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选择题 14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1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4 题
  1. 1847年7月,英国商人吉布在议会答辩时提到:“中国人所织的白而结实的布,比我们的货物贵得多。我在上海发现,由于我们的布代替了他们的布的结果,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降了。”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中国的布比英国的质量好,所以价格贵

    B. 中国的自然经济正在逐渐瓦解

    C. 英国的侵略严重毁坏了中华文明遗产

    D.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遭到破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

    B. 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

    C. 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

    D. 革命对象与领导阶级根本一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图为上海滩最早刊登的抗日宣传广告:把绘有铁路干线的东北三省地图作为主图案,其上部还印有“请国人注意东北形势”字样,右侧绘有一个巨大的叹号;叹号两侧是“外侮日寇”四个美术字。广告的中右部印有“国人爱国,请用国货”字样。通过该广告,可以判断(    )

    A. 九一八事件之后中日民族矛盾加剧

    B. 全面抗战时期国人民族危亡意识的增强

    C. 国共已就合作抗日达成共识

    D. 掀起了全民族的抗战浪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罗兹曼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一书称:“1905年是新旧中国的分水岭。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从教育发展的角度来看,所谓的“分水岭”指的是(    )

    A. 京师大学堂的成立   B. 科举制度的废除

    C. 《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   D. 京师同文馆的建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认为,只有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才能提高生产力。为此,要使“资本主义绝种,小生产业绝种”。与此思想相应的措施是(    )

    A. 合理调整工商业

    B.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图所示的折线统计图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情况。其中造成最高增长点的原因是(    )

    A.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   B. 入世后带来的经济发展

    C.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D. 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中国在改革开放中经历了三次思想解放,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是(    )

    A.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B. 中共十四大召开

    C.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中共十五大召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自哥伦布时代起,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世界历史逐渐融合成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实现“统一”的主要方式是(    )

    A. 西方的殖民扩张   B. 东方的借鉴学习

    C. 正常的文化交流   D. 人才的流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巴林顿·摩尔指出:“没有新的原则在17世纪的成功实施,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够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这里强调的是《权利法案》颁布的(    )

    A. 影响   B. 背景

    C. 内容   D. 局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早在19世纪初期,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人富里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这一时期环境遭到破坏主要是由于(    )

    A. 蒸汽机的推广   B. 内燃机的应用

    C. 汽车的大量使用   D. 珍妮机的发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签订《巴黎协定》,表明加强国际合作,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已经成为各国的共识。以下选项中符合这一理念的史实是(    )

    A. 九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九国公约》

    B. 德、意、英、法签署《慕尼黑协定》

    C. 26国召开华盛顿会议,签署《联合国宣言》

    D. 美国、加拿大和西欧10国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互通有无,吸取一切先进经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动力之一。尽管在这个过程里掺杂着罪恶,但是与文明进步的成果相比,那既是无法避免的代价,同时也是相对微小得多的。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    )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 罗斯福新政

    C. 中国改革开放

    D. 二战后苏联改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中国古代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等说法,在二战初期,西方某些“智者”正式验证了中国的这些古老的说法,他们做出了很多可笑的历史表演。下列史实不属于此类的是(    )

    A. 德国突袭波兰后,英法宣而不战,坐视波兰灭亡

    B. 日本大举侵略中国,美国没有出面进行干预

    C. 英国遭到德国猛烈轰炸

    D. 联合国的成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92年,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中说:“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材料中“某种暂时复辟”是指(    )

    A.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 斯大林模式全面推行

    C. 两极格局的瓦解   D.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分别是哪两个历史事件的见证?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两个事件在世界历史上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向西;世界,向东

    1978年4月,中央派出赴西欧五国(法国、瑞士、比利时、丹麦、西德)考察团。

    欧洲经济的自动化、现代化、高效率,令西欧五国考察团成员震撼:西德年产5 000万吨的露天煤矿用2 000工人,而中国要16万工人;瑞士一个装机容量2.5万千瓦的水电站职工12人,我国同类水电站职工却有298人;法国戴高乐机场一分钟起落一架飞机,北京国际机场半小时起落一架,还搞得手忙脚乱……

    同时考察团从各国殷勤礼遇中,察觉到他们投资中国的浓厚兴趣:西德北威州州长提出,如中国需要投资50亿美元,可以马上定下来,要用200亿美元,谈判一小时就可以签字;考察团还没有回来,法国银行的董事长就到北京提出了25亿美元的贷款计划……从经济上看,1974年石油危机后,西欧各国急于为经济发展找出路。

    (1)据材料说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原因。

    (2)结合以上材料以及所学知识,指出西欧急于“向东”的直接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说说“中国向西,世界向东”的历史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探究问题。

    材料一 日本曾经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两次打断和干扰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第一次是从19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迈向现代化的门槛,日本迫切需要通过挑衅的战争来打断中国现代化的尝试。日本的军事冒险取得了成功,中国丢失了土地,赔尽了国库里的白银(两万万两),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成就被活生生地扼杀。一次是1927年到1937年这段时期,当时的国民政府抓住了10年时间,让中国的民族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日本陆军部的阴谋家深恐中国发展起来重新强盛,于是尽一切机会挑衅中国,并最终发动了侵华战争。

    材料二 1979年以来,中国经过28年持之以恒、韬光养晦、专注地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极大提高,中国经济和中国民众的动力和内在能量被彻底地调动了起来,中国经济以自己运行的规律势不可挡地在发展,而正是中国这样迅猛的发展让日本的极右翼势力坐卧不安,中国在短时间里夺去了日本在国际上的光环和日本在全球各地的经济影响力。2010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被中国超过,失去了连续保持40余年“世界第二”的地位。致使日本极右翼势力毫不掩饰地在国内讨论应当如何阻挠中国迅速崛起,甚至主张不惜与中国一战,其险恶用心在于第三次打断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涛《中国崛起策》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史上两次现代化发展进程为日本阻断的国际、国内背景有哪些。 (2)材料二认为,日本当前右翼势力为再一次打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遏制中国的迅速崛起,不惜再与中国一战,你是否认同这一看法?试结合上述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