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6 题,其中:
选择题 22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18 题,中等难度 8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2 题
  1. “企业的秘有制相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和平方法”指的是(  )

    A. 实行股份制   B. 廉价收购   C. 赎买政策   D. 无偿没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老人依旧清楚地记得那个疯狂的年代:作为学生的他,戴着红卫兵的袖章,四处张贴大字报,批斗所谓的“牛鬼蛇神”……这个年代是(   )

    A. “大跃进”时期   B. 农村人民公社化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土地改革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下列史实中,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指

    A. 祖国大陆获得空前统一

    B. 中共八大胜利召开

    C. “大跃进”运动兴起

    D. 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清晨我放飞一群白鸽/为你衔来一枚橄榄叶/鸽子在崇山峻岭飞过/我们祝福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愿你永远没有忧患/永远宁静/这是儿女心中期望的歌”。这首歌中的“生日”是指

    A. 7月1日   B. 8月1日   C. 10月1日   D. 12月25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

    A. 毛泽东   B. 刘少奇   C. 朱德   D. 周恩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51年它以和平的方式获得了解放,今天它已发展成为我国的五大牧区之一。这里的“它”是指(  )

    A. 新疆   B. 西藏      C. 内蒙古   D. 青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图人物的名字及英雄事迹被镌刻在上甘岭北面的五圣山石壁上,他被誉为

    A、铁人              B、两弹元勋

    C、党的好干部          D、“最可爱的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为此小华想查阅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文献,下列可供他选择的是(  )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导致下表中1950年和1954年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A. 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包产到户”的实施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举办“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展示会”,他们找到了以下图片资料,哪一项不适合采用

    A.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B. 第一批国产喷气式飞机

    C. 武汉长江大桥

    D. 青藏铁路建成通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王小明同学对“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者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办法”在网络上进行了认真的查找,其查找的正确答案是

    A.没收其工具,将其转化为农民

    B.把他们转化为工厂工人

    C.办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把他们并入农业合作社或国营农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粮食卫星竟放、钢铁元帅升帐。一颗米粒一锅,一个玉米一车。高粱秆上安电线,坐着西瓜过黄河。”这些口号出现于什么时期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一五”计划            D.“大跃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某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情景,上海市东亚面粉厂的孙老板亲率员工敲锣打鼓地向上海市领导报喜:东亚面粉厂接受公私合营。据此推测当时我国正在进行

    A. 三大改造   B. “一五”计划的实施

    C. “大跃进”运动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从下图所示的历史现象中,我们搞经济建设应吸取的经验教训是( )

    A.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 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C. 应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D. 应多学习外国先进经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兰考有民谣,盛赞好书记,故道黄河东流去,留下一片黄沙地。党为了咱除‘三害’,派来了好书记……你永远活在俺心里。”民谣中的好书记指的是

    A. 邓稼先   B. 焦裕禄   C. 雷锋   D. 邓小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文革中“二月逆流”指的是

    A. 林彪反革命集团的篡党夺权活动   B. 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篡党夺权活动

    C. 遭诬陷的老一辈革命家的抗争活动   D. 造反派的夺权活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这场讨论中否定的错误思想是

    A. 党和国家面临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   B. “以阶级斗争为纲”

    C. “两个阶级和两条路线的斗争是主要矛盾”   D. “两个凡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中国社会最近三十年“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基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指导思想是(   )

    A.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 “一国两制”的构想   D. “三个代表”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等一系列法律文件。这说明,经过文化大革命,人们更加认识到(  )

    A. 经济建设和政治的关系   B. 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

    C. 社会生活中需要法律   D. 社会秩序要靠道德说教来维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20世纪70年代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的红手印的“包产到户”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对这一契约出现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 人民公社严重束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农民温饱问题已经解决,正在朝小康道路前进

    C. 全国农村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D. 我国土地所有制正经历着变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 )

    A. 毛泽东   B. 江泽民   C. 邓小平   D. 华国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的会议是中共( )

    A. 十二大   B. 十三大   C. 十四大   D. 十五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好的歌曲往往负载了时代气息,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催人奋进的长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1)材料一中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领袖是谁?中国人民开始当家做主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材料二 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

    ——电视剧《鸽子哨》的主题歌《我的一九七八》

    (2)材料二中的“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指的是哪次会议?“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开启了我国农村哪项重大改革?

    材料三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3)材料三中的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什么事件?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什么事件及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根据下列材料和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开国大典           图二 解放牌汽车

    (1)图一反映的史实有何重要意义?

    (2)图二是哪一时期取得的重要成就?请列举该时期所取得的其它重要成就。

    材料二

    (3)材料二反映了从1953年开始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该事件何时完成(1分)?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怎样的发展阶段?

    材料三

    (4)材料三中的现象是什么时期出现的产物?出现该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可以给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哪些重要的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强国梦”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       

    ——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1)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准备条件的历史事件和编制的建设规划名称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本次会议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胡锦涛同志制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中共十七大召开前,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今年是改革开放38周年,同学们同顾历史,总结成就,展望未来,对“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进行探究。

    (1)回顾历史

    同学们认为:中华民族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是1949年的“中国新生”和1978年的“伟大转折”,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请你说出开启这两个阶段的历史事件。

    (2)总结成就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引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你知道书写“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总设计师是谁吗? 20世纪的最后20年,他领导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之路进行过哪些探索?(至少回答两点)

    (3)展望未来

    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在新的历史时期,你肩负着怎样的历史使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