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11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1 题
  1. 唐长儒指出:“唐代科举从形式上看和过去的举孝廉有继承关系,只是当门阀盛时被举为孝廉的人必定出于世族,而唐代并无此限制。”材料表明科举制

    A.使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B.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

    C.加强了思想的统一

    D.促进了政治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下图所示: 

    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

    A.经营更趋市场化         B.减少犁耕依赖

    C.生产日趋专业化          D.注重精耕细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875年,议会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立法国为共和政体。宪法规定总统

    A.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B. 是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C. 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

    D. 由下议院多数党领袖担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

    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

    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

    D.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在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汉阳铁厂等局厂中,设立了总办、会办、提调若干人,并且受总督、巡抚的监督和总理衙门的节制。这表明

    A.洋务企业已经完成了近代转型

    B.洋务企业具有封建衙门性质

    C.洋务企业已从封闭走向开放

    D.洋务企业培养了科学技术人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69年,中共高层对国际问题达成普遍认识:“反华大战不致轻易发生,中苏矛盾大于中美矛盾,美苏矛盾大于中苏矛盾”。基于该认识,中国

    A.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争取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D.加入不结盟组织共同反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83年,国家有关部门指出,去年国有企业首钢创利润4.1亿,交国家2.862亿元后,在当年新增利润中拿的太多。首钢领导则认为,企业去年上交利润又递增了6%,不应该 “只知取蛋,不想养鸡”。材料说明当时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急需

    A.政企分开,建立企业承包责任制

    B.简政放权,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C.搞活企业,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D.释放活力,取消计划管理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有历史学家在研究苏联(俄)历史时,把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俄)迈向社会主义道路时的努力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以下各项与三个实验分别对应正确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B.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工业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霍布斯鲍姆把1914—1991年这一时期定义为“极端的年代”,他认为经历1914—1945年的“大灾难”时期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兴起了一股重大的改革与重组之潮。这些经济上的“改革与重组”共同之处是

    A.奉行凯恩斯主义             B.适当减少国家干预经济

    C.发展“混合经济”           D.发展新经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关贸总协定规定:“缔约国之间通过谈判,在互惠基础上互减关税,并对减让结果进行约束,以保障缔约国的出口商品适用稳定的税率。”这有利于

    A.进一步削弱发达国家的利益

    B.缓解其成员国间的贸易不平等状况

    C.维护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  

    D.消除关税壁垒,推动世界贸易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872年,詹天佑随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留美期间,他深感中西方发展的差距,决心学好西方科技,报效祖国。詹天佑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成功建造了19世纪末中国最长的铁路大桥——滦河大桥

    B. 设计修建中国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

    C. 创造中国铁路史上的奇迹——设计修建京张铁路

    D. 支持保路运动和推动铁路建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23分)中日关系在近代历史中一直处于侵略与被侵略的状态中,循着历史的轨迹揭开这段历史,从中汲取深刻的教训是我们今天的责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自身有着世界上任何一种文明都没有的一些特点:(1)它自古以来是一种弱势文明,因而它善于模仿和吸收其他文明的长处,……但却又毫无感恩报答之心;(2)日本文化中没有“绝对正义感”,更多的是功利主义,一切都从自己的实际利益出发;(3)日本文化中还有一种非理性的鄙外主义心态,……日本的鄙外主义其矛头往往首指中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下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日本侵华的重要事件及由此给中国领土主权带来的影响。(4分)

    材料二  在1919年1月28日的辩论中,中国代表顾维钧发言。他以流利的英语慷慨陈词:“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以文化言之,山东为孔孟降生中国之发祥之圣地。以经济言之,……人口既已稠密,竞存已属不易,其不容他国之侵入殖民,固无讨论之余地。”他把孔子比作耶稣,山东比作耶路撒冷,阐明中国之不能放弃山东犹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以此争取西方代表的同情。

    ——熊志勇《中国近现代外交史》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代表顾维钧的发言是在哪一国际会议上?简述山东问题是如何得到解决的?(5分)

    材料三  1936年8月7日,首相、外相、陆相、海相、藏相召开“五相会议”,制定了《国策基准》这个文件提出:外交与国防相互配合,“一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另一方面向南方海洋发展”。……

    ——张建华《世界现代史》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日本制定《国策基准》的国际背景和目的,并指出1937年日本由此发动的侵华军事行动。(8分)

    材料四  1939年9月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阶段的中国抗日战争,

    在整个反法西斯战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所起的作用要远远超过英法等国家。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外相松冈力主先北进而后南进,但多数人反对,理由是日本的大部分兵力正用于中国,北进实际上办不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侵略者陆军总兵力的七成仍用于侵华战争。如果不是由于日军主力陷于中国大陆,太平洋战争初期英、美、荷的失败还要惨重得多。

    ——齐世荣《世界史 现代史编》上卷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军民在1939年9月到1941年12月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贡献。(4分)

    材料五  根据军事法庭宪章,法庭有权审理三种犯罪:破坏和平罪、普通战争犯罪及违反人道罪。犯有这三种罪行的战犯通常分别被称为甲级战犯、乙级战犯和丙级战犯。……此次审判就是“东京审判”,中国派出法学界权威、立法院立法委员梅汝璈出任法官。

    ——熊志勇《中国近现代外交史》

    (5)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指出“东京审判”是指哪一法庭?说明审判的法律依据是哪一国际公约?(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分)中共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建设生态文明,需借鉴历史经验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无杀伐,无割大陵,……伐大木,斩大山,行大火,诛大臣,收谷赋。”

    ——《管子杂篇·七臣七主》

    (注:管仲的“春禁”,就是春天不杀伐,不开挖大丘陵,不砍大树,不开凿大山,不放大火,不杀大臣,不征收谷赋。)

    (1)概括材料一中管仲的观点。(2分)

    材料二  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极其恶劣的居住环境,不容忽视的大气污染,日益严峻的河流污染,这些对英国社会造成持久而深远的危害。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除了受工业化时期的技术制约以外,还与当时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漠视态度以及“自由放任”的工业化模式有关。

    ——刘金源《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2)英国在工业化时期出现了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据材料二分析其出现的原因。(3分)

    材料三  1850—1900年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MTCO2)

    英国

    德国

    法国

    美国

    1850年

    122.7

    15.2

    19.6

    19.8

    1870年

    228.7

    76.7

    50.6

    98.7

    1890年

    353.3

    208.4

    97.9

    402.1

    1900年

    420.1

    327.0

    129.4

    663.3

    注:MTCO2指百万吨二氧化碳。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该趋势说明了什么。(5分)

    材料四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逊写成《寂静的春天》一书,将滥用DDT等长效有机杀虫剂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揭示于美国公众面前……1970年4月,由美国一些环境保护工作者和社会名流发起的一场声势空前的“地球日”运动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保运动……80年代,西方国家基本上控制了污染,普遍较好地解决了国内的环境问题。……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正式否定了工业革命以来的那种“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主张成为人们的共识。

    ——梅雪芹《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环境污染与治理的历史考察》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影响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加快环境保护进程的因素及对我国的启示。(9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4分)近代民族观念与古代民族观念有很大的区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明)顾炎武:《日知录》卷一三《正始》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对“亡国”与“亡天下”这两个概念的区分以及“亡国”与“亡天下”之辨的积极意义。(4分)

    材料二  西欧历史上缺乏君主专制主义的强劲传统,因为有罗马教廷、神圣罗马帝国、各封建君主国以及无数各自为政的封建领地的存在……王权的孱弱也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因为它不仅意味着民族的苦难,而且还将阻碍作为现代民族国家的诞生……人文主义者但丁从人的尘世幸福这一人文主义理想出发,首次明确的提出了国家必须统一、王权必须强大这个时代命题。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但丁为什么首次明确提出国家统一的时代命题?(6分)

    材料三   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而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民族之前途》

    (3)根据材料三,说明孙中山先生提出“三民主义”的目的。(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