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24 题,连线题 1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25 题,中等难度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4 题
  1. 鼎(下图)是中国礼仪文化的重要内容。依据西周的礼制,天子殉葬用九鼎,诸侯七个,在春秋时期诸侯墓中出现九个鼎的现象,这说明

    A.贵族生活更加腐化

    B.当时人们更迷信

    C.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D.青铜铸造业发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种“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

    A.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

    B.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C.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D.从奴隶制到封建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马克斯•韦伯说:“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因而使得他们无法联合起来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这一制度是

    A.世袭制度

    B.察举制度

    C.九品正中制

    D.科举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嘉庆帝亲政之初,认为“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强调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谕”而已,皇帝并非“将臣工翊赞之职尽责此数人”。这表明嘉庆帝认识到

    A.必须责罚军机大臣

    B.军机处有利于皇帝高度集权

    C.军机处应予以撤销

    D.军机处会对皇权造成危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

    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公元前445午,罗马废除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367年,又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罗马制定上述法律的主要目的是

    A.完善法律体系

    B.稳定社会秩序

    C.保障平民利益

    D.维护帝国统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雅典公民帕帕迪在参加无数次抽签后,终于如愿以偿地抽中了黄豆而不是黑豆,他成为民众法庭6000名审判员中的一名。这一现象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A.任期制

    B.代议制

    C.任人唯贤

    D.轮番而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新的社会制度的建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正因为历史的曲折与反复,近代西方历史上某国曾获得了“各种政体的试验场”的称号。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个国家应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德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这句话说明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

    A.浓厚的军事色彩

    B.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C.民主性

    D.专制独裁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787年宪法使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发展成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重要作用是

    ①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②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权益的要求

    ③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④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后的几年中,西方大规模的、似乎不可抗拒的入侵使中国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胁,结果,愈来愈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的结论: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文中省略掉的“……”应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A.否定其排外主义

    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C.既有赞扬又有否定

    D.全面赞扬与肯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

    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的实际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奋斗目标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收集了下列历史图片。该组图片体现的最恰当主题是

    A.新旧民主革命的艰难历程

    B.中共对民主革命的探索

    C.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D.国共关系的发展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历史档案馆文档记载:“中国共产党及各地根据地政权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法律的效力,根据地的法令以上述宪法法律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并根据各根据地的特殊情形予以制定。”这两种法律制度的并存,反映了

    A.国共党内合作方式的要求

    B.国民党迫于国内和平压力

    C.中共建立民主政权的愿望

    D.国共合作抗日政策的实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在历时八年的抗战中,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组织了22次大规模战役,从“七七事变”、淞沪抗战到后来的武汉会战,中日双方以争夺大城市为主,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主战场。下列对此阶段正面战场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迟滞了日本军队的侵略进程

    B.积极抗战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C.放手发动群众实行全民族抗战

    D.给敌后战场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大公报》对重庆谈判报道:“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当时许多“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盼望

    A.毛蒋两人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B.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C.共产党与国民党轮流执政

    D.国共两党和平协商,创建联合政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美联社莫斯科1917年11月7日电】今天(俄历10月25日)俄国政府在今年一年中第二次被推翻,这次革命的组织者是激进的布尔维克党

    A.在发达国家实践了暴力革命理论

    B.率先将社会主义理论付诸实践

    C.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新时

    D.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成功典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第一次实践了这一观点的是

    A.第一国际

    B.巴黎公社

    C.俄国十月革命

    D.新中国成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吴玉章说,在1918年,他读到了约翰•里德写的《震动寰球的十日》:“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我们北方邻国已经建立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一个劳农政府。”此时,“我们的北方邻国的”国名应该是

    A.俄罗斯帝国

    B.苏俄

    C.苏联

    D.俄罗斯联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鲜明的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这表明

    A.在中苏结盟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与苏联保持高度一致

    B.与苏联结盟,是抵抗美国对中国侵略与威胁的根本保证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政策

    D.“求同存异”是我国处理与亚非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观察下列同新中国外交政策相关的图片,这些图片表明

    A.中国政府始终贯彻同美苏和平共处的政策

    B.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在战略上都需要中国

    C.外交政策要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

    D.中国政府对外始终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2011年1月1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2周年。它的发表在当时引起巨大反响,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这主要是因为它

    A.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C.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

    D.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基辛格说:“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这句话反映出

    A.当今世界,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

    B.国际新秩序与旧秩序完全不同

    C.当今世界政治呈现多极化的趋势,美国难以独霸世界

    D.美国依然可以独霸世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1 题
  1. 著名历史学家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中指出:“近代中国在20世纪初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民主革命实现了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促使中国实现“转折”的根本因素是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三罢”斗争出现

    D.上海工人举行大罢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政治制度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它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在治国方面却有惊人的相似。

    材料二

    古代中华文明是一种以君主官僚国家政权体系为主轴,……文化上高度认同而予以强化的政治大一统文明。

    材料三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它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

    ——《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国”和英国“在治国方面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都开创了新的政治制度。请用史

    实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国”建立的“君主官僚国家政权体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英国创立的“全新的政体”是如何不断发展完善的?有什么重大影响?

    (4)综上所述,“秦国”和英国的治国方针代表了东西方不同时期的政治文明。指出他们的根本不同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断进行建设民主政治的探索,虽历经曲折,但最终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一个新的里程碑,尽管它没有实现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但这次革命进行的民主制度试验,为后来中国革命和建役积累了经验和教训……

    材料二

    孙中山晚年颇为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共和,“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团结人心,纠合群力始”……年轻的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陈其泰《近代史上有关重大是非的两个问题的评价》

    材料三

    辛亥革命开创的民主政治迄今为止仍是中国人民努力追求的目标……“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辛亥革命期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的民主制度试验”有哪些?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孙中山“民主制度的试验”为什么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3)材料三说的“特殊民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如何体现的?

    (4)你从中国人民对民主政治的探索历程得到什么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丘吉尔曾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国与国之间存在着分离聚合的复杂关系,阅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了,两三年内便为时常想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

    ——《全球通史》

    材料二

    虽然欧洲各国有共同的文化遗产,但由于历史的不同和民族性格的差异,历史上长期不断的相互战争一直是它们的负担。经过了两次毁灭性的世界战争之后,许多人终于感觉激烈冲突的代价太大了,战争不再对任何国家有益。苏联的“势力扩张”使某种形式的西欧统一具有诱惑力。

    ——马文·佩里主编《西方文明史》下卷

    材料三

    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大国崛起》

    (1)材料一中“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的原因是什么?双方“冷战”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3)材料三中“相逢一笑泯恩仇”指的是哪两个国家?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有什么作用?

    (4)综上所述,你得到什么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