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选择题 6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语言应用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10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6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红/薄    益/有所悟     人所难/词夺理

    B.车/红     激/逸兴飞     自怨自/方兴未

    C.勇/悍     脚/惊鸿一    入为出/体裁衣

    D.绸/纰    愤/心自问    螳臂车/安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装潢    偃旗息鼓    繁文缛节    唉声叹气

    B.通谍    殒身不恤    提纲挈领    功亏一篑

    C.掂量    真知卓见    胸无城府   殚精竭虑

    D.荫庇    推心置腹    穷兵渎武   川流不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李天一事件______是普通的刑事案件,它更像一个警钟,一个长鸣在中国家长心头上的警钟:该怎样关爱和教育自己的下一代?

    ②国防直接关系国家的安全、民族的尊严、社会的发展。中国航空母舰的出现,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防能力,使中国军队__________。

    ③美国总统奥巴马虽然连任成功,但是他的感召力已经今不如昔,他能否力挽狂澜,拯救美国经济,也许人们还要___________。

    A.不只 如鱼得水 刮目相看          B.不止  为虎添翼 另眼相看

    C.不只 如虎添翼 拭目以待         D.不止  为虎作伥 静观其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历史证明,无论西方还是东方,一个大国的崛起过程,必然是国民意识的复苏过程,更是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空前增强的时代。

    B.一部《乔家大院》,让陈建斌和蒋勤勤走到了一起。他们迅速闪婚、生子,一切是那么顺利。现在,他们生活幸福甜蜜,也称得上是演艺圈的模范夫妻了。

    C.在当今时代,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软实力”硬不硬、强不强、大不大,与一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强大与否直接关联。

    D.艺术报名的截止时间快到了,他背着爸爸和妈妈偷偷地跑去报了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曹禺,原名万家宝,中国现代杰出的剧作家,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代表作包括其处女作和成名作《雷雨》,还有《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话剧。

    B.《三国演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章回小说之一,擅长描写战争,也塑造了不少性格鲜明的英雄形象,其中最突出的是“三绝”,即曹操的“奸绝”、赵云的“义绝”和孔明的“智绝”。

    C.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包括90多部(篇)小说,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高老头》是其序幕,表现了“金钱” 取代了门第,成为主宰一切关系的“上帝”的社会现实。

    D.《炮兽》中,叛军头目朗德纳克侯爵面对炮兽的肆虐,在众人的无能懦弱中,表现出刚毅坚定、指挥若定的一面,最后对炮队队长的奖惩,又表现出赏罚分明、严酷无情的一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4分)

    入暮以后,就很有点寒意了,地上铺满了露水。我穿过打麦场,                

                             。烤火人的漆黑的轮廓,就像是用乌木削成的,在篝火周围游动,于是他们投到苹果树上的巨大的影子也随之而摇晃不已。

    ①在寒气逼人的晚霞下,村里人的语声和大门的吱扭声听起来分外清晰

    ②窝棚旁腾起血红的火舌,而周遭则是无边无际的黑暗

    ③在黑魆魆的果园深处,出现了一幅童话般的画面,那情景就好似在地狱的一角一般

    ④沿着果园的围墙,高高兴兴地走回家去吃晚饭

    ⑤尽情地闻着新麦的麦秸和麦糠的香气

    ⑥ 天色越来越暗。这时又增添了另一种气味:果园里生起了篝火,樱桃枝冒出的烟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保护文化遗产与发展经济

    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两者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面临的问题。然而,如何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必须引起重视。

    对于文化遗产的价值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因为,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态度是建立在对其价值的认识和判断基础上的,而这种认识和判断又与其所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人们的价值取向分不开。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之间的矛盾在发展中国家似乎表现得更为突出与明显。在中国,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也在高速推进。我们遇到了其他国家或许是上百年间才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我们在看到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得到极大提高的同时,也看到了当今社会弥漫着的浮躁和过于功利之风。对于价值高低的判断,很多人使用了评价商品的方式来进行,比如价格、人气的高低。所以,我们才看到有人要把文化遗产产业化、把孔子产业化等种种新奇的提法。然而,如果采用这种方式对文化遗产价值进行判断,显然是错误的,甚至是可怕的。

    文化遗产不仅记录着我们的过去,而且存在于今天人的生活中,它为人类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有益的参考。文化遗产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应是动态的、发展的,有着不同时代的印痕。所以,保护文化遗产应该更重视遗产与人之间的血脉关系,关注他们之间的真实状态。文化遗产不仅要注重对其整体环境和原有历史风貌的保护,更要注意保护贯穿于其中的历史文脉和珍贵的人文元素。这种价值的重要性怎能仅用商业价值来衡量?这或许正是当今文化遗产保护的难点所在。

    合理把握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关系,不管是保护还是利用,都要有一个合适的度。在一个浮躁的社会风气下,人们往往容易走极端,考虑眼前多,对于长远想得少。今天,很多人在谈文化遗产的保护或是利用时,往往采用了极端的方式,有时候甚至超越了其自身的讨论范围。实际上,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两者之间的矛盾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并非不可逾越。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也会发生变化。如果对于文化遗产仅是教条、机械地进行保护,并且希望其只处于某个历史时期的断面,与其相关的一切都一成不变,那么这种保护是不现实的。因为它忽视了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关系,忽略了社会是发展的这样一个事实,特别是忽视了现实生活中人的现状与需求。这样保护往往不会被社会所接受,也对经济的发展不利。

    文化遗产是要被利用的,也具有现实的价值和意义。是不是能够将所有的文化遗产都要商品化,都要产业化,都要能够产生出经济价值,这是需要商榷的。这些年,由于某些文化遗产的特质,像丽江、周庄、少林寺等文化遗产给当地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也给许多人带来了一个对文化遗产的误区,似乎文化遗产只有通过产业化,才能发挥它最大的效益或者说是体现它的最大价值。文化遗产虽然可能会带来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文化遗产本身并不是产业,也并非商品。类似“将世界遗产产业化”的提法是绝对错误的!产业化的目的就是追求经济利益和效益的最大化。文化遗产的产业化会使开发者只注重遗产之中的经济价值,对于文化遗产背后的那些产生不了商业价值的文化价值缺乏应有的重视,导致开发过后的文化遗产形式与内涵分离,使文化遗产中蕴藏诸如信仰、风俗、艺术等文化内涵最终弱化乃至消失。

    所以,无论是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还是在文化遗产的利用上,都不要走极端化。保护文化遗产,就是要保证传承给我们这个时代的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尽量少受人为的干扰。

                                         (节选自《光明日报》)

    1.关于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之间关系的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对于文化遗产仅是教条、机械地进行保护,希望其不会变化,这样保护往往不会被社会所接受,也对经济的发展不利。

    B.文化遗产要商品化、产业化,才能产生经济价值,但是文化遗产本身并不是产业,也并不是商品。

    C.文化遗产是要被利用的,也具有现实的价值和意义。如丽江、周庄、少林寺等文化遗产就给当地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D.正确认知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用价格和人气等评价商品的方式来判断文化遗产的价值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2.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两者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很多人在谈文化遗产的保护或是利用时,往往采用了极端的方式。

    B.文化遗产关系到人的生活,它是动态的、发展的,有着不同时代的印痕,代表着先进的民族文化。

    C.对文化遗产要保护其整体环境、历史风貌、历史文脉和人文元素等,用商业价值来衡量文化遗产价值的重要性正是当今文化遗产保护的难点所在。

    D.文化遗产的产业化会导致开发过后的文化遗产形式与内涵不能统一,使文化遗产中蕴藏的一些文化内涵最终弱化或消失。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重视文化遗产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关系、社会是发展的事实以及现实生活中人的现状与需求等因素,保护文化遗产的愿望就能够实现。

    B.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遗产之间的矛盾在发展中国家似乎表现得更为突出与明显,关于如何处理两者之间关系的问题已经引起了我国的高度重视。

    C.所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人们的价值取向决定着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和判断,进而决定着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态度。

    D.保护文化遗产,就是要保证传承给我们这个时代的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之处于自然状态,避免人为的因素掺杂其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合  欢  树

    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很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为了我的腿,母亲的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尽管医院已明说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但母亲不死心,她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钱买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服用,让我洗、敷、熏、炙。“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可母亲仍不放弃,直到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这对于瘫痪病人实在太悬了。后来母亲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但又抱了新的希望。“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一样锲而不舍。

    三十岁时,我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母亲为什么早早地走了呢?迷迷糊糊中,我似乎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老天爷可怜她,就召她回去了。”这让我心里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几年前,老街坊们就提醒过我:“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听了心里一阵抖。还说,我家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小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起来,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花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再过一年,母亲去世,我们搬离了同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悲痛弄得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外边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着那棵树吧。来到老院子,老街坊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眼前。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但我再难看见它了,因为老院里扩建了小厨房什么的,过道窄,摇车进不到里面的小院儿。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我告别了老街坊,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取材于《史铁生作品集》)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

    A.儿子作文比赛得了第一,母亲却说她小时候作文写得还要好。她这样说是为了激励孩子成为作家。

    B.母亲本来喜欢花木,“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这“别处”指的是为儿子治病和找工作。

    C. 在质朴的老街坊眼中,生活、健康与工作显然比文学、比获奖更重要。

    D.母亲以为合欢树第三年的复生“是个好兆头”。作者写这一点是暗示,母亲是因为操心儿子的病以致有点迷信了。

    E.“悲伤也成享受”,是说人在独自静静地怀念逝去的亲人时,即使悲伤,也会有某种温馨的感觉。

    2.本文一开头就写了儿子小时候与母亲的一场小冲突。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特别的作用?(6分)

    3.作者在文章中三次提到自己的年龄。你认为他在二十岁以后和三十岁以后对母爱各有怎样的体会?(4分)

    4.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作者这样写想要表现什么?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朋党论

    欧阳修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嗟呼!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     益:增加,译为补益

    B.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     济:成功

    C.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矣   治:治理得好

    D.二十二人并于朝         列:陈列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事实论据的一项是(   )(3分)

    ①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

    ②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

    ③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

    ④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

    ⑤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⑥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②③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篇政论文,是欧阳修上书劝谏为人君者不要闻朋党而色变,关键要善辨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B.作者在第二段所阐述的观点与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观点相同。

    C.这篇文章结构严谨,先提出问题,再接着分析问题,最后意味深长地点明写本文的意图。

    D.“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由此议论可看出,欧阳修对当今人君诛戮君子之朋而倍感痛心。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3分)

    (2)更相称美,更相推让。(3分)

    (3)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有子曰:“ ,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望夫石

                                   王建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

    山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1.英国诗人济慈名句:“听得见的音乐真美,但那听不见的更美。”请据此观点具体分析诗中“悠悠”二字。(4分)

    2.诗的结句体现了什么创作风格?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5句)(5分)

    (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______________,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

    (4)__________________?所思在远道。(《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5)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6)_____________________,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7)_____________________,忽到庞公栖隐处。(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8)梦入神山教神妪,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由于性格特点、人生经历和生活环境的不同,每个人对生活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请你从以下四位文学人物中,任选两位,以他们的口吻写一句话,表达他们对生命的理解。

    要求: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②符合人物身份。

    清兵卫      丹柯      桑地亚哥      翠翠

    示例:祥林嫂——生命就是一个雪覆冰封的漫漫长夜,放眼望去,看不到一丝光明。

    人物:     ——                                     

    人物: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请说明下面这幅漫画的内容及其寓意。(不超过5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以下面这段话作为开头,延续这段话的叙述腔调续写成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要求:自拟标题,明确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每当想起童年,便能记起这句话:“回首往事,既喜且忧。”不知有多少次我在梦中又把自己变成了可爱的小姑娘(小男孩儿),同儿时的伙伴在老地方玩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