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选择题 26 题,综合题 3 题
中等难度 29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26 题
  1. 《姓氏起源》一书对“宋”姓起源的解释:周武王克商灭纣,建立周朝,封微子(商王后裔)于商丘,建立宋国,共传36代,亡于楚国。宋亡国后,原王公之族散居各地,以原国“宋”为姓,乃成宋姓。上述解释中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周朝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B.诸侯争霸是宋亡国的原因

    C.周礼是维护中央集权统治的有利工具  D.反映了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的实质是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加强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C.国家行政事务日益增多               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的控制日益严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一定会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是(1763— 179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府

    A.背离了革命的原则                  B.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

    C.忽视了对个人自由的保护            D.维护了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法国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与《1791年宪法》有关公民权利的规定不同,前者全体公民享有立法参与权;后者只有部分公民享有。形成这种不同的最主要原因应该是:

    A、立法的基本原则不同  B、立法的时间不同C、立法的阶级立场不同  D、立法的目的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德国在短短的30年间,“从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转变为以工艺技术、金融和工业组织以及用物质进步为公共生活的显著特征的民族”。促成这一巨变的主要原因是

    A、垄断组织大量出现                  B、从殖民地攫取巨额利润

    C、自法国获得割地赔款                D、德意志统一的完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恩格斯说:“我们决不想把新的科学成就写成厚厚的书,只向‘学术界’吐露。正相反,我们二人已深入到运动中去。”对此准确的理解是

    A.要把自己写的科学书应用于生产领域   B.要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

    C.多参加革命运动比写科学书更重要     D.要把空想社会主义与革命实践相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美国总统在《致蒋介石并转重庆人民的信函》中说:“为向中国人民——尤其重庆市民——对于联合国家作战努力之伟大贡献表示敬意起见,兹特附呈纪念状一帧。贵国人民对于侵略者之坚强抵抗,已为贵国之友人树立楷模。”此信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A.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    B.国共全面内战期间

    C.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    D.国共十年对峙期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元史》记载:“至正十一年(1352年)置宝泉提举司,掌铸至正通宝铜钱,印造交钞,令民间通用。行之未久,物价腾涌,价逾十倍。”由上述材料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A.滥印纸币引起通货膨胀现象                B.白银尚未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纸币的发行不利于经济发展                D.滥印纸币造成商品价格下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下图(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 实际上它反映了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统治阶级的重视

    C.吸收国外建都的经验                 D.重农抑商的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却没有出现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主要原因在于

    A.自然经济的抵制和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八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在当时,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B.东西方之间的借鉴学习

    C.正常的经济文化往来                  D.封建主阶级衰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据统计,英国出口商品额占其全部产品的比重:1851年为1/4,1861年为1/3,1871年为3/5。这组数据主要直接说明

    A.英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              B.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D.英国经济的对外扩张性日益明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图为英国历史上申请专利数的变化状况。导致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立宪制确立

    B.工业革命的发展

    C.大陆均势政策的推行

    D.标准化生产方式的出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宋代人口有1亿,耕地面积5.6亿亩;鸦片战争前,人口达到4亿,耕地只有11~12亿亩。相对于宋代,清代养活这么多人口主要依靠

    ①土地增多  ②精耕细作  ③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④扩大海外贸易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这则材料所反映的史实是

    A. 新航路的开辟       B. 郑和下西洋      C. 丝绸之路开通       D. 工业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该论述在“因为”到“所以”之间缺少的必要条件是A. 自由主义思潮兴起               B. 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学说的影响

    C. 新型工厂制度产生               D. 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下图所示上述两类发明,属于后者的是

    ①珍妮纺纱机     ②蒸汽机        ③电灯         ④汽车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C.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旧卫新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此评论适用于

    A.林则徐迈出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B.洪仁玕提出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C.洋务派开启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D.维新派第一次提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下图为某学生绘制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它是

    A.  A—B段       B.  B—C段       C.  C—D段        D.  D—E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表是欧美18-19世纪大事年表(部分)。以下对该表的解读,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时间

    重大历史事件

    1765年

    工业革命开始

    1785年

    瓦特改良蒸汽机

    1840年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1848年前后

    马克思主义诞生

    1848年

    欧美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1850年前后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871年

    巴黎公社革命

    A.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和发展时期

    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还不具备

    C.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运动

    D.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阅读下面依据相关数据编制的《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情况表》。

    GNP年增长

    失业率

    物价指数年增长率

    1968—1972年

    4.3%

    3.2%

    4.8%

    1973—1975年

    2.4%

    5.3%

    9.4%

    针对表中所反映的经济发展问题,西方国家采取了①大力发展“混合经济” ②增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③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 ④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A.①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920年冬,列宁发现“广大农民群众不是自觉地而是本能地在情绪上反对我们”,一年后,却出现了“无产阶级与广大农民群众紧密结合”的局面。带来这种转变的主要因素是

    A.反革命暴动被平定         B.布尔什维克党内的整风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实行了余粮收集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934年,一个叫维尔斯的美国作家第二次来到苏联。他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现在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维尔斯的看法发生转变的原因不包括

    A.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B.西方世界正经历着严重经济危机

    C.从苏联建设中看到了“计划”的力量 D.斯大林实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图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其中引起1949年到1957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农田水利的兴修

    C.土地所有制的改革

    D.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模式,在工业化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对外受到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情况下的,通过内部的高积累和优先发展重工业.很快实现了工业化。 50年代初期的中国在对外方面因朝鲜战争而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威胁和军事禁运。  国内经济则因过去的半殖民地性质,重工业极为落后和布局非常不合理,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1953年经济建设实践和理论探索,党终于选择了苏联工业化模式。

    ——武力《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终结的历史分析》

    材料二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作得好些。像苏联的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的问题,像一些东欧国家由于轻重工业发展太不平衡而产生的严重问题,我们这里是不存在的。……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的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的发展农业、轻工业。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我国选择苏联工业化模式的主要原因。(4分)材料中的“经济建设实践”主要是指什么?(2分)

    (2)材料二中“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的含义是什么?(1分)有何意义?(1分)此后,中共八大对我国工业化建设明确了怎样的任务? (1分)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我国工业化道路在发展重点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对我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有哪些认识? (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4分)政府的经济职能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奉行“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的政策,多次颁令实行矿禁,并用“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限制商业活动。对“客商资本稍多者”又行“劝借”,稍有不从,“轻则痛行笞责,重则连船拆毁,客商狼藉,号哭水次”,最终“多致卖船弃业”。

    材料二  美国1929~1937年失业率变化图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图

    (1)依据材料一,归纳清政府采取的经济政策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3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失业率有何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政府采取的哪些具体举措导致了这一变化?(3分)

    (3)上图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GDP增长率出现三个峰值,分别是1957年、1985年和1995年,请概括指出这些峰值出现的关键因素。(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政府的经济职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6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607年开始,伴随着英国的殖民扩张,英语(英式)就从大西洋沿岸扩散到太平洋沿岸。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世界语言。

    ——根据王恩涌《人文地理学》

    材料二  “英语是目前公认的美国国语和英美技术与金融等领域的通用语 ……英语 ,尤其是美式英语 ,似乎给予全世界的男人和女人——尤其是年轻人——一种‘充满希望’的感觉 ,物质进步、科学与实践经验进程的代名词。整个世界大众消费、国际交流、通俗艺术、两代人的冲突、技术专制都被融入到美式英语、英语引证和语言习惯中 。”

    ——美国当代著名学者乔治 ·斯坦纳

    材料三  1952年开始院系调整时,撤消合并了大部分学校的英语系科,德语、法语等语种也被缩减。1953至1956年间,全国俄文专科学校及综合性大学俄文系人数却大幅增加到12477 人。

    ——根据张同冰《新中国外语教育发展回顾》

    材料四1983年高等学校各外语专业在校生人数

    英语

    俄语

    德语

    法语

    日语

    西语

    阿语

    其它

    22211

    1318

    1268

    1613

    3591

    117

    31

    213

    ——根据张同冰《新中国外语教育发展回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式英语发展成世界性语言的社会原因。(3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二战以来,美式英语取代了英式英语的世界地位,这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易位”?(5分)

    (3)根据材料三、四,20世纪50年代与80年代我国外语教育侧重点有何不同?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6分)

    (4)有人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英语将会成为真正的世界语言。你是否认同这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阐明你的理由。(忽略语言本身的因素)(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