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6 题,其中:
选择题 24 题,连线题 1 题,简答题 1 题
简单题 25 题,中等难度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4 题
  1.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灿烂辉煌,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下列有关我国古代科技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A.成书于西汉的《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基础数学著作

    B.元朝郭守敬的《夏小正》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

    C.氾胜之的《农政全书》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D.中国古代医药学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与“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A.“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D.“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论述“民水君舟”的荀子曾在《王制》篇中说:“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这反映出荀子

    A.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

    B.从民本角度论述皇权思想

    C.认为君民关系本质上相通

    D.对君主专制反民本的批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某思想家指出,“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法政独出于主,而不从臣出”。根据右图,春秋战国时期实践这一思想最成功的地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其“发展”主要体现为

    A.由“民本”发展为“君本”

    B.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C.由承认现存统治秩序发展为批判暴政

    D.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清末学者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写道:前汉武、宣之间,经学大昌……以《禹贡》治河,以《洪范》察变,以《春秋》决狱,以三百五篇当谏书,治一经得一经之益也。由材料可知前汉武、宣年间

    A.儒者治经学重在阐发义理

    B.儒学获得了独尊的地位

    C.儒学发挥了经世致用作用

    D.仅以儒学为据选拔人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王阳明指出:“虽治生(做生意)亦是讲学中事。但不可以之为首务,徒启营利之心。果能于此处调停得心体无累。虽终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贤。”材料中王阳明的思想

    A.强调格物致知的目的是存理去欲

    B.反映出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

    C.认为经商和做学问是完全一致的

    D.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重义轻利观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明代的《农政全书》既总结了历代科技经验,又汲取了西方思想和方法,开展农业科技实验;《本草纲目》则按无机界、植物界、动物界三个层面十六部,“从微至巨”“从贱至贵”排序分类。这表明明代科学

    A.已具备明显的近代特征

    B.普遍吸取西方科学成就

    C.受到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D.完全突破了只求实用的局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明代中后期,有越来越多的读书人通过诗文、书画、民歌时曲、通俗小说,不少能工巧匠、名医名卜等则通过技艺,获得了社会地位、政治身份或经济收益。这反映了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B.社会价值体系多元化

    C.市民阶层队伍壮大

    D.社会文化的高度繁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与元代王冕的《墨梅图》颇有相通之处。两者所体现的认识论与艺术手法的相同之处分别是

    A.格物致知、浪漫主义

    B.反省内心、变化万端

    C.知行合一、写实主义

    D.格物致知、托物言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绘画是人类文明的一笔财富,它以独特的方式记载着古老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变迁,绘画风格不断变化,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特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南宋偏安江南—“残山剩水”

    B.宋代重文轻武—文人画、山水画兴盛

    C.明清时代变革、社会动荡—画风雍荣华贵

    D.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和文化普及—民间风俗画盛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

    A.经世致用

    B.“中体西用”

    C.维新思想

    D.“兼容并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康有为认为:“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无体不立,无用不行,二者相需,缺一不可。今世之学者,非偏于此即偏于彼,徒相水火,难能成才。”“泯中西之界,化新旧之门户。庶体用并举,人多通才”。其意图是

    A.彻底否定“中体西用”的文化思想观念

    B.以“中西会通”宣传西方近代政治思想

    C.以“中西会通”否定中国传统儒家文化

    D.完善“中体西用”思想以维护传统体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25年3月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运动》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这则材料表明孙中山

    A.改变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理想

    B.追求社会平等保障工农利益

    C.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趋于一致

    D.反对资本主义经济生产模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据此及相关背景,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A.此时解放战争已取得胜利

    B.毛泽东提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C.毛泽东认为要坚决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毛泽东反独裁专制,希望建立民主国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邓小平说:“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现在占整个经济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同时,发展一点个体经济,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欢迎中外合资合作,甚至欢迎外国独资到中国办厂,这些都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这一讲话

    A.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指导思想

    B.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

    C.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为九十年代初的改革开放扫除了阻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它们都

    ①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②反映了近现代中国的时代要求

    ③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

    ④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大”(1977年)至“十七大”(2007年)七个报告的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中国特色”和“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

    ②“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

    ③报告中“毛主席”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

    ④报告中“理论”和“邓小平”成为高频词汇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②④①

    D.②③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以人文主义的精神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下列说法能反映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精神内涵的是

    A.“赎罪券可以使人的原罪得到赦免”

    B.“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C.“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D.“上帝的救赎使人得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卢梭说:“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可见,卢梭主张

    A.天赋人权

    B.主权在民

    C.人非工具

    D.社会契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康德认为:“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这说明启蒙的真谛在于

    A.主权在民

    B.人身自由

    C.推翻专制

    D.思想自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2005年,英国皇家学会进行的一次“谁是科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民意调查中,牛顿被认为更具影响力。牛顿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其经典力学体系初步建立于

    A.英国圈地运动早期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C.英国工业革命时期

    D.英国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B.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C﹒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D﹒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9世纪最后二十五年,铁路在全球的扩张达到顶峰。其后公路交通开始发展。投向铁路的资金开始往柏油马路转移。这种现象从根本上是由于

    A.人类开始逐步进入蒸汽时代

    B.人类隔绝的状态开始打破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D.公路交通比铁路交通投资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7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

    姓名

    生卒年

    著作

    李时珍

    1518~1593

    《本草纲目》

    徐光启

    1562—1663

    《农政全书》

    宋应星

    1587—1666

    《天工开物》

    材料二

    16~17世纪欧洲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

    姓名

    生卒年

    成就

    哥白尼

    1473~1543

    提出太阳中心说

    布鲁诺

    1548—1600

    提出宇宙无限论

    伽利略

    1564~1642

    用望远镜观察天体

    开普勒

    1571~1630

    发现行星绕太阳运行

    (1)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比较16—17世纪中国与欧洲科技发展在研究领域、作用方面的不同。

    (2)结合16—17世纪中国与欧洲的时代特点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从以上的比较分析中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对中国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可是,到了近代,儒学却连连遭到批判,其地位和影响不断削弱、衰微,最终失去主流、统治地位,被边缘化。这是中国儒学发展、演变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儒学的衰微其实是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社会转型和文化革新、文化转型的必然结果。这一过程与中国近代化的展开、古代社会的解体基本同步,其历史必然性不言而喻。不同性质的社会变革一旦在中国展开,文化革新就相应提上了日程,就势必要不断触动传统儒学,以致最终否定它的神圣地位。在变革过程中,中国古代社会结构逐步解体,儒学也势必随之同步衰微。——张锡勤《儒学在中国近代的命运》

    材料二

    韩国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到了现代,他们一方面提倡世界化(实际是向美国看齐的现代化),另一方面又保护和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后者做得甚至比中国还好。从小到集体的人与人之间,大到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支柱,每一步都渗透着儒家文化的传统素质。以儒家精神为基础的韩国人精神及其思维模式,还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关系,“群体内的和谐”与“群体外的竞争”密切结合,使得韩国国内稳定不乱,又能在国际经济发展中大显身手,促使其综合国力名列前茅。

    ——《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对韩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

    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四

    1898年,张之洞发表的《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五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六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们向俄国学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儒学衰落的原因。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学对中、韩两国的影响的相似之处,并分析儒家文化在近代中国、现代韩国命运不同的根本原因。

    (2)比较材料三、四,指出在认识近代中国所面临形势的问题上两者的不同;材料五较之材料三、四,其内容有何进步?材料六与材料五有何联系?有什么重大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