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18分)古今中外贸易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走向,反映了世界经济走向融合与交流的特征,还一定程度上折射出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格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货值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攀《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明清对外贸易的特点。(6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4分)

(2)从材料二看,晚清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商品输出猛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高二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