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名句名篇 2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学作品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1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3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名句名篇 共 2 题
  1.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____________,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戴望舒《雨巷》)

    (3)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纪念刘和珍君》

    (4)____________________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5)大行不顾细谨, ____________________ 。 《鸿门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根据《三国演义》内容填空(5分,每空1分)

    1)“追欢作乐笑颜开,不念危亡半点哀”指的是三国中 ________国的君主______________,有句成语可以概括这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三 国 演义》 中 以 弱 胜 强 的 两 次 著 名 战 役是 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夜航船序   明·张岱

    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盖村夫俗子,其学问皆预先备办,如瀛洲十八学士,云台二十八将之类,稍差其姓名,辄掩口笑之。彼盖不知十八学士、二十八将,虽失记其姓名,实无害于学问文理,而反谓错落一人,则可耻孰甚。故道听途说,只辨口头数十个名氏,便为博学才子矣。

    余因想吾八越,惟余姚风俗,后生小子,无不读书,及至二十无成,然后习为手艺。故凡百工贱业,其《性理》、《钢鉴》,皆全部烂熟,偶问及一事,则人名、官爵、年号、地方枚举之,未尝少错。学问之富,真是两脚书厨,而其无益于文理考校,与彼目不识丁之人无以异也。

    或曰:“信如此言,则古人姓名总不必记忆矣。”余曰:“不然。姓名有不关于文理,不记不妨,如八元、八恺、厨、俊、顾、及之类是也。有关于文理者,不可不记,如四岳、三老、臧榖、徐夫人之类是也。”

    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 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

    余所记载,皆眼前极肤浅之事,吾辈聊且记取,但勿使僧人伸脚则亦已矣。故即命其名曰《夜航船》。

    古剑陶庵老人张岱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稍差其姓名,辄掩口笑之          差:记错,说错

    B.虽失记其姓名,实无害于学问文理     害:损害,妨害

    C.信如此言,则古人姓名总不必记忆矣   信:音讯,消息

    D.眼前极肤浅之事,吾辈聊且记取      聊:姑且,暂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余因想吾八越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①反谓错落一人,则可耻孰甚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①而其无益于文理考校      ②智勇多困于所溺

    D.①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   ②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点明了写作的背景,批判了当时流行的那种不切实际的学习风气,进而提出了学问的识记要有所准备,要博学的观点。

    B.文中说到“百工贱业”等,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出张岱的思想中存在了一定的局限性:轻视劳动人民。

    C.末段中,作者讲述了一僧和一士同宿夜航船中的故事,形象地说明有些关于文理方面的知识还是需要记取的。

    D.这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序文,寥寥数语,言简意深,既交代了编书的目的,又揭示了做学问的真谛。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故道听途说,只辨口头数十个名氏,便为博学才子矣。(3分)

    (2)偶问及一事,则人名、官爵、年号、地方枚举之,未尝少错。(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二则《论语》选段,按要求答题。(6分)(每小题3分)

    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

    2)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

    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非常重视道德实践,强调道德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B、孔子要求学生“亲仁”“近仁”,在“亲仁”“近仁”的过程中得到“仁者”的关心、爱护、指导和感染,以完成学生自身的“成仁”过程。

    C、孔子认为只要德的问题解决了,能够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了,有没有才华并不重要。

    D、孔子要求学生在“爱人”的同时也要向对方学习,也要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2. 就以上两章内容,说说孔子是如何看待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二者关系的。(3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唐多令   邓 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字光荐,号中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所写。

    1.请简要分析上片中“堪恨西风吹世换”一句的丰富含义。(3分)

    2.结尾句“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1 题
  1. 简答题。(选一题作答,5分)

    1)《三国演义》第五回说到“正议间,吕布复引兵搦战。八路诸侯齐出。公孙瓒挥槊亲战吕布。战不数合,瓒败走。吕布纵赤兔马赶来。那马日行千里,飞走如风。看看赶上,布举画戟望瓒后心便刺。”请叙述接下发生的故事情节。

    2)《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曹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这是哪一个故事情节,请叙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

                             人与生物圈计划

    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有,世界其他国家也有。目的是寻求同一个答案。为什么人们在享受自己获得的和创造的财富时,会时时受到大自然种种惩罚?因为人类在土壤侵蚀、沙漠化、滥伐森林、越来越多的物种灭绝、环境污染等所导致的生态系统退化中,已经意识到能登月球、造核武器的人类,还没有真正揭开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秘密。

    也许正是这个缘故,联合国针对全球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挑战,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为宗旨的人与生物圈计划,格外受到世界各国的拥护和支持,这项松散的政府间科学计划自1971年开始实施以来,已经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数千个实地科研项目,有数万人参加了有关的培训活动。

    作为该计划理事国之一的中国,自1972年参加起就抱着极大的热情。国务院于1978年正式批准成立了相应的计划组织实施结构--UIY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

    迄今全国有37个有关项目列入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批准加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人与生物圈计划已经成为跨地域、跨国界联系百余个国家和地区,专家学者运用生态学方法,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纽带,已经是为生物圈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多学科、多领域依据的窗口。

    在我国长白山实施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计划,可以说是这种纽带和窗口的一个缩影。

    中国吉林省长白山,有个面积为20多公顷的林区,植被没有经受太大的干扰,从山岩裸露、白雪皑皑的山巅,到针阔混交、林木遮天的山岭,十分明显的植被垂直带变化,没有夹杂人为的痕迹,是大自然创造的一个完整的东北亚山地生态系统。这里没有森林病虫害,众多的物种以最佳的形式和谐协调地生存。长白山优化森林结构,正好成为欧洲病态森林最佳参照模式地。各国专家希望从欧亚大陆北半部山地生态系统典范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得到启示,以查清欧美"森林死亡"的原因,制定有效的控制对策,中国专家希望通过研究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产力,揭开大自然更多的秘密,以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林业之路。中外专家的希望,便成为国际间合作和交流的基础。

    1.第一段中"秘密"一词具体指的是( )

    A.指人类为什么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B.指人类获得和创造了财富还会受到惩罚的原因。

    C.指人类应怎样在维持生态平衡的同时来获得发展。

    D.指人类搞经济建设怎样才能和环境相适应。

    2.文中说到人与生物圈的计划,它的根本目的是( )

    A.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B.促进生产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C.寻找并揭开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秘密

    D.为国际间的合作交流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与生物圈计划有益于国际交流,有益于生物圈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B.长白山优化森林结构也许是欧洲病态森林最佳参照模式

    C.人与生物圈计划对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确有重大作用

    D.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在行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文学类阅读(15分)

    羞涩是灵魂的镜子   李琬

    ①入夏的夜晚,空气闷热起来,天空同样沉郁。爱散步的人本来想寻一点闲淡的兴致,可街市的灯火已把天空映得发红,不见星辰。我胸中气闷,只想:就像城市夜晚的星星一样啊,如今真正的羞涩已不多见。

    ②学校要搞话剧表演。那天我们几个在讨论剧本的事。有个情节是少女说出自己爱人的名字,我原本想要让少女羞涩些,结果是这一设想获得了一致的揶揄与批驳。只是一件小事。他们大概是混淆了羞涩与做作。

    ③但这小事,不能不提醒我认识到一个巨大的现实:在这个被利益和欲望裹挟着、在大量信息里高速运行的现代社会里,羞涩没有地位,甚至不再有容身之地。现代社会是反浪漫的,而羞涩正是罗曼司的一个侧脸。人们用冷眼瞥着这张曾经令人感动的面庞。人们不再关心内心曾有的不安与生涩,只是直露着一切。这一切快乐、痛苦、渴求、怨恨,它们的根系都是欲望,并最终汇入欲望的洋流里。

    ④俗世夹杂着几吨烟尘让我看不分明,至少我看不见真正的羞涩。我一次次问道,难道那素白衬衣、扎麻花辫的女子,深埋着头拉着旧手风琴默默做梦的羞涩,一去不返了么?

    ⑤羞涩是可贵的。我之所以热爱少数民族的原生态音乐,是因为这些音乐才包含了最纯粹的羞涩。听苗歌,歌声轻快飞过山头又在情人的吊脚楼外敛足,盘桓着低回着,诉说内心迟迟未发出的感叹;听维吾尔民歌,那声音的源头是来自大漠的荒凉,唱歌的人用鼓声与歌喉的苍茫、词句与情感的炽烈来抵御荒凉,这是对生命与自然的羞涩;听蒙古歌谣,唱着刚出生的小羊,把不肯喂奶的母羊唱得内心柔软了,唱出了晶莹的泪珠;最让我倾心的还是彝族的海菜腔,飘忽不定,尽是善良灵秀的男女内心的吟咏与欢歌,蒙上了沉静素美的纱……没有丢失羞涩的民族,让我心生敬意与倾慕。

    ⑥羞涩是质朴的,而质朴的品质在我们生活里稀缺。虽然我未曾事农桑,却常常渴望一个温厚纯良庄稼人那样的质朴和羞涩。对于羞涩的人,外部世界里种种功利的繁芜丛杂、根根攀攀令他不安,他只想着,哦,看这庄稼多高多壮实,都是我的双手耕作的,哦,此刻炊烟正在唤我回去。我应当回家。羞涩让人回归生命的本质,静好,朴实,真切自然。

    ⑦羞涩是灵魂的镜子。面对着心爱的人,羞涩的女子低垂下头,此刻内心奔涌如大海而嘴唇缄默;此时她的羞涩让她清楚地看见自己的热恋、矜持与纯真,她读到自己内心的诗句。是的,羞涩就在你的体内,只对着你的灵魂,照见你灵魂的真相。有了这镜子,人才得以自知,才明了这人间的真情意,才坚定对艰辛生活的信念,恪守那易碎的脆弱的纯洁理想。没有羞涩或故作羞涩的人就没有这面镜子,他看见的只能是自己生命虚无空洞的幻影。 

    ⑧作为灵魂的一面镜子,真正的羞涩绝非扭捏的造作、矫情的粉饰。它应当是一个远古的女子正艰难的跋涉,在清晨醒来坐在山头,望见了前方的葱郁水草,被刚刚出生、圆满火红的太阳映热了脸颊,有微醉般的羞涩。羞涩是我们生命里的大气象,我祈望着它不再衰败也不会死灭,执拗地坚韧地活在这愈来愈拥挤的世界上。

    【罗曼司,解释:romance的音译。富有浪漫色彩的恋爱故事或惊险故事。】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 文章从话剧表演的小事洞察到现代社会羞涩缺失的重大社会现象。

    B. 本文的羞涩既指女子的表情,还包含人间真情以及人们对生命本质的回归。

    C. 文章首尾均提到“羞涩”和“做作”,表明文章主旨是批评那些混淆了羞涩与做作的人。

    D. 第⑥段作者向往庄稼和炊烟,表明羞涩的质朴、真切与自然。

    E. 第⑧段描述远古女子的羞涩,旨在表现火红太阳映照下女子跋涉的艰难。

    2.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理解第③段画线句子“现代社会是反浪漫的,而羞涩正是罗曼司的一个侧脸”的含意。(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⑤段为什么说“少数民族的原生态音乐”才包含了“最纯粹的羞涩”?(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认为羞涩丧失的原因是现代社会利益与欲望的驱使,除此之外,你认为还有其它什么原因?请任选一点阐述你的看法。(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各项中读音和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跫音qióng     跬步guǐ     剑戟jǐ     凌宵     百舸争流

    B.携手xié     魁梧wú     媲美pì     寥廓     终成眷属

    C.彳亍 chù       窗扉fēi     叨扰dāo     曙光     百尺杆头

    D.颓圮pǐ      脊骨jǐ     遒劲jìn     玛瑙     哀怨彷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去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高达10万亿元,其中网络商品零售额超过了1.8万亿元,凭此成绩,我国当仁不让地跃居全球网络商品零售榜首。

    B.我攀过陡峭的崖壁,历尽艰辛,登上绝顶,放眼望去,天无涯际,顿觉自己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C.在20世纪的学术史、文学史、新闻史和政治活动史上,曹聚仁老师无疑都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大师级人物。我这个刚从大学毕业而又才疏学浅的年轻人,在朋友的推荐下,能够忝列门墙,真是三生有幸!

    D.虽然面临的困难和不利因素很多,但作为这项改革实验的始作俑者,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这项工作进行下去,并且做得越来越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近几年,食品药品在安全方面出现的问题被媒体接连曝光,不同职能部门各管一段的监管模式也因此受到了社会的质疑。

    B.第九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在北京永定河西岸盛大开幕,对于513公顷的园博园,为了方便游客,专门开设了电瓶车专线。

    C.据世界黄金协会分析,2013年春节前后中国黄金需求高涨的原因,主要在于消费者对中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所致。

    D.日前,交通管理部门就媒体对酒驾事故的连续报道做出了积极回应,表示要进一步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古往今来,凡志趣超群、报负高远之士,常常览物抒情,慷慨言志。有人读完《沁园春•长沙》一文后感触良多,写出一副对联。请根据该文的内容把下联补充完整。(4分)

    上联:忆峥嵘岁月,意气少年,昔日同来指点;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请以“真没想到……”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要求:文章的结构要完整,脉络要清晰。要有适当的议论或抒情。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