜意?待胭脂梅花铺满整幅,深闺之外,春光喜人,恍然间素梅变作正当时当令的杏花……这恐怕是只有中国才有的闺阁情趣吧?

    普通人家也会悬挂消寒图,其中最简单的要数画铜钱。在纸上画出九格,每格内绘九个铜钱状的圆,共八十一个,并根据“上涂阴,下涂晴,左风右雨雪当中,圈中加圈半阴晴”的歌诀,每天用墨笔填涂,直至春天到来。

    清代还诞生了“九九消寒迎春联”。如“春泉垂①春柳春染春美,秋院挂秋柿”(秋闻秋语  秋送秋香  秋添秋思),上下联各为九个字,每字同为九画,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冬尽则联成。

    我们的先人在没有暖气、没有手机的古代,通过“画九”“写九”,将寂寞的寒冬过得有滋有味。

    注释:①垂:“垂”的繁体字写作“垂”,九画。

    1.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横线后的括号内分别选择词语填入横线处。

    2.根据材料内容,说说下面这种涂法所表示的含义。

    答:

    3.结合两则材料,说说“九九消寒图”为什么“既实用又雅致”。

    答:

    4.材料中介绍了“九九歌”“九九消寒图”“九九消寒联”等数九习俗,请任选其中一种,说说它是如何体现古人的智慧情趣的。

    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默写

    (1)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2)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许多成语来源于古诗词,如“柳暗花明”出自“柳暗花明又一村”,请从下列备选成语中任选一个,写出相应的诗词原句。备选成语:万紫千红  悲欢离合  扑朔迷离  不拘一格  杳如黄鹤

    成语“               ”出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小题。

    1.刘备来到庄前,敲开门,要童子去通报。童子说孔明正在午睡。刘备急忙阻止他,叫他不要惊醒孔明。

    2.刘备命关羽、张飞二人在门外等候,自己跟随童子轻轻地走进门去。

    3.进门后,

    4.张飞见刘备在阶前站着,不由火起,对关羽说:“这先生如此傲慢!等我去放一把火,看他还睡不睡!”

    5.张飞说着,便要动手放火,关羽连忙劝住他。

    6.刘备却一直耐心等待。过了好久,孔明才睡醒。得知刘备来访,他整衣出来与刘备见礼。

    1.

    (1)上面连环画取材于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情节。

    (2)连环画中第幅从侧面表现刘备的礼贤下士,对此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这样回顾:“”(用原文回答)

    (3)结合前后内容,为第3幅画补写一段文字。(要求:30-40字)

    2.如果将《红岩》改编成课本剧,你最想呈现原著中的哪一个片段?说说你的理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甲】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①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①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乙】

    七月,戍卒陈胜等反故荆地,为“张楚”。山东郡县少年苦秦吏,皆杀其守尉令丞反,以应陈涉。相立为侯王,合从①西向,名②为伐秦,不可胜数也。谒者使东方来,以反者闻二世②。二世怒,下②吏。后使者至,上问,对曰:“群盗,郡守尉方逐捕,今尽得,不足忧。”上悦。

    (节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注释:①合从:联合②二世:指秦二世胡亥

    1.【甲】【乙】两文中的“名”和“下”意思各不相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①名:名声②名:打着……的旗号①下:攻下  ②下:下放

    B.①名:打着……的旗号②名:名声①下:攻下  ②下:下放

    C.①名:名声②名:打着……的旗号①下:下放②下:攻下

    D.①名:打着……的旗号②名:名声①下:下放②下:攻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⑴藉第令毋斩      翻译:__________

    ⑵以反者闻二世翻译:__________

    3.【甲】【乙】两段文字都记述了陈涉起义军胜利进军和的情况。【乙】文中秦二世表现出的,印证了【甲】文中“三老、豪杰”对于统治者“无道”的评价。(用自己的话回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小说选段,完成小题。

    ①他拉上了包月。哼,和拉散座儿一样的不顺心!这回是在杨宅。杨先生是上海人,杨太太是天津人,杨二太太是苏州人。一位先生,两位太太,南腔北调的生了不知有多少孩子。头一天上工,祥子就差点发了昏。一清早,大太太坐车上市去买菜。回来,分头送少爷小姐们上学,有上初中的,有上小学的,有上幼稚园的;学校不同,年纪不同,长相不同,可是都一样的讨厌,特别是坐在车上,至老实的也比猴子多着两手儿。把孩子们都送走,杨先生上衙门。送到衙门,赶紧回来,拉二太太上东安市场或去看亲友。回来,接学生回家吃午饭。吃完,再送走。送学生回来,祥子以为可以吃饭了,大太太扯着天津腔,叫他去挑水。杨宅的甜水有人送,洗衣裳的苦水归车夫去挑。这个工作在条件之外,祥子为对付事情,没敢争论,一声没响的给挑满了缸。放下水桶,刚要去端饭碗,二太太叫他去给买东西。大太太与二太太一向是不和的,可是在家政上,二位的政见倒一致,其中的一项是不准仆人闲一会儿,另一项是不肯看仆人吃饭。祥子不晓得这个,只当是头一天恰巧赶上宅里这么忙,于是又没说什么,而自己掏腰包买了几个烧饼。他爱钱如命,可是为维持事情,不得不狠了心。

    ②买东西回来,大太太叫他打扫院子。杨宅的先生,太太,二太太,当出门的时候都打扮得极漂亮,可是屋里院里整个的像个大垃圾堆。祥子看着院子直犯恶心,所以只顾了去打扫,而忘了车夫并不兼管打杂儿。院子打扫清爽,二太太叫他顺手儿也给屋中扫一扫。祥子也没驳回,使他惊异的倒是凭两位太太的体面漂亮,怎能屋里脏得下不去脚!把屋子也收拾利落了,二太太把个刚到一周岁的小泥鬼交给了他。他没了办法。卖力气的事儿他都在行,他可是没抱过孩子。他双手托着这位小少爷,不使劲吧,怕滑溜下去,用力吧,又怕给伤了筋骨,他出了汗。他想把这个宝贝去交给张妈——一个江北的大脚婆子。找到她,劈面就被她骂了一顿好的。

    ③一批批的把孩子们都接回来,院中比市场还要热闹,三个妇女的骂声,一群孩子的哭声,好像大栅栏在散戏时那样乱,而且乱得莫名其妙。好在他还得去接杨先生,所以急忙的又跑出去,大街上的人喊马叫似乎还比宅里的乱法好受一些。

    ④一直转转到十二点,祥子才找到叹口气的工夫。他不止于觉着身上疲乏,脑子里也老嗡嗡的响;杨家的老少确是已经都睡了,可是他耳朵里还似乎有先生与太太们的叫骂,像三盘不同的留声机在他心中乱转,使他闹得慌。顾不得再想什么,他想睡觉。一进他那间小屋,他心中一凉,又不困了。一间门房,开了两个门,中间隔着一层木板。张妈住一边,他住一边。屋中没有灯,靠街的墙上有个二尺来宽的小窗户,恰好在一支街灯底下,给屋里一点亮。屋里又潮又臭,地上的土有个铜板厚,靠墙放着份铺板,没有别的东西。他摸了摸床板,知道他要是把头放下,就得把脚蹬在墙上;把脚放平,就得半坐起来。他不会睡元宝式的觉。想了半天,他把铺板往斜里拉好,这样两头对着屋角,他就可以把头放平,腿搭拉着点先将就一夜。

    ⑤从门洞中把铺盖搬进来,马马虎虎的铺好,躺下了。腿悬空,不惯,他睡不着。强闭上眼,安慰自己:睡吧,明天还得早起呢!什么罪都受过,何必单忍不了这个!别看吃喝不好,活儿太累,也许时常打牌,请客,有饭局;咱们出来为的是什么,祥子?还不是为钱?只要多进钱,什么也得受着!这样一想,他心中舒服了许多,闻了闻屋中,也不像先前那么臭了,慢慢的入了梦;迷迷糊糊的觉得有臭虫,可也没顾得去拿。

    ⑥过了两天,祥子的心已经凉到底。可是在第四天上,来了女客,张妈忙着摆牌桌。他的心好像冻实了的小湖上忽然来了一阵春风。太太们打起牌来,把孩子们就通通交给了仆人;张妈既是得伺候着烟茶手巾把,那群小猴自然全归祥子统辖。他讨厌这群猴子,可是偷偷往屋中瞭了一眼,大太太管着头儿钱①,像是很认真的样子。他心里说:别看这个大娘们厉害,也许并不胡涂,知道乘这种时候给仆人们多弄三毛五毛的。他对猴子们特别的拿出耐心法儿,看在头儿钱的面上,他得把这群猴崽子当作少爷小姐看待。

    ⑦牌局散了,太太叫他把客人送回家。两位女客急于要同时走,所以得另雇一辆车。祥子喊来一辆,大太太撩袍拖带的浑身找钱,预备着代付客人的车资;客人谦让了两句,大太太仿佛要拚命似的喊:“你这是怎么了,老妹子!到了我这儿啦,还没个车钱吗!老妹子!坐上啦!”她到这时候,才摸出来一毛钱。祥子看得清清楚楚,递过那一毛钱的时候,太太的手有点哆嗦。

    ⑧送完了客,帮着张妈把牌桌什么的收拾好,祥子看了太太一眼。太太叫张妈去拿点开水,等张妈出了屋门,她拿出一毛钱来:“拿去,别拿眼紧扫搭着我!”

    ⑨祥子的脸忽然紫了,挺了挺腰,好像头要顶住房梁,一把抓起那张毛票,摔在太太的胖脸上:“给我四天的工钱!”

    ⑩“怎么着?”太太说完这个,又看了祥子一眼,不言语了,把四天的工钱给了他。拉着铺盖刚一出街门,他听见院里破口骂上了。

    (节选自老舍《骆驼祥子》,有删改)

    注释:①头儿钱:打牌的提成。

    1.整部小说中,选文所叙之事发生在(情节)之后。

    A.虎妞逼婚B.寿宴受辱 C.曹家遇险D.逃出兵营

    2.老舍擅长用生动的语言描写刻画特征鲜明的人物,从文中举一例进行赏析。从选文看,作者却又没有给故事的主角——祥子安排过多的话语,这是为什么?

    3.老舍小说的语言看似平淡无奇,却极富表现力。结合第⑥段画线句,说说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4.小说第二十三章中,老马说:“我算是明白了,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结合祥子在杨宅的遭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①抱诚守信,是中华传统文化沉淀下来的道德精华,也早已成为国人立身处世之根本。“曾子杀猪”“一诺千金”“立木为信”等古人做人做事、治国安邦的故事传颂至今。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网上交友、网上购物等都在虚拟的网络空间进行,诚信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现实生活中却不乏不讲诚信之事。缺斤短两、制假售假、背信弃义等现象频频发生,不仅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更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为此,加快社会诚信建设时不我待,打造诚信中国迫在眉睫。

    ②如何才能补齐诚信的短板?关键要在“实”字上下足功夫。

    ③首先做人要“实”。日常生活中,无论说话还是做事,都要以诚实为先,以信义为重。比如,借别人的财物,要及时归还,不拖延,不赖账;答应别人的事,要按时兑现承诺,不撒谎,不推诿;拾到别人的东西,要主动交还失主,不贪心,不昧心……只有从点滴做起,日积月累,才能树立起诚实守信的口碑。

    ④其次做事要“实”。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讲求的是认认真真、踏实苦干。既不能投机取巧,也不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更不能偷奸耍滑。比如,计划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办事不能三分钟热度,要持之以恒;任何时候都言行一致,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才能够善始善终,善始善成。

    ⑤最后创业要“实”。创业者要有梦想,更要务实。必须不断寻找现实和梦想之间的差距,通过不懈努力,开拓一片新的天地。创业不是大跃进,而是一场比恒心和耐力的长跑,任何浮夸虚假的作风和“形式主义”的做法只会催生泡沫,遗下后患。唯有扎扎实实提高产品质量、技术水平、服务水平,才能用实力赢得生存的空间和发展的机遇。

    ⑥总之,           。只有诚信做人、踏实做事、务实创业,社会才会充满正能量,诚信中国也才会昌盛不衰。

    1.说说第①段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2.将第④段中画线的俗语改为恰当的四字词语,使句式前后一致。

    3.从全文看,第⑥段横线处应填入的句子是(   )

    A.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B.诚信中国需要“实”字托底

    C.唯有诚信方是立身立业之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2 题
  1.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题目一:参观博物馆已经成为中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如何使大家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成为师生共同关注的话题。对此,你有什么好的想法,请写一段话,和老师同学们进行交流。

    题目二:“九九消寒图”体现了古人生活中的智慧和情趣。我们也可以开动脑筋,为自己的生活或学习增添一些情趣。请写一段话,说说你的设想。

    要求:

    ⑴内容真实具体,语言准确得体。

    ⑵字数在150-200之间。

    ⑶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题目一:下面这份时间安排表中,你最希望延长的是哪一段时间?请以“多一点时间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倾诉你的心声。

    时间安排表

    睡觉8小时

    上课8小时

    吃饭1个半小时

    写作业1个半小时

    体育锻炼1个半小时

    娱乐1小时

    读书1小时

    和家人朋友聊天半小时

    做家务半小时

    发呆半小时

    题目二: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涵盖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比如:凡尔纳一生从未环游过世界,但是,他却依靠丰富的想象力,创作了《海底两万里》《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等佳作,作品中的许多设想在今天都成为了现实。请你发挥想象,以“一次神奇的旅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⑴如果选择题目一,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抄写在答题卡上。如果选择题目二,请将作文题目直接抄写在答题卡上。

    ⑵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⑶字数在600-800之间。

    ⑷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