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默写 1 题,选择题 2 题,语言应用 3 题,作文题 1 题
困难题 1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历史证明,预报天气与自然灾害,仅仅只考虑地球本身的因素,并不能做出准确的长期预报。就“这个”论“这个”的思维方式显示出了极端的局限性。危害人类的干旱、洪水、厄尔尼诺、地震、海啸这些严重的自然灾害一次次躲过了众多研究者的眼睛与众多监测仪器而突袭人间──必然发生的灾难却不能必然提前预知,大自然明白无误地指出了现代气象学的局限性──概念思维的局限性。为了真正认识天文与天灾的成因,必须撤除天气与天文之间的围墙。生物链、食物链的发现,业已证明表面上看起来毫不相及的物物之间、物人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亲缘关系。那么,时至今日,还可以继续将天文与天灾视为是截然两分的关系吗?

    重建天文气象学,并不等于恪守一切已有的经验。大量资料证明,今天的天文与古代天文之间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例如北极星之星,从尧至今,已经发生了数次变化,上古北极星为帝星,后汉为纽星,今为勾陈座二星。《论语·为政》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北辰者,北极星也。共者,环绕也。按照众星环绕北极星这一原则理解,北极星每发生一次变化,其它星象的位置也必然会随之变化。天文发生变化,天文与气象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必然随之变化。所以,重视前人的经验是应该的,但恪守前人的经验则是错误的。重视前人的经验之外,更要重视前人经验背后的思维方式。《吕氏春秋·有始》曰:“极星与天俱游,而天极不移。”天会移,极星会移,而天极(北极之极点)不移。这个论断说明了当时的认识水平,但这个结论完全正确吗?《周易》中有“易穷则变”的原则,实际中有北极星变化的记载。《易》理与实际告诉人们,一切都会发生变化。极点在太阳系是静态的,但在银河系则可能是动态的。《吕氏春秋》的经验性结论亦即前人的经验性结论,有可取之处,更有可改进之处。后人已确定,极点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小圆圈。一切都会变化,天文也会变化。天文变化的直接后果是,古代的天文天气谚语的应验区发生了位移。中华先贤所创造的、以干支为纲领的运气学,已经失去了实际意义,即有是年,却无是气。要用干支重新统领天文与天气,必须重新认识与排列运与气之间的对应关系。中华先贤所留下的天文气象学,永远不会过时的是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与天地合一而论的系统认识论,但其中的具体结果与数据,必须随着天文对的变化、技术的进步而时时更新。

    基于以上两点原因,笔者建议重建天文气象学,即在今后天气的研究中,以天地人合一而论的系统认识论为理论基础来研究天气与灾害。

    (刘明武《天文天气天灾》)

    1.下列对“天文气象学”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天文气象学是指根据地球本身的因素,来研究天气与自然灾害的规律,从而预报天气与自然灾害的一门气象学。

    B.天文气象学是指用来预防危害人类的干旱、洪水、厄尔尼诺、地震、海啸这些严重的自然灾害的现代气象学。

    C.天文气象学是指中华先贤所创造的留下给今天的以干支为纲领的运气学范畴的一门天文气象学。

    D.天文气象学是指以天地人合一而论的系统认识论为理论基础,来研究天气与灾害的一门气象学。

    2. 下列不属于笔者建议重建天文气象学原因的一项是

    A.为了真正认识天文与天灾的成因,对危害人类的干旱、洪水、厄尔尼诺、地震、海啸等天气与自然灾害,做出准确的长期的预报。

    B.因为现代气象学有极为突出的局限性──概念思维的局限性,即天气与天文之间形成了一道围墙。

    C.中华先贤所留传下来的《吕氏春秋》及干支理论,反映了当时很高的认识水平,对今天仍有很高指导意义。

    D.中华先贤所留下的创造性思维方式与天地合一而论的系统认识论,仍需要随着天文对的

    变化、技术的进步而时时更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现代气象学就能够真正认识天文与天灾的成因,如果只考虑地球本身的因素就能对天气与自然灾害作出准确的长期的预报,就不必重建天文气象学了。

    B.由于天文与气象之间的对应关系发生了变化,所以北极星之星也发生了数次发变,因此恪守前人的经验则是错误的。

    C.虽然今天的天文与古代天文之间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先贤所流传下来的经验背后的思维方式仍是值得我们吸取的。

    D.如果重新认识与排列运与气之间的对应关系,时时更新具体结果与数据,干支还是有可能重新统领天文与天气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重峦叠嶂间的田园

    余秋雨

    现在有不少历史学家把陶渊明也归入魏晋名士一类,可能有点粗糙。陶渊明比曹操晚了二百多年。他出生的时候,阮籍、嵇康也已经去世一百多年。他与这两代人,都有明显区别。他对三国群雄争斗权谋的无果和无聊看得很透,这一点与魏晋名士是基本一致的。但如果把他与魏晋名士细加对比,我们发觉他可能会觉得魏晋名士虽然喜欢老庄却还不够自然,在行为上有点故意,有点表演,有点“我偏要这样”的做作,这就与道家的自然观念有距离了。他可能还会觉得,魏晋名士身上残留着太多都邑贵族子弟的气息,清谈中过于互相依赖,过于在乎他人的视线,而真正彻底的放达应该进一步回归自然个体,回归僻静的田园。

    于是,我们眼前出现了非常重要的三段跳跃:从漫长的古代史到三国群雄,中国的文化人格基本上是与军事人格和政治人格密不可分的;魏晋名士用极端的方式把它解救出来,让它回归个体,悲壮而奇丽地当众燃烧;陶渊明则更进一步,不要悲壮,不要奇丽,更不要当众,也未必燃烧,只在都邑的视线之外过自己的生活。

    安静,是一种哲学。在陶渊明看来,魏晋名士的独立如果达不到安静,也就无法长时间保持,要么悽悽然当众而死,要么惶惶然重返仕途。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大量立誓找回自我,并确实作出了奋斗的人物,但他们没有为找回来的自我安排合适的去处,因此,找回不久又走失了,或者被绑架了。陶渊明说了,这个合适的去处只有一个,那就是安静。

    在陶渊明之前,屈原和司马迁也得到过被迫的安静,但他们的全部心态已与朝廷兴衰割舍不开,因此即使身在安静处也无时无刻不惦念着那些不安静的所在。陶渊明正好相反,虽然在三四十岁之间也外出断断续续做点小官,但所见所闻使他越来越殷切地惦念着田园。回去吧,再不回去,田园荒芜了。他天天自催。

    照理,这样一个陶渊明,应该更使民众感到陌生。尽管他的言词非常通俗,绝无魏晋名士的艰涩,但民众的接受从来不在乎通俗,而在乎轰动,而陶渊明恰恰拒绝轰动。民众还在乎故事,而陶渊明又恰恰没有故事。

    因此,陶渊明理所当然地处于民众的关注之外。同时,也处于文坛的关注之外,因为几乎所有的文人都学不了他的安静,他们不敢正眼看他。他们的很多诗文其实已经受了他的影响,却还是很少提他。

    到了唐代,陶渊明还是没有产生应有的反响。好评有一些,比较零碎。直到宋代,尤其是苏东坡,才真正发现陶渊明的光彩。苏东坡是热闹中人,由他来激赞一种远年的安静,容易让人信任。细细一读,果然是好。于是,陶渊明成了热门。

    由此可见,文化上真正的高峰是可能被云雾遮盖数百年之久的,这种云雾主要是朦胧在民众心间。大家只喜欢在一座座土坡前爬上爬下,狂呼乱喊,却完全没有注意那一脉与天相连的隐隐青褐色,很可能是一座惊世高峰。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陶渊明和曹操阮籍嵇康都清醒地认为,三国群雄为权谋争斗,既很无果,也很无聊。

    B.“他可能还会觉得”,从字面上看是陶渊明觉得,从实质上看是其实是作者觉得。

    C.在漫长的中国文化史上,出现过跳跃的三段是:古代到三国,三国到魏晋,魏晋到陶渊明。

    D.中国的文化人格从漫长的古代史到东晋末期出现了三次非常重要的发展变化。

    E.本文采用了比喻比较及欲扬先抑的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艺术表达效果,很有感染力。

    (2)文章开头说,“现在有不少历史学家把陶渊明也归入魏晋名士一类,可能有点粗糙”,问,“可能有点粗糙”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简述作者这样说的理由和作用。(8分)

    (3)以文章内容为例,概括说明“安静”对中国文化人的影响。(6分)

    (4)作者在文末说,大家只喜欢在一座座“土坡“前爬上爬下,却完全没有注意那“隐隐青褐色的高峰”。历史文人们大多数都喜欢成为土坡,不愿成为“遮盖数百年之久”的高峰。针对这样的文化现象,谈谈你的看法。(6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富兰克林传

    法国经济学家杜尔哥说:“他从天空抓到雷电,从专制统治者手中夺回人权。”

    这说的就是富兰克林。他为了对电进行探索,曾经作过著名的“风筝实验”,在电学上成就显著;为了深入探讨电运动规律,创造的许多专用名词如正电、负电、导电体、电池、充电、放电等,成为世界通用的词汇。他最先提出了避雷针的设想,由此而制造的避雷针,避免了雷击灾难,破除了迷信。

    大约从1733年起,富兰克林开始有目的的道德自觉。他希望自己活在世上的任何时候都不犯任何错误。他要避免让个人爱好、社会风俗或盲从的习惯,把自我引入歧途。他很快发现,自我道德修养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他设计了独具特色的道德修养方法,罗列了13种当时他认为必要或值得追求的美德,并在每一条下面附一简要说明,权释它所指的这些美德的含义。这些美德是:节制、缄默、条理、果断、俭朴、勤奋、公正、适度、整洁、宁静、高雅和谦逊。这张表当时只有12种美德,一个朋友告诉他说,人们常觉得他高傲,于是,他决心努力根治这一愚蠢的恶习。他自书座右铭以自勉“最难抑制的情感是骄傲,尽管你设法掩饰,竭力与之斗争,它仍然存在。即使我敢相信已将它完全克服,我很可能又因自己的谦逊而感到骄傲。”从富兰克林的这些传世名言中,我们可窥见他在和谐自我主权意志要素过程中,付出的巨大努力。

    富兰克林是精明能干的商人,同时又是极度慷慨的科学家。他在发明高效取暖炉后,拒绝申请专利,并且声称发明应该为公众利益服务。富兰克林的乐善好施的美德,出于人类自主意志平等和谐的天性,而贪婪是帝王率先垂范、以身教化的结果。

    1736年,富兰克林被选为殖民地议会的秘书。第二年,他接受了费城邮政局长的任命。他改革了城防,成立了消防组织。1751年,他襄助创办宾西法尼亚大学。独立战争时期,参加反英斗争,当选为第二届大陆会议代表,并参加起草《独立宣言》。全世界人民将铭记他启迪人类自我主权意志的警句“站着的农夫比跪着的绅士高贵。” 富兰克林于1776—1785年出使法国,缔结法美同盟,以精湛的邦交艺术,为美国独立做出卓越贡献。

    在1787年夏天的制宪会议上,各州代表争论激烈。虽然富兰克林个人的力量微乎其微,但他还是设法使激烈辩论的双方达成了某种妥协。在新宪法拟定的最后一天,他发表了一份声明:“对宪法中的部分条款,我并不完全赞成,但我不能肯定我永远不会赞同,因为许多我过去以为是正确的观点现在发现却是个错误。”所以他要求参加会议的代表们审视一下自以为一贯正确的立场,像他一样在文件上签写自己的名字。他的政见于坦诚,使世界级的政客相形见绌。

    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这样评价他:“因为善行而受景仰,因为才华而获崇拜,因为爱国而受尊敬,因为仁慈而得到爱戴,这一切将唤起人们对你的亲切爱戴。你可以得到最大的欣慰,就是知道自己没有虚度一生。”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富兰克林做过“风筝实验”,创造了许多电学方面的专用名词,提出并制造了避雷针,这一切都使得他成为反迷信的斗士。

    B.在富兰克林看来,个人爱好、社会风俗就像盲从的习惯一样,有不好的地方,会令我们犯下许多错误。

    C.作者所写的第4自然段画线的句子,主要是为了表达富兰克林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具有多方面的贡献。

    D.本文多处引用了富兰克林和其他人的原话,不仅从正反两方面刻画了富兰克林的形象,而且使文章具体详实丰满。

    E.作者借文末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的评价,不仅总结了全文,全面概括了富兰克林的一生,而且也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2)文章开头引用杜尔哥的话,用意是什么?(6分)

    (3)根据全文内容,概括说明富兰克林受人景仰爱戴的美德。(8分)

    (4)富兰克林发表声明,表明自己并不完全赞成同宪法文件但却签字表示同意,并要求别的代表们也像他自己一样签字表示同意,对这一行为,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6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王韶,字子相,世居京兆。韶幼而方雅,颇好奇节,有识者异之。在周累以军功官至车骑大将军、议同三司。复转军正。武帝既拔晋州,意欲班师,韶谏曰:“齐失纪纲,于兹累世,天奖王室,一战而扼其喉。加以主昏于上,民惧于下,取乱侮亡,正在今日。方欲释之而去,以臣愚固,深所未解,愿陛下图之。”帝大悦,赐缣一百匹。及平齐氏,以功进位开府,封晋阳县公,邑五百户,赐口马杂畜以万计。迁内史中大夫。宣帝即位,拜丰州刺史,改封昌乐县公。高祖受禅,进爵项城郡公,邑二千户。转灵州刺史,加位大将军。

    晋王广之镇并州也,除行台右仆射,赐彩五百匹。韶性刚直,王甚惮之,每事谘询,不致违于法度。韶尝奉使检行长城,其后王穿池起三山,韶既还,自锁而谏,王谢而罢之。高祖闻而嘉叹,赐金百两,并后宫四人。平陈之役,以本官为元帅府司马,帅师趣河阳,与大军会。既至寿阳,与高颎支度军机,无所壅滞。及克金陵,韶即镇焉。晋王广班师,留韶于石头防遏,委以后事,几岁余。征还,高祖谓公卿曰:“晋王以幼稚出籓,遂能克平吴、越,绥静江湖,子相之力也。”于是进位柱国,赐奴婢三百口,绵绢五千段。

    开皇①十一年,上幸并州,以其称职,特加劳勉。其后,上谓韶曰:“自朕至此,公须鬓渐白,无乃忧劳所致?柱石之望,唯在于公,努力勉之!”韶辞谢曰:“臣比衰暮,殊不解作官人。”高祖曰:“是何意也?不解者,是未用心耳。”韶对曰:“臣昔在昏季,犹且用心,况逢明圣,敢不罄竭!但神化精微,非驽蹇所逮。加以今年六十有六,桑榆云晚,比于畴昔,昏忘又多。岂敢自宽,以速身累,恐以衰暮,亏紊朝纲耳。”上劳而遣之。秦王俊为并州总管,仍为长史。岁馀,驰驿入京,劳敝而卒,时年六十八。高祖甚伤惜之,谓秦王使者曰:“语尔王,我前令子相缓来,如何乃遣驰驿?杀我子相,岂不由汝邪?”言甚凄怆。使有司为之立宅,曰:“往者何用宅为,但以表我深心耳。”又曰:“子相受我委寄,十有馀年,终始不易,宠章未极,舍我而死乎!”发言流涕。因命取子相封事数十纸,传示群臣。上曰: “其直言匡正,裨益甚多,吾每披寻,未尝释手。”炀帝即位,追赠司徒、尚书令、灵豳等十州刺史、魏国公。

    (节选自《隋书·王韶传》)

    注:开皇,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的年号,从公元581年至公元601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武帝既拔晋州,意欲班师        班:调回

    B.封晋阳县公,邑五百户          邑:奖赏

    C.岂敢自宽,以速身累            速:招致

    D.往者何用宅为                  往:死亡

    2.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王韶受到隋朝皇帝财物奖赐的一组是(3分)

    ①进位柱国,赐奴婢三百口,绵绢五千段      ②取乱侮亡,正在今日

    ③自锁而谏,王谢而罢之                    ④支度军机,无所壅滞

    ⑤委以后事,几岁余                        ⑥追赠司徒、尚书令

    A. ①②④                   B. ①③⑥

    C. ②⑤⑥                   D. ③④⑤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韶世代居住在京兆,年少的时候,就被人看重。后来武帝攻下晋州,因他进谏有功,武帝封授他为丰州刺史,改封昌乐县公。

    B.王韶性格刚直,使晋王广非常惧怕,处理政事都要向王韶询问,所以晋王广虽然做了金陵之长,但并没有做违反国家法令的事情。

    C.开皇十一年,王韶鬓发渐白,年龄已到了六十六岁,虽然皇上鼓励他,但他清楚自己年老力衰,担心影响朝纲。

    D.高祖对王韶的死去极为悲伤,不仅指责了秦王俊,而且还让有关部门给王韶盖了宅院,并追赠王韶为魏国公。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昔在昏季,犹且用心,况逢明圣,敢不罄竭!

    (2)其直言匡正,裨益甚多,吾每披寻,未尝释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1.这首诗共可分为几层?各层的中心意思是什么?(5分)

    2.末句中的“惟”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6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淇水汤汤,________。(《诗经•氓》)

    (2)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3)________,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4)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5)________,可以无悔矣。(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6)________,环佩空归月夜魂。(杜甫《咏怀古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许多事情的真相稍纵即逝,如果无法追索,紧随其后的将是一场近于残酷的良心较量。

    B.观吕蒙正一生,可圈可点之处不少,但最引人注意的一点,还在于一介寒儒仅凭读书科举,终究执掌国政的事实。

    C.被马蹄踩过的这片土地从不叫疼,也不喊累,它很负责,一丝不苟地拓下那些比路还长的马蹄。

    D.扑岸的浪花大呼小叫,举着好高骛远的眼睛,争看端坐于酒香里举杯邀明月吟诗百篇的“几度诗狂欲上天”的李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根据教育部要求,今年高考体检将取消乙肝项目检测,继续保留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简称转氨酶)检测作为体检项目。

    B.“9•11”事件后,美国为了反恐需要,规定警方有搜索公民的电子邮件通讯,甚至可在不经允许的情况下监视公民通讯。

    C.中方强烈谴责恐怖暴力行径,支持俄方为打击恐怖主义、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所做的努力。

    D.谷歌来华的真正目的似乎并非“拓展商务”,而是充当了借助互联网输出思想,进行文化渗透、政治渗透、价值观渗透和民主自由渗透的工具。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文意和句式,补写出其中空缺的句子。(6分)

    我国西南地区出现了旱灾,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有人想到捐款捐物,有人想到环保节能,也有人想到春茶减产茶价上涨……想到捐助的是爱心,________,________

    ……真是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根据下面的场景,给故事结尾拟一个80字左右的总结评论性的话外音。(4分)

    苏格拉底70岁的时候,被控犯有“不敬国神、另立新神和败坏青年”的罪行而送交雅典民众法庭审判。在审判时苏格拉底为自己辩护,提出有知识的人才具有美德,才能治理国家,劝勉人们“把精力用在高尚和善良的事上”,提倡人们“努力成为有德行的人”。台下是由公民大会选举出来的6000名审判员。其中有一个30岁的农民拉古参加这次表决。拉古没有文化,根本就听不懂苏格拉底说的是什么意思,但他听见苏格拉底说,像他这样没有文化的人是没有资格参加审判的。于是他被激怒了,举手投苏格拉底有罪!可能大多数也有这样的想法,结果表决以360票通过了对苏格拉底的死刑判决。

    话外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观察下面两幅为地球熄灯一小时所设计的海报,选出一幅你最喜欢的海报,写出其序号,并阐述理由。(4分)

    海报A                                       海报B

               

    答: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当今,人们的生存环境日渐多变复杂。有突如其来的天灾,如频繁发生的大地震、南方出现的雪灾干旱、日本的核泄露导致的核辐射等;也有不断孳生的人祸,如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金融风爆,如飞速高涨的物价,除房价油价外,连基本的生活用品也爆涨,像“蒜你狠”、“豆你玩”等,即使父辈积累了足够的家底,仍无法使子女摆脱食品安全的危险,如“双汇”香肠、“三鹿”奶粉、涂蜡大米、地沟油等等。

    在当今这样的生存环境下,作为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应该如何面对这样的生存环境呢?作为师长政府社会,应该如何教育孩子面对这样的生存环境呢?

    请以如何面对当今的生存环境为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你可以从青少年的角度谈,也可以从师长的角度谈,但不能脱离“如何面对当今的生存环境”这一内容。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