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9 题,其中:
选择题 14 题,推断题 1 题,实验题 2 题,填空题 2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4 题
  1. 下列常用化学品标志所涉及的物质中,一定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钠、钾着火时,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氧化铝是冶炼金属铝的原料,也是较好的耐火材料

    C.石英是制造光导纤维的原料,也是常用的半导体材料

    D.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催化转化器,可降低尾气中CO、NOx等的排放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描述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铁粉作袋装食品的抗氧化剂 B.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

    C.氢氟酸作普通玻璃的刻蚀剂 D.有机溶剂作食用油的萃取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水处理剂的工作原理与胶体有关的是

    A.活性炭   B.氯气   C.明矾   D.次氯酸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pH = 1的溶液中:SO、Cl−、NO、Na+

    B.在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Na+、Cl−、NO、K+

    C.在1 mol·L-1的NaAlO2溶液中:K+、Ba2+、SO、OH−

    D.在1 mol·L-1的AlCl3溶液中:NH、Ag+、Na+、NO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柠檬中含有的柠檬酸(其结构简式如下)对鲜切苹果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可以在一段时间内防止鲜切苹果表面变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柠檬酸的分子式是C6H8O7

    B.柠檬酸是易溶于水的有机物

    C.柠檬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和羟基

    D.柠檬酸只能发生取代反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氯化钠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发光:NaClNa++Cl-

    B.氢氧化铁沉淀溶于氢碘酸中:Fe(OH)3+3H+==Fe3++3H2O

    C.石灰水表面漂着的“白膜”可用醋酸溶【解析】
    CaCO3+2H+==Ca2++H2O+CO2↑

    D.向硫酸氢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至刚好为中性:2H++SO42-+Ba2++2OH-==BaSO4↓+2H2O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已知:2H2O2(l)==2H2O(l)+O2(g)∆H=−98kJ·mol−1。在含少量I-的溶液中,H2O2分解反应过程为:i.H2O2(l)+I-(aq)==H2O(l)+IO-(aq)∆H1

    ii.H2O2(l)+IO-(aq)==H2O(l)+O2(g)+I-(aq)∆H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H1 + ∆H2 = ∆H

    B.I-是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C.欲分解2 mol H2O2(l),至少需要提供98 kJ的热量

    D.若生成1 mol O2,则反应ii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X、Y、Z、M、R为五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和最外层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简单阳离子半径:X< R

    B. 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Z < Y

    C. M的氢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气体

    D. X与Y可以形成正四面体结构的分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某同学进行下列实验:

    装置

    操作

    现象

    将盛有浓硝酸的烧杯A放入盛有淀粉KI溶液的烧杯C中,然后将铜片放入烧杯A后,立即用烧杯B罩住

    烧杯A液体上方立即出现大量红棕色气体;一段时间后,红棕色气体消失,烧杯A和C中的液体都变成蓝色

    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烧杯A中发生反应:3Cu+8HNO3===3Cu(NO3)2+2NO↑+4H2O

    B.红棕色气体消失只与NO2和烧杯C中的KI发生反应有关

    C.烧杯C中溶液变蓝只与NO2和C中溶液发生反应有关

    D.若将铜片换成铁片,则C中的液体也可能变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方案

    已知溶解度(20℃)

    NaHCO3:9.6 g

    Na2CO3:21.8 g

    将NO2球浸泡在冷水和热水中

    目的

    探究浓度对化学

    反应速率的影响

    制备氨气

    室温下比较NaHCO3和Na2CO3的溶解度

    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合成氨及其相关工业中,部分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氮元素

    B.反应II、III和Ⅳ的氧化剂相同

    C.VI的产物可在上述流程中被再次利用

    D.V中发生反应:NH3+CO2+H2O+NaCl===NaHCO3↓+NH4Cl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在100℃时,将0.40 mol NO2气体充入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NO2(g) N2O4(g) ∆H < 0。监测反应获得如下数据:

    时间/s

    0

    20

    40

    60

    80

    n(NO2)/mol

    0.40

    n1

    0.26

    n3

    n4

    n(N2O4)/mol

    0.00

    0.05

    n2

    0.08

    0.0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20 s内,v(NO2) = 0.005 mol·L-1.s-1

    B.59 s时,c(NO2)一定大于0.12 mol·L-1

    C.若仅将起始时充入NO2的量增至0.80 mol,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 25/9

    D.若上述反应在120℃时进行,则反应至80 s时,n(N2O4) < 0.08 mol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已知: 。25℃时,调节初始浓度为1.0 mol•L-1 的Na2CrO4溶液的pH,测定平衡时溶液中c()和c(H+),获得如右图所示的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平衡时,pH越小,c()越大

    B.A点CrO的平衡转化率为50%

    C.A点CrO转化为反应的平衡常数K=1014

    D.平衡时,若溶液中c()=c(),则c(H+) > 2.0×10-7 mol·L-1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推断题 共 1 题
  1. 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W的气态氢化物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W和X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均能与Y的氢氧化物发生反应,W、X、Y、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6。

    (1)W单质的电子式是        

    (2)请用化学用语解释W的气态氢化物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原因:          

    (3)已知As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3,与W在同一主族,As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4)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Y的氢氧化物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5)X与Z的单质之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6)已知Q与Z是位于相邻周期的同主族元素。某温度下,两种元素的气态单质与H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Q= 5.6×107,KZ = 9.7×1012。Q的元素符号是       ,理由是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2 题
  1. 在化学研究中,往往可以通过观察现象认识物质变化的情况。请分析以下一组有现象变化的化学反应。

    (1)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I中出现胶状沉淀的原因:           

    (2)II中加碱时出现的现象是         ,此现象说明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III中加碱时出现的现象是           

    (4)用离子方程式解释IV中加碱时出现的现象:            

    (5)滴加试剂顺序的变化,会影响溶液中的现象和发生的反应,请继续分析以下实验。

    实验

    试剂及操作

    现象

    试管

    滴管

    1.0 mL

    0.1 mol·L−1 Fe(NO3)2溶液

    先滴加1.5 mL 1.0 mol·L−1 H2SO4溶液;

    再滴加1.0 mL 0.5 mol·L−1 NaOH溶液

    V.加酸时溶液无明显现象;加碱后溶液依然没有明显变化

    ①探究加酸时Fe(NO3)2溶液中是否发生了反应:向1.0 mL 0.1 mol·L−1 Fe(NO3)2溶液中             ,溶液立即变红,说明溶液中含Fe3+,证明加酸时溶液中发生了反应。

    ② 推测溶液中产生Fe3+的可能原因有两种:

    a.酸性条件下,0.1 mol·L−1 Fe(NO3)2溶液中的Fe2+被NO3-氧化;

    b.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实验小组同学模拟工业制碘的方法,探究ClO和I的反应规律。实验操作及现象如下:

    实验及试剂

    编号

    无色NaClO3

    溶液用量

    试管中

    溶液颜色

    淀粉KI

    试纸颜色

    1

    0.05 mL

    浅黄色

    无色

    2

    0.20 mL

    深黄色

    无色

    3

    0.25 mL

    浅黄色

    蓝色

    4

    0.30 mL

    无色

    蓝色

    (1)取实验2后的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经检验,上述白色沉淀是AgCl。写出加入0.20 mL NaClO3后,溶液中ClO3-和I-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查阅资料:一定条件下,I-和I2都可以被氧化成IO3-。

    作出假设: NaClO3溶液用量增加导致溶液褪色的原因是过量的NaClO3溶液与(1)中的反应产物继续反应,同时生成Cl2。

    进行实验:

    ①取少量实验4中的无色溶液进行以下实验,进一步佐证其中含有IO3-。

    其中试剂X可以是         (填字母序号)。

    a.碘水 b.KMnO4溶液 c.NaHSO3溶液

    ② 有同学提出,仅通过湿润淀粉KI试纸变蓝的现象不能说明生成Cl2,便补充了如下实验:将实验4中的湿润淀粉KI试纸替换为湿润的淀粉试纸,再滴加0.30 mL 1.33 mol·L−1 NaClO3溶液后,发现湿润的淀粉试纸没有明显变化。进行以上对比实验的目的是           ,进一步佐证实验4中生成了Cl2。

    获得结论:NaClO3溶液用量增加导致溶液褪色的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小组同学继续实验,通过改变实验4中硫酸溶液的用量,获得如下实验结果:

    编号

    6.0 mol·L−1 H2SO4溶液用量

    试管中溶液颜色

    淀粉KI试纸颜色

    5

    0.25 mL

    浅黄色

    无色

    6

    0.85 mL

    无色

    蓝色

    ①对比实验4和5,可以获得的结论是           

    ②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6的现象: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2 题
  1. 利用硫铁矿(主要成分FeS2)生产硫酸和绿矾(FeSO4·7H2O)的工业流程示意图如下:

    (1)沸腾炉中,硫铁矿进行粉碎处理的目的是           

    (2)接触室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是SO2与O2的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            

    (3)反应釜中,烧渣经过反应转化为溶液I和固体。

    ① 烧渣中的FeS在反应中做             剂(填“氧化”或“还原”)。

    ② 溶液I中所含溶质的化学式是          

    (4)操作a的主要步骤是:加热浓缩、            、过滤洗涤。

    (5)流程中,固体X可以选择硫铁矿(FeS2)或             ;当固体X为硫铁矿(FeS2)时,将溶液I与固体X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

    FeS2+     +     ===Fe2++SO42-+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煤制天然气工艺是煤高效洁净利用的新途径之一,其工艺流程简图如下:

    (1)反应I:C(s)+H2O(g)CO(g)+H2(g)ΔH=+135kJ·mol-1,通入的氧气会与部分碳发生燃烧反应。请利用能量转化及平衡移动原理说明通入氧气的作用:            

    (2)反应II:CO(g)+H2O(g)CO2(g)+H2(g)ΔH=−41kJ·mol-1。下图表示不同温度条件下,煤气化反应I发生后的汽气比(水蒸气与原料气中CO物质的量之比)与CO平衡转化率的变化关系。

    ①判断T1、T2和T3的大小关系:              

    ②若煤气化反应I发生后的汽气比为0.8,经煤气化反应I和水气变换反应II后,得到CO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则反应II应选择的温度是           (填“T1”“T2”或“T3”)。

    (3)①甲烷化反应IV发生之前需要进行脱酸反应III。煤经反应I和II后的气体中含有两种酸性气体,分别是H2S和         

    ②工业上常用热碳酸钾法脱除H2S气体得到两种酸式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已知:CO(g)+H2O(g)CO2(g)+H2(g)   ∆H1=−41kJ·mol−1

    2H2(g)+O2(g)2H2O(g)   ∆H2=−484kJ·mol−1

    CH4(g)+2O2(g)CO2(g)+2H2O(g)   ∆H3=−802kJ·mol−1

    反应IV:CO(g)+3H2(g)CH4(g)+H2O(g)   ∆H=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