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23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写道:“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量衡、货币                        B.统一全国文字

    C.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统一国家和建立中央集权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延续未改。三省六部制的重大突破在于( )

    A.相权的一分为三                        B.决策权与行政权相分离

    C.皇权的至高无上                        D.权力的制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红楼梦》第九十四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这主要反映出贾母(   )

    A.具有男尊女卑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11,希腊总理在谈到债务危机时说:“今天的希腊已经处在了悬崖边缘,只是他用双手抓着岩角,万丈深渊之下是整个欧洲,如果他掉下去,整个欧洲都将受到巨大打击。”历史上希腊也曾对欧洲近代民主产生过巨大影响,其影响主要体现在( )

    ①国家机构“三权分立”的组织形式  ②少数服从多数的决策原则

    ③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政治原则      ④国家公职选举任期原则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英国思想家培根指出:“雅典公民认为一生下来不仅属于父母,而且属于国家,如国家处在被奴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雅典(  )

    A.人文主义盛行                         B.民主政治激发了公民的爱国热情

    C.具有反抗精神                          D.对公民长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近代西方国家机器的运行机制不断演变。英国1882年制定的关于议会议事程序的“普遍法规”规定: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应有政府成员参与。1887-1889年,英国政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次数占全部议会次数的84.5%。美国在1885-1889年间,总统否决方议案达324项。这些现象最能说明(  )

    A.议会是国家最高的立法机构              B.议会始终是国家的决策中心

    C.议会对国家行政部门有监控权             D.政府权力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西方民主史》一书指出“(美国)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分权制衡,并没有否定共同合作,罗斯福上台执政,为了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短短三个月中就提出了70多个议案,对此,国会表现了极大的合作态度,使“新政”得以顺利实行。二战后总统出兵朝鲜、越南都未经国会批准,亦未受到国会的追究。联邦最高法院曾多次拒绝受理指控越南战争违宪的案件。”上述史实表明美国政府各部门的制衡与合作,取决于(  )

    A.社会经济状况与国际形势                B.各阶级之间的力量对比

    C.统治集团和民族国家的利益              D.政府各部门权力机制不断调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895年5月台湾土绅提出了台湾独立的主张,并于当月25日拥原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改年号为“永清”,正式宣告台湾民主国成立。对“台湾民主国”认识比较正确的是(  )

    A.是唐景崧等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脱离祖国而独立的主张

    B.是非常情况下采取的一种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特殊措施

    C.有效地抵抗了日本和其他列强对台湾的侵略

    D.是一个仿效美国而建立的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抗日战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有学者认为,俄国二月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完成了“从沙皇政府的专横恐怖到广泛的政治自由的急剧转变。”列宁在二月革命后不久也承认:“目前在世界各交战国中,俄国是最自由的国家。”由此可以看出(   )

    A.列宁承认了临时政府的合法性

    B.临时政府代表广大俄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C.列宁支持临时政府采取的各项政策

    D.临时政府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用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标志。但掌握国家权力的人民代表大会在亲自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及监督权之余,将国家权力中的行政权、审判权、法律监督权等分别委托给政府、法院、检察院,而全国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则必须对选出的代表、委托的国家机关进行监督。这体现了(  )

    A.民主代议制形式                        B.直接民主的原则

    C.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D.“双重委托、双重监督”的原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美国中华会馆主席张自豪说:“1997年有30万港人移民出外,但在这十年间,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达30万,即是说当年外流的港人在十年当中陆续回港。”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中央政府的支持                        B.“一国两制”的保障

    C.经济全球化的深入                      D.投资环境的好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奥巴马执政百日》一文对中美关系的概述: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七十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九十年代制裁中国的牵头人,世贸组织的介绍者,台湾现状的维持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下列说法能够印证该材料观点的是(  )

    ①维新派主张以美国式政体改造中国政治

    ②朝鲜战争是冷战背景下的局部“热战”

    ③美国的干涉是中国分裂的重要国际因素

    ④制衡苏联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因素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著名史学家张传玺说,“没有任何一个史学家,没有任何一本历史书没有理论、思想,其中包括那些倡导‘学术自由’的人。”这段话的主要观点是(  )

    A.历史研究应该有充足的实证材料

    B.历史研究离不开一定理论的指导

    C.强调理论轻视史料

    D.理论建构无益于历史研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美籍华人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一文中指出:“在所有19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过了其他人。……比曾国藩、李鸿章早二、三代人的时间,林则徐就已提倡和发动了向‘蛮夷’学习的自强运动。”这一评述体现的史学观点是(  )

    A.革命史观         B.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         D.近代化史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美苏“冷战”的两极世界格局瓦解的标志是(  )

    A.阿富汗战争的爆发                      B.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

    C.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浙川下寺曾发掘出一处春秋楚国贵族墓群,出土大量青铜礼器,不少还带有铭文,其铸造使用了失蜡法溶棋模工艺。这一发现,把我国使用失蜡法铸造青铜器的历史提早了一个多世纪。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出(  )

    A.青铜器铸造在春秋时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B.我国古代青铜铸造中心集中在黄河流域

    C.青铜器的铭文有助于印证古代史料的真伪

    D.春秋时期各国主要使用青铜器进行农业生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纽约时报》1881年7月23日社论称“中国不可能只从我们这时引进知识、科学和工业资源模式而不引进那些……政治上的改革。否则她将什么也得不到。”对上述说法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反映了中国近代化开始启动              B.提示了洋务运动的根本缺陷

    C.体现了美国人对洋务运动仍缺乏了解       D.说明了中国主动向美国学习先进技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以下各项符合19世纪60、70年代中国社会时代特征的是(   )

    A.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开始解体              B.拉开了兴办近代民族工业的序幕

    C.清政府展开了政治自救运动              D.资本成为列强经济渗透主要手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外国商业扩大到中国内地,促进了中国商人阶级的发展,他们不久就接管了西方商品的销售。早在1869年,英国一位商人说道:“由于在语言上占优势、拥有市场、开支较低,中国人几乎垄断了商业经营。”这段材料说明了在近代中国(  )

    A.列强商品输出靠中国商人经营            B.外商和华商形成竞争共生关系

    C.民族资产阶级掌握了经济命脉             D.中国商人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列宁说:“在战争结束了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拉着拐杖走动了!”这根“拐杖”所起的作用是(  )

    A.赢得了一战胜利                        B.建立了完善的工业体系

    C.巩固了工农联盟                        D.完成了向社会主义过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时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其直接影响是(  )

    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发

    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D.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一个历史事实可以有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

    A.经济全球化——西欧一体化——欧元启用

    B.《王位继承法》——《权利法案》——光荣革命

    C.苏联的现代化道路——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

    D.中途岛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978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这两次讲话都(  )

    A.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                  B.深化了体制改革

    C.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D.冲破了思想樊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社员在20世纪70年代末签订的一份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不成,我们全部坐牢杀头也甘心。”这份契约签订反映了(  )

    ①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势在必行

    ③我国土地所有制正经历着变革

    ④农民分田到户违背了当时政府的土地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2010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中国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之际考察深圳时强调:“不仅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否则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温总理是在强调(  )

    A.经济特区可以更大胆地探寻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B.经济特区是试验田,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也要在此实现

    C.政治体制改革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D.经济特区经济发展的任务已经完成,工作重心应该转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某年9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钢铁工业整个工业的基础”,其它部门必须“停业让路,让钢铁元帅开帐。”歌词作家田汉南行至漳州,他看到当地群众砍伐相思树做燃料,遂写了一首诗:“枝干横斜叶半黄,漳州炉焰对斜阳。炼钢何惜相思树,一寸相思一寸钢。”对于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颂扬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的巨大成就

    B.反映了人民群众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大跃进运动中

    C.展现了十年探索时期俄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D.反映了大跃进时期违背客观规律对环境的破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下列不属于这一体系的是(  )

    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关贸总协定        D.联合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国际资本流动迅速增长,跨国公司普遍发展,区域性经济集团纷纷建立。这些现象反映了(   )

    A.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已经结束              B.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C.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加深           D.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久爆发了朝鲜战争,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致使台湾问题没能及时解决……后来发生了“文化大革命”,使对台工作受到严重干扰……30年来,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为追求祖国和平统一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方面先后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论述……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经过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实现了历史性第一次“汪辜会谈”。因李登辉和陈水扁“台独”立场干扰破坏,“海协会”和“海基会”中断联系多年……两岸政党高层领导的频繁接触,充分证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良好势头。

    ——纪念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

    材料二 ……1950年6月27日,杜鲁门又发表声明,宣称:“共产党占领台湾将直接威胁美国在太平洋的安全。”他还公开否定了美国在《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中的立场,声称:“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合约的签订或经由联合国的考虑。”

    材料三  2008年12月17日报道美国政府15日对台海两岸正式启动空运直航、海运直航以及直接通邮表示欢迎。另外,美国在台协会新闻组长暨发言人何志也在昨天就两岸实现“大三通”表示,美国欢迎两岸“大三通”的建立,因为这对于区域和平有帮助。何志说:“美国认为两岸互动的增强,包括台湾两岸‘大三通’的实施,对于区域的和平稳定与繁荣有相当程度的帮助。”

    ——《东方日报》

    材料四 “我写的是一部抗争与泣血的回归史,‘两岸统一’不是人为的遐想,也不是标语式的政治口号,而是被生生割裂的海峡两岸发自生命本身的呐喊,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

    ——阎延文《台湾风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台湾问题的由来,分析阻碍台湾问题解决的因素,并概括海峡两岸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所作出的努力。(7分)

    (2)阅读材料一、二、三,指出美国对台湾问题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简要分析其原因。(4分)

    (3)材料四为什么说两岸统一“是历史与实现的必然”?(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的恢复资本主义,尤其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全球通史》

    材料二 苏联虽然号称 “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过七十多年的建设,1985年苏联人均GNP(国民生产总值)为3396美元,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还落后于亚洲、拉丁美洲一些国家。苏联人均收入为西方国家的三分之一左右,但由于苏联实行控制消费、高积累的政策,苏联人的生活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更大,而且,主要消费品长期短缺、供给不足……

    ——《全球通史》

    材料三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1)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新经济政策“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1分)

    (2)材料二反映了苏联社会发展的什么问题?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苏联、中国改革出现不同结果,对你有何启示?(3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社会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晨)书房榻上的秦孝廉坐了起来,穿上贴身舒适的棉布内衣,外面罩上青色的湖丝长衫,然后将挂在墙壁上的长剑取在手中。来到院中,他舞起了一套四十八式太极剑。舞毕回房后,身旁侍立良久的小厮举着一个茶托走上前来。秦孝廉将长剑交与小厮,取了茶托上的一盏茉莉香茶,边饮边读起了《朱子语类》。

    ——据《一个开封人的一天·明朝版》整理

    材料二 孙宝瑄在1907年《忘山庐日记》中写道:夜诣味莼园,览电光影戏,观者蚁聚,俄顷!灯熄,白布间快马人物,变动如生,及奇。能作水腾烟起,使人忘其为幻影。

    ——武斌《百年流行时尚》

    材料三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沂蒙根据地掀起了广泛的扫盲运动,组织群众学习文化,成立了各种“识字班”,按年龄、性别分班。由于女青年班坚持得最好,成绩也最突出,所以就习惯称女青年为“识字班”。至今,在山东的费县、沂南、诸城、临朐等地的方言里,仍把未婚女青年称为“识字班”。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从物质、精神生活方面归纳明朝的时代特征。(3分)

    (2)材料二所描述的娱乐活动是什么?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和影响。(5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设立“识字班”作用。(2分)

    (4)随着人们的社会生活日益现代化。有人感慨现代生活方式是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也有人忧虑现代生活方式是人类文明的巨大灾难。你同意哪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3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