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1 题,其中:
选择题 28 题,综合题 3 题
中等难度 24 题,困难题 7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28 题
  1. 明代规定儒生按照不同的品级可免除不同的丁、粮和杂役,即“免于编氓之役,不受侵于里胥”此规定

    A.从经济方面支持了科举制度

    B.是广大农民乐于接受的税收方式

    C.有利于促进土地私有制发展

    D.废除了封建人身和劳役依附关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直到汉武帝时期……发现铸钱和煮盐对国家赋税的极端重要性,由此催生了在中国历史上时断时续实施了长达2000余年的‘盐铁官营’政策。”这一政策

    A.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        B.有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C.解决了国家赋税的问题        D.催生了富商大贾的出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887年夏,清政府总理海军衙门承认陈启源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有益于贫户之资生,无碍于商贾之贸易”,且“自用机器缫丝以来,外销丝斤价增一倍,足证办有成效,亦属兴利之一端……仍准照旧开设”。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A.政府对民族工业转为支持的态度

    B.晚清政府职能混杂并实行多头管理

    C. 缫丝企业合法地位得到政府承认

    D.中国更深地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共有多幅。其分布如下

    出土省份

    出土地点

    陕西

    米脂、绥德王德元墓、绥德、西安碑林、陕北

    山东

    藤县宏道院、藤县黄家岭、邹城市面粉厂

    山西

    平陆枣园

    内蒙古

    和林格尔

    江苏

    泗洪重岗、遂宁双沟镇

    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汉代时陕西是全国经济中心

    B.山东的农耕技术在汉代最先进

    C.汉朝时使用牛耕的范围较广

    D.汉朝时牛耕范围已经遍及全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清人说:“天下之民尽其智力以罔一切之利,不耻为厮养而耻于力田;其安于南亩者,皆柔而至愚之人,其于民盖不及什之一……商贾利厚,田亩利薄,弃薄取厚,人之常情。民未有不欲利者也,失之本则求之末,失之己则争之人……”材料反映了

    A.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价值体系发生一定的变化 

    B.当时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等

    C.当时社会已经出现了“贾而好儒”的现象  

    D.“贱农而贵商”的观念已成为社会各阶层的风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乾隆时的《陶冶图说》中记载:“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山环水绕,僻处一隅,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区,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这表明

    A.清代开始景德镇具有瓷都的地位

    B.景德镇多民营制瓷手工业

    C.手工业发展提高了富商地位

    D.清代手工业经济重心南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14年12月,民国政府农商部向各省发出饬文称,一战“未始非工商发达之转机,凡各省种种实业, 俱应切实整顿,所有大小工厂悉予竭力维持,一面趁外货入口稀少之时,改良土货,仿照外货”。政府发表该饬文旨在

    A.反对世界大战   B.倡导民主科学

    C.宣扬实业救国   D.维护领土主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不同的经济模式折射出不同经济学派的经济学说。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始终存在着两大相互对立的经济学说——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他们

    A.看似相互矛盾但目的一致

    B.对国家干预经济看法一致

    C.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始终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女学报·做学生的快乐》(1903年)登载:“现在上海几个女学堂的女学生,一个个神清气爽、磊落大方……身体没有一点弯曲,好似春天的修竹一样细直……比那种涂脂抹粉、一步三扭的小脚伶仃的样子,真是天地了。”这表明当时上海

    A.拥有宽松良好的办学环境 

    B.妇女政治地位超过了男子

    C.人们的审美观与西方看齐

    D.社会风尚发生较大的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07年革命家秋瑾被清政府杀害,在当时中国舆论中心的上海,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惋和抗争之声,仅《申报》第八天就刊出秋瑾诗六首,有关秋瑾的文字达三万多字,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这一现象表明

    A.广大人民肯定了报纸的教化功能

    B.报纸宣传是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

    C.清政府积极推动近代报刊业发展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的严格控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89年11月26日苏联《真理报》发表文章说:“如果说在初期我们认为这基本上指的是纠正社会机制的部分扭曲现象,只是完善过去几十年间形成的、已经完全定型的制度的话,那么,现在我们说,必须根本改造我们的整个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这意味着苏联改革

    A.全面推进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B.全面否定了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C.正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全盘否定苏联的社会主义历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有学者指出:“当人们谈及最近几代人中被传入日本等东方国家的西方文明时,我们不是指希腊罗马哲学和人文主义思想,也不是指日本的基督教化,而是指在17世纪后半叶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这里的“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是指

    A.瓦特的改良蒸汽机             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C.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这一材料说明了

    A. 实现工业化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B.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C.西方文明比非洲文明更易接受新事物 

    D.自然条件在国家发展进程中起决定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斯大林模式”下

    A.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利生产发展

    B.工业化加速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

    C.单一的公有制体制阻碍了生产发展

    D.工业化加速的同时忽视了改善民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表为1890—1933城市人口(以百万计)及其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统计表,依据此表分析最准确的是

    国家

    1890

    1900

    1910

    1920

    19 33

    英国

    11.2

    (29.9%)

    13.5

    (32.8%)

    15.3

    (34.9%)

    16.6

    (37.3%)

    18.7

    (39.2%)

    美国

    9.6

    (15.3%)

    14.2

    (18.7%)

    20.3

    (22.0%)

    27.4

    (25.9)

    45.1

    (32.8%)

    德国

    5.6

    (11.3%)

    8.7

    (15.5%)

    12.9

    (20.O%)

    15.3

    (35.7%)

    20.7

    (30.2%)

    俄国

    4.3

    (3.6%)

    6.6

    (4.8%)

    10.2

    (6.4%)

    4.0

    (3.1%)

    36.5

    (20.2%)

    A.1890—1933年英国工业生产能力逐渐落后于美国和德国

    B.1910---1933年城市人口数量对比证明美国国力领先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导致1890—1917年俄国城市人口减少的因素

    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美国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呈持续上升趋势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584年,《论西方发现》一文中指出,殖民地即使不能直接找到黄金、白银,也肯定能给英国带来财富。新市场将大大刺激英国工业的发展。英国的雇佣机会将增多,许多流民将成为繁忙的工匠。据此可知

    A.殖民扩张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B.殖民扩张给英国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C.工业革命急需广阔的海外市场

    D.工业生产有利于殖民地人民就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我们所说的‘工业文明’正处于合成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所有文明已经正在或将要受到它的冲击。然而,即使假定世界上所有文明或早或晚终将采纳相同的技术……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不断相互吸收融合

    B.工业文明正在以其独特优势席卷世界

    C.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仍保留其原有特征

    D.文明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呈多元状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美苏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成就。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都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范畴

    B.都达到了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效果

    C.美国通过兴修水电工程,增强重工业实力

    D.苏联通过兴办公共工程,促进国家就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科学史家丹皮尔说过:“地位仅次于天使的人类本来是从宇宙的中心地球上来俯览万物的,而今却变成了围绕着千万颗恒星之一旋转的一个偶然的小行星上面有机生命发展锁链中的一环。”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基于

    A.经典力学将天地运动统—起来,因而人类不该俯视万物

    B.日心说改变了对宇宙的看法,从而否定了人是“万物之灵”

    C.进化论认为生物是不断进化和密切相关的,人类并不比其他生物更“尊贵”

    D.相对论弥补了对宏观世界认识的不足,改变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的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高明”的共同之处是

    A.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B.建立政党宣传政纲

    C.借助传统文化外衣              D.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

    A.列宁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

    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C.列宁已经认识到了计划和市场的本质  

    D.列宁意识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朱熹曰: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故以所出之祖配天地。这体现出的儒学观念是

    A.天人合一     B.君权至上

    C.敬天尊祖     D.三纲五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周先慎在其《明清小说》里说到“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据此,说明“明清小说”能够“走进了千家万户”的主要原因是

    A.传统文化的包容性       B.封建君主制的需要

    C.商品经济的开放性       D.自身较强的适应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实现了儒家的

    A.道德化和宗教化     B.政治化

    C.世俗化和普及化      D.哲学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英国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里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据此,作者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运动的局限性主要是

    A.对思想解放作用有限    B.是无组织的少数人行动

    C.局限于上层知识分子    D.对政治领域的影响有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在欧洲人眼里,地球的真实构成是一个神秘的话题。中世纪的地图将地球绘成光盘状,中心为耶路撒冷。一些奇形怪状的图形向四周幅射开来,代表三座已知的大陆,标注着伊甸园和《圣经》记载的其他地方。造成当时地图形状的主要原因是

    A.欧洲缺乏对世界其它地区的了解

    B.宗教在中世纪欧洲占据支配地位   

    C.中西方当时从未有过任何的联系

    D.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异常缓慢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这表明卢梭主张

    A.维持原有的社会是实现基本人权的前提 

    B.努力构建社会新秩序是实现基本人权的保障

    C.社会秩序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D.社会秩序是权利而非义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2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对外贸易历史源远流长。公元前四五世纪,中国的丝绸已辗转来到古希腊城邦。张骞出使西域看到了转口来的中国产品:蜀布和邛竹杖。唐代的对外贸易以海上贸易为重点,海陆各国皆以进口中国丝绸产品为荣贵,制茶成为一门新兴的手工业,茶叶在边关互市中成了重要商品,奠定了以后茶叶大量出口的基础。南宋初年,外贸收入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二十。宋代的出口商品中以丝绸绢帛为首位。东起日本,西至欧洲皆有宋代钱币和陶瓷的出土。制瓷技术也随着产品的出口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明清时期曾实行“海禁”政策,严格限制商民出海贸易,由广州十三行为代表的行商垄断进出口贸易。统治者坚持朝贡贸易体系,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摘编自沈光耀《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列强凭借夺得的特权,以通商口岸、租界为据点,以“协定关税”和领事裁判权为护符,加紧向中国进行经济侵略,使得清朝对外贸易发生了巨大变化。1843年至1895年,进口由18,400千两增加至171,697千两;出口也由25,460千两增加至143,293千两。进口以消费资料为主,占70℅至80℅以上;出口以农矿原料及手工业品为主,占80℅。在出口商品方面,虽仍以丝茶为主,但其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特别是茶的出口受到印度茶、锡兰茶和日本茶的竞争而大为减少。1863年,英国人赫德担任大清海关总税务司后,致力完成现代海关建制,提高关务行政效率,剔除传统上的各种陋规。随着列强的经济侵略,王韬等人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和“翼护”对外贸易商人的“利权”思想。《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先后设立外务部和商部,并陆续派遣领事分驻各国,经办对外贸易有关事务。

    ——摘编自廖良辉《晚清对外贸易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对外贸易的主要变化及启示。(11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5年,英国人铺设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此后20多年里,蒸汽车头将英国人载入了一个被后人称之为“铁路狂热”的年代。从1830年开始,几乎每户英国家庭都把自己的积蓄用来购买铁路公司发放的建设债券。从1840年到1845年,英国民间一共有超过1000个铁路兴建项目被提到议事日程。1846年被认为是“铁路狂热”年代的峰顶,这一年有272个关于成立铁路公司的议案在国会被讨论,无一不是顺利过关。随着铁路股的价格上涨,越来越多的投机资金流入这个行业。到1850年,英国建成的和在建的铁路总长分别达到6000英里和1000英里,大致形成了今天的英国铁路轮廓。

    -----摘编自纪双城《英国铁路狂飙历时20年》

    材料二   中国的铁路比世界上最早建成的一批铁路晚了约半个世纪。中国土地上出现的第一条铁路是英国资本集团采取欺骗手段擅筑的吴淞铁路(1876年通车),这条铁路经营了一年多时间,被清政府赎回、拆除了。然而,吴淞铁路这个“短命鬼”,却让国人见识了铁路这一新生事物,让国人认识了改变旧的运输方式、提高运输效率是多么必要、多么重要。五年后,在洋务派的主持下,修建了唐山至胥各庄铁路,于1881年通车,这条长约10千米的运煤铁路,给中国朝野和各省绅商带来不小影响,揭开了中国自建铁路的序幕。另一方面,列强掠夺中国铁路权益的图谋也并未因吴淞铁路的赎回、拆除而中辍,甲午战后开始了大规模掠夺中国铁路权益的行动,1896年至1903年之间,1万多千米中国的铁路权益先后落入列强之手。帝国主义瓜分中国铁路权益和利用铁路对华侵略的行径,不仅加深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本质的认知,而且也不断增强了中国人民爱国护路的意识,包括官僚、绅士在内的各阶层人士纷纷要求废约并收回路权。1903年起,一场争回路权和商办铁路的高潮掀起了,清政府成立中国铁路总公司,向民间资本开放路权,全国共有15个省先后设置了铁路公司。可是,1911年清政府又突然宣布“干线国有”,企图出让路权,取得外债,结果引发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

    ------摘编自《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30,40年代英国铁路“狂飙”的原因。(8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晚清铁路建设的特点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1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摆脱英属殖民地地位及“星(新)马”合并后,马来西亚联邦政府与新加坡自治邦政府在经济等多项政策上很快就产生严重的分歧。双方多次协商未果,导致新加坡最终在1965年被驱逐出马来西亚联邦,并于8月9日被迫宣布独立。世界对于新加坡是否能继续存在表示疑问。

    材料二  新加坡改革大事记

    经济

    设立经济发展局,开发裕廊、红山等工业园区;大力发展旅游业和服务业

    政府机构

    成立廉政公署

    社会

    创立公积金制度;成立建屋发展局,负责建筑所有的政府住屋,廉价提供给民众。

    教育

    决定使用英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

    法律、习俗

    严厉处罚随地吐痰、嚼口香糖、喂养鸽子、乱扔垃圾、在公共场所吸烟和说粗话脏话;倡导的行为:微笑、礼貌待人以及在公共厕所主动冲水

    外交

    1967年8月新加坡积极协助成立并加入东盟

    材料三   新加坡提倡“亚洲价值观”,认为亚洲国家不需要完全依照西方的价值观行事。李光耀因此也一直对西方国家对他专制的批评不加理会,认为西方民主不能强加给亚洲人民。

    ——据网络资源整理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加坡改革的背景。(6分)

    (2)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新加坡改革的可取之处。(9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