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综合题 1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0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综合题 共 11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材料二: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称赞的是谁?他被尊称为什么?

    (2)材料一中的“建此伟业”指的是他传说中的那些功绩?至少写三条

    (3)材料二中的“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与哪个战役有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

    译文:(军队中)立下战功的人,以其立下战功的大小赏赐相应的爵位。……努力从事耕种和纺织,生产的粮食和布匹多的人免除其徭役。弃农经商或者在农业生产中因懒惰而变得贫穷的,被罚为奴隶。贵族中没有立下战功的,不能享受特权,继承爵位。

    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译文: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人民变得富裕,国家变得富强,百姓们拥护,诸侯开始信服秦国,在战争中打败了楚国和魏国的军队,攻占大片土地,使秦国开始成为强国,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次改革?

    (2)请指出材料一反映了这次改革中的哪两项内容?

    (3)根据材料二,请指出这次改革最重要的作用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所示人物是谁?他是什么时期的人?

    (2)图二所示的思想体现了图一人物的思想主张,请问这种思想的核心是什么?这是哪家学派的思想?这些思想都被记录在哪部著作中?

    (3)图一中人物还是著名的教育家,他的关于学习的名言你知道哪些?举出两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

    ——《史记 .秦始皇本纪》

    (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分别反映了秦统一后的什么措施?

    (2)秦统一全国后,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什么?秦始皇下令全国通用的文字是什么?

    (3)材料二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

    (4)材料一、二中的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开始营造阿房宫。由于工程浩大,他在位时只建了一座前殿,工程未完成他就死了,秦二世胡亥调修建阿房宫的工匠去修建秦始皇陵,后继续修建阿房宫,但秦王朝很快就垮台了。古有童谣唱道:“阿房,阿房,亡始皇。”

    材料二 公元前209年,有900多个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蕲县时,遇上大雨,道路被冲毁,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就要被处死,他们中的两个小队长,杀死了两个押送的军官,领导大家举行起义。

    (1)修建材料一中的这个工程浩大的阿房宫需要具备哪些物质条件?当时秦朝具备这些条件吗?

    (2)材料二中反映的这次起义是在哪里发起的?结合材料内容说说,这次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中这次农民起义的主要领导者是谁?这次农民起义有什么突出的历史地位?

    (4)材料一中说“阿房,阿房,亡始皇”,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材料二中“按照秦法,误期就要被处死”说明了什么?你认为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观察如图所示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图l为西汉铜币五铢钱,字体清晰,重量实为五铢,不易盗铸。

    图2为西汉郡国齐国的铁官使用的封泥,是检验产品的证明。

    图3为西汉盐官、铁官分布图。

    (1)上如图三幅图片内容和哪位皇帝在哪方面的措施有关?

    (2)这方面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材料二:汉武帝在位54年,是中国古代统治年代比较长的帝王。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全盛时期。汉武帝表现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在他统治期间,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3)根据以上材料,归纳汉武帝的主要功绩。(两点即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材料三: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在通往中亚、西亚的路线上修道路、设驿站、筑长城,为来往使团、商旅提供食宿、交通和安全保护。沿着这条道路,千余年间,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汉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1)读材料一路线图填空:

    最早为开辟“丝绸之路”作出贡献的是汉武帝派遣的探险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从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城市名)出发,穿过B(河西走廊)最终到达C(玉门关)、D(阳关)以西的地方,这在古代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在古代既开通了陆路上的丝绸之路,也开通了水路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三则材料和你学过的知识,谈谈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有何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三国和西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以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又一次南迁浪潮。”

    材料二:“东晋南朝时,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水稻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水稻产量提高。除了主要种植水稻外,还普遍实行麦稻兼种……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1)材料一中,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又一次南迁浪潮。请你在下边示意图上划出箭头表示少数民族内迁和中原人口南迁的方向。

    (2)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江南地区开发的主要原因。

    (3)人口的內迁和南迁,进一步促进了民族交融,民族界限逐步缩小。请你谈谈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圣,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引自《魏书》

    材料二:政治上,平城是鲜卑贵族元老集中的地方,保守势力强大……所以在旧都平城,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会遇到重重阻力;其次,在经济上,平城偏北地寒,六月风雪,风沙常起……恶劣的气候环境,难以适应经济的发展;……还有从地理位置看,平城偏北的位置更不利于北魏对整个中原地区的统治。

    材料三:孝文帝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资治通鉴》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魏主”是谁?他决定将都城迁到哪里?

    ⑵依据材料二,你认为迁都的目的是什么?

    ⑶说明材料三“北语”、“正音”各指什么?

    ⑷材料反映的措施起了什么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顺应天时,裁量地力,根据规律办事,那么用力少而成功却多,如果放纵情欲违背大道,就会白白劳动而没有收获。)

    (1)材料一出自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它的作者是? 材料一反映了这位农学家什么样的思想?

    (2)请为图一人物做一张名片(如图三)。

    (3)图二书法作品是哪一位书法家的代表作。由于他在书法上杰出的艺术成就,被后人誉为什么?

    (4)魏晋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画家是谁。试举一例他流传下来的作品。

    (5)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统治者为了宣扬佛教,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有______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板块一:工具和技术的进步(如下图所示)

    板块二:水利工程的修建

    请回答:

    (1)观察板块一的三幅图,图2和图3分别是什么?说明这些进步的意义。

    (2)依据板块二概括都江堰的功能(两点)及它的修建在当时所起的作用。

    (3)如果再增加一个板块--生产经验的积累,我们可以把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放入其中。请写出该著作的名称及其作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