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6 题,其中:
选择题 23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18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3 题
  1. “春者天之所以生也。仁者君之所以爱也;夏者天之所以长也,德者君之所以养也;霜者天之所以杀也,刑者君之所以罚也。……天有春生夏长冬杀,人也有仁慈德爱刑罚,天有是理,人有此行。”材料主要论述 (   )

    A.大一统思想               B.万物的本原是道  

    C.“天人感应”思想            D.“君权神授”理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有四句流传千古、至今不衰的话:“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从其内容看反映了 (   )

    A.程朱理学      B.阳明心学

    C.李贽“异端”   D.经世致用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明清时期以“异端”自居,自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事之至论”的进步思想家是(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写道:“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有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作者认为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源是(   )

    A.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

    B.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C.黄宗羲等代表地主阶级

    D.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在于(   )

    A.阶级立场不同           B.政治主张的分歧

    C.社会性质的差异          D.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饮酒仰脸要翻手。喝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下列与这句艺术谚语有关的是 (   )

    A.汉赋       B.宋词

    C.京剧       D.传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5世纪时梵蒂冈一个图书管理员说:“过去稀有而索价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不论古今,罕有人类发明之重要堪与媲美。”材料中现象的出现与中国的某一科技成就的传入直接相关。这一科技发明是 (   )

    A.造纸术              B.火药

    C.指南针              D.印刷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这是谁在什么书中最早提出的(   )

    A.魏源《海国图志》            B.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C.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D.洪仁玕《资政新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张鸣教授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以下救国思想中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兴民权、开议院 ”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德先生”和“赛先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中维护孔子的地位,把孔子尊为主张变革的先师;而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却批判孔子,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   )

    ①前者借助孔子的权威来论证变法的合理性②后者是在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的背景下发生的③前者是在民族危机开始加深和中国资本主义刚刚产生的情况下出现的 ④后者强烈要求实现民主政治,其目的是打破封建思想束缚

    A.①②④     B.①④      C.②③④     D.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中国近代史中经常提到“近代化”一词。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说,是指采用机器生产;从政治方面来说,是要求建立民主政治;从思想文化来说,是主张民主与科学。从这一观点出发,下列言论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有 (   )

    ①“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②“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打乱……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

    ③“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④“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A. 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的重要历史地位。以下对毛泽东著作贡献的对应连线不正确的是 (   )

    A.《新民主主义论》——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

    B.《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C.《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的主张

    D.《论十大关系》——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理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被称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宣言书”和“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宣言”的分别是 (   )

    A.《论十大关系》和《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和“南方谈话”

    C.《关于建国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和《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会议决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2013年9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教育法律一揽子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拟规定将每年9月28日孔子诞辰日取代现在每年9月10日作为教师节。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   )

    A.“吾将以教主尊孔子”

    B.“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

    C.“孔子之道也,远传于四域之外”

    D.“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一五”计划促进了②时期科技的发展

    B. “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

    C. “文革”使④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 

    D. 籼型杂交水稻是在④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马丁·路德宣称,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称为“义人”,于是信徒就不再是“罪人”,就得救了。这种主张在当时的主要进步意义是 (   )

    A.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B.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D.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卢梭认为:“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在他与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看来,当时法国人最需要打破的“枷锁”是 (   )

    A.神灵和自然的控制           B.基督教的神学束缚

    C.封建专制和等级特权的藩篱     D.理性和知识的权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用理性和经验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的“理性”含义是(   )

    A.独立的思考与科学的判断      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C.集体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D.教会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当代史学家西斯·马丁在其《思想的进步》中认为,“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超越。”其“超越”的主要表现不包括 (   )

    A.以理性主义为核心 

    B.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封建专制制度

    C.揭露批判天主教会

    D.提出建立民主与法制社会的主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被宗教人士评论为“让上帝远离了这个世界,降低了人类在其中的独一无二性”的学说是(   )

    A.伏尔泰的天赋人权说         B.达尔文的进化论

    C.马丁·路德的新教学说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英国在18世纪以前内陆交通极坏,道路基本上是泥尘土路,下雨就完全不能行走,运输工具是骡车马车。”针对交通落后的局面,英国工业革命在交通工具方面的突破是(   )

    A.汽船的发明             B.火车的发明

    C.飞机的发明              D.汽车的发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列文学作品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代表的是 (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曾经有人向拿破仑(1769年—1821年)推销一项新技术发明,以便渡海作战,攻入英伦三岛,扫除称霸欧洲的最大障碍,但未被拿破仑采纳。这一新技术发明应当是(   )

    A.飞机       B.电报        C.望远镜     D.蒸汽轮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影响深远。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是希望通过“以德服人”的“王道”来实现其“内圣外王”理想的,但其思想并不为战国时君所重,倒是与儒家相异趣的法家大行其道,并且正是推行“以力兼人”之“霸道”而被儒者视若虎狼的秦国统一了天下。

    一一《儒家经学思潮及其所反映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 从儒学的发展过程看,董仲舒思想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进入理论创造的阶段,它的政治教化和伦理教化功能在这一阶段得到突出和强化……到了宋明时代,儒学已完全演变为不可动摇、不可替代的官方哲学……宋明儒学进入理论化和体系化阶段。

    ——《儒学历史演变及其现代价值》

    材料三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的成功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使中国文化生态发生质变……儒学被进一步妖魔化,成为封建文化的同义语,成为文化革命的对象,“打倒孔家店”是先进青年中最时兴的口号。

    一一《儒学在近现代面临的挑战与复兴之路》

    (1)材料一中,儒家“王道”思想和法家“霸道”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儒学思想在当时不被重视,而法家思想却大行其道?

    (2)指出材料二中,宋明儒学“理论化和体系化”的具体表现。

    (3)材料三中,儒学为什么成为了文化革命的对象?对儒学思想的批判产生了什么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三位伟人,对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都作出巨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宣言(《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通过后,孙中山对宣言的宗旨作了说明。他指出:此次通过宣言,就是“从(重)新担负革命的责任”,“计划彻底的革命” 。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  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阶段)。第一步(阶段),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阶段),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材料一中“从(重)新担负革命的责任”是指什么责任?“计划彻底的革命”是指什么革命?其指导思想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在第一阶段探索出什么革命道路?结果如何?为实现第二阶段的目标,毛泽东在理论上有何贡献?

    (3)依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南巡讲话从理论上主要解决了哪一根本问题?邓小平的南巡讲话产生什么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十八世纪的天才们不单只是哲学家或某个方面的学者,最重要的是他们极其关注社会,更加具有批判的精神和意识。这些人就如恩格斯所说的,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在这些启蒙学者的眼中,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了。

    ——陈乐民、周弘《欧洲文明的进程》

    材料二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三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我不同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语录》

    材料四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黄宗羲(1610—1695)《明夷待访录·原君》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所说的“不合理的东西”指的是什么?

    (2)归纳材料二的核心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

    (3)材料三体现了什么思想?有何进步意义?

    (4)读材料四,有学者认为,黄宗羲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