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连线题 3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23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周天子分封王族、功臣及先贤,以家长的面目“作民父母,以为王天下”,对国家进行统治。这反映了当时

    A. 国家结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 人伦秩序巩固了中央集权统治

    C. 宗法政治与伦理政治相结合

    D. 分封制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嫡长子继承制度是封建社会一种成熟的皇位继承制度。但有学者根据二十四史的本纪对中国古代的皇位继承做了计量学分析,得出结论,在中国秦到清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只有大概2/5的皇帝是依靠嫡长子继承制登上皇位的。对此现象的解读正确的是

    A. 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的一致性

    B. 制度的原则性和实行的灵活性

    C. 历史结论的发展性和历史认识的多元性

    D. 史实的客观性和历史解释的主观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东周时期的周惠王想废掉太子郑,齐桓公为保住郑的太子地位,便以诸侯欲拜见太子为由,联络了八国诸侯支持太子郑,并成功地保住了郑的太子地位。这反映了战国时

    A. 宗法观念彻底崩溃

    B. 嫡长子继承制遭破坏

    C. 齐国是最强大的国家

    D. 分封制在不断衰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学者林甘泉发现古籍中没有秦朝授予某人“太尉”之职的记载,他认为:“应当相信,秦代官制是有‘太尉’一职的,并因此而达到削弱丞相军权的目的......但实际上太尉一职并未委派给任何人。”这说明

    A. 秦设“太尉’官职只是后人的猜测

    B. 秦朝为提高行政效率废除“太尉”

    C. “太尉”设与不授服务于皇权需要

    D. 秦统一六国后已无设“太尉必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资治通鉴·唐纪》:“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这一制度(   )

    A. 使得官员之间相互倾轧   B. 推动专制皇权走向顶峰

    C. 一定程度减少决策失误   D. 导致了中书省一省独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袝姑”。这反映了当时

    A. 君主专制加强

    B. 三省六部制遭到破坏

    C. 伦理制约皇权

    D. 儒家主流地位受冲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北宋中期出现“宰枢互兼”和“宰枢同议”,即宰相兼任枢密院长官;南宋时期,宰相兼任枢密使、参知政事兼任枢密副使渐成定制。这种变化有助于

    A. 提高效率适应现实需要   B. 集体决策维护中央权威

    C. 崇文抑武防范军事将领   D. 分化事权防止权力集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元朝时,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元朝这一设置的主要目的是

    A. 防止地方割据

    B. 创新管理体制

    C. 加强经济管控

    D. 体现因地制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洪武元年,明太祖命儒臣修女诫,他对学士朱升说:“治天下者,正家为先。正家之道,始于谨夫妇。”洪武三年,正式明确“皇后之尊,止得治宫中嫔妇之事,即宫门之外,毫发事不得预焉”。材料主要反映出明太祖

    A. 力图阻止相权的扩大

    B. 注意吸取前朝政权覆亡的教训

    C. 欲抑制外戚,严防恃宠干政

    D. 欲限制女性人身自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清朝时,军机处起草的诏旨密封后往往不经过内阁、部院,而直接由驿马传递地方督抚的,称为“廷寄”,直接交中央各部院的,称为“交片”,地方督抚密折奏事也可经军机处直达皇帝。材料表明清朝政治形态的特点是

    A. 中枢机构之间彼此牵制

    B. 地方具有较好的自治性和能动性

    C. 高层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

    D. 军机处代替内阁成为了中央官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两汉时期,地方长官(郡太守)拥有自辟僚属和察举大权。长官与僚属形同君臣,长官升调或僚属离职后,长官依旧自居“故主”,僚属则成为“故吏”。这主要体现了

    A. 依附关系根源于察举制

    B. 早期官僚政治尚不成熟

    C. 家天下的观念根深蒂固

    D. 郡县制下地方权力很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唐文宗想把女儿嫁给当时的北方大姓士族,遭到拒绝。文宗怒曰:“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尚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北方大姓)耶?”这表明唐朝

    A. 中央集权遭到冲击   B. 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C. 门阀政治影响深远   D. 婚姻制度变革艰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古希腊著名学者伊索克拉底曾这样形象的评价雅典民主:“我们进入公民大会时所谴责的事情,却恰恰是我们投票表决时赞成的事情;过一段时间,在离开公民大会回家的途中,我们又不赞成在这里表决的议案。”这体现了雅典

    A. 民主原则的不统一

    B. 民主程序的不完善

    C. 民主决策的非理性

    D. 民主监督的不健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古代雅典城邦,会于每年冬天在每个部落提供的多名人选中选举产生一百多名官员包括步兵及骑兵指挥官、财政官员、及主管宗教事务的官员,之后会对这些官员进行职前训练及测试,好在古希腊仲夏新年时使这些官员顺利投入工作。这说明古代雅典

    A. 坚持代议制民主原则   B. 注重部分官员的专业化发展

    C. 带有贵族政治的色彩   D. 在城邦内部实行直接民主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伯里克利任雅典执政官时期,他的老师、著名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斯因主张“太阳只是炽热的石头”而被群众控诉犯了渎神罪,伯里克利也无力援救,只能让他离开雅典。这反映出雅典

    A. 坚持法律至上原则   B. 哲学与宗教尖锐对立

    C. 民主制度形同虚设   D. 公民言论自由被剥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公元468年罗马法规定,如果一个自由民想转让其享有权利的土地,那么除非他将之转让给此地的在册居民,否则通过任何一种契约转让其土地都是非法的。外人应该知道,如果他故意违反这一禁令而完成上述交易或占有该土地,那么缔结的契约是无效的,契约要被解除,且只返还其交付的价金。这体现罗马法承认

    A. 所有权的相对性

    B. 财产权的绝对性

    C. 公民权的平等性

    D. 交易权的自主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罗马法将规定国家事务的法称为公法,其效力由国家政权加以保障,不允许依私约变更;将规定私人事务的法称为私法。罗马法重视私人权利保护,但罗马公法的地位高于私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体现了法律至上原则

    B. 体现了国家至上理念

    C. 维护了罗马民主政治

    D. 维护了城邦整体利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按照英国《权利法案》的设计:国王是国家元首,拥有行政权;上院代表是大贵族,由国王任命,可以否决下院通过的法律;下院代表是骑士和市民,由选举产生,握有国王征收新税计划的最终批准权。这表明当时英国

    A. 国王依然掌握实权   B. 下院成为权力中心

    C. 资产阶级主导政权   D. 形成三权分立机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829年英国议会通过《大伦敦警察法案》,J835年通过市镇自治机关法,1839年通过郡警察法,1842年英国第一个现代刑警机构——伦敦警察厅成立,1856年整个英格兰和威尔士最终确立了新警察制度,现代警察队伍得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据此判断

    A. 英国社会秩序相对安定

    B. 宪法是英国现代警察制度的保障

    C. 经济发展推动民主进程

    D. 工业革命促使议会司法职能加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州立法机关推举任期6年的合众国参议员。州立法机关推举出其认为合适的选举团成员,再由选举团成员推选出总统。……最后,由总统任命终身的联邦法官。上述规定表明,美国1787年宪法

    A. 没有体现出民主政治基本原则

    B. 为联邦政府扩大权力提供保障

    C. 剥夺了大多数民众的参政权利

    D. 防止总统因权力过大走向独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美国宪法规定,众议院议员名额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参议院由各州议会各选举两名参议员组成。此规定的主要意图是协调

    A. 国会与总统之间的矛盾   B. 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矛盾

    C. 最高法院与国会的矛盾   D. 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第三共和国宪法是法国宪法史上绝无仅有的最简短、最经验主义的一部宪法,它的含糊不清、残缺不全可谓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所有法律都仅限于分别阐述各个机构的选举、组成、职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现象

    A. 说明法国人宪政思想和法治理念还不如英国和美国

    B. 是共和派与君主派之间相互斗争又相互妥协的产物

    C. 说明浪漫主义情怀影响法国人对立法和法律的态度

    D. 反映出法国国内、国际战争频繁影响了宪法的制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材料表明德意志帝国确立的民主制度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

    A. 选举权方面

    B. 立法权方面

    C. 行政权方面

    D. 司法权方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根据《南京条约》文本,五口通商后,中方认为英人可在各口岸的港区居停,不得入城;英方则坚持要到城内活动。咸丰帝认为夷人入城事关中外大防,有损天朝体面。广州官府默许士绅煽动排外情绪,引发1849年反入城风潮。这反映出

    A. 清政府被动实行开放政策

    B. 广州官民合理维护主权

    C. 清政府抗拒接纳条约体系

    D. 列强曲解条约扩大侵略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其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材料中人们认识的变化主要表明

    A. 五口通商危害减弱   B. 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影响加大

    C. 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D. 人们的国家主权意识逐渐增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太平天国典制通考》中记载:一方面天朝当局听说来了“洋兄弟”就很高兴,认为是一家人,与作为敌人的清朝“满妖”相反,还表示出一些亲昵言行,如一位天朝官员曾向英使询问:“听说圣母玛利亚有一美丽的妹妹,你们能否使她嫁给天王?”另一方面又把他们当作天王的藩属,认为是来称臣朝贡的,要求其行跪拜等为臣之礼。材料中的情景主要揭示了太平天国领导人

    A. 对基督教的认同

    B. 主张政教合一

    C. 希望共建人间天国

    D. 天朝上国的心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下图为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中、日舰队的隶属关系表。

    材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之一是

    A. 军队贪污腐败盛行

    B. 洋务派任人唯亲

    C. 舰队数量的过多

    D. 军队指挥体系落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A. 促成了中国起步迈向近代化

    B. 使清政府从此丧失舆论支持

    C. 刺激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D. 激发起民众盲目排外的心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孙中山在最初开展革命活动时,主要赢得了秘密会社、下层阶级和海外华侨的支持,却没有得到士大夫阶层的拥护,他们普遍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l900年后,越来越多的士人加入了孙中山的事业,孙的形象由原先“犯上作乱者”一变而成为爱国志士。促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因素是(   )

    A.列强加剧侵略扩张 B.革命思想的不断传播

    C.清廷日益腐朽反动 D.孙中山个人声望提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1912年1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修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临时大总统“有宣战、媾和缔结条约”“制定官制、官规,任免文武官员”“设立中央临时裁判所”等权力。据此推断,修正“组织大纲”意在

    A. 迅速稳定国内局势   B. 创建责任内阁制

    C. 制约袁世凯专权   D. 贯彻主权在民原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周时期家庭组织与国家政权组织合而为一,形成宗法等级制国家。古希腊罗马的家庭组织被打碎,建立了纯粹的地域国家。这影响了东西方治国模式的不同。西周崇尚礼制,礼包括了典章制度、礼节仪式、道德规范三个方面,以制度层面为主,成为治理国家的重要规范。西周的礼制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使人们开始突破狭小的部族组织的局限,通过共同的语言文字、道德伦理和风俗习惯,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它使一个来源多样、由不同族群组成的王朝具有了心理上与文化上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罗马法的发展反映了罗马人依法治国的观念和罗马人崇尚法治的意识。罗马法在治理国家和协调社会关系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摘编自王和《历史的轨迹:基于夏商周三代的考察》等

    材料二:中国法制起源较早。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西周周公制礼,礼刑互补。秦朝制定《秦律》,以“轻罪重刑”为指导思想,刑罚名目繁多。唐朝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规定了严惩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成为中国古代法成熟的标志和中华法系的代表……自此,“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息讼无讼,实现社会和谐等成为古代中国基本的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影响后世……而古罗马法,私法(保护私人利益有关所有权、债权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发展异常充分,以个人权利为本位,权力服从于法律,公开审判,追求正义,法治精神贯穿于罗马法律体系之中。

    ——改编自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古代中国和古代欧洲不同的治国模式。分析这两种治国模式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法系和罗马法的差异,并分析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代议制政府、自由市场、法治和公民社会,这些原本是西欧和北美社会的四大支柱。在这些代表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的支柱内部,有着高度复杂且互相关联的制度在发挥着作用。正是因为这些制度优势,使得西方社会在公元16世纪后在世界上独领风骚。然而,20世纪后这些制度的衰退令人扼腕,使西方世界像明清时期的中国那样,正在走向沉沦。

    ——尼尔·弗格森《西方的衰落》

    结合材料与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从四大支柱中任选一个或多个,探讨这个(些)要素与西方发展历程之间的关系。(要求:自行拟定论题,围绕该论题展开探讨。论点明确,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84年4月,清廷急授以刘铭传巡抚衔督办台湾军务赴台抗法。刘铭传领导的10个月抗法保台战斗,取得最后胜利。

    1885年10月,台湾建省,刘铭传任台湾巡抚。他任巡抚后特别注意开发台湾资源,进行经济建设。修筑公路、铁路,方便了陆上交通。设立“轮船招商局”,疏浚了安平等港,方便了海上交通;先后设立电报局、邮政局,方便台湾内部及其与大陆的联系。

    为了开发台湾资源,他设立煤务局,整顿基隆旧矿,投银40万两,购买新式机器开采,并拟筹资另开新的矿井;在苗栗、后垅等地发现石油后,马上设立煤电局进行开采。蔗糖和茶叶是台湾大宗出口商品,过去一向为英商垄断,刘铭传积极组织本国商社与之对抗,捍卫中国应有的商贸权利。

    1890年10月,刘铭传草签协议,将基隆煤矿交中国商人承办,议定“由商经营、官不过问”。此举受到清廷处分后称病辞职,于1891年5月,返回安徽肥西故乡。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台湾割让日本。刘铭传悲愤燕极,身心交病,卧床不起,于1896年1月12日病逝。

    ——据《台湾巡抚刘铭传》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铭传开发建设台湾的主要措施和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铭传身上所折射出的可贵品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