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诗歌鉴赏 1 题,字词书写 1 题,句子默写 1 题,其他题 1 题,选择题 1 题,名著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小作文 1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春  寒①

    【北宋】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②“亚”通“压”,“青帘”指酒旗。

    1.本诗的颔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2.通读全诗,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字词书写 共 1 题
  1. 在下列句子的括号中,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古往今来,人们都在编织着梦想与希jì(______)。如果说梦想是天边的星辰,永恒地照亮匆匆的人生,那么,现实就是脚下的土地,真实地记录着行走的足迹。人,既不能生活在华而不实的梦想里,也不要沉溺(______)于喧嚣(______)纷扰的现实中。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一边种植梦想,一边着眼现实 ,随时采xié(_______),收获希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古诗文默写。

    (1)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___________________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3)离愁渐远渐无穷,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踏莎行》)

    (4)___________________,归来华发苍颜。(辛弃疾《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5)竹篱茅舍,__________________。(白朴《越调 天净沙· 秋思》)

    (6)人生若只如初见, __________________。 (纳兰性德《木兰词· 拟古决绝词柬友》)

    (7)李清照在《武陵春》中用形象的比喻把无形的愁绪写得有形有感的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8)辛弃疾在《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军营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其他题 共 1 题
  1. 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字词。

    (1)时人莫之许也

    (2)由是先主遂诣亮

    (3)欲信大义于天下

    (4)将军既帝室之胄

    (5)先帝不以臣卑鄙

    (6)至于斟酌损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宋代朱熹抽取其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B. “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国家;“风骚”作名词时泛指文学,“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屈原的《离骚》。

    C. “总角”“垂髫”均代指童年;“豆蔻”指称十三四岁的少女;“及笈”指古代男子到了十五岁时,把头发簪起来表示已成年。

    D. 词,兴起于唐五代,极盛于宋代。在唐五代时,一般称为“曲”“曲子”“曲子词”,后来才称为“词”,又称“乐府”“诗余”“长短句”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阅读。

    (1)在《草房子》中,以下不是杜小康所为的是(   )

    A.和桑桑一起玩火

    B.在学校门前摆摊

    C.在芦荡养鸭

    D.在文艺汇演中成功扮演伪军连长

    (2)“桑桑很无奈,只好在寒风里陪伴着他。到了中午,竹篮子也有大半筐柳树须子。那须子在这冰天雪地,生命都似乎被冻结了的冬季,实在是好看。那么白,那么嫩,一根一根,仿佛都是活的。”(节选自《草房子》)

    选文中的“他”是     ,他和桑桑找柳树须子的目的是    

    (3)《培根随笔》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篇?请结合相关内容谈谈理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苏小童的夏天

    ⑴ 半个月前,苏小童经历了残酷的中考。按照父亲的规划:如果考上高中,就继续读书;考不上,就子承父业,随他一起进城挑担子卖鸡蛋。

    ⑵ 很不幸,苏小童连分数最低的三中也没考上。第二天,他就去城里找父亲。门没锁,父亲也不在家。苏小童放下行李,就向着麻将馆走去。麻将馆里烟雾弥漫,苏小童还是一眼就看到

    了黑着脸的父亲。父亲也看到他了,连忙向他招手:“儿子,过来给老子抓两把,改改手气。”他很

    不喜欢父亲打麻将,因为这事母亲和父亲多次吵架,最终母亲负气离家出走了。

    ⑶ 以前放暑假,他来城里找过父亲,随父亲一起去市场,有时会接过父亲的担子挑着走一段。但这次不一样,父亲专门为他准备了一副小一些的担子,还分配给他一个小菜市场。

    ⑷ 早上四点起床,四点二十准时出发,这样就算在路上稍微歇息,也能赶在六点半天亮之前到达目的地。这是肥皂厂外的小菜市,从天亮开始热闹起来,一直延续到八点左右,这里人买好了菜,收拾好就上班去了。小菜市就苏小童一个人卖鸡蛋,在讨价还价的喧嚣声中,苏小童很熟练地数鸡蛋、数钱、找零。市场上的人渐渐稀少,不忙了,苏小童就点三两小面加个酱肉包子当早饭。把肚子填饱了,再买上中午晚上要吃的菜,挑着担子往回走。

    ⑸ 夏天的鸡蛋像阳光下的冰淇淋一样脆弱,一不小心就会坏掉。刚开始变坏的鸡蛋,表面看不出来任何变化,却难逃父亲的眼睛。周末,父亲会让苏小童和自己去同一个市场,将这些刚坏掉的鸡蛋用单独的小篮子装上,让苏小童提去卖,而且告诉大家,这是自己家养的鸡下的蛋,卖鸡蛋是为了凑学费。

    ⑹ 独自卖了好几天的鸡蛋,苏小童发现了父亲的秘密。但他没打算忤逆父亲,还是照着父亲的吩咐,去了几百米远的小巷道,摆上装有鸡蛋的篮子,守着卖。偶尔有个人过来问,苏小童就告诉他,鸡蛋是坏的,让对方不要买。问的人就一脸复杂的表情,走了。

    ⑺ 过了不知道多久,下雨了。苏小童孤零零地站在雨中,父亲喊他收拾好篮子去躲雨,别把自己淋坏了,看病要花钱。他假装听不到父亲的话,直愣愣地站在那里,默默流泪

    ⑻ 这件事在苏小童的内心深处划了一道很深的口子。以前对父亲只是不喜欢,此刻却变成了怨恨。母亲不高兴父亲打麻将,所以离家出走了。想到这里,苏小童的嘴角露出了一丝淡然的笑意——他开始筹划如何逃离,他用了足足一夜的时间来考虑自己如何才能周全地逃离父亲的魔掌。最后决定,用暑假时间挣钱凑够念高中的建设费,回到校园,绝不要子承父业!

    ⑼ 第二天,苏小童照例挑着担子去肥皂厂外的小菜市卖鸡蛋,然后在市场安静下来的时候,找到便宜的农家菜,装进自己卖空的鸡蛋担子里,准备着下午用背篓背到大市场去卖晚市。这些菜卖相不好,但是价格便宜,加上是农家菜,所以还算抢手。

    ⑽ 上午从市场回来,苏小童就从买回的菜里随便挑出一点做午饭。吃完饭,父亲午休了。苏小童向邻居大叔借了个陈旧但功能尚全的冰糕箱,背着冰糕箱就出去卖冰糕了。第一声叫卖是很难喊出口的,但是只要第一声喊出来了,后面再喊就不害羞了。

    ⑾ 日子一晃就是八月底了。苏小童向父亲摊牌,说自己不想和他一起做生意,想回学校继续念书。父亲一脸的不屑,就你那点儿分数,还想念书?三中的分数线都没到。

    ⑿ 苏小童默默不语,在那里数钱。很久他才将那一堆散钱数出来:四千六百二十八块三毛。

    ⒀“这是我这个暑假自己挣到的钱,我打听过了,没到分数线念三中要交两千的“建设费”,学费是六百八。剩下的钱,足够我一学期的生活费了。”

    看着小脸晒得如煤炭般的儿子,父亲润湿着眼睛良久,不知道说啥好。他打算歇业两天,专门护送儿子回老家。

    要知道,后天就是九月一号了。

    1.苏小童没有考上高中,进城准备子承父业。后来为什么又决定绝不要子承父业?阅读全文,简要分析其原因。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蕴含人物怎样的心情?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

    ⑴ 他假装听不到父亲的话,直愣愣地站在那里,默默流泪。

    ⑵ 看着小脸晒得如煤炭般的儿子,父亲润湿着眼睛良久,不知道说啥好。

    3.读完本文后,“父亲”这一人物引发了同学们的争论,请你联系文中父亲的社会阶层特点,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父亲这一人物的看法

    4.小说以“要知道,后天就是九月一号了”结尾,有何用意?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由记得住乡愁谈起

    枫株湖

    (1)习近平总书记的至理名言“记得住乡愁、端自己的饭碗”至今耳目濡染。乡,就是故乡、家乡;愁,就是忧虑,更是思念。我们常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游子之愁。乡愁是融入人体血液的酵素,人越老,乡愁越浓,效力越大,甚至要落叶归根,告老返乡。

    (2)乡愁作为一种文化印迹,它所表达的可能是忧国忧民的情怀,也可能是对于漂泊动荡生活的感受,是人们抒发心绪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轼的“此心安处是吾乡”,余光中先生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都生动地表达了人们的思乡感受。

    (3)乡愁是一种感恩、反馈的情感,是良心、善心的觉醒,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每次回家,总想去看看过去玩耍的地方,但几乎都是面目全非,找不到过去的景物和感觉,非常悲伤。特别是三峡水电站的建立,云阳是百万移民,许多景物都被淹埋江中,成为永不可见的水里文物,那种失落与惆怅无法言表。由此,我们提出“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是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尊重地域文化、重视历史传承的社会发展理念。

    (4)“记得住乡愁”,要“严守底线”。城镇化并非要急剧扩张城市规模,而是“要严控增量,盘活存量”,要通过集约化利用建设土地,守住耕地红线,不能无节制扩大建设用地,甚至要适度“减少工业用地”,以保护耕地、园地、菜地等农业空间,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

    (5)“记得住乡愁”,要高度重视生态安全。要扩大森林、湖泊、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比重,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和环境容量,让人们在生活空间里能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

    (6)“记得住乡愁”,要传承文化。有人说,乡村,是人类的故乡,而古村落,则是人类的祖屋。留住乡村,就是留住我们的故乡,就是留住我们的祖屋。因此,城镇化过程一定要留住历史记忆,留住地域特色,留住民族特点。

    (7)“记得住乡愁”,要留住乡村的文化载体。没有乡村载体,也就没有了乡村记忆。中央明确提出,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8)剪不断的“乡愁”是中华文化的根和源,记住乡愁是对传统文化的呼唤与尊重,是对我们保根护源的忠告与提醒。我们要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历史,在城镇化进程中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民族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让人们在“乡愁”中感悟社会进步,在“乡愁”中享受幸福!          

    (有删改)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乡愁作为一种文化印迹,它所表达的都是忧国忧民的情怀,是人们抒发心绪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B. 城镇化建设必须要以人为本、尊重历史,传承历史和地方文化。

    C. 所谓“严守底线”,就是不要扩张城市规模的城镇化建设,而是“要严控增量,盘活存量”。

    D.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就是要保留村庄原始风貌,即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2.第(2)段中引用了一些李白等诗人的经典诗句,其作用是什么?

    3.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留住乡村,留住祖屋,留住历史记忆,留住地域特色,留住民族特点”的城镇化建设现象做简要评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对比阅读

    (甲)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节选自《宋史·包拯传》)

    (乙)

    徐恪,字公肃,常熟人,恪素刚正。所至,抑豪右,祛奸弊。及为巡抚,以所部多王府,持法尤严,皇室多不悦。平乐、义宁二王遂讦①恪减禄米、改校尉诸事。勘无验,坐恪入王府误行端礼门,欲以平二王忿。帝知恪无他,而以二王幼,降敕切责,命湖广巡抚韩文与恪易任。吏民罢市,泣送数十里不绝。属吏以羡金赠,恪挥之去。至则值岐王至封国,中使携盐数百艘,抑卖于民,为恪所持阻不行。                   

    (选自《明史列传》,有删改)

    【注】①讦(jié):揭发。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以父母皆老,辞不就(________) (2)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________)

    (3)恪素刚正(_________)       (4)命湖广巡抚韩文与恪易任(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 久之,赴调   B.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C. 第归,杀而鬻之   D. 属予作文以记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及为巡抚,以所部多王府,持法尤严,皇室多不悦。

    4.包拯与徐恪性格方面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结合两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小作文 共 1 题
  1. 微作文:周国平说:“读经典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体会人的伟大可以达到何种高度。”于是,有人主张中学生多读经典名著作品,但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中学生热衷于阅读穿越、言情、武侠等网络小说。你认为中学生应该阅读哪些课外读物,请阐述你的理由。不少于1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以下三题选做一题。

    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由“吃”组成的汉语词汇不胜枚举。,如: 吃苦、吃亏、吃醋、吃透、吃得开、吃小灶、吃独食、吃老本、吃后悔药、靠山吃山等。“吃”,可谓意蕴无穷。相信这些词语一定会引发你的联想与思考。

    题目一:从画横线的十个词语中,任选一个你最有感触的词语做标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从画横线的十个词语中,任选一个拟个半命题作文的题目,然后将其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题目三:从画横线的十个词语中,任选两个进行组合作为标题,写一篇文章。(可加体现两个词语之间关系的词语)

    要求:不少于600字;文体(诗歌除外)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