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书写 1 题,名句名篇 1 题,其他题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3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2分)            (   )

    A.丽(xuàn)   瑕(cī)   窿(qóng) 移默化(qián)

    B.挑(tì)     刻(juān)  归 (xǐng)  罪祸首(kuí)

    C.驰(chěng)   溅 (bìng) 息(qī)    邪魔鬼(suì)

    D.自(xǔ)     鼓(léi)   臣 (nìng)  思苦想(míng)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一个熟悉扬州历史的人,一般不会把普通书画家和扬州八怪相提并论

    B.面对成绩,有的人忘乎所以,停滞不前;有的人再接再厉,继续前进。

    C.由于山体滑坡,奔赴灾区的队员往往突然会走投无路,但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及时赶到目的地,开展救援工作。

    D.这样雅致的漆器屏风,再配上这般端正清秀的书法,确实让人赏心悦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这头母牛卖多少钱?老婆婆。”那人问道。

    B.国家出台“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赋予校车通行优先权,其宗旨就是要给孩子特别的“照顾”。

    C.一年一度的妈祖金身巡游活动拉开帷幕,队伍绵延两、三里,数万民众祈福。

    D.“你是我的榜样。”有个人说,“我要练成你这样就好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

    A.从他离开家乡去西部支教的那天起,就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那些渴求知识的孩子。

    B.近一两个月来,北京、杭州、成都等城市纷纷出台政策,开始严惩无视红绿灯信号乱穿马路的行为。

    C.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D.中科院一份报告显示,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直到大学毕业,父母平均要为他们花费大约49万元左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韩非子》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明道理,《刻舟求剑》就是其中的一则,它告诫人们要随着情势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对策。

    B.《幼时记趣》是清代作家沈复追忆童年生活的一篇极有情趣的散文。作者描绘了四幅图画,即群鹤舞空图、青云白鹤图、神游山林图和驱赶蛤蟆图,突出了“记趣”这一中心。

    C.《社戏》一文,鲁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了“我”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

    D.《本命年的回想》的作者是刘绍棠,文中回忆了京郊运河家乡几十年前的过年习俗,表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风味,歌颂了热爱生活、纯真可爱的父老乡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书写 共 1 题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4分)

    打开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你是否感到仿佛走进了一个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第一单元“亲近文学”,赵丽宏为我们打开了文学之门,走进它,能够激发我们对未来的chōngjǐng和理想;第二单元“金色年华”,于漪老师的依依往事,句句拨动着我们的心xián,催我们不断奋进;第三单元“民俗风情”,为我们展现了斑lán多彩的民俗文化,闪耀着传统文化的熠熠光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默写。(每空1分,共9分)

    (1)但愿人长久, 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2) __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3)松间沙路净无泥, ________________。(苏轼《浣溪沙》)

    (4) _________________,无欲则刚。(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

    (5)今夜月明人尽望, ______________?(王建《十五夜望月》)

    (6)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

    (7)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______________。(冰心《纸船》)

    (8)淡黑的起伏的连山,______________   ,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鲁迅《社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其他题 共 1 题
  1. 综合实践活动。(10分)

    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班级组织开展“爱文学,爱阅读”读书活动。请你也来参加。

    1.要求每位同学编写一份“小小文学手抄报”。请你为小报起一个有文学色彩的名称,并设计三个栏目,拟定栏目名称。(3分)

    小报名称: _________  _ 

    栏目名称: ____     __  ______     _   ___________ 

    2.走近文学经典

    ①《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     国著名作家         。(2分)

    ②《洞中历险》叙述了汤姆和蓓姬在岩洞里奇妙、曲折、紧张的历险历程,请结合此文具体内容,说说汤姆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书中多次写到汤姆在大自然中的感受,请具体说说汤姆经历海盗生活时,大自然让他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诗歌,完成后面问题。(6分)

    春夜洛城①闻笛

    【唐】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①洛城:今河南洛阳。

    1.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 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歌一、二两句的画面内容。(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15分)

    曾子杀彘①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②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③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韩非子》)

    注:①彘(zhì):古意为“猪”②女:同“汝”,你。③ 特:只不过,只是。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顾为汝杀彘   (   )   (2)特与婴儿耳(     )

    (3)今子欺之,教子欺也(   ) (4)烹彘也     (    )

    2.下列各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第二个“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例句:曾子之妻

    A.从其所契者入水求(《刻舟求剑》)  B.何不试以足(《郑人买履》) 

    C.至市(《郑人买履》)          D.驱别院(《幼时记趣》)

    3.翻译下列句子。(6分)

    (1)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幼时记趣》)

    (3)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刻舟求剑》)

    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15分)

    回家去问妈妈 

    毕淑敏 

    ①那一年游敦煌回来,兴奋地同妈妈谈起戈壁的黄沙和祁连的雪峰。说到丝绸之路上僻远的安西,哈密瓜汁甜得把嘴唇粘在一起……一直安静听我说话的妈妈,淡淡地插了一句:“在你不到半岁的时候,我就抱着你走过安西。”我大吃一惊,从未听妈妈谈过这段往事。   

    ②妈妈说,你生在新疆,长在北京。难道你是飞来的不成?以前我一说起带你赶路的事,你就嫌烦,说知道啦,别再罗嗦。

    ③我静静地倾听妈妈的描述,才知道我在幼年时曾带给母亲那样的艰难,才知道发生在安西的感动源远流长,突然意识到,在我和最亲的母亲之间,潜伏着无数盲点。

    ④我们总觉得已经成人。母亲只是一间古老的旧房,她给我们的童年以遮避,但不会再提供新的风景。我们急切地投身外面的世界,寻找自我的价值。全神贯注地倾听上司的评论,字斟句酌地印证众人的口碑,反复咀嚼朋友随口吐露的点滴印象,甚至会为恋人一颦一笑的涵意彻夜思索……我们极其在意世人对我们的看法,恰恰忘了,当我们环视整个世界的时候,总有一双微微眯起的眼睛,始终在背后凝视着我们。母亲默默地关注,就像手艺精湛的老艺人,不厌其烦地打磨描绘她们制造的精品。于是我们厌烦了,不客气地说,老提那些过去的事,烦不烦呀?从此,母亲就真的噤了声。

    ⑤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远远没有长大。我们幼年的顽皮、成长的艰辛、与生俱来的弱点、异于常人的秉赋……从小到大最详尽的档案、每一次失败与成功的记录,都贮存在母亲宁静的眼中。我们曾经满世界地寻找真诚,却不知最想要的真诚就在母亲那里。

    ⑥我们像一本没有结尾的书,每一个符号都是母亲用血书写。我们还未曾读懂,著者已撒手而去。从此我们面对书中的无数悬念和秘密,无以破译。我们流落世间,成为飘零的红叶。

    ⑦趁老树虬曲的枝丫还郁郁葱葱,让我们赶快跑回家,去问妈妈。

    ⑧一定要赶快啊!生命给我们的允诺并不慷慨,两代人命运的云梯衔接处,时间只是窄窄的台阶。从我们明白人生的韵律,距父母还能明晰地谈论以往,并肩而行的日子屈指可数。

    ⑨给母亲一个机会,让她重温创造的喜悦;给儿女一个机会,让我们深刻洞察尘封的记忆。                      (选文有删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件事引发了作者哪些感悟?(感悟答出两点即可)(4分)  

    2.如何理解第④段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3分)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3分)

    4. 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2分)

    5.请你说说“回家去问妈妈”的含义。(3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18分)

    一个走运的人 

    秦文君

    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树,粗大苍劲的树干,四面伸长的枝叶,昭示这是一株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香樟树的清幽常引人驻足。

    香樟树下卧着一个小小的杂货铺。小商铺出售一些糖果、烟草之类的小东西,那些瓶瓶罐罐上没有一点积尘。

    女店主是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子,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

    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笑着招呼客人。闲下来时,她就低下头用丝线编织些小饰物,诸如手链啦、发带啦,随后就挂在店里,有谁喜欢就买走。

    最初,我到她的店里,就被她编的一个精巧的笔袋所吸引,淡绿色的,像很娇嫩的草。

    “这笔袋就像春的颜色。”我说,“特别美。”

    “我真走运,”她的眼里漾起了春光,“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

    她见我喜欢,随即从桌子下面拿出她编的各种小饰物,我惊讶地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她的手上呢:天空的云朵,海上的浪花,草原的骏马,还有那永远开不败的四季花。

    我买下了笔袋,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位制作者,也许是受到了她友好的对待,也许是她单纯的眼神,也许是她那句“真走运啊”。

    我常会顺道去看看那家杂货店,有时买些东西,有时只是看看。因为在我的生活圈里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很幸福。有些人在外人看来已经过得相当不错了,但他们本人总觉得还缺点什么,远远谈不上“走运”。

    可这店主,多么平凡。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光顾,还得一张一张抚平那些乱糟糟的零钱。但就是这个人,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还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

    有一天中午,我路过后门口,她正在吃午饭,就着开水吃一只大大的糯米团。看见我她笑笑,又说自己真走运,吃到了香甜的团子。

    “你该到对面的店里吃一碗热面。”我说,“那才舒服。”可她说,那团子可不是普通的东西,是她的一位老顾客亲手蒸的。那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了,非常健康,还能爬山呢。

    “我有这样的朋友,”店主说,“真走运。”

    还有一次,我到店里买了她编的发卡,绾头发用的,我说去爬黄山时,用它来盘头发。

    她让我归来时替她带一张黄山的风景照。她又说:“真走运啊!”像是恭喜我,又像是在说她分享了这个“走运”。

    归来后,我如约前去把我拍摄的最好的一张照片带给她。我还怂恿她,哪天请人照看一下杂货铺,亲自爬上黄山。“有缆车吗?”她问,“真的有?和我想的一样,真幸运啊,要有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好了!”

    “不必坐缆车,慢慢往上攀,爬上天都峰!”我说。

    “是啊!是啊!”她微笑着,沉醉着,“我梦到过。”

    后来我搬了住处,好久没有去店里。有一天,我忽然想念起她来,便匆匆赶去。

    可到了那,香樟树依旧挺立,却不见了小商铺,也不见了女店主,只有石凳上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我惊诧极了,连忙上前打听,老太太说:“搬迁了。”

    “那您知道女店主去哪儿了吗?”“不知道。”老太太浑浊的眼里一片黯淡。

    “不容易呀,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

    “谁?”“女店主啊,你不知道?”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原来她是个不能行走的女子!她是坐在特制的轮椅上看管小店的!而我,由于她阳光一样的笑容,却从没在意她缺少什么,还怂恿她去登黄山……

    一瞬间,歉疚与失落漫上心头。或许今生再难相见了!

    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1.小说围绕“我”与女店主的交往,写了四件事。请概括其中两件事。(4分)

    第一件事:“我”被女店主编织的精巧笔袋所吸引,买下了笔袋。

    第二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件事:“我”送照片给女店主,并怂恿她去登黄山。

    2.小说中的女店主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3分)

    3.阅读文本,回答下列问题。 (6分)

    (1)试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文中划线句子进行具体分析。(2分)  

    (2)小说开头结尾对历经沧桑却依然挺拔、香远益清的香樟树的描写,有何深意?(4分)

    4.“有些人在外人看来已经过得相当不错了,但他们本人总觉得还缺点什么,远远谈不上‘走运’。”我们时常也会有这样的感受,总觉得还缺点什么,阅读本文后,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80~100字,5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明媚”原来形容景物鲜明可爱。生活中同样也会有令我们内心明媚的时刻:深夜苦读,父母端来一杯热乎的牛奶时,考试失利,老师投来一束鼓励的目光时,身处困境,别人给予一份热心的帮助时……

    结合自身生活,请以“明媚的时刻”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不少于600字。

    (2)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4)书写分3分,请认真书写。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