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选择题 24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24 题,中等难度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4 题
  1.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

    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

    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次考古活动中发掘出古代刻石一方,上有刻文:“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据此判断得出的历史信息不符合史实的是(    )

    A.“乱世”与“分土建邦”有着直接的内在因果关系

    B.秦始皇兼并天下,建立起统一的封建王朝

    C.“家天下”结束了乱世,彻底消除了由分土建邦带来的割据战乱

    D.这块刻石的出现最早不会早于秦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有叛国而无叛郡……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有叛将而无叛州……。”这一现象对应的朝代分别是(    )

    A.西周、秦朝、三国      B.汉朝、唐朝、明朝

    C.秦朝、汉朝、唐朝      D.战国、汉朝、宋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克里斯提尼在推行民主制的同时,也更为注重公民权的限制,移民要想获得雅典的公民权更为困难,……只有那些为雅典做出突出贡献的迈提克(指外邦人),作为一种奖励,在经公民大会的特别投票通过后才能获得雅典公民权。”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    )

    A.外邦人不可能获得雅典公民权

    B.雅典公民的利益得到了维护

    C.公民大会的权力进一步扩大

    D.基本铲除了旧贵族的世袭权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罗马法规定,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自然人必须具有人格,即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人格由自由权、市民权和家庭权三种身份权构成。罗马法规定,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种身份权的人,才能在法律上享有完全的权利能力,才属于具备完整人格的人。罗马法的此项规定(    )

    A.为资产阶级私有财产提供了法律保障

    B.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形式

    C.为资产阶级的民权理论提供了思想渊源

    D.为资产阶级国家的法律体系树立了楷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英国1796年时,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院总人数的21%,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赞助下当选的,二者加在一起,超过全院人数的70%。”此材料直接反映了(    )

    A.英国民主代议制是少数人的民主

    B.英国的议会席位主要由贵族把控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D.光荣革命是新旧势力妥协的结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

    A.国家权力的重心自国王转至议会

    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

    C.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

    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学者任东来指出:“美国宪法的目的是规范和限制政府的权力,以保护人民免受恶政之苦。换句话说,它要防的是治者之恶,而非被治者之恶。”此观点体现了美国1787年宪法(    )

    A.符合美国大多数人的利益

    B.各州获得充分自治的权利

    C.人民获得广泛的民主自由

    D.使美国政府处于无权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天津条约》附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第十款“任凭总理大臣邀请英人帮办税务”的规定(    )

    A.标志着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B.成为任命英国人为海关总税务司的依据

    C.表明西方列强侵略的主要方式是资本输出

    D.意味着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当辑里大经(加工蚕丝)蜚声欧美之时,大约以一百零六七两之白丝摇为纯经百两,故其时货品均高,外洋甚有信仰,每年出口达一千余万元之谱。”这对当地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原材料大量出口

    B.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孙中山在《制定建国大纲宣言》中说:“试观元年临时约法颁布以后,反革命势力不惟不因以消灭,反得凭藉之以肆其恶,终且临时约法而毁之,而大多数人民对于临时约法,初未曾计及于本身利害何若,闻有毁法者不加怒,闻有护法者亦不加喜。”由材料可知,孙中山认为(    )

    A.《约法》未能体现资产阶级意愿

    B.资产阶级革命时机未成熟

    C.三民主义思想不符合当时的国情

    D.《约法》被毁有其必然因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有学者曾在1916年指出:“满洲政府,自慈禧太后下,因仇视新法之故,而仇视外人,遂有义和团之役,可谓顽固矣。”在此作者认为,义和团运动(    )

    A.主要由民族矛盾引起

    B.是维新变法的继续

    C.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与现代化进程相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29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通过《禁止诬蔑太平天国案》,蒋介石称赞说:“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但是,1930年后国民党政权对太平天国运动则进行了全面否定和批判。导致这种转变的原因应该是(    )

    A.蒋介石阶级立场的改变

    B.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迅速发展

    D.“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他论述的是(    )

    A.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

    B.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为现实

    C.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具有必然性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对材料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

    C.“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

    D.动荡的国际局面需要建立单极霸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萧何曾说:“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围墙)。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这反映出(    )

    A.“重农抑商”思想在汉代兴盛

    B.土地兼并是较普遍的社会现实

    C.买田置地是当时权贵的首选

    D.汉初政府要求官员勤俭持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王世贞《四部稿》中记载:“大抵徽商……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材料反映徽商(    )

    A.注重扩大经商范围             B.注重买田置地

    C.注重资本积累,扩大投资         D.注重多样化经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英国为了打败日益发展的竞争对手荷兰,并力求保住开始建立的海上优势和争夺殖民地,曾三次挑起对荷兰的战争,并最终获胜,夺取了海上霸主地位,建立了海权——贸易——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模式。英国对荷兰的胜利主要得益于当时英国(    )

    A.社会制度的优越           B.商业贸易的成熟

    C.手工业的发达             D.工业革命的成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该思潮盛行于(    )

    A.新航路开辟时期           B.早期殖民扩张时期

    C.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D.罗马帝国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外国商业扩大到中国内地,促进了中国商人阶级的发展,他们不久就接管了西方商品的销售。还记载:早在1869年英国一位官员说道:“由于在语言上占优势、拥有市场、开支较低,中国人几乎垄断了商业经营。”这主要说明近代中国(    )

    A.外商和华商形成竞争共生关系

    B.中国商人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

    C.民族资产阶级掌握了经济命脉

    D.西方在华商品都靠中国人经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    )

    A.列宁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

    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C.列宁已经认识到了计划和市场的本质

    D.列宁意识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后,出现了“凯恩斯革命”,形成了凯恩斯经济学。下列说法符合凯恩斯主义的是(    )

    A.节俭对于个人是一种美德,但对于社会却是种恶行

    B.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

    C.以大地产为代价,增加中小农数量

    D.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好的政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美国在上世纪50—60年代20年间,先后发生四次经济危机。根据美国官方统计,情况有如下表。这主要表明(    )

    危机起讫年月

    工业生产下降幅度(%)

    失业人数最高点(万人)

    物价消费变化%

    1953.8—1954.8

    9.1

    393

    -0.4

    1957.3—1958.4

    13.5

    508

    +4.2

    1960.2—1961.2

    8.6

    500

    +1.6

    1969.10—1970.11

    8.1

    503

    +6.6

    A.战后美国经济危机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作用加强

    C.资本主义已垂死腐朽穷途末路

    D.美国战后霸权政策使美国经济受挫严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下图介绍信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    )

    A.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

    B.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

    D.国家工作人遵纪守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18分)古今中外贸易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走向,反映了世界经济走向融合与交流的特征,还一定程度上折射出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格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货值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攀《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明清对外贸易的特点。(6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4分)

    (2)从材料二看,晚清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商品输出猛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逐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今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

    材料二 1952一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l952年=100)

    (图表说明:横轴为年份,以1952年为起点,1965年为终点;纵轴为国民生产总值指数)

    ——摘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1)指出材料一“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基本内涵。(1分)

    (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2分),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10分)。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的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摘自《列宁选集》

    材料二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   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曾经说到:“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是指什么?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4分)

    (2)材料二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3分)

    (3)材料三中“市场经济”出现的问题集中表现于哪一历史事件?有何影响?材料中的“他”所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与以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6分)

    (4)材料四中“苏联模式”对苏联经济发展有何消极影响?(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