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书写 1 题,名句名篇 1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2 题,诗歌鉴赏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10 题。总体难度: 简单
书写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下横线上。(4分)

    在生命的旅途中,能拥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xīn   鼓舞啊。那是一双双关切的眼睛在注视着我们的前行;那是一块块清xī   的路标;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那是迷茫中的一zhǎn   灯,那是陶醉时的一lǚ   清风,那是求索中的一份勉励,那是落寞时的一语问询……          (---选自《提醒,是一种特别的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默写:(10分)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2)美国插手中国内部事务,一次又一次怂恿台湾加入只有主权国家才有资格加入的世界卫生组织。当然,他们的图谋均告失败。这充分证明了“           。 ”的道理。(用学过的孟子的语句作答)

    (3)《与朱元思书》中表现作者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句子是:                                       

    (4)《龟虽寿》中比喻手法体现曹操老当益壮、壮心不已的奋斗精神的句子是:  

                  

    (5)晓战随金鼓,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场上球员个个成了防守专家,令一向善长防守的活塞一筹莫展

    B、哈顿在达尔文之前就独立形成了生物进化中物竞天择的观点。

    C、太让人感动了,听了他的事迹,我便浮想联翩地流下了眼泪。

    D、田启文也像周星驰等许多曾经的好伙伴一样,最终以分道扬镳的结局结束了10年的合作历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是(   )  (3分)

    A.是否多读书,也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修改:去掉“之一”。)

    B.刘翔虽然在跨栏上有天分,在审美方面也有过人之处。(修改:将“虽然”改为“不但”。)

    C.在上海汽车展上,国产汽车不断层出不穷。(修改:删掉“不断”。)

    D.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修改:在句尾加上“任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宋江、鲁智深、诸葛亮、李逵都是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人物。

    B、“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的利益而死呢?”一句中“是屈辱而死呢”后面的“逗号”应改为“问号”。

    C、科学家格奥尔基说:“创造性思维就是以不同于常人的方式看同样的事情。”像“第一个看到无用的锯末想到可以用它压制成引火燃料的人”的例子,“一个农民望着紧挨他的田边新修的横跨美洲大陆的铁路,看见铺好的铁轨和驶过的火车,他想,所谓铁路不过就是铁轨和火车”的例子,都充分证明了格奥尔基的话。

    D、《飞红滴翠记黄山》是旅游风光片的解说词,属于文艺性的说明文,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介绍了黄山的风光和特点,主要运用了叙述和描写的手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下面是《大自然的探索》杂志拍自内蒙古阿拉善草原的三幅图片的内容介绍,请认真阅读后说说你的想法,写出自己的阅读所得。(3分)

        ——一大群小女孩挤在一辆农用平板车上,一齐去搂发菜、挖野菜。

        ——一只小骆驼因营养不良,奄奄待毙,它那受饥挨饿的母亲低头注视着它,却无能为力。

        ——一群羊穿着五颜六色的旧衣服。这几年牧群增多,草原上的草所剩无几,饿极的羊群相互啃咬,牧人们为保护羊绒(他们的主要来源),不得不为羊穿上衣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教师节期间,有位同学给老师送上了这样的贺词,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赞美和敬意:

    你博古通今,像滔滔不绝的历史长河,引导我们追求无穷知识。(历史老师)

    请你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句话,送给你最喜欢的学科老师。(3分)

    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山中留客

    张  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首句中“弄”字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短文《儿子的创意》,完成小题(13分)

    儿子的创意

    毕淑敏

    儿子在家里乱翻我的杂志。突然说:“我准备到日本旅游一次。”因为他经常异想天开,我置之不理。

    他很郑重地说:“这上面写着一个有关宗教博物馆建筑的创意征文比赛。金牌获得者,免费到日本观光旅游。”说着,把一本海外刊物递给我。

    我看也不看地说:“关于宗教,你懂得多少?关于建筑,你懂得多少?你还是好好做功课吧。”

    他毫不气馁地说:“可是我有创意啊,比如博物馆里可以点燃藏香,给人一种浓郁的宗教气氛。比如博物馆里可以卖斋饭,让人色香味立体地感受宗教。比如……”

    我打断他说:“别比如了。我记得你小时候连积木都搭不好,还侈谈什么建筑!”

    十几岁的儿子好脾气,不理睬我的挖苦。自语道:“在地面挖一个巨大的深坑,就要100米吧,然后把这个博物馆盖在底下……”

    我说:“噢,那不成了地下宫殿?”

    儿子不理我,遐想着说:“博物馆用透明的建筑材料砌成外墙,这样,参观的人们时时刻 感到土地的存在,产生一种神秘感。地面部分设计成螺旋状的飞梯,象征着人类将向宇宙探索……”他在空中比划了一个上大下小的图形。

    我不客气地打断他:“挖到地下那么深的地方,会有水涌出来,积成一个火山口样的湖泊。

    想过没有?还有你设计的飞梯,空中的螺旋状,多么危险!还有……”

    儿子摆摆手说:“妈妈,您说的问题都是问题。不过那是工程师们的事,不关我的创意。妈妈,您知道什么是创意吗?那就是最富于创造性的意见啊!”

    我叹了一口气说:“好了,随你瞎想好了。不过我要提醒你一句,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我以为最好的创意莫过于一个好成绩了。”

    儿子在电脑上完成了他的创意。付邮之前,我说:“可以让我看看你的完成稿吗?”

    他翻了我一眼说:“您是评委吗?”

    我只好一笑了之

    很长时间过去了,儿子收到了一个写着他的名字并称他为“先生”的大信封。是那家发起部门寄来的。

    我们拆开信,里面是一张请柬,邀请儿子到海外参加发奖仪式。

    儿子苦恼地说:“现在赶去也来不及了。再说他们也没说清我是不是获奖者。”

    我说:“还不死心啊?邀请你参加发奖,已是天大的面子。这同电视剧友情出演一样,是助兴之举。”

    儿子思忖着说:“妈,您说这发奖会不会给所有可能获奖的人都发请柬,到时候再突然宣布谁是真正的得主?”

    我说:“别想那么多了,重要的在于你已参与。”

    儿子皱起眉头说:“参与固然重要,得奖也很重要。”

    我说:“对于你,现在最重要的是做作业。”

    不久,接到了征文举办部门的第二封信。信中说,我的儿子没能去参加发奖仪式,他们深感遗憾。儿子得了创意银牌奖,奖牌及奖金他们设法转来。

    儿子放学回来,还没摘书包,我就把信给他。

    他看了一眼,淡淡地说:“银牌啊?我想我是该得金牌的。一定是他们觉得我年岁小,一人到日本去不方便,商量了一下就说,算了,给他个银牌吧。”

    我问他:“你为什么这么想到日本去呢?”

    他立刻来了精神,兴致勃勃地说:“日本的游戏机最好玩了,我去了就可以买一台回来玩啊。”
    1.联系选文语境,读读下面画线的语句,说说你分别读出了儿子怎样的个性特点。(3分)

    儿子尚未参加创意比赛,就对妈妈说:“我准备到日本旅游一次。”

    ②(儿子)自语道:“在地下面挖一个巨大的深坑,就要100米吧,然后把这个博物馆盖在底下……

    ③我问他:“你为什么这么想到日本去呢?”他立刻来了精神,兴致勃勃地说:“日本的游戏机最好玩了,我去了就可以买一台回来玩啊。

                      
    2.请品味文中画线的“一笑了之”,从中你能品出这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吗?(2分)

                                         
    3.儿子这么富有创意,必然有主客观的原因,请你从文中概括出几点来。(2分)

                                            
    4.选文最后儿子的一句话出乎母亲的意料,请你结合语境展开合理的想象,用一个成语(或四字短语)表现母亲听了这话后的心情或神情。(2分)

                                               
    5.请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回答。(4分)

    ①儿子如此执着地参加创意征文比赛,其动机竟是为了能去日本买一台游戏机回来玩。

    对儿子的好玩你是如何看待的?                                     

    ②“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我以为最好的创意莫过于一个好成绩了。”你赞同母亲的说法吗? 为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抗生素是现在家庭的常备药,但是人们在使用抗生素方面还存在许多误区。有的人认为抗生素越贵越好,有的人感冒时用抗生素来抗病毒,有的人用青霉素来预防胆囊炎,有的人同时服用几种抗生素类药物。这些认识都不正确。

    抗生素药物是最常见的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会增加药品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乱用抗生素所带来的最大不良反应是加速体内耐药菌的增长,结果将导致“抗药性”的出现。

    抗生素类药物都必须按照医生处方服用,千万不要随意改变服药时间,因为服药间隔太近,会造成药物在血液中浓度过高,从而引起肠胃不适;间隔太久,则药物对细菌的抵抗力会减弱。在细菌感染后,尚未就医以前,宁可不服药也不要擅自吃抗生素。

    1.根据文意,为什么抗生素类药物不能治感冒?(2分)

                           
    2.文中“抗药性”的含义是什么?(3分)

                           
    3.为什么“在细菌感染后,尚未就医以前,宁可不服药也不要擅自吃抗生素”?(4分)

                           
    4.请拟一个能概括上文中心的标题。(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4分)

    平时用水,家中有人大手大脚。洗一块手帕,要冲几盆水。我对节约用水,虽“言之谆谆”,但家里人“听之藐藐”。水似乎来得容易,不足珍惜。日前,我们居住区断水,日常生活顿起困扰。对家里残留的一小盆水,大家都精打细算起来,先做洗脸用,再做洗抹布用,最后还用它来冲马桶。水,显示了它平常少为人感到过的珍贵。

    由此我想到一篇题为《幸福递减律》的作品,文中提及不少类似的情景:

    一位美国青年在非洲沙漠里,口渴难熬。当时得到了一杯净水,给他带来了无比的满足与幸福。而当他回到美国,到处都有饮用水,一杯净水给他的幸福感降到零。

    一个中国老太太,“文革”期间在东单菜市排队买鱼,冻了两三个钟头,买回一条胖头鱼。中段清蒸,尾段红烧,鱼头做砂锅,一条鱼让全家人高兴了两个礼拜。后来去了美国,鱼随时可以买到,再不用排队,她却觉得美国鱼没有当年的北京鱼好吃。

    朱元璋还是个穷小子时,一天又饿又病,乞得一碗杂七杂八的汤水,上面漂着几片青菜,还有几块豆腐,觉得滋味美极了。后来他当了皇帝,山珍海味越吃越没胃口,下旨御厨做当年的所谓“翡翠白玉汤”,可是御厨做来做去,也做不到朱元璋要的当年的美滋味。

    这些现象表明,同样的物品,对于不同需求状态的人,其幸福效益是不一样的。这在西方经济学中,把它概括为“边际效益递减规律”。这就是说,人从获得一单位物品中所得的追加的满足,会随着所获得的物品增多而减少。按《幸福递减律》作者林火女士的观点,这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悖论。经济发展本是为了给人类创造更多幸福,但经济越发展,物质的边际效益就越递减,人们在物质当中得到的幸福就越少,背离了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据此,有人说,上帝所以不时在人间制造一些天灾人祸,就是为了解决这悖反律。在战争中,在灾难中,物质的边际效益就会陡然增加。我们自然不会赞同“上帝”的做法,但到底应该怎样解决,人们似乎还在探索中。在我看来,不贪得无厌,不暴殄天物,永远怀着一种“常将有时思无时”、“常将甜时思苦时”的心态,也许不失为控制“幸福递减律”的一种方式。时下无论国内外,都有些富裕程度相对较低的人,从物质中获得的快乐和满足,超过富裕程度高的人,原因与这种心态不无关系。

    他们在走向富裕时,没有忘记沙漠中的口渴,没有忘记无鱼无食、又饿又病的日子。

    此外,要控制“幸福递减律”,还在于要“恒念物力维艰”“常思一饭一粥来之不易”。先哲们早有这样的话:得之越艰,爱之越深。如果认为自来水的“水”真的是“自来”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那自然就不会珍爱它了。断水这件“坏事”教育了人,让他们认识到水的来之不易,水的弥足珍贵,从而在对自来水的享用中,增添了珍贵感、幸福感。这似乎可以表明,人们从物质享受中获得的幸福与快乐,不仅与物品本身有关,而且与人的心境、心态有关。健全文明的心态,有助于人们不至于在物欲横流中,让“幸福递减”下去。
    1.请用简要的语句概括本文的观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解释什么叫“幸福递减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些现象”的具体内容?请再举一个符合“幸福递减律”的例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怎样才能解决“幸福递减律”这个悖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文言文阅读(13分)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怡然自乐:愉快的样子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连接

    B.水皆缥碧:青白色 望峰息心:平和的心态 窥谷忘:同“反”,返回

    C.有时日:同“现” 互相轩邈:高大 横上蔽:树木

    D.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势竞上:凭依 皆生树:耐寒
    2.翻译句子(2分)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选文甲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势的,《三峡》一文也有一处是写水势的,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个句子是:        。(2分)
    4.选文乙中可以看出陶渊明厌倦尘世,向往      的思想,他的诗《饮酒》(之五)中“         ”两句集中体现了这种思想。(3分)
    5.选文甲描写富春江的美景时,抓住山     的特点,反映出作者           的生活情趣;选文乙通过描绘桃源美丽的自然风光,来表现桃源人           的生活,反映出作者的社会理想。(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问题的世界。问题无所不在,它是那样的神秘而又复杂:宇宙、自然、生命、战争、饥饿、疾病。它是那样的贴近:学习的问题、生活的问题、交往的问题、情感的问题、前途的问题。

    请以“问题”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600字左右。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