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9 题,其中:
选择题 1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句子默写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语言应用 1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1 题
  1.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吞噬(shì)        半晌(xiǎng)     埋怨(mái)       茕茕(qióng)孑立

    B. 湖畔(bàn)        颓圮(pǐ)       垣(héng)墙       影影绰绰(chuò)

    C. 漫溯(sù)       发酵(jiào)     奋袂(mèi)       门衰祚(zuò)薄

    D. 眷(juàn)属       思忖(chǔn)      愀(qiǎo)然     流觞(sāng)曲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嬉笑           寒喧         慢不经心       惊涛骇浪

    B. 座落           废墟         遍体鳞伤       星晖斑斓

    C. 穿梭           窒息         掉以轻心       熙熙攘攘

    D. 修葺           笙萧         不可思异       猝不及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下列各句中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环保公安联手,查小流域污染,     污染企业,还设置高达3000元的奖金来征集污染线索。

    ②人们对“中式卷烟”入围国家科技奖提出疑问,科技部就此事首度做出_____,称将于公示期结束后,提出处理意见。

    ③在确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大力    “理解精神”无疑将具有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加深远的意义。

    A. 曝露    回应    弘扬   B. 曝光   反应   发挥

    C. 曝露    反应    发挥   D. 曝光   回应   弘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台湾的不少报纸都有文史版,专题刊载文学艺术历史等普及性文章,但曾几何时,这些文史版都被砍掉了。

    B. 中非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我们的合作是互帮互助。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不管世界经济如何冷暖,中国支持非洲的力度都不会减弱。

    C. 十多年的知青生活使他备尝了人世的坎坷,后来他虽回到城里,但人到中年才当上一名小学教员,案牍劳心,含辛茹苦。

    D. 一个失意人,能在一群得意人之间谈笑风生,面面相觑,才是有骨气;一个得意人,能在一群失意的朋友间,让人感觉不到他的得意,才是会做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人才与环境的关系就像土壤与树木的关系,人才成长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哺育和滋养,人才发展环境的优劣已经成为当今人才竞争取胜的关键。

    B. 古代印第安人已经学会用一些原始的方法提胶并制作一些产品,比如弹力球,有弹性的瓶子,甚至知道把胶涂在衣服或脚上能起到防水。

    C. 中俄双方坚决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原则和宗旨,愿为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做出贡献。

    D. 近日,南宁和杭州的部分区县打算通过松绑限购、下调购房入户标准等方式救市,有人认为这种做法将引起其他城市的效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次:旁边,指水边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期:会合

    B.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泣:使……哭泣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告诉:申诉

    后五年,吾妻来归                     归:回家

    C. 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胜:美景

    纵一苇之所如                       如:到……去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喻:比喻

    D.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食:享用

    某所,而母立于兹                     而:通“尔”,你的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一:一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各项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顷之,持一象笏至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B. 扣舷而歌                       呱呱而泣

    C.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D. 能以足音辨人                     犹不能以之兴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各组句子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B. 而祖母刘夙婴疾病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C. 何为其然也                      且何谓阁子也

    D. 客有吹洞箫者                     仰观宇宙之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各句中,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A.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译文:如果从那变化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万物连眨眼的工夫都不到就过去了。

    B.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译文:祖孙二人,彼此互相依靠着过日子,因为这种私情(或“发自内心的感情”)我不能废止奉养祖母而远离。

    C.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译文: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树,是妻子去世那年种植的,如今已经高高挺立着,枝叶繁茂像车篷一样了。

    D.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译文:等到对所达到的情景、地步已经厌倦,情感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就会随之而来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死水》是现代格律诗的典范之作,它每节四行,每行九字,实现了“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体现了严谨的“建筑美”,在辞藻运用方面,极富色彩感和画面感,具有鲜明的“绘画美”。

    B. 《再别康桥》诗中描绘了西天的云彩、披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榆阴下的水潭等意象,这些意象的总体特点是轻柔、秀丽、婉约,蕴含着诗人对康桥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

    C.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中,诗人用“闪电”来比喻“幸福”,表达了他对幸福的体验或对生命的感悟,他所感受到的“幸福”是并不常在的,而是在某个瞬间感到的,仿佛是一刹那间的照彻。

    D. 《十八岁出门远行》先用很大篇幅写少年出门远行碰到的悲惨事件,最后才回头写走出家门时欢快的情景。这样倒叙的作用是为了构成对比,突出现实世界的荒诞,表达了作者对找不到“旅店”的失望与愤怒的情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对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报告文学,融合新闻报道及文学手法于一体:既要求报道客观真实,又允许借助文学创作的技巧;但要以叙事为主,不应涉及抒情、议论。

    B. 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开中国现代白话小说先河的鲁迅,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等。

    C. 赋,起源于战国,是一种比较自由灵活的韵文,篇幅长短不限,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多变化;它比较讲求文采,多用铺陈手法。

    D. 古代丧服有“期”“功”之说,期服指服丧一年;功服分大功(九个月)和小功(五个月)。服期服和功服的都是同族中血缘关系较近的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下列对顾城诗作《远和近》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远和近(顾城)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写于1980年6月)

    A. 此诗反映了现实中人际间的隔阂、诗人内心孤独,也隐含诗人对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向往与希冀。

    B. 诗中的“远”“近”,本是客观存在的空间距离,但在情感作用下,心理距离的远和近却产生了互换。

    C. 诗句中“云”象征着美好淳朴的自然,“你看云时很近”,是通过观赏自然写出人与人心灵上的亲近。

    D. 此诗匠心独运,认真体味,诗歌的语言中透出一种透明的美、纯净的美,甚至含有一种神奇变幻的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忽辛传

    忽辛,至元初以世臣子备宿卫。至元十五年,出为河南等路宣慰司同知。河南多强盗,往往群聚山林,劫杀行路,官军收捕失利,忽辛以招安自任,遣土豪持檄谕之。未几,贼二人来自归,忽辛赐之冠巾,且谕之曰:“汝昔为贼,今既自归,即良民矣。”悉放还,令遍谕其党。数日后,招集其为首者十辈来。忽辛命吏籍其姓名为民,俾随侍左右,夜则令卧户外,时呼而饮食之,各得其欢心。群盗闻之,相继款附。

    大德九年,改云南行省右丞。既至,条具诸不便事言于宗王,请更张之,王不可。忽辛与左丞刘正驰还京师,有旨令宗王协力施行。由是一切病民之政,悉革而新之。豪民①规避徭役,往往投充王府宿卫,有司不胜供给。忽辛按朝廷元额所无者,悉籍为民,去其宿卫三分之二。马龙州酋谋叛阴与外贼通事觉宗王为左右所蔽将释不问忽辛与刘正反覆研鞫②,反状尽得,竟斩之。军粮支给,地理远近不同,吏夤缘为奸,忽辛籍军户姓名及仓廪处所,为更番支给,吏奸始除。

    先是,赡思丁为云南平章时,建孔子庙为学校,拨田五顷,以供祭祀教养。赡思丁卒,田为大德寺所有,忽辛按庙学旧籍夺归之。乃复下诸郡邑遍立庙学,选文学之士为之教官,文风大兴。王府畜马繁多,悉纵之郊,败民禾稼。忽辛度地置草场,构屋数十间,使为牧所,民得以安。

    广南酋沙奴素强悍,宋时尝赐以金印。云南诸部悉平,独此梗化。忽辛遣使诱致,待之以礼,留数月不遣。酋请还,忽辛曰:“汝欲还,可纳印来。”酋不得已,赍印以纳。忽辛置酒宴劳,讽令偕印入觐,帝大悦。

    至大二年,以母老谢职归养。明年正月卒,谥忠简。

    (选自《元史·列传第十二》,有删改)

    [注]①豪民:地方上无官职,但有财势,不守法度,欺压百姓的人。②研鞫:审讯。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遣土豪持檄谕之      谕:告诉

    B. 由是一切病民之政     病:患病

    C. 有司不胜供给       胜:承受

    D. 讽令偕印入觐       讽:劝谕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马龙州酋谋叛阴/与外贼通/事觉/宗王为左右所蔽将释/不问/

    B. 马龙州酋谋叛/阴与外贼通事/觉/宗王为左右所蔽/将释不问/

    C. 马龙州酋谋叛阴/与外贼/通事觉/宗王为左右所蔽/将释不问/

    D. 马龙州酋谋叛/阴与外贼通/事觉/宗王为左右所蔽/将释不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忽辛治匪有方。在河南任职时,面对猖獗的盗匪,他采取了招安的政策,并和投降的盗匪在一起吃饭喝酒,关系打得火热,终于解决了匪患。

    B. 忽辛不畏强权。在任云南行省右丞时,他希望宗王能改革一些不够便民的政策,却遭到反对,后来和左丞刘正到京城报告朝廷,终于取得了成功。

    C. 忽辛热心于教育。他从大德寺夺回了提供祭祀教育费用的学田归还孔庙,并在郡县普遍设立学校,选文学之士为教官,使文风大兴。

    D. 忽辛智服边酋。忽辛派人招引来强悍的沙奴,以礼相待,留住数月不让他回去,逼迫沙奴交出金印,并设酒宴款待劝沙奴带着金印入朝觐见,皇帝大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忽辛度地置草场,构屋数十间,使为牧所,民得以安。

    (2)至大二年,以母老谢职归养。明年正月卒,谥忠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 墙往往而是       是:这样

    B. 凡再变矣         再:两次

    C. 乳二世          乳:用乳汁喂养

    D. 大母过余曰       过:经过

    2.下面对选文画线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爨,炊也, 本意为烧火做饭。异爨,各自起灶做饭,借指分家。

    B. 先,在文中是对死者的尊称。先大母即去世的母亲,先妣即去世的祖母。

    C.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中的“束发”,古代指男孩子15岁左右。

    D. “象笏”,象牙手板。在明代象笏为一品到五品官员上朝所持,用以指画或记事。

    3.下面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段文字主要写了三件事,一是大家庭的离析和破落,二是母亲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三是祖母对作者的牵挂、赞许和期盼。

    B. 本段文字主要采用即事抒情的方式,以感情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抒发了物在人亡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的深切怀念。

    C. 本段文字通过对语言、动作的刻画来追忆母亲和祖母,运用了直接描写的手法,尤其是其中的细节描写感人至深。

    D. 作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平凡场景,用平实、朴素和淡雅的笔触,以委婉动人的语言,寥寥数笔就表现出人物的音容笑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桂棹兮兰桨,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2)祖母刘愍臣孤弱,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3)___________________,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

    (4)___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5)曹操《观沧海》中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6)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

    层变得墨黑,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境况。

    (7)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诗句“_________,_________”是诗人借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来暗示人类的发展变化,也表现出诗人豁达的胸怀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8)杜牧《赤壁》一诗中设想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将导致的结局,相关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手  表 (欧阳明)

     高力在表店为父亲精心挑选了一块手表,瑞士名表。目的是为了感谢父亲,因为父亲当年曾给他买过一块上海牌手表。

     那块表当年买得很贵,七十二元,要卖几百斤谷子,是家里几年的现金收入。

     父亲买那块表是因为高力考上了大学。高力是村子出的第一个大学生。父亲为此走路腰杆都直了。当年,高力家在村子里最穷,从来就没人瞧得起,对他家吃了上顿没下顿还供孩子读书,总是讽刺挖苦。

     母亲觉得父亲不该买那么贵的东西,问父亲,哪来的钱呀?

     父亲乐呵呵地说,借的。  

     今后拿什么还呀?母亲顿时满脸愁容。

    慢慢还,儿子读大学,没块表,多丢人啦。父亲得意的笑着。后来为了那块表,父亲帮人打了一个多月的谷子,脸晒得黢黑,手上到处是伤。

     高力戴着那块上海牌走进了大学,走进了城市,开始了崭新的生活。那块咔嚓咔嚓不停走动的表,时刻提醒着他,永远不能懈怠。四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留在了城市,有了一个体面的职业。高力很爱惜那只表,除洗浴时怕进水取下来小心存放,其余时间都戴在手腕上。

     高力想,有钱了,一定得给父亲买块表。可工作了很多年,高力也没富裕起来。美好的愿望,像月亮,一直挂在遥远的夜空。

     高力喜欢上了一个女孩,一个干部子女。可女孩的父亲坚决反对,说,看他戴的表,就知道家里穷,你嫁给他能有好日子过吗?女孩的父亲有好几多块瑞士名表。和女孩分手后,高力把表给了父亲。父亲说,你戴吧,上班好有个时间。高力说不用了。他没法给父亲解释。

     高力发誓要买块名贵的手表。他背着父母辞去了公职,没几年,竟奇迹般发了。有钱后,他相继买了8多块瑞士名表,块块价值不菲。但由于应酬太多,四处奔波,却把给父亲买表的事忽略了。直到上次回家,看到父亲手上的那块上海牌,才又突然想起。

     高力给父亲买表的另一个目的,是想靠这块表,改变父亲死活不进城的态度。

     有钱后,高力就一直想把父母接进城里居住。但父亲不答应,说空气不好,太嘈杂。父亲不同意,母亲自然也不敢同意。母亲一辈子都听父亲的。上次回去,父亲还是那个态度。

     回到家,高力对父亲说,爸,把右手伸出来。

     干啥?父亲问。

     伸出来就知道了。

     父亲颤颤巍巍地伸出了右手。

     我给你买了一块表。高力把新表展现在父亲面前。

     父亲手像被蜂刺了一下,突然缩了回去。说,不要,我有表。

     那表都20多年了,肯定坏了。高力说。

     又不是泥做的,怎么会坏!我每天都和新闻联播的时间对了,准得很。父亲说。

     这表很贵的,比那块贵几百倍,你辛苦了一辈子,该戴块好表了。高力继续劝。

     父亲坚决不换,说,表是看时间用的,又不是拿来吃的,都一个圈圈,有什么好不好的。

     高力无可奈何,摇了摇头,把表揣进了裤兜,直接说进城的事情。

     父亲没直接回答愿与不愿。问他,你是经过杨柳湾回来的吧?

     不从那里从哪里回来呀?高力不明白父亲究竟想说啥。

     看到那一片田土了吧?

     嗯,全是大棚蔬菜。

     那是高山承包的,搞农业开发。父亲说。高山是高力的堂兄,在城里搞房屋开发很多年了,比高力有钱多了。

     现在,他父母都回来住了,自己也搬了回来。父亲继续说。

     高力忽然明白了父亲转弯抹角的意思,说,你是想我搬回来?

     你爸看到这么多地丢荒太可惜了,想你也回来承包,还可以吃自己种的粮食。你们城里现在吃啥都不放心。母亲插话了。

     父亲接着说,搞农业不一定就不赚钱,再说了,钱赚多了也没用,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见高力不语,父亲突然伸出右手说,你看看这表,不管时针分针秒针,都只能围着表圈转,从哪里出发,还得回到哪里。人一辈子,就是转圈。现在,你们城里越来越不像人呆的地方了,我们跑去干啥?我估计,今后,说不定城里人会往乡下跑。

    高力万万没有想到,父亲会说出这样的话来,一时竟无言以对。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4年6期)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小说开篇叙述高力给父亲精心挑选手表及其目的,既可见出高力的专注与用心,反映其内心对父亲的感恩之情,也为后文情节的展开起到伏笔作用。

    B. “美好的愿望,像月亮,一直挂在遥远的夜空。”这句话运用比喻手法,反映了高力一直渴望富裕起来的念想虽然纯洁美好而要实现却遥遥无期的内心感受。

    C. 小说文字简洁,也重视细节描写,如 “颤颤巍巍地伸出了右手”“手像被蜂刺了一下,突然缩了回去”两处,看似简单,却真切地折射出人物内心细微的活动。

    D. 小说突出了心理描写,尤其重视通过对话反映人物内心活动、情感变化和思想性格,并通过夫妻对话、父子对话的一张一弛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E. 小说的内容温馨而深刻,既反映人间亲情,又蕴含作者对人们游离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生活现象所作的观察与思考;结尾高力的“无言以对”意味无穷。

    2.小说以“手表”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小说在刻画“父亲”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4.小说的语段基本上很短小,甚至较多地使用一两句即成一段的形式。在情节安排上,作者采用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必要的丧失是对想象力的一种促进和保护。许多秀山秀水、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频频产生过大学问家,而大气的艺术家却寥寥无几。我一直以为那种尽善尽美的环境没有给想象以飞翔的动力,而荒凉、偏僻的不毛之地却给想象力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1)请解释加点成语的意思。

    ①寥寥无几:

    ②不毛之地:

    (2)下列各项中排序恰当,且填入甲后能使上下文语意协调的是

    ①没有了满足感、自适感

    ②憧憬因而变得比现实本身更为光彩夺目

    ③可惜这样的地方又缺乏足够的精神给养

    ④憧憬便在缺憾、失落、屈辱中脱颖而出

    A.①②④③                     B.③①④②

    C.③④①②                     D.①④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

     本报阿布扎比10月20日电 (记者韩晓明) 第四十四届世界技能大赛19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闭幕。平均年龄不到21岁的52名中国“年轻工匠”在本次大赛中共参加了47个项目比赛,获得了15枚金牌、7枚银牌、8枚铜牌和12个优胜奖,中国队位列金牌榜首位,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世界技能大赛由世界技能组织每两年举办一届,是当今世界地位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职业技能赛事,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代表了职业技能发展的世界先进水平,是世界技能组织成员展示和交流职业技能的重要平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请以“不,这不是我想要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立意自定;(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