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4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2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               (    )

    A.皇权的至高无上                   B.中央集权的强化

    C.等级制度的森严                   D.文化专制的扩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福建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在著名的承启楼前有一幅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下列哪一种制度                   (    )

    A.郡县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科举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右图是唐朝至清朝科举考试中“状元”(部分)在今天各省分布情况。这一资料不能说明(    )

    A.文化重心不断南移

    B.经济重心南移是文化重心南移的基本原因

    C.北方文化走向没落

    D.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南方文化教育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清,回天无力,它亡得窝囊。”“周之亡是制度之亡……;清之亡,既是文化之亡,也是制度之亡。”对此解读有误的是                         (    )

    A.“秦虽死犹存”指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

    B.“周制度之亡”指分封制废除,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不利于西周政治秩序的稳定

    C.“清文化之亡”指儒家文化受到冲击而动摇

    D.“清制度之亡”指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美国公使承认:“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在华外国人受到“庇护”的依据是             (    )

    A.居住及租地权                     B.海关管理权

    C.领事裁判权                       D.片面最惠国待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851年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有              (    )

    A.发动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

    B.参加革命者都是为生计所迫,才揭竿而起的

    C.发动者都尝试用暴力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制度

    D.革命都从中国南方开始,高潮发生在长江流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被称为“民教冲突”。据记载,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为1884年、1898年、1900年,这表明                      (    )

    A.中西文化冲突不可调和             B.传教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

    C.清政府对传教活动的反对           D.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凸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对联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该对联反映的历史本质是              (    )

    A.辛亥革命脱离农民阶级,反封建不彻底

    B.清末注意改善民生,农民怀念清王朝

    C.袁世凯称帝,资产阶级反对,农民拥护

    D.中华民国成立的消息没有传播到农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影响”,他们得出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

    ①五四运动时期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②五四运动前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也是资本主义近代化的过程

    ③五四运动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畴

    ④五四运动后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国民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同学们围绕国民革命的最终命运产生了争论(右图)。你认为哪一位同学的观点更为合理                                  (    )

    A.甲合理、乙不合理                 B.甲不合理、乙合理

    C.甲和乙都不合理                   D.无法判断甲乙观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国共产党整整奋斗了28年。“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其中与“力挽狂澜”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应是(    )

    A.中国共产党诞生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中国共产党“七大”的召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49年是历史长河中的瞬间,却是最重要的瞬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

    A.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B.人民解放战争全部结束

    C.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彻底完成

    D.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59年3月28日,对历史来说,不过是短暂的一天;对西藏而言,却是一个新旧社会的分水岭。从这一天开始至1961年,雪域高原上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民主改革,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从此土崩瓦解,百万农奴翻身解放,挺直腰杆成为自己和国家的主人。下列表述不符合这一时期历史真实的是                  (    )

    A.正式成立西藏自治区               B.建立了各级民主政权

    C.摧毁了封建农奴制                 D.实行民族团结、平等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不折腾”成为当今时代的流行语。下列史实中,属于“折腾”的是            (    )

    A.红军的战略转移                   B.三大改造

    C.成立革命委员会                   D.一国两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根据海协会与海基会台北会谈达成的协议,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于2008年12月15日全面启动,宣告两岸“三通”时代的来临。首倡两岸“三通”的《告台湾同胞书》发表的时间和机构是            (    )

    A.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

    B.1981年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C.1982年外交部

    D.1984年中共中央台湾事务办公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右图是某一时期的宣传画,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当时的外交环境。请判断这一宣传画最有可能属于的时代是                        (    )

    A.20世纪50年代                    B.20 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2008年9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纽约就中美关系发表演讲时说:“我们坚信,无论谁入主白宫,中美关系都要向前发展,历史的潮流不会逆转。”这是因为       (    )

    A.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顺应时代潮流

    B.中美之间的矛盾已经彻底解决

    C.中美之间虽有分歧,但无根本利益冲突

    D.中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正在逐渐消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列事件跟江苏有直接关系的是                                            (    )

    ①《马关条约》                      ②百团大战

    ③渡江战役                          ④“九·一八”事变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2010年将在中国上海举办世界博览会,上海愈来愈成为世人瞩目的城市。这个城市在上世纪曾经               (    )

    ①在《南京条约》中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②揭开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新篇章

    ③承办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④创立上海合作组织,推进了新型区域合作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墨子》

    材料二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卫青少时尝为平阳公主家骑奴……元光六年(前129年),拜车骑将军北击匈奴有功,赐爵关内侯。

    ——《史记》

    材料三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日:“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摭言》

    材料四  “古往今来科举考试一再起死回生的历史说明: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人情社会,人情与关系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防止人情的泛滥,使社会不至于陷入无序的状态,中国人发明了考试,以考试作为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秩序的调节阀。悠久的科举历史与普遍的考试现实一再雄辩地证明,考试选才具有恒久的价值。”

    ——刘海峰《科举学导论》(2005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墨子有关官员选拔的观点是什么?(2分)材料二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及制度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实行科举制度的出发点。(2分)

    (3)材料四中“中国就是一个人情社会”的历史根源是什么?(2分)该材料认为“科举考试一再起死回生”的原因是什么?(2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俄国的历史进程中,亚历山大二世所主持的农奴制改革对于推动历史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被誉为“解放者”、“改革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时,俄国人说)文明现在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了吗?我们不能以我们所有广阔的土地和无数的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1861年2月19日在许多历史著作中,将这一天定为俄国经济史上的两个时期的分界线,即有时不严格地称之为“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有一点是确信无疑的,许多同时代的人,普遍坚持认为解放农奴是迟早的事,是一定要发生的。

    ——《剑桥欧洲经济史》第6卷

    材料三 十九世纪后期,俄国一批平民知识分子,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他们自称人民的“精粹”,形成俄国的民粹派,其中的一部分人在七八十年代对亚历山大二世展开不断的追杀。1881年,这位“解放者”被炸弹炸死。

    ——摘自人民版教科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文明”的内涵。19世纪上半叶,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是什么?(3分)

    (2)请你评论材料二的观点。(4分)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解放者’遭到暗杀”的看法?(3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竞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

    材料三: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如何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4分)

    (2)材料二将“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三,说明文中提到的两部文献在研究戊戌变法运动史中的缺陷。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哪些问题?(4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詹天佑(1861.1919年)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铁路工程专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04年,清政府决定兴建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修路的消息传出,在华势力最大的英国志在必得,视长城以北为其势力范围的沙俄也不相让。由于国内民众的强烈反对,英俄的企图没能得逞,詹天佑受命全权负责京张铁路的修筑。

    材料二:京张铁路全长200多公里,山高路险,施工难度极为罕见。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他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直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这样一来,几个工作面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得多了。

    材料三:清廷邮传部在验收京张铁路后称:“此路一成,非徒增长吾华工程师莫大之名誉,而后此之从事工程者,亦得以益坚其自信力,而勇于图成。”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回答,京张铁路为什么会引起帝国主义的垂涎?一个中国工程师在自己的国土上主持修筑一条铁路,为什么会引起国人的如此关注?(2分)

    (2)材料二是从哪些方面介绍詹天佑克服京张铁路修筑过程中的困难的?请概括之。成就詹天佑杰出的个人因素是什么?(6分)

    (3)根据材料三回答,京张铁路的全线通车给后人以怎样的启示?(2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