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其他题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默写 1 题,语言应用 3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1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4 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嫡亲(dí)    埋怨(mán)           发酵(jiào)         垂涎三尺(xián)

    B.粳米(jīng)     木讷(nà)            牛虻(méng)       毁家纾难(shū)

    C.玩弄(nòng)  河畔(pàn)         包扎(zhā)          强人所难(qiǎng)

    D.债券(quàn)     稽首(qǐ)           按捺(nài)          令人咋舌(z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

    A.喝彩                打圆场                  鞭辟人理               无立锥之地

    B.凋蔽                黄粱梦                  曾经沧海               如坠五里雾中

    C.斡旋                挖墙角                  难辞其咎               事实胜于雄辩

    D.枢纽                唱双簧                  事必恭亲               坐收鱼人之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北京当代十大建筑”评选结果揭晓,“鸟巢”、“水立方”、国家体育馆、首都博物馆、北京电视中心等新式建筑脱颖而出。

    B.饮水机行业在过快的发展中因监管乏力造成了饮水机市场鱼目混珠的局面,一些伪劣产品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C.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年的国庆阅兵式上,中国军方多款新型武器装备的展示,引发西方军事专家捕风捉影的各式猜测。

    D.教学语言要做到严谨简洁,既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要繁文缛节,应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传达最大的信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福建土楼具有防匪防盗、防震防潮、冬暖夏凉、生活方便,虽经百年风雨或战争硝烟,至今仍巍然屹立,享有“东方古城堡”之美誉。

    B.目前地理信息交换的技术问题已经基本成熟,一旦地理信息为广大公众所认可,那么地理信息产业将迅速崛起。

    C.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经济动荡,进一步拉大了世界贫富的距离,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严重衰退,贫困人口数量不断攀升。

    D.要尽快培养出适应新世纪的人才,关键问题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引导学校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6~8题。

    “敬”的当代价值

    对于孔子思想的认识,学界一般以“礼”和“仁”为核心,认为孔子继承了周礼,发展出“仁”的思想,因而着重探讨两者的关系及其当代性意义。其实,在“礼”和“仁”之中还有更本质性的精神内涵,这种精神内涵可以用“敬”来概括。

    礼最早是祭祀天地神灵的仪式活动。在那些高高在上的“天”、“神”面前,人自然产生敬畏的心理。其中的敬,出于内心的崇拜仰慕,而畏则是害怕受到惩罚。最早的礼活动即内含着这种敬畏的心情。

    礼由祭祀的仪式活动发展为社会政治活动的规范形式时,“敬”作为内质也留存下来。这种“敬”保障了礼的实践可能性,而且其发自内心,也即出于天赋,由“敬”而发的礼活动也就合乎天理,具有道德价值。因此在国家政治活动中要求“敬”,社会的一切活动和个人的修养也以“敬”为内核。

    孔子继承“礼”的同时,自然吸纳了“敬”的精神。在《论语》中,“敬”出现21次,频率颇高。这些关于“敬”的阐述,有继承,也有发展。关于祭祀活动,孔子继承亍上古对“天”和“神”的敬仰态度,强调“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祭思敬”。即使“敬鬼神而远之”一语,强调实践理性的重要性,也告诫对于鬼神要有敬畏的心态。关于政治活动,孔子也承传了西周以来的敬谨精神,故而回答鲁哀公说:“治礼,敬为大。”孔子对于“敬”的发展,在于把官扩展为普通人对待物事的敬业精神。“敬”原本主要表现在人对神、臣民对君王等下对上的关系上,孔子以后则成为所有社会成员为人做事的基本原则。《论语》出现的21次“敬”中,关于敬事的即有18次。而且,由“礼”中发展出来的“仁”也以“敬”为本。一般认为,“仁”是“礼”的内核,“礼”是“仁”的形式,故而许多学人着重以“仁”为核心建构孔子的思想体系。其实,“仁”之中也必有“敬“”的精神。没有发自内心的“敬”,也就没有真切的仁爱之情。

    这种“敬”的思想较之“礼”和“仁”更是人类社会的本质需要,具有当代意义。“礼”和“仁”的思想建立在小农业文明的基础上。小农业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家庭,国家不过是一个家族对其他家族的统治,个人也只是家庭成员,而家庭主要由血缘关系构成。当代社会,已经走出了小农业文明时代.家庭在社会结构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式微。而由于“仁”的观念是基于血缘关系之上的,有着疏近等差的特性,因而在现代社会中就会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与此不同,“敬”是人类在远古时期就普遍存在的精神状态,是人作为有限性的个体,面对无限的自然和社会时必然产生的,从远古主要对于自然的敬畏,到殷周以后更多对于社会中年长者、位尊者的敬重,再到孔子普遍要求的为人行事的敬业,“敬”的外延在扩大,而所抽象的内涵一直延伸着。

    (选自《光明日报》2009年10月20日,有删改)

    1.下列选项中关于“敬”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敬”最早源自我圈远古时期祭祀天地神灵的仪式活动。

    B.“敬”以其发自内心、出于天赋的特性而成为一切社会活动和个人修养的“内核”。

    C.“敬”作为人类普遍存在的精神状态,它的产生和发展体现了历史的必然性。

    D.“敬”是人作为有限性的个体在面对无限的自然和社会时必然产生的一种精神状态。

    2.下列选项对“仁”、“礼”、“敬”之间关系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礼”和“仁”都以“敬”为本,“敬”保障了“礼”和“仁”的发展可能。

    B.孔子继承周礼的同时,自然吸纳了“敬”的精神,并从“礼”中发展出了“仁”。

    C.比起“礼”和“仁”来,“敬”的思想更能代表孔子的思想,更符合人类社会的本质需要。

    D.“仁”是“礼”的内核,“礼”是“仁”的形式,二者之中都有“敬”的精神内涵。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敬”保障了“礼”的实践可能性,因此使“礼”由祭祀活动发展为社会政治活动的规范形式。

    B.孔子对于“敬”的贡献,在于把它发展成为诸如敬重年老位尊者等为人行事的基本原则。

    C.在家庭作用愈加式微、血缘关系愈加淡薄的现代社会中,“仁”的局限性越来越大。

    D.深入认识“敬”的精神,有助于更准确地领会孔子思想中“礼”和“仁”的内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22分)

    死于美丽  中赋渔

    谁能想到,忠贞于爱情的新西兰椋鸟竟会因一位风流成性的国王的垂青,而全族覆灭。

    新西兰椋鸟的羽毛,绚丽多姿、流光溢彩,呜叫婉转缠绵、惹人爱怜。雄乌的喙像啄木鸟,可以啄开树皮,而雌鸟的喙细长弯曲,能够啄出藏在树缝里、雄鸟无法捕捉的小虫子。“夫妻”配合默契,形影不离。不知是因为它们的美丽,还是因为它们的如胶似漆,新西兰的土著毛利人把它们当做心中的神物。毛利人中还流行着这样的说法:知果新婚的男子梦到椋鸟,妻子就会怀孕,并且会生个女孩。在举行一些盛大仪式时,部落的酋长会用椋鸟来祭祀他们的神灵。

    毛利人与椋鸟相依相存。从公元950年他们的祖先库珀乘着独木舟来到新西兰起,到1840年英国殖民者到来之前的这900年时间里,部落的祭祀并没有减少椋鸟的数量。可是——1840年,英国海军军官豪伯森率领舰队,耀武扬威来到了新西兰。英国人迫使毛利人酋长签下《威坦奇条约》,把这片土地并入大英帝国的版图。

    蜂拥而至的欧洲人焚烧森林,抢夺土地。失去了安身之地的椋鸟们盘旋在昔日的栖所,一时间一片悲鸣……

    然而健壮威武的毛利人是天生的战士,他们操起长矛,甚至用牙齿,向英国人发起攻击。毛利人前赴后继,到1872年战争结束,20多万毛利人剩下不到4万。而他们的神鸟,就只能默默承受自己的命运了。20世纪初一个英国国王的来访,终于给了新西兰椋鸟最后一击。

    声名狼藉的爱德华是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长子,他继承王位不久,就访问了新西兰。欢迎他的人们,送给他一支美丽的椋鸟羽毛。这个风流的浪荡子,随手把羽毛插在了自己的帽子上。意想不到的是,用椋鸟羽毛装饰帽手,立刻成为风靡欧洲的时尚。

    1907年12月28日,生物学家在森林里发现了最后一只已经死去的新西兰椋鸟,有人在它的尸骨旁立了一块纸板,上面写着:再见,新西兰。

    与椋鸟同时告别新西兰的,还有一种名叫垂耳鸦的鸟。不过,椋鸟是因为它的美丽而死,垂耳鸦却是死于它的“丑陋”。和椋鸟一样,垂耳鸦的雄鸟也有像啄木鸟一样的喙,雌鸟的嘴也是细长而弯曲,它们同样形影不离地分工合作,只有在一只死后,另一只才会另觅配偶。可是垂耳鸦羽毛灰黑,“哇、哇”的呜叫令人毛骨悚然,人们往往把它视作不祥之兆。人们讨厌它,只要看到,便立即猎杀。垂耳鸦东躲西藏,远离人类,可是随着森林被毁,垂耳鸦无处藏身,纷纷饿死。1907年,最后一只垂耳鸦在孤独中死去。

    一种物种因为美丽而消亡,另一种物种却因为丑陋而灭绝,这个地球,是人类主宰的地球,动物的生与死似乎一直由人类来定夺。

    更让人感慨的是,曾经用长矛、牙齿对抗异族入侵的毛利人,也有可能在本世纪末消亡。

    这一次,杀害他们的凶手不是西方的枪支弹药,而是西方的饮食及生活方法。面对这次入侵,毛利人毫无抗拒。医学专家分析说,一只汉堡包对毛利人的伤害要远比对白人大得多。日渐肥胖的,毛利人普遍患上了糖尿病。如果找不到有效解决糖尿病的办法,如果不能回到自己的生活方式,一个民族就可能面临消亡的境地。

    毛利人以入梦的椋鸟来预兆生命的繁衍,椋鸟消失了,毛利人也会消失吗?

    (选自《人与自然》2009年12期,略有改动)

    1.文中第二自然段写新西兰椋鸟的美丽有何作用?(4分)

    2.本文写了死于美丽的椋鸟,为何还要写死于“丑陋”的垂耳鸦?(6分)

    3. “面对这次人侵,毛利人毫无抗拒”,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说?(6分)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死于美丽”的理解和思考。(6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9~12题。

    蛇人

    东郡某甲,以弄蛇为业。尝蓄驯蛇二,皆青色,其大者呼之大青,小日二青。二青额有赤点,尤灵驯,盘旋无不如意。期年大青死,思补其缺,未暇遑也。一夜寄宿山寺。既明启笥,二青亦渺.蛇人怅恨欲死。冥搜亟呼,迄无影兆。然每至丰林茂草,辄纵之去,俾得自适,寻复返:以此故冀其自至。坐伺之,日既高,亦已绝望。出门数武①,闻丛薪错楚②中寒率作响,停趾愕顾,则二青来也。大喜,如获拱璧。息肩路隅,蛇亦顿止。视其后,小蛇从焉。抚之曰:“我以汝为逝矣。小侣而所荐耶?”出饵饲之,兼饲小蛇。小蛇虽不去,然瑟缩不敢食。二青含哺之,宛似主人之让客者。食已,随二青俱入笥中。荷去教之旋折,辄中规矩,与二青无少异,因名之小青。

    大抵蛇人之弄蛇也,止以二尺为率,大则过重,辄更易。缘二青驯,故未遽弃。又二三年,长三尺余。卧则笥为之满.遂决去之。一日至淄邑东山间,饲以美饵,祝而纵之。既去,顷之复来,蜿蜒笥外,以首触笥,小青在中亦震震而动。蛇人悟曰:“得毋欲别小青也?”乃发笥,小青径出,因与交首吐舌,似相告语。已而委蛇并去。方意小青不还,俄而踽踽独来,竞入笥卧。由此随在物色,迄无佳者,而小青亦渐大不可弄。

    二青在山中数年,渐出逐人,因而行旅相戒,罔敢出其途。一日蛇人经其处,蛇暴出如风,蛇人大怖而奔。蛇逐益急,回顾已将及矣。而视其首。朱点俨然,始悟为二青。呼曰:“二青!”蛇顿止。昂首久之,纵身绕蛇人如昔弄状。又以首触笥.蛇人悟其意·开笥出小青。二蛇相见,交缠如饴糖状,久之始开。蛇人乃祝小青日:‘‘我久欲与汝别,今有伴矣。”谓二青日:“原君引之来,可还引之去。更嘱一言:深山不乏食饮,勿扰行人,以犯天谴。”二蛇垂头,似相领受。遽起,过处林木为之中分。蛇人伫立望之,不见乃去。此后行人如常,不知二蛇何往也。

    异史氏曰:“蛇,蠢然一物耳,乃恋恋有故人之意,且其从谏也如转圜③。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转恩之主,转思下井复投石焉;又不然则药石相投,悍然不顾,且怒而仇焉者,不且出斯蛇下哉。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注】①数武:没有多远。②丛薪错楚:错杂堆集的柴草。③从谏也如转圜:意思是听从规劝像转动圆物那样容易。圜,yuán,通“圆”,圆的物体。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二青亦渺                                        渺:无影无踪-

    B.辄中规矩                                        规矩:要求

    C.饲以美饵,祝而纵之                       祝:祷告

    D.朱点俨然                                        俨然:宛然;仿佛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二青、小青情深意厚的一组是               (    )

    ①既明启笥,二青亦渺                         ②食已,随二青俱入笥中

    ③教之旋折,辄中规矩,与二青无少异                                  ④蜿蜒笥外。以首触笥,小青在中亦震震而动

    ⑤小青径出,因与交首吐舌,似相告语   ⑥我久欲与汝别,今有伴矣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耍蛇人发现二青不见了之后,很是着急,但又因为以往也出现过二青自己跑掉后又回来的情况.所以他还是期待二青能够自己回来,最后果然不出所料。

    B.一般耍蛇人对蛇的要求很高,如果蛇太大太重了就要丢弃了,但凶为这两条蛇特别机灵驯服,所以耍蛇人舍不得丢弃它们。

    C.二青在山中经常骚扰过路客人,耍蛇人听说后就让二青带走了小青,并叮嘱它们从此不要再惊扰行人,以免遭天谴,两条蛇听从了劝告,消失在山林中。

    D.二青作为一条蛇尚且能够眷恋故人之情,听取主人的劝告,不冉作恶,而很多人却常常恩将仇报,竟然还不如蛇这种动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其他题 共 1 题
  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二青含哺之,宛似主人之让客者。(4分)

    (2)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王,转思下井复投石焉。(6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山行即事  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旗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①。

    注:①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诗中指困惫状态。

    1.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此诗的第三联有两个字用得生动、传神,请你指出这两个字并简要赏析。(3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白。(任选一题)(5分)

    (1)臣无祖母,___________;祖母无臣,_________。(《陈情表》)

    __________,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

    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蜀相》)

    ____________,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

    (2)策扶老以流憩,___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归去来兮辞》)

    忧劳可以兴国,___________,自然之理也。(《伶官传序》)

    秦人不暇自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阿房宫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3 题
  1. 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用一句话给“甲型H1N1流感”下定义。(不超过60字)(3分)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人感染吊型H1N1流感后的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等,重者会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它由几种猪身A型流感病毒中的一种引起。病毒在猪群中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人类通常从感染的猪身上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然而,一些病例并没有猪接触史,或者未曾接触过猪所在的环境。在某些情况下已经发生了人际传播,但仍局限在密切接触者以及与病人同处在封闭的人群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要点,不超过15个字。(4分)

    随着青藏铁路的全线开通,神奇的“天路”正成为海内外媒体没有硝烟的新闻大战的战场。“每天要求采访的电话络绎不绝,人手少的时候接都接不过来。”驻扎在拉萨西藏宾馆的铁道部工作人员说。新华社在青海格尔木和西藏分别设立了采编平台,抽调近120名记者编辑和技术人员在一线进行文字、图片、音视频报道。据了解,除了铁路部门确认的600名媒体记者外,云集在青藏铁路沿线的国内外其它媒体记者也超过了400人。一场争夺观众、读者、网民眼球的新闻大战已经开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仿照下面诗歌首节三、四行的句式,在后两节的横线上写出合适的句子。(4分)

    让我怎样感谢你        让我怎样感谢你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          (1)               (2)

    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个作家说,一个人要有伟大的胸怀和眼光,这样才可能有非凡的想象力和洞察力。我们不可能走遍世界,但我们的心总在路上,这样你即使身居陋室,心却能在千山之外。最可怕的是身体在路上,心却在牢笼中!

    请以“心在千山外”为题写一篇作文,自选文体,字数不少于800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