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选择题 24 题,连线题 3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16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4 题
  1.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法律之通过须经两院允许,众议员依据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名额选出,参议员由各州立法会议选出,每州2名。这一制度安排

    A. 扩大了联邦政府的权力

    B. 体现了对民众狂热情绪的防范

    C. 保障了公民个人自由权利

    D. 有利于提高国会的办事效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杨秀清、萧朝贵发布的《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中写道:“夫中国有中国之形象,今满洲悉令削发,拖一长尾于后,是使中国之人变为禽犬也。”在太平军将领眼里,清政府强制民众剃发后所蓄的辫子是

    A. 满族人生活习俗的象征   B. 清朝专制统治、民族压迫的象征

    C. 儒家传统文化习俗的象征   D. 农民起义军挑战清朝统治的象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食货》的编辑指出:“史学虽不是史料的单纯排列,史学却离不开史料。理论虽不是史料的单纯排列可以产生……但是如不经一番史料的搜求,特殊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那进一步的理论争斗,断断是不能出现的。”这表明(  )

    A.史学研究即是史料学  B.史料学可以取代理论

    C.理论无益于史学研究  D.理论建构离不开史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这个条约撕开了一个专制政权的铁幕。战前清廷朝野普遍认为民主国家决策程序复杂,不能尽快作出决定;人民拥有权利,不会拼死作战。但无情的战争把这些谎言扔进了垃圾箱。条约签订后,“民主”“共和”“立宪”的思潮迅速的在中国漫延开来。这个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周代分封制的实质则是周天子作为国家元首委派诸侯去各地建立地方政府……诸侯们封建而未割据,独立而非王国。”这说明分封制

    A. 建立了权力制衡机制   B. 导致了中央权力软弱

    C. 以宗法血缘作为依据   D. 体现了整体国家观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A. 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 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 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 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表明元代设置行省是为了

    A .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      B. 钳制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

    C. 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      D. 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明万历朝,内阁首辅赵志高曾说:“同一阁臣也,往日势重而权有所归,则相率附之以谋进。今日势轻而权有所分,则相率击之以博名。”材料所述现象

    A. 表明内阁大臣有职无权

    B. 是皇权专制加强的结果

    C. 说明内阁内部矛盾尖锐

    D. 表明内阁大臣相互制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评论雅典政治时指出:“我们习惯于指责雅典人的‘民主’是不充分的,因为它排除了妇女和奴隶。但我们并不总能意识到,它比起当政府的范围扩大时所可能有的民主来,要更加民主,因为每位公民对一个问题都能够解决。”材料主要说明

    A. 雅典政府危害公民的民主权利   B. 雅典的直接民主有其合理性

    C. 享有雅典公民权的人较少   D. 雅典是间接民主制度的典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西塞罗说:“人类法律受自然指导,惩罚邪恶者,保障和维护高尚者”,“罗马法的发展主要是凭裁判官审判实践和法学理论,在改造和继承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这表明

    A. 公平、正义、开放、灵活是罗马法的价值追求

    B. 自然法为罗马法注入了血液和灵魂

    C. 罗马法充分体现了法律公平和正义的原则

    D. 罗马法影响了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从光荣革命到19世纪初,一些奴颜卑膝的“国王之友”和政治掮客,单凭王室支持登上相位,用国王恩赐官职的润滑剂维持着行政机构的运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国王违背《权利法案》中议会至上的原则

    B. 英国行政权力脱离了议会监督

    C. 英国近代政体中长期保留了传统政治色彩

    D. 英国还没有建立责任内阁制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近代法国先后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的86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各国中实属罕见,这种现象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 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

    B. 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

    C. 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

    D. 外国侵略势力的干涉打断民主化进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在近代中国的城市中,天津可以说是城市空间(地理空间和社会空间)变化的一种典型。多国租界的存在、八国联军对天津的占领、新技术的传入、清末改革的事实,都促成了20世纪天津城市空间的重构。上述影响近代天津城市空间重构的因素实质上反映了

    A. 天津城市的近代化主要受到西方影响

    B. 近代天津城市的重构内因起主要作用

    C. 天津城市的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化的缩影

    D. 近代城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由此可见,汉武帝以后的西汉用以治国的指导思想是

    A. 黄老思想   B. 儒道并用   C. 重儒轻法   D. 外儒内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图的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

    A. .儒家思想的发展

    B. 君主专制的演化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传统科技的兴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有学者指出:“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该学者旨在强调

    A. 近代思想解放运动都具有地域性特征

    B.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斗争对象不同

    C. 宗教改革更有利于推动现代化进程

    D. 文艺复兴没有体现出人文精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卢梭认为良心和怜悯正是‘先于思考而存在的纯自然的感动”。“关于人的一个主要原理是:自然曾使人幸福而善良;但社会使人堕落而悲苦”。据此可知卢梭

    A. 利用思考遏制不断膨胀的私欲   B. 基于自然理念对近代文明进行批判

    C. 论证了社会契约理论的合理性   D. 科学地诠释了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唐代书法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世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唐代所孕育并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这反映了

    A.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     B.唐书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

    C.唐书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    D.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古代中国科技著作往往以“经”命名,如医药学的《黄帝内经》《难经》《本草经》,数学的《算经十书》,还有天文经、星经、茶经、水经等,在编写方式上也往往模拟经学的注解方式。这反映古代科技发展

    A. 具有儒学化特征   B.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

    C. 为封建统治服务   D. 都是对传统典籍的整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对于测量者来说,空间和时间都是相对的……表明科学已经达到了能够被人类所知的界限。一个清楚明白的宇宙已经消失,代之而来的是一个全新的宇宙。”这一理论

    A. 为蒸汽机的改良提供理论基础   B. 有力推动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

    C. 极大地加速电影与电视的发明   D. 弥补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不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虽说‘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頑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足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材料认为

    A. 提倡“中体”是为引进“西用”减少阻力   B. 托名“中体”,实推“西用”

    C. 名为“中体”,实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 以“西”补“中”,中西交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920年,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先后两次下令改小学一、二年级的“国文”为“国语”,并且规定到1922年废止小学文言体教材。由此表明

    A. 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教育改革   B. 北洋政府的教育改革全面细致

    C. 新文化运动缺乏群众基础   D. 胡适陈独秀等大力提倡文学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演讲到:“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体现了他主张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三大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吴明瑜回忆道:“鉴于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为了实现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的目标,当时出于战备考虑,提出要实施‘上天、入地、下海’的科研战略。”提出此“科研战略”主要为了

    A. 加强国防力量   B. 提高国际地位

    C. 建立科研体系   D. 促进三大改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3 题
  1. 材料1832年议会改革后,选举权仍然受到很大限制,广大的中下层人民迫切要求进行一次新的议会改革。在这种情势下自由党为拉拢选民,表示主张新的议会改革。保守党内一部分人为了挽救保守党的政治颓势也表示准备改革,但保守党内一些右翼分子却坚决反对。许多地区都开展了争取改革的斗争,群众到处举行集会。1867年7月15日,议会下院通过了第二次议会改革方案。它规定,在城镇,选举权应给予每一房主和租户,也给予支付一定租金和居住不少于一年的房客。在各郡也实行类似方案。另有46个“衰败选区”被取消,所空余出来的席位,分配给大城市。经过改革,选民的总数从135万人增加到225万人。贵族地主的势力进一步降低了,资产阶级在下议院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加强。不过,直到这时英国仍然只有二分之一的成年男子享有选举权,工人中只有高工资的熟练工人才获得选举权。

    ——摘编自吴于厪、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1867年议会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1867年议会改革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黄梅戏天仙配中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家喻户晓。下面是汉代和宋代不同时期“董永遇仙”版本的对比

    时间

    汉代

    宋代

    人物

    刘向《孝子传》中的董永家境贫寒,父亲不幸去世,却无钱埋葬,就卖身为奴,贷钱葬父。他为父尽孝感功了天帝,天帝命仙女下凡,以纺织帮助董永还债后,返回天上。

    宋元话本《董永遇仙传》中董永是家境贫寒的读书人,七仙女是天上的织女,因羡慕人间的生活,思凡下界,嫁给了知识分子阶层的董永,两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解读两个版本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探讨“董永遇仙”所折射出的历史变迁。(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材料三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内容。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