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5 题,其中:
选择题 21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16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1 题
  1. (2017临沂)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

    ①秦朝的徭役繁重 ②秦朝的赋税很重 ③秦朝统一度量衡 ④秦朝的刑法残酷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2016年第1版)中写到:“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说明北京人(   )

    ①会制造石器   ②会种植粟   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记者 2016 年 10 月 11 日从农业部获悉,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超级稻第四期攻 关项目获得重大突破,创造了亩产 1026.7 公斤的新纪录。我国古代最早种植水 稻的是(  )

    A. 山顶洞人   B. 北京人   C. 河姆渡人   D. 半坡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16年4月4日,丙申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轩辕广场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万余名中华儿女参加了公祭典礼,下列有关黄帝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②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③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④发明了文字,编出了乐谱。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与下图相关的制度是(  )

    A. 分封制   B. 种姓制度   C. 三省六部制   D. 行省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观察《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你会发现有一个曾称霸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在战国形势图上找不到,该诸侯国是

    A. 晋

    B. 齐

    C. 楚

    D. 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由于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它”是指我国古代的哪一项水利工程(  )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灵渠   D. 大运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重视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也曾提出类似主张,他的主张是(  )

    A. 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   D. 顺其自然,无为而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自“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一名句。此名句出自(   )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A. 商朝、秦朝、三国

    B. 秦朝、隋朝、唐朝

    C. 商朝、秦朝、隋朝

    D. 隋朝、宋朝、明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的焦点话题之一.一些学者认为,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些社会生产生活安定、经济繁荣、政治比较清明的历史时期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型代表.下列不属于我国古代社会和谐现象的是(  )

    A. 文景之治   B. 秦二世的统治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 )

    ①吸取秦王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

    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③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④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

    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儒家思想进行统治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张老师在讲授《大一统的汉朝》一课时,出示了两幅图片(如下图).对这两幅图片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太学是最早的私学

    B. 汉武帝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

    C. 汉武帝首创殿试

    D. 太学生通过钻研八股,求取功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列邮票介绍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其中发明时间为“汉代”的是(  )

    A. 造纸术   B. 火药

    C. 印刷术   D. 指南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列科学家与其成就的搭配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华佗--推算出圆周率   B. 李时珍--写成《齐民要术》

    C. 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   D. 宋应星--创制“麻沸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图反映的历史现象,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得益于(  )

    A. 优越的自然条件   B. 人口的大量迁移

    C. 统治者的措施   D. 稳定的社会环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列地图所示现象对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发展的影响不包括(  )

    A. 促进了民族融合   B. 丰富发展了中华文明

    C. 完成了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D. 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近几年,网上热议“中国会不会因北京持续雾霾而迁都”问题。网友吴铭说,有迁都的可能性,我国历史上就曾因种种原因而发生多次迁都,如商王盘庚、周平王、北魏孝文帝、明成祖等统治时期都迁都过。其中,北魏孝文帝迁都(  )

    A. 长安   B. 洛阳   C. 应天   D. 燕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据《北史》记载:“魏主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材料表明北魏孝文帝下令鲜卑贵族和官员(  )

    A. 采用汉姓   B. 改穿汉族服装   C. 学习汉语   D. 与汉人通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东晋王羲之的书法独创一家,行书、草书流畅潇洒,“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被尊为“书圣”。以下书法作品中,他的代表作是(  )

    A.    B.

    C.    D.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  )

    A. 《齐民要术》   B. 《水经注》   C. 《天工开物》   D. 《本草纲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再现史前人类活动。

    (1)寻找证物

    初一某班历史课堂:同学A发挥想象力,描述了“北京人”一天的生活。请你为他的描述寻找证据。①北京人长相还类似古猿,前额低平、颧骨突出、嘴部前伸。他们一般居住在山洞里。②白天,男人(暂且称为人)拿着木棒、各种石器围捕、砍砸鹿等猎物。③女人出去采摘,老人和孩子留下来看守火种,他们一般在洞内和洞口各堆设1个火堆,用来照明、取暖和驱赶野兽。晚上,男人女人各自带着成果回来,围着篝火分享食物。

    能为描述①提供考古依据的是:______ (填写图号)

    能为描述②提供考古依据的是:______ (填写图号)

    能为描述③提供考古依据的是:______ (填写图号)

    (2)进行解释

    以下是同学B搜集的反映半坡人、河姆渡人生产、生活的图片。请你仿照范例,对这位同学搜集的图片进行解释。

    [范例]“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可以见证半坡人会制作陶器。

    “骨耜”可以见证______ 。

    “复原的干栏式房屋”可以见证______ 。

    (3)得出结论

    由上述探究可知,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是______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校七年级开展“商鞅变法”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阅读材料】

    材料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期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材料二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秦惠文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回顾历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2)商鞅在谁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他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答出三点即可)

    (3)根据上述材料回答,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

    【得出认识】

    (4)根据材料二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强烈反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丝绸之路示意图。

    材料二 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摘编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两次出使中亚,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

    近20多年来,随着中国同欧亚国家关系快速发展,古老的丝绸之路日益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发展同中亚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是中国外交优先方向。

    ——摘编自新华网

    (1)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材料一图片中的A、E两处分别是什么地方?

    (2)材料一、材料二分别体现了丝绸之路走向和交流的什么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作用?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它在五胡十六国的大混战中神秘地崛起,沿着盛乐、平城、洛阳三级跳的轨迹,在历史上划出了一道漂亮的弧线。在汉唐两座中国封建文明高峰之间的漫长岁月中,它实现了由弱势到强势,由分裂到统一,由胡族到汉化三大关键性转折,逐渐使北方民族融合进入中华文明之中,开启了通向隋唐盛世的大门。

    材料二:历史剧《胡笳汉月》的故事发生在南北对峙,同时也是民族大融合的北魏时期,当时北魏鲜卑贵族势力采用原始落后的统治模式治理国家,限制了生产力和农耕经济的正常发展,社会矛盾异常尖锐,为此,孝文帝坚决推行改革。虽然改革之路艰难曲折,步步面临生死考验,付出了巨大代价,但最终大功告成,谱写了一曲民族融合、社会和谐进步的历史赞歌。

    请完成:

    (1)材料一中的“它”指的是我国古代的哪一政权?何民族建立的?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他改革的深刻原因和目的。

    (3)请你写出这位改革家改革措施的具体内容。

    语言:______ 。

    服饰:______ 。

    姓氏:______ 。

    联姻:______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