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选择题 3 题,综合性学习 2 题,语言应用 2 题,名句名篇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文学作品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材料作文 1 题,话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3 题
  1. 秘书处按姓氏笔画(由少到多)或音序排序法对学生名单进行排序,下列名单中排序有误的一项是 (    )

    A.三好学生名单(按笔画):冯嘉义、孙初、杨宇桐……

    B.优秀干部名单(按笔画):陈雪、周悦言、赵璇……

    C.候选委员名单(按音序):单世君、闫彤彤、臧新阳……

    D.学生代表名单(按音序):郝一辰、计俊逸、耿子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大会重要议题之一是审议下一学年的学生活动计划,下列计划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公历一月十五日元宵节各社团花灯、灯谜设计比赛

    B.农历五月初五寒食节话剧《屈原》展演

    C.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往养老院慰问孤寡老人

    D.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中国古代科学家事迹展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为庆祝大会的召开,学校图书馆打算开放科幻小说阅读区,供学生阅览。下面最适合做该活动宣传语的一项是(     )

    A.在读书上,数量并不列于首要,重要的是书的品质与所引起的思索的程度。(富兰克林)

    B.十五六岁以后,教育宜注重发达理解,十五六岁以前的教育宜注重发达想象。所以初中的学生们宜多读想象的文字,高中的学生才应该读含有学理的文字。(朱光潜)

    C.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丁肇中)

    D.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培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2 题
  1. 下面是会务组将要张贴在礼堂门口的通知草稿,其中有两处需要修改。请写出这两处序号,并进行修改。

    通  知

    各位代表:

    ①明天是我校新一届学生代表大会召开的日子,②欢迎各位莅临参加。③为了代表大会顺利召开,④请各位先到接待处,⑤并于上午九点到礼堂参加大会。

    大会会务组

    ×月×日

    修改1:

    修改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很多不同阶层的人,正面临着提笔忘字或者患上“电脑失写症”的困惑,遗忘了汉字的书写方式和艺术,但是,不少的人尤其是网络青年,对网络语言、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却是得心应手。“偶稀饭你酱紫的人”,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这句话的意思或许再熟悉不过,而大部分年纪稍大些的人,恐怕只有目瞪口呆的份。这句网络语言翻译过来就是“我喜欢你这样子的人”。这种用法在网络上早已流行多年,但这只是目前汉语、汉字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面对中国汉字存在的这些危机现象,有的文化批评者说,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记载着中国文化的变迁。中国人的一切情感,都藏匿在小小的方块字中,如今却在电脑和手机的冲击下面临危机:当书信被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取代,当写日记变为写博客……长此以往,汉字会消亡吗?

    在社会文化生活中,语言、文字,应该看作是在每一点上与我们的生活互相渗透的东西,与我们时代的心灵和精神具有密切的联系。我们提笔忘字、患上“电脑失写症”,网络语言泛滥,或者是汉字被肆意错改、错用,实际上反映出了我们今天的心智、情感、精神和创造力,越来越趋向于衰弱和萎缩的现实,我们正在陷入某种精神的贫困。

    (许民彤文,《北京日报》2010年9月)

    【材料二】

    网络语言的兴起、传播反映了多元、狂欢与草根特性,吐槽调侃、消解权威、隐喻自嘲表现出网民自我定位的弱势化。

    2015年,以“反鸡汤文章”为特点的网络语言再造获得网民关注。现代汉语中,对这类语言并无标准的解释,网民通常将其视作“心灵鸡汤”类励志信息的对立面,也有网友称之为“心灵砒霜”。例如,自我定位为“超搞笑的原创糗事笑话分享社区”的糗事百科,在2015年12月进行了一次“一人一句负能量”的街边采访。其中,“虽然你长得丑,但是你想的美啊!”是对品貌的调侃;“如果给你一个亿,让你吃屎你吃吗?我能把他吃破产。”这是对拜金的自嘲;“比你优秀的人还在努力,那你努力还有屁用。”这是对奋斗的解构;“真正努力过的人才知道,其实家庭背景,才是不可逾越的。”这是对拼爹的无奈。此类网络语言表现出网民对传统的文化、道德宣教的不认同,形象地折射出大众对现实生活的戏谑。

    这种看似“负能量”的网络语言,是网民对社会现象、价值思潮的种种不满、抑郁和愤懑的体现,反映出人们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渴望,同时也表现出个体网民面对现实境遇的无奈。这种以消极的形式表达出现实消遣、自我弱势化的趋向,实际上是一种精神和心理上的困顿。

    (来自人民网,2016年3月25日)

    【材料三】

    2015年五大网络流行语

    序号

    网络流行语

    微博

    微信

    博客

    论坛

    热度

    1

    不要不要的

    613735

    841679

    205766

    608700

    599517.4

    2

    我想静静

    138681

    79145

    201749

    829624

    271622.4

    3

    我也是醉了

    398315

    312163

    67517

    223066

    271260

    4

    现在整个人都不好了

    117214

    200139

    316021

    513252

    261060.5

    5

    也是蛮拼的

    119092

    125811

    26150

    56812

    90063.3

    (来自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5年网络语象报告》,2016年3月)

    1.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这两则材料共同的观点是。

    2.从材料三中任选一个流行语,结合材料二,简要说说其网络意思以及你的理解。

    答: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生活实际,就下面华东师大民俗学教授李明洁对网络语言的看法提一个问题,并简要说说理由。

    互联网时代涌现出的新生力量中存在高贵文化的萌芽,当形形色色的自媒体提供多样的文化选择的时候,社会是健康的。而语言是一个生命体,目前公共领域出现的某些不雅词汇正说明中国社会处在青春的粗口期,我们应当试着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度过和改良这个时期。

    问题:

    理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根据语境,帮助主持人完善开幕式的主持稿。

    青春不只是秀美的发辫和花色的衣裙,在青春的世界里,    ,石头要化做黄金……青春的魅力应当让枯枝长出鲜果,    ;大胆的向往、不倦的思索、一往直前的行进,这才是青春的美,青春的欢乐,青春的本分!

    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代表大会上,你将获得“优秀学生干部”的称号。针对下面情况,请分别用一句得体的话回答。

    (1)平时很要好的一位同学在私下场合向你祝贺时,你的回答是:。

    (2)面对校报记者的书面采访,你的回复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默写。

    (1)     ,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荡胸生曾云,     。(杜甫《望岳》)

    (3)      ,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4)沙鸥翔集,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

    (5)每当遇到挫折,有人就会用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行路难》中的诗句“        ”来激励大家:相信自己,终有一天会实现抱负。

    (6)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国。晋代大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以老少的精神状态“     ”一句,间接表达了他对理想国的认识。

    (7)朋友小敏准备参加摄影比赛,他的参赛照片中有落日、河水、沙漠等景色。小敏希望你能联系古诗词给它拟个雅致的标题。你由此联想到了哪句古诗(词)?简要说说这幅作品让你联想到这句古诗(词)的原因,并为小敏拟出标题。

    联想到的诗(词)句:    

    原因:    

    作品标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材料一】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容寂,若听茶声

    【材料二】

    顺、康①间,吴门②有顾德麟号顾道人者,工琢砚,果出其手,端溪、龙尾③之精工镌凿者固不待言,即lè村④常石,随意镂刻,亦必有致,自然古雅,名重于世。德麟死,艺传于子,子不寿,媳邹氏袭其业,俗称顾二娘,又名顾亲娘者是也。常与人讲论,其言曰:“砚一石琢成,必圆活而肥润,方见镌琢之妙。若呆板瘦硬,乃石本来面目,琢磨何为?”其意乃效明代铸造宣德香炉之意也。其所作古雅而兼华美,当时实无其匹。邹无子,螟蛉⑤二人俱得其传,惜死其一。邹死,仅存一人名公望号仲吕者,实邹女之侄而冒姓顾,亦无子。

    (选自徐珂编撰 《清稗类钞》)

    ①指清朝顺治、康熙两位皇帝。②指江苏苏州、南京一带。③端溪为溪名,龙尾为山名,二者附近皆产砚石,它们与甘肃洮砚、山西澄泥砚并称中国四大名砚。④村名。 ⑤养子的代称。

    1.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中轩敞者舱     砚一石琢成

    B.石青糁       乃石本来面目

    C.东坡右手执卷   其人视容寂

    D.若听茶声      亦无子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文:

    (2)艺传于子,子不寿

    译文:

    3.从材料二对顾德麟、顾二娘两位制砚名家作品的评价中,选出更贴合材料一里核舟艺术特点的一项,并简要阐述你的理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1 题
  1. 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于1870年面世,迄今已逾百年,而仍能风行世界,可见其吸引力。

    (1)小说主要讲述“鹦鹉螺号”潜艇(填人名)船长邀请著名博物学家阿罗纳克斯在海底旅行的故事。

    (2)“鹦鹉螺号”潜艇从太平洋出发,经过了许多地方,也经历了很多险情。请把下列冒险经历和其所发生的地点对应。

    ①印度洋②红海③南极④大西洋

    A.遭遇巨型章鱼   B.冲撞冰盖   C.击杀儒艮   D.肉搏鲨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小说《红岩》里既有革命者自己创作的诗歌,也有用作暗号、方便革命者接头而引用的古诗:(1)下面这首诗是刘思阳得知(填事件)后所作,该诗赞美了革命者的精神。

    热铁烙在胸脯上,

    竹签子钉进每一根指尖,

    凉水灌进鼻孔,

    电流通过全身……

    人的意志呀,

    在地狱的毒火中熬炼。

    ……

    铁的棍子,

    木的杠子,

    撬不开紧咬着的嘴唇。

    那是千百个战士的安全线呵!

    用刺刀来切剖胸腹吧,

    挖出来的——也只有又热又红的心肝。

    (2)白公馆里齐晓轩和成岗等地下党在图书馆的楼板下秘密集合时,与图书管理员老袁常用古诗作为暗号。请将下列诗句填到对应暗语后的横线上。

    A.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C.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①“有人来了”的暗号是。

    ②来的是“自己人”的暗号是。

    ③“人走了”的暗号是。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一文,完成小题。

    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

    冯骥才

    民国二十八年,龙王爷闯进天津卫。街上行船,窗户当门,买卖停业,车辆不通,小杨月楼和他的一班人马,被困在南市的庆云戏院。那时候,人都泡在水里,哪有心思看戏?

    龙王爷赖在天津一连几个月,戏班照样人吃马喂,把钱使净,便将十多箱行头道具押在河北大街的“万成当”。等到水退了,火车通车,小杨月楼急着返回上海,凑钱买了车票,就没钱赎当了,急得他闹牙疼,腮帮子肿得老高。戏院一位热心肠的小伙计对他说:“您不如去求李金鏊帮忙,那人仗义,拿义气当命。凭您的名气,有求必应。”

    李金鏊是天津卫出名的一位大锅伙①,混混头儿。上刀山、下火海、跳油锅,绝不含糊,死千②一个。虽然黑白道上,也讲规矩讲脸面讲义气,拔刀相助的事,李金鏊干过不少,小杨月楼却从来不沾这号人。可是今儿事情逼到这地步,不去也得去了。

    他跟随这小伙计到了西头,过街穿巷,抬眼一瞧,怔住了。篱笆墙,栅栏门,几间爬爬屋,大名鼎鼎的李金鏊就住在这破瓦寒窑里?小伙计却截门一声呼:“李二爷!”

    应声打屋里猫腰走出一个人来,出屋直起身,吓了小杨月楼一跳。这人足有六尺高,肩膀赛③门宽,老脸老皮,胡子拉碴;那件灰布大褂,足够改成个大床单,上边还油了几块。小杨月楼以为找错了人家,没想到这人说话嘴上赛扣个罐子,瓮声瓮气问道:“找我干吗?”口气挺硬,眼神极横,错不了,李金鏊!

    进了屋,屋里赛破庙,地上是土,条案上也是土,东西全是东倒西歪;迎面那八仙桌子,四条腿缺了一条,拿砖顶上;桌上的茶壶,破嘴缺把,磕底裂肚,盖上没疙瘩。小杨月楼心想,李金鏊是真穷还是装穷?若是真穷,拿嘛帮助自己?于是心里不抱什么希望了。

    李金鏊打量来客,一身春绸裤褂,白丝袜子,黑礼服呢鞋,头戴一顶细辫巴拿马草帽,手拿一柄有字有画的斑竹折扇。他瞄着小杨月楼说:“我在哪儿见过你?”眼神还挺横,不赛对客人,赛对仇人。

    戏院小伙计忙做一番介绍,表明来意。李金鏊立即起身,拱拱手说:“我眼拙,杨老板可别在意。您到天津卫来唱戏,是咱天津有耳朵人的福气!哪能叫您受治、委屈!您明儿晌后就去‘万成当’拉东西去吧!”说得真爽快,好赛天津卫是他家的。这更叫小杨月楼满腹狐疑,以为到这儿来做戏玩。

    转天一早,李金鏊来到河北大街上的“万成当”,进门朝着高高的柜台仰头叫道:“告你们老板去,说我李金鏊拜访他来了!”老板慌张出来,请李金鏊到楼上喝茶,李金鏊理也不理,只说:“我朋友杨老板有几个戏箱押在你这里,没钱赎当,你先叫他搬走,交情记着,咱们往后再说。”说完拨头便走。

    当日晌后,小杨月楼带着几个人碰运气赛的来到“万成当”,进门却见自己的十几个戏箱,早已摆在柜台外边。小杨月楼大喜过望,便取了戏箱,高高兴兴返回上海。

    小杨月楼走后,天津卫的锅伙们听说这件事,佩服李金鏊的义气,纷纷来到“万成当”,要把小杨月楼欠下的赎当钱补上。老板不肯收,锅伙们把钱截着柜台扔进去就走。多少亦不论,反正多得多。这事又传到李金鏊耳朵里。李金鏊在北大关的天庆馆摆了几桌,将这些代自己还情的弟兄们着实宴请一顿。

    谁想到小杨月楼回到上海,不出三个月,寄张银票到天津“万成当”,补还那笔欠款。“万成当”收过锅伙们的钱,哪敢再收双份,老板亲自捧着钱给李金鏊送来了。李金鏊嘛人?不单分文不取,看也没看,叫人把这笔钱分别还给那帮代他付钱的弟兄。至此,钱上边的事清楚了,谁也不欠谁的了。这事本该了结,可是情没结,怎么结?

    转年冬天,上海奇冷,黄浦江冰冻三尺,大河盖上盖儿。这就断了码头上脚伕们的生路,尤其打天津去扛活的弟兄们,肚子里的东西一天比一天少,快只剩下凉气了。恰巧李金鏊到上海办事,见这情景,正愁没辙,抬眼瞅见小杨月楼主演《芸娘》的海报,拔腿便去找小杨月楼。

    赶到大舞台时,小杨月楼正是闭幕卸装时候,听说天津的李金鏊在大门外等候,脸上带着油彩就跑出来。只见台阶下大雪里站着一条高高汉子。他口呼:“二哥!”三步并两步跑下台阶。脚底板给冰雪一滑,一屁股坐在地上,仰脸对李金鏊还满是欢笑。

    小杨月楼在锦江饭店盛宴款待这位心中敬佩的津门恩人。李金鏊说:“杨老板,您喂得饱我一个脑袋,喂不饱我黄浦江边的上千个扛活的弟兄。如今大河盖盖儿,弟兄们没饭辙,眼瞅着小命不长。”

    小杨月楼慨然说:“我去想办法!”

    李金鏊说:“那倒不用。您只要把上海所有名角约到一块儿,义演三天就成!戏票全给我,我叫弟兄们自个儿找主去卖。这么做难为您吗?”

    小杨月楼说:“二哥真行。这点事还不好办吗?”第二天就把大上海所有名角,全都约齐,在黄金戏院举行义演。戏票由天津这帮弟兄拿到平日扛活的主家那里去卖。这些主家花钱买几张票,又看戏,又帮忙,落人情,过戏瘾,谁不肯?何况这么多名角同台献技,还是《龙凤呈祥》、《红鬃烈马》一些热闹好看的大戏,更是千载难逢。一连三天过去,便把冻成冰棍的上千个弟兄全救活了。

    李金鏊完事要回天津,临行前,小杨月楼又是设宴送行。酒足饭饱时,小杨月楼叫人拿出一大包银子,送给李金鏊。既是盘缠,也有对去年那事谢恩之意。李金鏊一见钱,面孔马上板起来,沉下来的嗓门更显得瓮声瓮气。他说道:“杨老板,我这人,向例只交朋友,不交钱。想想看,您我这段交情,有来有往,打谁手里过过钱?谁又看见过钱?折腾来折腾去,不都是那些情义吗?钱再多也经不住花,可咱们的交情使不完!”说完起身告辞。

    (选自冯骥才著《俗世奇人 贰》,文字有删节)

    ①锅伙:此处指在简陋食宿处住着的单身工人、小贩。 ②死千:天津地方土语,也是混混儿的行话。死千表示担当出生入死的差事。  ③爬爬屋:  ④赛:天津方言,有“像”或“似”之意。

    1.结合全文,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简要概括第①-段涉及的故事。

    2.从全文看,作为上海名角儿的小杨月楼为什么会“义结”天津卫有名的“大锅伙”、“混混头儿”李金鏊?

    3.根据你的理解,为文章续写一个结尾。

    4.为活灵活现地塑造李金鏊这位俗世奇人,作者采用了白描和欲扬先抑的手法。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就其中一个手法简要分析。(不超过140字 )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小题。

    一般认为,最早能够称为“纸”的是埃及的纸莎草做的纸。但是,原始的纸莎草生产技术已经失传,大量纸莎草也早已消失。

    纸莎草的制作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将草从根部割开来压平,将水分挤干,把其中的长纤维摊平,将这些长条放在一起,再上下挤压使其中的纤维黏在一起,过一段时间之后就成为了纸——一个纤维的平面。

    纸莎草对人类文明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其时间之早,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甚至更早。

    传统上,我们一般认为蔡伦开启了造纸的历程。这在《后汉书》中有记载。“纸”之所以是“丝”旁,就是因为最早称之为纸的是纺织品,就是缣、帛①之类,但“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所以蔡伦利用树皮、麻头、破渔网等植物纤维造纸,在元兴元年(105年)上报皇帝,说明造纸成功,从此,人们都模仿他的方法开始造纸,“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自从有了纸,记录和传播的手段有了质的改变。

    以纸为载体的艺术首推书画,当然,书画之中有很多是绢画,但是大部分还是以纸为载体的。还有以纸为载体的制度和文化活动。比如,有了纸之后,国内的日常行政形成了一种以纸为载体的政权内部汇报的上通下达,兵符之类的就部分为纸所替代了。发达的科举制度中要用到试卷、参考书,那是教育制度的物质基础。到了近代,新闻的传播更体现了纸的重要作用。

    除了承载信息,其实纸张本身还有很多功能。其中之一便是吸附,试纸、药纸、卫生纸等都是这一功能体现。纸有填充、支撑的作用,如包装、绝缘、隔离等功用。纸还有代用材料的作用,如纺织中的提花板、穿孔卡带(电报的传输)等。纸还可以成为特殊载体,如光敏、热敏(如传真机)、压敏(如复写纸)、气敏、药敏(如试纸)等。这些物化过程通过与人的互动、与人的关系衍生出不同的文化。

    纸的未来充满可能性。如纸手机、纸屏幕、纸键盘、纸电池,甚至有人设想可以制造简易的纸电脑,用完可以扔掉。未来,如果我们用纸材实践了想象力,一切会变得更加有意思。

    作为新的吸附材料或新的填充材料,比如某些纸可以保水,可以从中分析出液体来;填充方面,则可以应用到新型的建筑材料、填充材料、保温材料、防辐射材料等。

    “绿色纸品”也在开发之中。到目前为止,纸的生产过程还是污染环境的,绿色环保的生产并不能保证零污染,只是会减少污染。所以,如何生产纯粹绿色环保的纸张,并且可以广为应用,是未来重要研究方向。

    (葛剑雄文,选自陈燮君主编《纸》,文字有删节)

    缣(jiān)帛:古代一种质地细薄的丝织品。古人在纸发明以前常在缣帛上书写文字。

    1.本文主要从纸的起源、三个方面来介绍纸的相关知识。

    2.本文既承认“最早能够称为‘纸’的是埃及的纸莎草做的纸”,也认为“蔡伦开启了造纸的历程”。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下面链接材料,对这两种表述作出合理解释。

    材料一:

    传统手工造纸工艺调查组日前发现,江西铅(yán)山的鹅湖还保留了比较传统的竹纸制造技术,和明末清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记载一模一样。其造竹纸的工序大致可分为:第一步,砍竹;第二步,把竹子浸泡在放有石灰水的池水中;第三步,蒸煮;第四步,踩料,这一步《天工开物》没有记载;第五步,抄纸,把水榨干;第六步,分纸。

    材料二:

    3.以亚马逊Kindle电子书阅读器、苹果Ipad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电子书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于是有人认为,电子书最终将完全取代纸质书。你认为未来的书会怎样发展?请简要说说你的依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题目一: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于4月12日利用个人微博,向中国网友发布了他的“突破射星”计划。微博刚发出,就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中国粉丝。有人在霍金的微博下留言:“粉你智商会变高吗?”还有人留言:“关注了您的微博,我感觉连接了宇宙。”你和好友也加入了讨论。请结合对霍金和网络的了解,说说你对网络红人霍金现象的看法。

    题目二:中考临近,年级打算举办文言文学习笔记展览,相互交流,以提高复习效率。请以表格中标有“*”号的一篇课文为例,为自己将要参展的文言文学习笔记写一简短的提示语。

    人教版教材八下目录(节选)

    第五单元

    阅读

    21 与朱元思书

    22五柳先生传

    23马说

    24 送东阳马生序 *

    25 诗词曲五首

    第六单元

    阅读

    26 小石潭记     *

    27 岳阳楼记     *

    28 醉翁亭记     *

    29满井游记

    30 诗五首

    要求:(1)内容具体,条理清晰,语言准确得体。

    (2)字数在150-2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话题作文 共 1 题
  1.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习惯”一词有两个意思:①作动词,指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比如“习惯了”;②作名词,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比如“好习惯”,“不良习惯”。请以“这也是一种习惯”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阅读下面这幅画和小诗,发挥你的想象,以“美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有效期限

    幾米

    一艘小纸船,

    悠悠地飘过来。

    吸饱水分,渐渐沉没。

    世界所有的美好,

    都有有效期限。

    (选自台湾著名绘本作家幾米著《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

    要求:

    (1)将所选题目或自拟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800之间。

    (4)不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