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其他题 2 题,诗歌鉴赏 1 题,语言应用 3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1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4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厩(jiù)玷污(diàn)伤痕累累(léi)树影婆娑(suō)

    B.缱绻(juǎn) 纤绳(qiàn)衣衫褴褛(lǚ)并行不悖(bèi)

    C.胚芽(pī)蹩进(bié)通衢大道(qú)当众推搡(sǎng)

    D.自诩(xǔ)华胄(zhòu)命途多舛(chuǎn)深感愧怍(zu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伎俩养尊处优林阴小道迫不急待

    B.蹂躏廖廖无几礼尚往来名列前茅

    C.暴戾惟其如此残羹冷炙泾渭分明

    D.国萃两败俱伤直截了当概莫能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过去十年,我国房地产业高速发展,已成为国家的支柱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B.青少年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不能自拔,使得身心受到损害,已成为心理学者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C.文章对环境污染问题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同时也概括地介绍了关于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引起了人们对环境科学的重视。

    D.广州市有关部门指出:招聘洽谈会“谁主办,谁负责”,对于安全保卫工作不落实,存在安全隐患和导致安全事故的,要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及负责人的责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河南)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现存《庄子》一书,33 篇,又名《南华经》。代表作是《逍遥游》。

    B.《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国别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前后记叙了春秋时期250 多年的史事。

    C.复社为 明末文学社团,主要领导人为张溥、张采,本为切磋学问,砥砺品行而设,但又带有浓烈的政治色彩。

    D.普希金是19 世纪俄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富有人民性,被称为“俄罗斯生活百科全书”。代表作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①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其发展、更新的情况,要比科学界显得稳定。尽管科学也是大文化中的一种,但科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它是人类对自然界及其规律的认识和反映,而不像文学、艺术及社会学理论,主要是反映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文化的稳定性,是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社会稳定性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价值体系得以维系、保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就以艺术品来说,越是古老的艺术品,价值越高。因此,文化有天然的迟滞性、传统性。文化要克服自己的这些稳态特性,向前发展,除了社会的需求、自身的演变以及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动力因素外,还有一股重要的动力来源,就是自然科学的冲击和影响。
    文化和科学,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以艺术来说,它的起源和发展,都离不开生产和技术的影响。原始的岩画、舞蹈、陶制品等艺术的萌芽,都同当时的技术——火、颜料、制陶术等密切有关。艺术史的研究表明,人类最早的艺术起源,是在人类最早的两项重要技术发明——火的利用和工具的制造出现以后才诞生的。
    ③人类历史上有过三个文化和艺术的鼎盛期,而这三个时期又同时都是科学技术的鼎盛期。第一次鼎盛期出现在古希腊时期。古希腊既产生了天才的艺术家,也产生了天才的科学家。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中最典型的一例,就是提出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定律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同时是美学的创始人。他首先提出了美学的概念,认为“美就是和谐与比例”。第二次鼎盛期是文艺复兴时期。在这一时期中,文化的繁荣与科学的巨大成就如日月相耀,出现了像达·芬奇、丢勒等在科学技术和艺术上同是时代巨人的天才。第三次鼎盛期是现代。本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而同时,现代的文化艺术也达到了历史的峰峦期。
    ④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文化观念、文化价值、文化方式。我们在研究文化发展战略时,必须把科学技术的因素考虑进去,必须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汇流的发展趋势中,把握当代文化发展的走势。科学与文化的高度汇合,是未来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当我们分析一个社会、一个地区文化的背景时,应该研究该社会、该地区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从科学技术的发达程度、普及程度上,来更全面地分析该社会、该地区的文化发展水准。同样,当我们制订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计划、规划时,也应该考虑到文化环境的制约作用。文化发展的滞后往往是造成科学技术落后的重要影响因素。
    ⑤落后的、封闭的、保守的、愚昧的文化背景,必然会延缓、制约、打击、抑制科学的发展。欧洲中世纪科学之所以没有得到发展,成为一个漫长的黑夜,就是因为宗教文化、神学文化扼杀了许多科学的创见,使科学成为神学的婢女。同样,中国在古代曾有过灿烂的科学文明,但到了近代却落后于世界,其原因同近代以来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密切有关。因此,不变革这样的文化背景、提供新的文化背景,科学是不可能兴起和发展的。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科学的文化影响在不断更新。但是,科学总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发展的。
    中华民族有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需要宏扬光大,同时也很需要用科学来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文化影响。现在,科学技术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已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我们认为科学技术还应同文化协调发展。只有科技、文化协调发展了,经济、社会才能得到发展。这在当前我们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全社会增强科技意识时,尤其要加以考虑。
    (节选自姚诗煌《当代科学对文化的影响》)
    1.根据文意,下列关于“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包括文学、艺术及社会学理论,主要是反映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属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

    B.社会的需求、自身的演变以及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动力因素使文化具有稳定性,而自然科学的冲击和影响使文学得以发展。

    C.文化发展的滞后可能造成科学技术的落后,虽然科技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文化观念、价值、方式。

    D.变革落后的、封闭的、保守的、愚昧的文化背景,是科学兴起和发展的前提。

    2.下列表述,不能作为“文化和科学,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的证据的一项是

    A.文化有天然的迟滞性、传统性,它的发展须要科学的冲击。

    B.火的利用和工具的制造,为人类最早的艺术萌芽提供了可能。

    C.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繁荣的文化和成就巨大的科学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D.本世纪现代文化艺术发展到历史的峰峦是建立在科学技术得到迅猛发展的基础之上。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只要保持文化的稳定性,社会价值体系就可以得以维系、保存和发展。

    B.毕达哥拉斯之所以能提出 “美就是和谐与比例”的概念并创立美学,是因为他提出过数学上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定律。

    C.未来的社会是科学与文化的高度汇合的社会,既要宏扬光大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也要用科学来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文化影响。

    D.经济、社会要发展必须突出科学,增强全社会的科技意识,毕竟“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手机短信,网络小说、歌曲等文化形式的诞生和发展与现代通讯科技、计算机网络科技的发展密不可分。

    B.南通要打造“近代第一城”的城市品牌,除了要充分利用南通的文化环境特征,还必须研究南通的科技发展状况。

    C.一个地区经济落后,除了科技发展滞后,科技意识薄弱的原因外,该地区文化背景的落后、封闭、保守、愚昧也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D.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只要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用科学来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文化影响,我们的经济、社会就能得到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两 棵 树
    刘长春
    ①万籁俱静。雪亮的灯光打在形状很美的两棵树上,四只弯曲的手臂伸向天空,树梢是尖尖的,没有风,两个剪影,好像两个站立在大地上的人,沉思着什么,晨风开始吹拂,树叶沙沙作响,小鸟飞上枝头……稍顷,音乐声起,随着旋律的此起彼伏,两棵树开始移动,靠近,又分开,翩翩起舞。随后,音乐声止,大地复归寂静。天,还是蔚蓝蔚蓝的,风,还是轻轻轻轻的,两棵树又靠近、靠近、再靠近,依然站成开幕时的两个剪影。
    ②是的,两棵树,两棵相依为命的树!经理风风雨雨而挺立的树!根与根相连纠缠的树!
    ③这两棵树,现在就站立在浙江奉化溪口一个山坡上。一棵是楠树,另一棵也是楠树。一棵长得茁壮,雄姿英发;另一棵长得秀美,亭亭玉立。在他们站立的山坡边上,终年不断地走着一道清澈的溪流。远处雪窦古刹的钟声,如九天飘落的梵音,回荡在白云之间;更远处的妙高台,雄据绝顶,一览众山。眼前,也不显得高大的武岭城墙在大树浓荫的覆盖下,沉默。墙头,生野草,也生野花,在秋日的微风中俯仰自如,昨日那一段惊心动魄风云变幻的时光,早已融入远方苍茫的历史天空。我提醒所有到了溪口的人,请你们要去看一看那两棵树——蒋介石幽禁“西安事变”之后张学良住处后边的两棵树,那棵时候活着的历史的历史的一个见证!
    ④树的形象,会使我们想起人的脊柱。没有记住的人就不能完美地挺立。支撑每一个人的精神支柱都是不同的。“九一八”事变之后,蒙受“不抵抗将军”骂名的张学良,可谓集国恨家仇于一身。1935年冬“偌大的华北,已容不下一张课桌”。中日战争已是鼙鼓可闻了。在强敌压境的危急关头,一个仍然坚持“攘外必先安内”而声色不动;另一个心里却呼啸着“打回东北去”的呐喊。矛盾,民族的矛盾,国家与个人的矛盾,压倒了义结金兰的兄弟情分,张学良拍案而起,导演中国现代史上实行兵谏的英勇一幕。时间难以磨灭,风雨不能剥蚀,地域无法割裂,浩然塞乎天地之间。
    ⑤树的绿叶,还会使我们想起人的生命。人的生命是有强弱之分的,人的生命状态也是很不相同的。在那个大敌当前共赴国难的枪林弹雨中,有人退缩了,有人变节了,有人洁身自保了,当然也有人呼啸着冲上历史的高地。“西安事变” 和平解决以后的张学良,随机陪同蒋介石从西安飞南京,旋后即失去了自由。从此,陪伴这位少帅的是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幽禁生活。“七七事变”爆发,已身陷囹圄的张学良愤而上书蒋介石,要求带兵抗日,满腔热忱却换来了冷冰冰的“好好读书”一句话。报国无门,英雄失路,“栏杆遍拍,无人会登临意”呵!当年叱咤风云的人物,满腔忧愤对谁诉?呼天,天不应;问地,地不答;问江问河,江河没有回声,不舍昼夜水自流……心碎了,人老了,可是,唯有生命之火不熄。把不是牢房的牢房坐穿,活着依然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1901年6月3日的诞辰,2001年10月15日的忌日。活过了百岁,一个世纪的风雨雷电从他的耳边走过。省钱,他还说:“我很想回到大陆,回到东北看看!”爱家的人,不管走得多远,生命之根还是在故乡的土地。就像那树——生命之树常绿。
    ⑥那两棵树,是他为她亲手栽种,为什么只种两棵?而且是楠树,岁寒不凋零的常绿乔木,也是富有象征意义的。人称“赵四小姐”的赵一荻在张学良最需要的是后来到了他的身边,陪伴他走过了最艰难的时光。28年的磨难与考验,成就了一对夫妻如歌如诉如泣的爱情诗章!是的,那时天地之间让人感动得流泪的真正奉献给爱情的诗章!两棵树,并排站着,同呼吸、共命运,你看着我,我望着你,总有一种彼此相融的气息在流动。太阳底下,我久久凝视着那两棵楠树,不禁想起萧?尼尔森的几句诗:“少女伫立在我身旁/她年轻的目光/在橘树的某处闪耀。”那是一种召唤,一声脚步,在阳光下或风雨中走动!江河行地,岁月长流,而树会长大长高。两棵树,两棵非凡的树,肩并着肩,手挽着手,一起站成我心里两个剪影,永远不再分开。日月辉映之下,每棵树都把自己的影子轻轻覆在他或她的肩上……
    (选自《大地笔记》,载《美文》2004年第8期,有删节)
    1.从文中看,“两棵树”的具体含义和象征意义各是什么?(6分)
    答:(1)具体含义:________。
    (2)象征意义:________ 。
    2.为什么文章要从晚会的舞蹈写起?(4分)
    3.简析文章最后一段划线句子“日月辉映之下……”在文中的含义及其在表达上的作用。(6分)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第2段中反复咏叹的手法,抒发了作者对舞台上“两棵树”的强烈的赞美之情,自然而然地引起下文。

    B.第3段的景物描写,有对比,有前后照应,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也突出了两棵树的历史意义。

    C.第5段的划线句子运用顶真的修辞手法,衔接紧密,节奏感强,充分说明了张学良是一个堂堂正正的英雄。

    D.最后一段,作者引用了萧?尼尔森的诗句,讴歌了张学良与赵一荻坚贞的爱情,同时也热情讴歌了张学良一腔赤诚的爱国心。

    E.作者在解读自然景观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观史、读史。这样作品的凝重感、沧桑感沽沽流出,为作品增添了审美情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其他题 共 2 题
  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上以不与会,当斩(2分)
    译文:________
    (2)上为治第,令视之,对曰:“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4分)
    译文:________
    (3)彼亲待士大夫、招贤黜不肖者,人主之柄也。(3分)
    译文: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下列横线处根据要求填空、默写。(任选两小题)(4分)
    (1)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
    ________,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
    (3)念高危,________;惧满溢,________。(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该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时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
    (1)苏轼一生遭际坎坷,但乐观自强,笔耕不辍,从而拓宽了宋词的新境界,开创了宋词豪放一派。历来公认,最能代表该派风格的代表诗句是“________
    ________”。与此相对的宋词婉约派,历来公认,最能体现该派风格的代表诗句则是________。(2分)
    (2)请结合全诗,从塑造形象、表现作者心境的角度,对“拣尽寒枝不肯栖”一句作简要赏析。(6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3 题
  1. 照应给出文句的意思,补全句子或词语,使之成为一段完整的话。(4分)
    生命的成长有限,_____①_____。生命就是爱,爱涵盖了一切善的内容。心灵感受着爱,同时也成长了更多的感激和爱。感激纯净的甘泉,洗涤成长路上淤积的烂泥;感激吹拂的长风,_____②_____。成长起来的爱捧给敬爱的父母、挚爱的恋人、_____③_____,更化为同情、理解、_____④_____和博爱,奉献给一切需要爱的滋养的生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可以不押韵,字数可稍有不同。(4分)
    到了丹麦,才知道写个童话可以不打草稿;
    到了希腊,才知道迷人的地方其实是破庙;
    到了________,________;
    到了________,________;
    到了巴西,才知道不懂得足球会被人嘲笑;
    到了奥地利,才知道流浪汉都很有音乐细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面这段话中画线的句子,有些在语句、词语、标点使用上不妥当,读后完成(l)-(2)题。(5分)
    北方人,不论贵贱,都以吃饺子为美食①。钟鸣鼎食之家有的是人力财力,吃顿饺子不算回事,小康之家吃顿饺子就要动员全家老少②,擀皮、剁馅、择菜、和面,忙成一团③,然而亦趣在其中④。年终吃饺子是天经地义之事,有人胃口特强,能从初一到十五顿顿吃饺子⑤,乐此不疲。当然连吃两顿就告饶的人也不是很多⑥。至于在乡下,吃顿饺子不易,也许要在姑奶奶回娘家时候才能有此豪举”⑦。
    (1)有毛病的四处是(只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三处改正。
    a. _____(只填序号),改为_____。
    b._____(只填序号),改为_____。
    c._____(只填序号),改为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贝利是20世纪20年代人人皆知的珠宝大盗,他所偷盗的对象,都是有钱有地位的上流人士。他还是位艺术品鉴赏家,所以有“绅士大盗”之称。贝利因偷盗被捕,判刑18年。出狱后,全国各地的记者纷纷前来采访他,其中,有位记者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贝利先生,你曾偷了许多很有钱的人家,我想知道,蒙受损失最大的人是谁?”
    贝利不假思索地说:“是我。”
     记者们哗然大笑。贝利接着解释说:“以我的才能,我应该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华尔街的大亨,或是对社会很有贡献的一分子;但我不幸选择了做小偷,成了一个向自己偷盗东西最多的人——各位都知道,我生命中四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监狱里消耗掉的。”
      请以“认知自我”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