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史记·货殖列传》载:“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这反映了司马迁(   )

    A.主张“农工商并重”   B.主张“工商食官”

    C.坚持“重本抑末”     D.肯定“重义轻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朱熹认为:“却看你禀得气如何,然此理却只是善。既是此理,如何得恶?所谓恶者,却是气也。”由此可知:朱熹认为人性(   )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善恶同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由此可知1838~1852年间(   )

    A.英国商品输出尚未改变对华贸易逆差局面

    B.英国商品输出并未真正完全打开中国市场

    C.中国经济日益成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附庸

    D.中国征内地税抵制了英国商品的对华倾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表是美国教士林乐知创办的《教会新报》(《万国公报》前身)于1868年~1871年刊载的内容明细表,表格主要反映了(   )

    A.传教士传教热情逐渐减退

    B.传教士日益重视传播世俗信息

    C.国民的科技意识淡薄

    D.国民对西方社会了解需求增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图所示为1904年驻日大使杨枢的一则奏折(部分),造成该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午战争后国人的救国思潮由物质层面转向制度层面

    B.甲午战败后,国人救国求速成,学习文科较易入门

    C.日本近代化起步时间短,科技不如欧美发达

    D.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一向重道轻器,重人伦轻科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这段话意在说明(   )

    A.党中央认识到革命必须重视农民的作用

    B.农民是检验中国革命成败的决定性力量

    C.革命队伍中存在着反对农民运动的倾向

    D.“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思路趋向清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毛泽东曾写道:“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但是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因此,全世界多种多样的国家体制中,按其政权的阶级性质来划分,基本地不外乎这三种:(甲)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乙)无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丙)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以上内容出自(   )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联合政府》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西方学者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做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该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的评价相对较高(   )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赫·乔·威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D.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科学革命不仅改变物质世界,也推动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受下图这部著作影响而产生的是(   )

    A.人和人性开始从宗教和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B.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理性分析人类社会成为潮流

    C.主张“优胜劣汰”的达尔文主义广泛流传

    D.微观粒子世界的探索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37年罗斯福总统呼吁法院改革时说道:“当然,这三驾马车即政府的三个部门——国会、行政部门和法院。其中两匹马今天正在协力拉拽;而第三匹却不然……法院的所作所为已不像是一个司法机关,却像一个政策机关了。”由此可见,罗斯福推动法院改革的现实意义在于(   )

    A.改革分权制衡的体制

    B.减少推行新政的阻力

    C.全面扩张总统的权力

    D.反对法院的越权行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连为一体,但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

    A.表现为大规模的跨国运动

    B.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

    C.使生产和交换活动更密切

    D.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上面两图所蕴涵的信息,结合所学说明两个时期经济领域的变化,并分析原因。(注:需指出两处变化并分别进行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在一个自由的国家每人都可以自由思想,自由发表意见。每个人都有不可割让的天赋权利,都是自己思想的主人,因此,如果强迫有不同思想的人只能按照最高当局的命令说话,就必然造成可悲的结果。没有人把他的天赋之权绝对转付于人,以致对事物再不能表示意见,他只把天赋之权按大多数人的意志交付某个机构,这个机构将能确保大多数人的自然权不受侵犯。在所有政体中,民主政体是最自然、与个人自由最结合的政体。

    ——摘编自斯宾诺莎[荷兰]《神学政治论》(1670年)

    材料二  总之,共和国体即在欧美诸邦,亦成于不得已,必因无地求君,乃行此制,而行之亦乱弱其常……至于中国,地大民众,尤所不宜,现在一线生机,存于复辟,然其事又极危险,使此失败,后来只有内仁瓜分为必至之结果。

    ——《严复集》

    材料三  吾以为开明专制者,绝非新经破坏之后所能行也。惟中央政府固有之权力,循序渐进以实行之,其庶可致。若新经破坏之后,则欲专制者,势不可不假借强大之武力,以拥护其未定之地位,故舍立君主之外,实无可以得之之理由。

    ——梁启超《开明专制论》

    (1)概括材料一中斯宾诺莎的思想主张。

    (2)概括材料三中梁启超的主要主张及其依据,并分析他与材料二中严复主张的共同之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陈云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主持全国的财政经济工作。在统一全国财政经济,稳定金融物价,结束国民党政权留下的长达10多年的恶性通货膨胀,调整工商业,恢复国民经济,保障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对粮食、棉花等主要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等重大决策和活动中;在有步骤地开展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特别是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在制定和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奠定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开创性工作中,他都从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一系列谨慎而又现实的方针政策和措施,作出了被公认为卓越的贡献。

    1956年9月,陈云在中共八大上作了题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新问题”的发言,提出了新的经济体制构想,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是补充;在生产领域,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进行的自由生产是补充;在流通领域,国家掌握的市场是主体,自由市场是补充。这是结合我国实际、突破苏联经济模式的一种新构想,在当时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困难。在毛泽东的支持下,陈云同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一起,部署和领导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措施,推动国民经济顺利恢复并重新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为了解决农业发展中所遇到的困难,他到上海青浦等地调查,建议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政策,这成为代表中国农业改革的先驱思想。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百科全书

    (1949~1999)》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云对新中国经济工作作出的贡献和相关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陈云身上体现了共产党人怎样的精神?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