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32 题
简单题 3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共 32 题
  1. 先秦某思想家主张:“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于治,合于善也。”这位思想家是(       )

    A.孟子           B.荀子            C.韩非子          D.墨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12年春运期间,江苏太仓市民杨红权自掏万元,每天给排队买车票的陌生人送早餐。据悉,杨红权的送早餐行动一直持续到春节。杨红权这一举动最能体现哪种思想(   )

    A.仁     B.仁政     C.兼爱   D.有教无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史记》记载,汉景帝时,太后“好黄老之言,不说(悦)儒术”,景帝“读黄帝、老子,尊其术”。但武帝即位后,便罢百家,尊儒术。发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汉武帝的个人爱好                   B.汉武帝雄才大略

    C.秦二世而亡的教训                   D.汉朝国力的强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不太听命于中央。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   )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唐朝时期“诗佛”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经历,这说明唐朝时期(   )

    A.儒学出现危机   B.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C.佛教取得统治地位   D.道教的发展迅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雍正所作朱批上谕,责备臣下,并不用法律上的说话,总说“你的天良何在?你自己问心可以无愧的么?”这说明雍正帝要求臣下的一个重要标准是(   )

    A.“存天理,灭人欲”    B.“知行合一”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对这两位思想家的共同之处分析正确的是(   )

    A.都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B.都是工业革命之后在思想意识领域的反映

    C.都主张通过改革推翻君主制      D.都促成本国不久爆发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郑绩在《人物画论·肖品》中评论道:“写其人不徒写其貌,要肖其品。何谓肖品?绘出古人平素性情品质也。”下列与郑绩所评论的绘画风格一致的是(   )

    A.“振笔直遂”,“追其所见”               B.“胸有成竹”,“差之丝毫而失千里”

    C.“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     D.“钩勒工细,良工苦心”,“九朽一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是郭沫若为纪念一位著名词人所作的楹联。这位词人是(   )

    A.苏轼           B.陆游         C.李清照         D.辛弃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清人李斗在《扬州画舫录》记载:“迨长生还四川,高朗亭入京师,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两腔,名其班曰‘三庆’”。材料反映的是(   )

    A.徽商聚集经商      B.桐城学派讲学    C.安徽士子求学     D.徽班进京唱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公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这里的“物质文化”的展开主要有(   )

    ①纸币的流通  ②火器在军事上广泛使用  ③指南针的普遍使用  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2012年9月中国邮政发行了一套特种邮票《里耶秦简》,右图所示为其中一枚邮票,其字体可能是(   )

    A.楷书       B.行书       C.小篆       D.草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

    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

    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

    B.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C.公元前后开始中国科技走向衰落

    D.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各项与这一主张最为相近的是(   )

    A.“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

    D.“发扬吾固有之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20世纪初,梁启超曾特意对“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作过比较:(中国旧思想)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欧洲新思想)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梁启超作此比较的目的是(   )

    A.批判欧洲模式为清朝统治辩护          B.借鉴欧洲先进制度维护君主专制

    C.学习欧洲制度实现中国政治民主        D.借鉴欧洲制度实现中国民主共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陈独秀认为:“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若是

    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若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断不有相容”。下列说法中最符合题意的是(   )

    A.陈独秀倡导使用新法                  B.陈独秀提倡民主与科学

    C.陈独秀认为新法优于旧法              D.陈独秀未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图所示为1904年驻日大使杨枢的一则奏折(部分),造成该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午战争后,国人的救国思潮由物质层面转向制度层面

    B.甲午战败后,国人救国求速成,学习文科较易入门

    C.日本近代化起步时间短,科技不如欧美发达

    D.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一向重道轻器,重人伦轻科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列图片反映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寻找“出路”的轨迹,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上海轮船招商局           ②中华民国成立         ③《新学伪经考》 ④《新青年》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④①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尽管流于诡辩,但重要的是,……拓展了哲学的领域,使其不仅包括物理学和形而上学,还包括伦理学和政治学。正如罗马时代的西塞罗所言,……‘把哲学从天国带到人间’。”文中省略处应为(   )

    A.智者学派        B.苏格拉底          C.康德          D.伏尔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凡真正知道善恶对错之人,必然行善,凡作恶者皆因无知。”该名言最可能出自(   )A.普罗泰格拉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柏拉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恩格斯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培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是(   )

    A.意大利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B.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C.意大利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                  D.意大利的中世纪神学思想淡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神职人员)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下列对宗教改革的相关评述,不正确的是(   )

    A.试图清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B.树立信仰本身为权威

    C.人人可以同上帝直接对话               D.动摇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这是一个多彩多姿而变化万千的时代,和中国的战国时代最可相比拟。在这个时期的形形色色中,有不少仍是中世纪的,有不少显然已是近代的,但也有不少为这时期所特有。这个时期上承中世,下启近代,同时也自成一个时代,充满了强烈的政治、社会和思想的活动。”下列时代特征与此描述吻合的是(   )

    A.宗教改革运动    B.文艺复兴运动   C.启蒙运动   D.新文化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在法国大革命巾沦为阶下囚的国王路易十六读完伏尔泰和卢梭的著作后,不禁喟然长叹:“这两个人毁了法国。”这说明了启蒙思想(   )

    A.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彻底解放           B.导致了法国的政教分离

    C.对法国大革命起到了动员作用         D.否定了法国的等级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2012年农历八月十八日,央视直播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海宁观潮节时,有观众在网上赋诗称赞道:“一线涛头滚滚来,势如万马奔腾回。石塘平处是潮涨,晴雪卷时因月催。”下列哪位科学家的理论可用来解释海宁钱塘潮的壮观景象(   )

    A.伽利略运自由落体定律

    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普朗克的量子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19世纪初,一位学者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肯定了环境对物种变化的影响:经常使用的器官就会发达,不用就会退化;后天获得的特性有可能遗传下去。这位学者是(   )

    A.胡克            B.施莱登          C.拉马克          D.达尔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被誉为“震撼世界的十本书之一”,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主要是因为它(   )

    A.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B.深化了人类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开创了分子生物学

    C.进一步证明了“上帝造人说”的合理性

    D.改变了人对自身与环境的看法,动摇了对上帝的信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西游记》中多次出现“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说法,这种看似不可思议的幻想,在他的理论中,却变成了科学的真实。他是(   )

    A.达尔文          B.牛顿            C.普郎克             D.爱因斯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2012年4月3D版《泰坦尼克号》全球上映,这部电影以1912年豪华游轮“泰坦尼克号”在大西洋触冰山沉没为背景。事故发生后有600多人获得外界的救助,这是因为运用了当时最先进的(  )

    A. 雷达设备 B.声呐设备  C.无线电报  D.通讯卫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文主义者歌颂世俗,蔑视天堂,攻击禁欲主义,背弃来世观念,放眼现实世界。

    ——刘明翰《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材料二  十八世纪,牛顿的学说通过伏尔泰传播到了法国,从而使法国人首次感受到牛顿思维的优势。牛顿的学说证实了在对客观真理的探索中,最可靠的是人的理性,而非信仰。牛顿的理性精神对法国的人文及其它众多学科产生了巨大冲击。

    ——《牛顿引力理论给法国带来的冲击》

    材料三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Sapereaude!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对一个问题的回答:什么是启蒙?》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法国启蒙运动兴起的条件。(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的政治构想。(4分)这些构想是材料三中康德阐述的哪一观点的体现?(3分)这表明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到了怎样的新高度?(3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26分)近代以来,中学与西学、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斗争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变化一  从“夷务”到“洋务”

    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如“夷”,即未开化的野人,必须向中国臣服。资本主义列强刚刚闯进中国时,中国沿用了“夷”的称呼,如“英夷”、“法夷”等。推而广之,凡是和外国事务有关的交涉,也统统称为“夷务”。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

    (1)依据材料分析,清政府的世界意识和外交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变化二  从“淫巧”到“长技”

    鸦片战争以前,人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多半投以鄙视的目光,当时一般人视之为“奇技淫巧”,皆“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不齿士类。”19世纪40—60年代,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

    (2)人们对西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人们态度变化的原因。(8分)

    变化三  从“臣民”到“国民”

    19世纪的报刊、揭帖中,对民众多以“臣民”“子民”相称。进入20世纪,“国民”“权力”话语逐渐取代了“臣民”“子民”话语。

    (3)结合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20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6分)

    (4)从社会转型的角度指出上述三个变化反映的近代前期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2分)全球史观认为,自19世纪中期开始,中国与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概括指出上述三个变化与“世界潮流”的关系。(6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