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单选题 7 题,综合题 4 题,填空题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7 题
  1. 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工业上以金红石(主要成分是TiO2)为原料制备金属钛的步骤:①在高温下,向金红石与W的单质的混合物中通入Z的气体单质,得到化合物甲和化学式为WX的常见可燃性气体乙;②在稀有气体环境和加热条件下,用Y的金属单质与甲反应可得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非金属性:Z>X>W

    B. 简单离子半径:Z>X>Y

    C. W与Z形成的化合物可用于工业上的重要有机溶剂

    D. ZX2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饮用水消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的“诗”情“化”意,分析正确的是

    A.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B. “日照澄州江雾开”中伴有丁达尔效应

    C. 杜康用高粱酿酒的原理,是通过蒸馏法将高梁中的乙醇分离出来

    D.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新醅酒”即新酿的酒,在酿酒过程中,葡萄糖发生了水解反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用两块铜片作电极电解盐酸:Cu + 2H+ H2↑ + Cu2+

    B.NaOH溶液与足量的Ca(HCO3)2溶液反应:2HCO3- + 2OH- + Ca2+==CaCO3↓+ 2H2O

    C.等物质的量的FeBr2和Cl2在溶液中的反应:2Fe2+ + 2Br - + 2Cl2==2Fe3+ + Br2 + 4Cl -

    D.氨水吸收少量的二氧化硫:2NH3·H2O + SO2==2NH4+ +SO32- + H2O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据《Chem Commun》报导,Marcel Mayorl 合成的桥连多环烃(),拓展了人工合成自然产物的技术。下列有关该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B. 一氯代物只有5种

    C. 与环丙烷互为同系物   D. 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某新型水系钠离子电池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TiO2光电极能使电池在太阳光照下充电,充电时Na2S4还原为Na2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充电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能又转化为化学能

    B. 放电时,a极为负极

    C. 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3I--2e-=I3-

    D. M是阴离子交换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从某含Br—废水中提取Br2的过程包括:过滤、氧化、萃取(需选择合适萃取剂)及蒸馏等步骤。已知:

    物质

    Br2

    CCl4

    正十二烷

    密度/g·cm-3

    3.119

    1.595

    0.753

    沸点/℃

    58.76

    76.8

    215~21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装置中Br—发生的反应为:2Br-+ Cl2 = Br2 + 2Cl-

    B. 甲装置中NaOH溶液每吸收0.1mol Cl2,转移0.1mol e—

    C. 用乙装置进行萃取,溶解Br2的有机层在下层

    D. 用丙装置进行蒸馏,先收集到的是Br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向0. 10 mol·L -1的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加入的HCl与原溶液中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f[f=]与混合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f=0时,溶液中:c(Na+)=2c(CO32-)

    B. f=0.5时,溶液中:c(HCO3-)>c(CO32-)

    C. f= 1时,溶液中:c(Na+) + c(H+) = 2c(CO32-) + c(HCO3-)+c(OH-)

    D. f=2时,溶液中:1/2c(Na+)=c(CO32-)+c( HCO3-)+c(H2CO3)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根据下列有关天然气的研究和应用回答问题:

    (l)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由最稳定单质生成lmol化合物的焓变称为该物质的摩尔生成焓。根据此定义,稳定单质的摩尔生成焓为0,某些化合物的摩尔生成焓如下表所示:

    化合物

    CO2

    CH4

    CO

    摩尔生成焓(kJ·mol-1)

    -395

    -74.9

    -110.4

    CH4(g)与CO2(g)反应生成CO(g)和H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上述反应分Ⅰ、Ⅱ两步进行,其能量曲线如图所示。则总反应的反应速率取决于反应_______(填“I”或“Ⅱ”)。

    (3)一定温度下反应:CO2(g)+CH4(g) 2CO(g)+2H2(g)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p= __________(用平衡分压p代替平衡浓度表示)

    (4)在压强为p1、p2、p3的三个恒压密闭容器中分别通入1.0molCH4(g)与1.0mol CO2(g ), 发生反应:CO2(g)+CH4(g) 2CO(g)+2H2(g).测得平衡时CH4的体积分数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 a点时CH 4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压强p 1、p 2、p 3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度为T l℃、压强为P 3时,b点处v(正)  ________v(逆)(填“<”、“>”或“="”)

    (5)某种燃料电池以熔融碳酸钠、碳酸钾为电解质,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电极B附近通入1m 3空气(假设空气中O 2的体积分数为20% )并完全反应,理论上可消耗相同条件下CH 4的体积为_______m3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聚合硫酸铁(PFS)是一种高效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某工厂利用经浮选的硫铁矿烧渣(有效成分为 Fe2O3 和 Fe3O4)制备 PFS,其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1)CO是“还原焙烧”过程的主要还原剂。下图中,曲线表示 4 个化学反应 a、b、c、d 达到平衡时气相组成和温度的关系,Ⅰ、Ⅱ、Ⅲ、Ⅳ分别是 Fe2O3、Fe3O4、FeO、Fe 稳定存在的区域。a属于__________(填“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570℃时,d 反应的平衡常数 K=___________________。

    (2)800℃,混合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为40%时,Fe2O3用CO还原焙烧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酸浸”时间过长,浸出液 Fe2+含量反而降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25℃时,Ksp[Fe(OH)2]=1.0×10-17,Ksp[Fe(OH)3]=1.0×10-39。若浸出液中c(Fe3+) = 10-1.8mol·L-1,为避免“催化氧化”过程中产生副产物 Fe(OH)3,应调节浸出液的 pH≤___________。

    (5)FeSO4 溶液在空气中会缓慢氧化生成难溶的Fe(OH)SO4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催化氧化”过程中,用 NaNO2 作催化剂(NO 起实质上的催化作用)时,温度与Fe2+转化率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反应时间相同),Fe2+ 转化率随温度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碳酸亚铁(白色固体,难溶于水)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可用于制备补血剂乳酸亚铁,也可用作可充电电池的电极。某研究小组通过下列实验,寻找利用复分解反应制备 FeCO3 沉淀的最佳方案: 

    实验

    试剂

    现象

    滴管

    试管

    0.8 mol/L FeSO4 溶液(pH=4.5)

    1 mol/L Na2CO3 溶液

    (pH=11.9)

    实验Ⅰ:立即产生灰绿色沉淀,5min 后出现明显的红褐色

    0.8 mol/L FeSO4 溶液(pH=4.5)

    1 mol/L NaHCO3 溶液

    (pH=8.6)

    实验Ⅱ:产生白色沉淀及少量无色气泡,2min 后出现明显的灰绿色

    0.8 mol/L

    (NH4)2Fe(SO4)2 溶液(pH=4.0)

    1 mol/L NaHCO3 溶液

    (pH=8.6)

    实验Ⅲ:产生白色沉淀及无色气泡,较长时间保持白色

    (1)实验 I 中红褐色沉淀产生的原因可用如下反应表示,请补全反应:

    □Fe2+ +□____+□   + □H2O=□   Fe(OH)3 +□HCO3−

    (2)实验 II 中产生 FeCO3 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探究实验 III 中 NH4+所起的作用,甲同学设计了实验 IV 进行探究:

    操作

    现象

    实验 IV

    向 0.8 mol/L FeSO4 溶液中加入①__________,再加入 Na2SO4 固体配制成混合溶液(已知 Na+对实验无影响,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变化)。再取该溶液一滴管,与 2mL 1 mol/L NaHCO3 溶液混合

    与实验 III 现象相同

    实验 IV 中加入 Na2SO4 固体的目的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比实验 II、III、IV,甲同学得出结论:NH4+水解产生 H+,降低溶液 pH,减少了副产物 Fe(OH)2 的产生。

    乙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不够严谨,应补充的对比实验操作是:③_____________,再取该溶液一滴管,与 2mL 1 mol/L NaHCO3 溶液混合。

    (4)小组同学进一步讨论认为,定性实验现象并不能直接证明实验 III 中 FeCO3 的纯度最高,需要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定量测定。分别将实验 I、II、III 中的沉淀进行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然后转移至 A 处的广口瓶中。

    为测定 FeCO3 的纯度,除样品总质量外,还需测定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反思:经测定,实验 III 中的 FeCO3 纯度高于方案 I 和方案 II。通过以上实验分析,制备 FeCO3 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有机物P是某抗病毒药物的中间体,它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1)A为芳香化合物,其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M无支链,N中含有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M连续氧化的步骤如下:

    M转化为Q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X的分子式是C4H7O2B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F能发生酯化反应和消去反应

    b.Y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c.1 molX与NaOH溶液反应时,最多消耗2mol NaOH

    (6)E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以乙烯为起始原料,选用必要的无机试剂合成M,写出合成路线(用结构简式表示有机物,用箭头表示转化关系,箭头上注明试剂和反应条件)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1 题
  1. 金刚石、石墨、C60和石墨烯都是碳的同素异形体,其结构示意图如下:

    (1)石墨晶体中存在的作用力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刚石质硬但脆,金刚石能被砸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金刚石、石墨、C60的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60晶体的堆积方式为______________;晶体中C60的配位数为_________。

    (4)石墨烯具有神奇的特性,两位科学家由于对石墨烯研究做出重大贡献而获得了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石墨烯即单层石墨。石墨烯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_______;碳碳键的键角是_________;碳原子和碳碳键的个数比是_______;12g石墨烯中含有________个六元环。

    (5)碳化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类似,设碳化硅的密度为a g/cm3,碳化硅晶体内碳硅键的键长为______pm(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列表达式即可)。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