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5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5 题
中等难度 2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20 题
  1. 春秋战国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都是“人”被发现和重视的时代。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A.都是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体现了新兴阶级的要求

    B.都是反封建的思想武器

    C.都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的必然结果

    D.都是教会神学长期统治的结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这体现了哪个思想家的什么思想?

    A.孟子 民贵君轻,实行仁政

    B.老子 事物是对立和统一的

    C.墨子 杜绝浪费,勤俭治国

    D.老子 无为而治,缓和矛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以其学说“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韩非子

    C.董仲舒                D.朱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该图是南宋马远的《山径春行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这幅画最重要的风格是

    A.表现文人意趣

    B.表现民间风情

    C.以形写神,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D.表现雍容华贵的城市气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

    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

    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唐代一位书法家张旭的创作情景,下列书法作品中最符合这位书法家的创作风格的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对明清小说这样写道:“明之中叶……小说出现得很多,其中有两大主流:一、讲神魔之争的;二、讲世情的。”“清代的小说之种类及其变化,比明朝的多……现在只可分做四派来说一个大概……一、拟古派;二、讽刺派;三、人情派;四、侠义派。”其中,与明代中叶“讲神魔之争的”及清代“拟古派”相对应的作品分别是

    A.《西游记》、《聊斋志异》                 B.《水浒传》、《红楼梦》

    C.《封神传》、《三国演义》                 D.《儒林外史》、《三侠五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人物的思想主张与这一观点相似的是

    A.洪仁玕                   B.张之洞

    C.严复                     D.胡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写道:“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下列哪一思想不能反映20世纪中国引进和吸收了“外国的进步文化”

    A.维新思想               B.三民主义思想

    C.民主和科学思想         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16年,在美国哈佛大学任教的梅光迪说了这样一段话:“诗文截然两途。诗之文字与文之文字自有诗文以来(无论中西),已分道而驰……吾辈言文学革命,须谨慎以出之。尤须先精究吾国文字,始敢言改革。欲加用新字,须先用美术以锻炼之,非仅以俗语白话代之即可了事也(俗语白话固亦有可用者,唯必须经美术家之锻炼耳)。如足下言,乃以暴易暴耳,岂得谓之改良乎?”以下相关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本段言论是梅光迪针对新文化运动前后的文学革命而发出的

    B.梅光迪对文学革命中的白话文改革持反对意见

    C.梅光迪认为白话文没有美学价值

    D.梅光迪对文字改革的态度严谨认真,有可取之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我们现在还没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怎么办呢?可靠的办法就是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段论述应出自毛泽东的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十大关系》

    C. 《论人民民主专政》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邓小平说:“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讲全了。”这是邓小平在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           B.中共十二大上的讲话

    C.中共十三大上的讲话                   D.南巡期间的讲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列科技成就属于我国科技工作者排除“文革”错误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③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④载人航天取得突破性成就

    A.①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霍克海默·阿道尔诺说:“在启蒙精神的发展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有一定的理论观点受到毁灭性的批判。”在启蒙运动中受到批判的理论或观点不包括

    A.“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

    B.“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帝”

    C.“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D.“教皇是太阳,国王是月亮,国王的权力借自教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法国大革命领导人之一的罗伯斯庇尔起草的《1793年宪法》第六条说:自由是属于所有人做一切不损害他人权利的权利,其原则是自然,其规则为正义,其保障为法律,其道德界限则在下述格言之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材料说明

    ①罗伯斯庇尔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②用法律保障人权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目标之一

    ③儒家思想对欧洲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   ④儒家思想的内涵与法国启蒙思想基本相符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创立了进化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严复接受并传播进化论。两者给东西方带来的共同影响是

    A.导致中英两国政治改良                    B.开始了民主、科学对民众的启蒙

    C.打击了宗教神学世界观                    D.改变了一部分知识分子的世界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科学理论的发展往往并不意味着新理论摧毁旧理论,而是限制和缩小旧理论的作用范围,把旧理论作为新理论的某种特例包含在其中。”下列最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A.神创论与进化论                          B.经典力学与相对论

    C.经典力学与量子论                        D.相对论与量子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某学者准备给中学生作有关欧美近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报告,为此他去图书馆查阅了部分文学作品,其中与报告内容相关度较高的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列四幅作品从创作风格上判断,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5 题
  1. (12分)民本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王盘庚说:“重我民,无尽刘。”(注:所谓“刘”,《尔雅释诂》:“杀也。”即指宰割之意。)

    商纣王曾说:“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

    材料二  《贞观政要》记载:“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敦行礼让,使乡闾之间,少敬长,妻敬夫,此则贵矣。”

    材料三  在灾荒年间,解决民生问题尤其重要。《梦溪笔谈》记载:“皇佑(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指饿死的人)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日:‘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

    材料四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

    材料五  关注民生,是近代民本思想的核心。对于民生主义,孙中山解释说:“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大有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窦自然永绝,这是简便易行之法。不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而是由国家统一核定地价,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中国国民党史稿》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盘庚和商纣王在治国思想方面的差异导致他们不同的统治结果。两人统治的最终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唐太宗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2分)

    (3)据材料三概括范仲淹为解决民生问题而采取的救灾措施。(2分)

    (4)明末清初,民本思想有了新的发展。据材料四概括黄宗羲的政治主张,并分析黄宗羲经济主张所反映的社会现实。(2分)

    (5)据材料五归纳孙中山民生主义所要达到的目的,并谈谈你对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看法。(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金人入主中原到元人统一全国,异族的音乐大量流入,汉族地区原有的音乐便与这种外来音乐相结合,产生新变,同时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歌词,这就是所谓“北曲”,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元曲”。其后,这种曲子一面用于杂剧,成为剧中的唱词,一面作为独立的抒情乐歌,也就是“散曲”。

    ——引自《中国戏剧发展简史》

    材料二  元蒙统治者废除科举制度,不仅断绝了知识分子跻身仕途的可能,而且把他们贬到低下的地位。这些修养颇高的文化人,被沉入社会底层。在疏远经史,冷淡诗文的无可奈何之中,他们只有到勾栏瓦舍去打发光阴、去寻求生路。于是,新兴的元杂剧意外地获得一批又一批的专业创作者。这些落魄文人共同创造着中国戏剧的黄金时代。与从前的偏于抒发主观心绪意趣的诗词不同,元杂剧以广泛反映社会为已任。显然,这是由于作家们长期生活于闾巷村坊,对现实有着深切了解和感受的缘故。

    ——引自《中国戏剧发展简史》

    材料三  元统一全国后,由于南方城市经济的固有优势,北方杂剧作家纷纷漫游或迁居南方,南方籍文人也纷纷染指杂剧创作。大致到大德末年以后,杂剧创作活动的中心逐渐由大都转移到杭州。

    ——引自《中国戏剧发展简史》

    材料四  元杂剧在城市经济发达的南方未能获得更大的发展,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杂剧虽然在元统一以后成为全国性的文艺样式,但它毕竟原产于北方,和北方的方言、音乐、民俗文化有密切的联系。杂剧创作的中心转移到南方以后,对它的继续生长必然有所不利。虽说杂剧作为主要戏曲种类的地位一直延续到明代前期,但它最后还是被从南戏发展起来的传奇所取代,这和地方文化的背景显然有很大的关系。

    ——引自《中国戏剧发展简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散曲”产生的原因有哪些?(不得抄原文)(3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元杂剧”发展的原因。(不得抄原文)(2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元杂剧”创作中心转移到南方杭州的主要原因。(3分)

    (4)根据材料四,分析元杂剧在南方“未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的原因有哪些?(2分)根据四则材料,说明什么是“元曲”?(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指出:“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宣称:《六经》全是孔子所作,《六经》中记载的有关尧、舜的“盛德大业”都是假托古圣贤王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变革主张的。

    ——摘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  1905年邓实先生发表《古学复兴论》:“十五世纪为欧洲古学复兴之世,而二十世纪则为亚洲古学复兴之世。夫周秦诸子,则犹之希腊七贤也。土耳其毁灭罗马图籍,犹之嬴秦氏之焚书也。旧宗教之束缚,贵族封建之压制,犹之汉武之罢黜百家也。呜呼!西学入华,宿懦瞠目,而考其实际,多与诸子相符。于是而周秦学派遂兴,吹秦灰之已死。扬祖国之耿光。亚洲古学复兴,非其时邪?”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和材料二主张的共同点。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4分)

    (2)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将孔子宣传为变革先师的原因。(2分)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邓实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的异同点。(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材料二  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18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象上面。

    ──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4分)

    (2)据材料二,指出“静态的幻象”的启蒙学说有哪些局限性?说明19世纪初西方文学对启蒙思想家“理性王国”的反应。(4分)

    (3)指出材料二关于启蒙运动作用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思想两方面加以说明。从研究性学习中史料与结论的关系看,研究历史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2分)最近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拟举办一次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的探究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展览的筹备与宣传)。现摘录其中的部分探究主题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探究主题一  东西方的古代哲学与教育思想

    孔子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把“智”(智慧)、“仁”(仁德)、“勇”(勇敢)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

    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就是知识”(或“道德就是知识”)。其涵义,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认为:“美德由教育而来”。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何相同点?(2分)

    探究主题二  东西方的启蒙思想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2)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主张是什么?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为什么没有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4分)

    探究主题三  西学东渐

    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中国人对西学一直存在争论。以下是其中的四种观点。

    甲  认为中国是文明古国,周围国家是蛮夷禽兽之国,文化落后,因此,只能是以夏变夷,从来没有听说过“以夷变夏”。

    乙  认为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中国原来也包括器的,但是后来这套科学技术“器”的研究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我们现在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

    丙  认为乙是在“古书中猎取近似陈言,谓西学皆中土所已有,并无新奇”,其意在“扬己抑人”。这种“西学中源说”的一大危害是造成社会更加崇古,“必谓事事必古之从,又常以不及古为恨”,以致在西学问题上只重器,而不能从更广泛的层面上进行学习。

    丁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3)指出材料中甲、乙、丙、丁对待西学的具体态度上有何不同?(4分)

    (4)通过以上对人类不同文明的探究,我们从中得到哪些结论?(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