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名句名篇 1 题,现代文阅读 4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话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3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 题
  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杨绛先生学贯中西,著述丰硕,成就非凡,享誉海内外。

    B. 是否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

    C.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D.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市学校很多都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次北固山下》中表现作者无限乡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诫子书》中常被人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4 题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几乎没有例外的,鸟的身躯都是铃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fēng yú而不yōng zhǒng,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合度。跳荡得那样轻灵,脚上像是有弹簧。看它高踞枝头,临风顾盼——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

    根据拼音写出词语或给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干瘪(____)  fēng yú(____)  yōng zhǒng(____)  高踞(____)

    (2)上面这段文字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

    (3)用音序检字法查“纤”:先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麻雀

    刘向东

    ①初夏的午夜,睡意蒙眬中隐约听见“叽喳叽喳”的响声。起初还以为是美妙的梦境呢。但细细分辨却是小鸟的叫声。心想,这黑咕隆咚的屋里哪来的鸟儿呢?于是我起身蹑手蹑脚地先后靠近墙角和窗子静静地洗耳聆听。不久,又是一阵轻微断续的“叽喳叽喳”声。循声觅去,原来声音来自屋内挂壁空调铜管连接外机的出口处。

    ②翌日一早,我推开窗子仔细观察,却发现空调铜管和水管伸出墙洞处有一椭圆形两寸左右宽的空隙,边缘还露着一绺绺纤细柔软的枯草和几片浅灰色羽毛。凭我儿时掏鸟窝取鸟蛋的经验,里面显然是麻雀草窝和几只刚出壳的小麻雀。况且,从墙洞伸出的管子上和空调外机上还有斑斑点点的排泄物。就在我探头观察时,一只麻雀倏地落在了窗前的樟树上,还朝我叽叽喳喳地叫唤着,似乎要驱赶我似的。看着它的架势,我离开窗口跑到隔壁厨房继续隔窗观察。顷刻,那只麻雀先在树枝上东张张西望望,随后又飞到空调外机上。可它好像还是不太放心,站在机顶上晃着小脑袋机警地环顾了一下才飞速钻入墙洞……

    ③墙洞靠屋的一头还算严密美观,而墙外出口处本该用水泥填堵抹平,以防雨水渗入。可当初为图省事便就地取材用泡沫塑料作填塞。但这些材料经不起风吹日晒,时间一长就渐渐老化脱落。有一次,我擦窗户时发现管子上的隔温海绵和缠绕的塑料带子早已风化剥落,露出的空隙足以伸进一只手。本想找些材料重新堵上,可一拖再拖终究未能落实。不料,它却成了麻雀妈妈生儿育女的理想爱巢。

    ④这窝小麻雀,倒真让我费了不少心思。有天择菜,见菜叶上有两条肥嘟嘟的小青虫,就自然想起了嗷嗷待哺的小麻雀。于是我将小青虫弄伤致无法爬行后放至窗外空调机顶上,好等着麻雀妈妈作喂食之用。估摸过了刻把钟,我推开窗子再一看,已不见小青虫的踪影。想必是麻雀妈妈叼去喂给孩子了吧。为了证实我的判断,我特意到楼下的草丛里像寻针似的又捉了六条小虫子照样放到空调机顶上,再到隔壁厨房隔窗观察。果然,没多时一只麻雀飞落在空调上。它叽叽喳喳叫了几声便盯着奄奄一息的小虫子们左看看右瞧瞧,好像觉得十分安全了便叼起一只虫子飞进窝里。不一会儿,麻雀又飞出再叼起一只虫子飞回草窝。如此反复,六条虫子很快就被全部叼进了窝里。可能是小麻雀们吃饱了吧,当日夜里它们居然没再发出细微稚嫩的“叽喳叽喳”声。可我反而有了一丝担心,生怕它们吃坏了肚子,或是发生别的意外。直到第二天早上又见麻雀飞进飞出才安下心来。

    ⑤周末在家休息,正逢天气突变,风雨交加。眼看豆大的雨滴随风飘落至墙洞周围,我怕危及洞里的小麻雀就想采取防护措施,只是墙洞位置在墙外而无法触及,让我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在担心时,我隔窗一看,麻雀妈妈居然微展翅膀面迎风雨,用自己的身体严严地挡在洞口。望着它遮挡风雨的安然样子和炯炯有神的眼睛,我陡生感慨和敬意,仿佛我也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和伟大!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对这窝小麻雀费了不少心思?

    4.文末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他打个唿哨,跳在空中。火眼金睛,用手搭凉篷,四下里观看,更不见马的踪迹。按落云头,报道:“师父,我们的马断乎是那龙吃了,四下里再看不见。”三藏道:“徒弟呀,那厮能有多大口,却将那匹大马连鞍辔都吃了?想是惊张溜缰,走在那山凹之中。你再仔细看看。”行者道:“你也不知我的本事。我这双眼,白日里常看一千里路的吉凶。象那千里之内,蜻蜓儿展翅,我也看见,何期那匹大马,我就不见!”三藏道:“既是他吃了,我如何前进!可怜啊!这万水千山,怎生走得!”说着话,泪如雨落。行者见他哭将起来,他那里忍得住暴燥,发声喊道:“师父莫要这等脓包形么!你坐着!坐着!等老孙去寻着那厮,教他还我马匹便了。”三藏却才扯住道:“徒弟啊,你那里去寻他?   只怕他暗地里撺将出来,却不又连我都害了?那时节人马两亡,怎生是好!”行者闻得这话,越加嗔怒,就叫喊如雷道:“你忒不济!不济!又要马骑,又不放我去,似这般看着行李,坐到老罢!”

    1.取经路上,孙悟空一行除了不断地和各色妖怪做斗争,有时师徒之间亦有很多分歧,上面语段中师徒两人的分歧是什么?

    2.同样是面对灾难,面对突发事件,一个“哭将起来”,一个“越加嗔怒”,这里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其目的是什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熬 鹰

    ①熬鹰,熬的是意志,鹰的意志,人的意志。谁的意志先消沉了,谁的精神先崩溃了,谁先软了,谁就服了输,谁就听命于对方。

    ②每一只被熬的鹰,都曾在那个暗夜之前,自由自在、酣畅淋漓地翱翔于天空。那时,千里平野、万仞高峰都在它的视野之中,长风生于它的翼下,白云环于它的首尾,兔蛇鼠狐,都是它的爪下之物,它如此骄傲,仿佛天空大地,都是属于它的独有领地。所以当它俯冲向那只走兔,想一击而中,却不料落入猎人设下的罗网时,它拼命挣扎,它不信它强健的翅膀和尖利的喙爪撕扯不破那稀疏的网眼。然而一切努力都是白费,它由愤怒扑击到垂头丧气,当它疑惑痛苦地四望时,猎人走来了。

    ③在接下来的那个黑夜里,猎人熬着它,猎人知道,鹰有多么桀骜不驯的性格,那是可生杀,不可死辱的英物,人要战胜这样的英物,只有让它服气,人熬鹰,也在熬自己。

    ④鹰被绑着翅膀,放在屋中的一条横木上,一灯如豆,闪闪烁烁。人望着鹰,鹰望着人,鹰想展翅飞腾,却跌落到横木下,多么丑陋啊,在鹰的记忆里,从来没有过这样的耻辱。人似笑非笑着,把鹰从地上重新放回横木,又是人鹰对望。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已是深夜了,人不睡,鹰也不睡;星辰一颗颗收敛了光芒,东方泛白了,鹰不睡,人也不睡。鹰眼中如冰的寒光一点点褪淡,人眼中的红丝一缕缕变密,第一夜,就这样在人和鹰的较量中,过去了。

    ⑤白天到来了,人不去做任何事情,守着鹰,同鹰一样,不吃、不喝,时间的脚无声地走,又一个黑夜到来了。

    ⑥人和鹰都疲乏到了极点,饿、渴、困,折磨得鹰由焦躁到昏沉,折磨得人由气血旺盛到气息奄奄。然而谁先吃那一口饭,喝那一口水,打那一会儿盹,谁就输了,永远输在了另一个面前,所以谁也在强忍着,到了最后,人和鹰靠的都不再是身体,而是意志。

    ⑦繁星闪闪,关键的时刻到来了,是人先一闭眼,“咕咚”一声倒在地上,混事不知地睡去,还是鹰先一闭眼,身体在横木上倾斜着,不管不顾地睡去呢?人的意志最终战胜了鹰,这个敢于猎鹰的人,浑身充满着勇气和力量,他在决定猎鹰的那一刻,就做好了准备。鹰终于再也熬不住,它眼中的寒光已经变成了迷茫和疲惫,它的眼睛慢慢闭上,头一点,险些从横木上跌下来,人红红的眼睛升腾出一股火,那一瞬,人笑了。人飞快地拉了一下系在鹰腿上的绳,把鹰拉醒,鹰看人一眼,目光里流露出一丝恼怒,它强立了一会儿,又一次闭上眼睛,人又拉了一下,鹰再次醒来。就这样,一次,两次,三次,当一次次被人拉醒的鹰眼睛里闪露出温柔和哀求时,人望着鹰闭上眼睛沉沉地睡着了,自己也一头栽到地上,睡得昏天黑地。

    ⑧从那个黑夜开始,鹰在人的手里吃肉了,在人的手里喝水了。人一纵手,它便如一只离弦的箭,射向空中;人一招手,它便如一个回归的游子,飞落在人的臂膀肩头。人看向鹰的目光,爱怜之外更有敬佩;鹰看向人的目光,冷傲之中透着忠诚。人和鹰在心里互相看重,因为对他们来说,胜者虽荣,败者不辱。

    ⑨熬鹰,人首先战胜了自己的极限,然后才能战胜鹰;鹰即使被人征服,也只是行止听从于人,那搏击九霄猎取狐兔的本领、傲视天地的本性,丝毫未变。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16年8期)

    1.根据选文内容,将下面空白处填写完整。

    自由翔空,目空万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志相搏,人终胜鹰

    2.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结合选文,说说对第⑧段画线句的理解。

    4.结合选文说说你对题目“熬鹰”中“熬”字的理解。

    5.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的阅读感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材料一: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儿童研究专家舒华教授公布:很多孩子的学习问题是由阅读问题引起的,很多智力正常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阅读困难,严重的已经发展成阅读障碍,阅读困难不仅会使孩子的语文学习产生困难,也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

    材料二:随着音像制品的迅速普及,“读图”已逐渐成为未成年人获取知识的重要形式。有关媒体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用影视、漫画来代替名著。不少孩子对图像产生依赖心理,逐渐降低乃至失去了对文字阅读的兴趣。对图像的过量摄入,导致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大幅下降。不少青少年反映说:“很多时候,心里明明知道怎么说,但就是说不出来。”

    1.以上两则材料反映了一个什么现象?

    2.简要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3.如果就这一问题进行一次采访,请以语文老师为采访对象设计两个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曲,回答下列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2.下列对这首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 “枯藤老树昏鸦”一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 “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 “断肠人”一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止有剩骨   止:________________

    (2)缀行甚远      缀:________________

    (3)屠大窘       窘:________________

    (4)一狼洞其中     洞:__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_______________)

    (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______________)

    3.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4.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上文,谈谈你的看法。

    那只母狼,为了保护它的幼崽,先是用爬坡延迟了我的速度,赢得了隐藏儿女的时间。又从容地用自己的尾巴抹平痕迹,并用全力向相反的方向奔跑,以一死换回孩子的生。

    ——毕淑敏《母狼的智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话题作文 共 1 题
  1. 作文。

    峭壁上的雏鹰勇敢地张开双翅,尝试飞翔。虽然跌跌撞撞,但它最终成为翱翔天际的王者。

    雏鹰学飞的经历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人生要敢于尝试。只有敢于尝试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感悟生活;才能更好地认识自我,突破自我。

    上面的故事是否让你联想到生活中的某些经历或见闻?是否让你获得某些感悟和认识?

    请以“尝试与成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

    (2)有真情实感;

    (3)文体不限;

    (4)不少于5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30行);

    (5)文章中不要出现地名、校名和人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