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18 题,中等难度 9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永乐时,内阁初设,阁臣与部臣为平交,至严嵩始阴挠部权,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材料表明

    A.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B.内阁地位上升,职权逐步强化

    C.明朝中后期皇权渐趋衰弱

    D.内阁职能强化,行政效率提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文化周刊》评论我国古代某些政治制度时认为:“我国上古社会是契约社会,其核心价值是严格嫡庶的权益分配,以嫡统庶,以庶辅嫡。”与此评论观点无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度

    B.宗法制度

    C.丞相制度

    D.世官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史载汉武帝元朔五年,封长沙王刘发之子刘贤为泉陵侯,都城在城北二里(《永州府志·城池》)。汉武帝元鼎六年置零陵郡,泉陵侯国属零陵郡管辖。东汉光武帝刘秀改泉陵国为泉陵县。材料表明:

    A.封国是朝廷的主要依靠力量

    B.封国对朝廷构成严重威胁

    C.“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D.封国自主权削弱,加强了皇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方修撰一种簿状谱牒,按士族姓氏和郡望排列,同时详列士族家族成员的名字、官位及血缘关系,“考之簿世然后授任”,甚至“有司选举必稽谱籍”。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当时:

    A.宗法关系是划分政治权力的依据

    B.全凭家世做官体现了政治的黑暗

    C.士族专权剥夺了中央选官的权力

    D.士族在社会政治上有强大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学者萧功秦论及古代某一制度时说:“它既是维系政治精英与社会精英相互依存关系的纽带,也是维系社会各阶层对君主、儒家意识形态和国家权威效忠的基础”。这一制度应是:

    A.科举制度

    B.君主制度

    C.分封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读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建制简表,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秦朝

    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西汉

    设郡县、封国,郡国并行,汉武帝后期分全国为13州

    东汉

    郡县两级到州、郡、县三级

    唐朝

    道、州、县三级

    北宋

    路、州、县三级

    A.县作为基层行政机构而存在

    B.州的地位呈现上升态势

    C.古代地方行政机构比较臃肿

    D.地方拥有较强的自主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朝统治长久的制度保障是:

    ①分封制②宗法制③郡县制度④中央集权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公元前782年,周幽王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A.周幽王荒淫无道

    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D.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命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关于宗法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一种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

    B.它用来确定贵族的等级,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C.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

    D.确立于公元前12世纪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分封制;这种帝国结构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王朝被推翻时才告终。“这种帝国结构”包括:

    ①皇帝制度②三公九卿制③郡县制④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分封制在周初和周后期的结果截然不同,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周王室衰微

    B.生产力的发展

    C.诸侯争权夺利

    D.生产关系的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与分封制相比,主要特点是:

    ①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②世卿世禄制

    ③确立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④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均由皇帝任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元朝时,由中书省直接管辖的省份是:

    A.行中书省

    B.山西

    C.江浙

    D.西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有效地管辖辽阔的疆域

    B.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直接行政管理

    C.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D.“省”奠定了后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清朝君主专制权力的强化,基本上完成于:

    A.顺治帝时

    B.康熙帝时

    C.雍正帝时

    D.乾隆帝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君权和相权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一对基本矛盾,封建统治者为加强皇权削弱相权采取的措施是:

    ①秦朝三公九卿制②唐朝的三省六部制③北宋设三司使④元朝行省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据史书记载: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面对”、“密揭”、“票拟”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因而阁权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决策权。当这种决策权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这种现象:

    A.表明内阁大臣地位很高却无权

    B.说明内阁大学士与皇帝共同决策

    C.体现阁臣利用专制皇权的效能

    D.反映内阁大臣延续历代宰相职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近期某热播电影有如下情节:江淮地区发生旱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诏书,直接送工部和户部执行赈灾。上述场景发生的朝代是: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据说,中国人贴春联这一习俗始于明朝。明太祖朱元璋规定春联要用朱砂纸作底,用黑墨

    写字,并取名为“万年红”(“红”与“朱”义同)。朱元璋此举用意在于:

    A.强调“朱”姓的尊贵显赫

    B.营造红红火火的新年气氛

    C.企盼“朱”姓政权的长治久安

    D.改革节日的风俗,强化皇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当年明月的畅销书《明朝那些事儿》中曾写道:“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朱元璋毁灭的“那个庞然大物”是为了:

    A.废除宰相制度

    B.建立内阁制度

    C.打击勋贵集团

    D.强化君主专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观察下图,两汉时官员上朝可以坐着奏事,到宋朝时官员须站着奏事,明清时期大臣奏事必须跪着。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说明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皇权不断加强

    C.封建等级制度不断强化

    D.古代礼仪不断发展完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对这一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奉天承运,皇位永继

    B.控制言论,维护统治

    C.严刑峻法,钳制思想

    D.废除丞相,确保皇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在中国古代,皇帝为加强君主专制而在政府班子以外设立非正式的机构,下列属于这类机构的是:

    ①宋代设立枢密院②元代设立中书省③明成祖设立内阁④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管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有辅佐之意。“宰相”连称始于战国。……当时的所谓宰、相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宰相”一般只是一个习惯用语,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

    材料二  中国帝制时代的政治体制两千多年间似无实质性的重大变化,但在国家权力的运作方式上,却因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运作机制。……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材料三  从元朝开始,宰相制度便进入衰亡期。元朝开始是一省多相制,后改为两省多相制,又以中书省取代尚书省。明朝从废丞相到实行内阁制,使中国传统社会的中央官制发生了最重要的变革。

    ——摘编自齐秀生《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的“宰相”与秦朝的丞相有何不同。

    (2)结合材料二,说明唐代“三省体制”在当时的主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以后宰相制度进入衰亡期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战国晚期,一个国家已是由君主与专业官吏治理,也已有了中央与地方的分层管理。秦始皇统一中国,将秦国已实行的制度施行于全国,汉承秦制,大体未改,但是经过三四代的逐渐改革,专业的文官构成统治机构的主体。从此以后,中国的皇帝不得不与庞大的文官集团共治天下,内廷与外朝的区分,颇同今日企业组织董事会与公司抗衡相似。

    ——许绰云《历史大脉络》

    材料二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中国传统政治,既主选贤与能,为何不想出一种皇帝公选的制度来呢?这亦有它外在客观条件之限制。在贵族政治下,皇位容易公选,小国寡民城市国家的皇帝,也易公选。中国自秦以后,却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社会上又没有特权贵族存在,散漫的一千几百个县行政单位,居民多数在农村,皇帝公选无法推行。有一个举国共戴长期世袭的元首,国家易趋安定。只求他不太作恶,利害两权,而容许一个世袭皇室之存在,这不能说是全由于皇帝方面之压力,也不能说是全由于人民方面之奴性。这尽可有一个较近光明的看法,较近情理的说法。

    ——钱穆《国史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国晚期至秦汉政治制度的变化趋势及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传统政治未能确立皇帝公选制度的原因,并分析其深远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