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5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 1 题,语言应用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5 题
  1.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中国素食传统的国学蕴涵

    王汐朋

     素食在中国有深厚的传统。《墨子》记载:“古之民未知为饮食时,素食而分处”,清人孙诒让注:“素食,谓食草木”。素食又称“蔬食”,《礼记》曰:“山林薮泽,有能取蔬食”,东汉郑玄注:“草木之实为蔬食”。素食自古以来是中华文明的饮食传统,中国以及整个东亚,饮食皆以谷物和蔬菜为主,与西方以肉为主的饮食习惯是不同的。舌尖之上是对美的品味,舌尖之下是文化精神的倾向。中国古代素食传统有着深厚的国学蕴涵,饱含着动物关怀精神,包括爱惜、同情和敬畏。其中敬畏之心,是相对于现代动物伦理所独有的精神特质。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将动物视为生活资源,但怀爱惜之情有节制地取用,是古代中国关怀动物的主流思想。熟知的典故,如成汤“网开一面,德至禽兽”、子曰“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等,主张有节制地捕猎动物。爱惜动物是“仁心”的发露,为政者以爱惜动物作为施行仁政的表态,在后世已成中国政治传统。动物生态伦理的政治化,是古代中国生态伦理的重要特征。

    从人类认识的进程来看,在认识到万物与我是有区别的截然两物之后,再认识到万物与我的本原一体,是更深刻的认识。古代中国早有“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庄子·天下》)的哲学命题。对动物的恻隐之心,是在思维深处对“浑然与物同体”的默会体认。只有默会了鸟兽的疼痛恐惧与我的疼痛恐惧是同一个疼痛恐惧,鸟兽的生命与我的生命是同一个生命,“视天下无一物非我”,方才会有发自情感深处的呼应。在此意义上,同情是一种超越语言的直接认知,这在中国哲学中称为“良知”,即一种不假思索的善意。

     早期中国对动物的道德化,不唯赋予各种动物以特定德性,亦将动物纳入一个道德谱系中,是一种深层次的宇宙图景的精神化。《大戴礼记》中有一个本体意味的万物谱系:一般动物(毛羽介鳞)和人同处于自然世界,麟凤龟龙等祥瑞动物(简称四灵)与圣人处于更高的神圣世界;平行的双层世界又有垂直的投射关系,四灵是动物之精,圣人是人之精。在哲学意义上,四灵象征从一般动物抽象出的超越的德性实体,圣人表示从人抽象出的超越的完善人格。《春秋繁露》还记叙了四灵出没的条件:为政者若爱惜、恩惠动物时,四灵便作为令人崇敬的祥瑞象征而出现;若残酷对待动物时,四灵便会隐退,并出现令人畏惧的自然灾难。在此意义上,敬畏四灵和爱惜动物不是对两种对象的截然不同的态度,而是内外贯通的关怀:对动物的爱惜,就是对四灵的敬畏;怀敬畏之心去施行爱惜,以爱惜之举来表达敬畏。

    现代学界的动物关怀思想,大致有“动物权利说”和“动物福利说”两种。动物权利说主张,动物有其不可替代的固有价值,应平等的考量而不应取用;动物福利说不反对取用动物,但人类有义务使动物避免痛苦并造就其康乐生活。以古代中国对于动物的同情、爱惜和敬畏这三重伦理维度来观照,动物权利说的动机与同情之义相当,动物福利说的动机与爱惜之义相当。目前,源于西方的动物伦理学,始终在不懈地致力于、也局限于这两种意义上的论述,而以敬畏之心对待动物的态度是不见的。敬畏是古代中国独有的动物关怀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素食自古以来是中华文明的饮食传统,从《墨子》和《礼记》的记载中证明了这一点。

    B. 不同的饮食习惯反映的是不同的文化精神倾向,中国及东南亚都以谷物和蔬菜为食物,而西方则以肉为食物。

    C. 中国古代古代素食中包含着动物关怀精神,包含着对动物的爱惜、同情、敬畏,这其中有着深刻的国学蕴含。

    D. 古代中国关怀动物,爱惜动物资源,为政者“仁心”发露,以此作为施行仁政的表态,将动物生态伦理化。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人类与万物的关系,人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深化的过程,首先认识到两者的截然不同,然后才认识到两者的本原一体。

    B. 人类对动物的同情出自思维深处的默会体认,它是一种超越语言的、不假思索的直接认知,中国哲学中将它称作“良知”。

    C. 只要默会体认到动物与人类“浑然同体”,具有同样的感受,生命同等重要,就会对动物产生发自情感深处的恻隐之心。

    D. 人类不仅给各种动物赋予特定的道德品性,而且将动物纳入一个道德谱系之中,这是早期中国对动物道德化的一个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代典籍中有一个本体意味的万物谱系:一般动物和人处于自然世界,四灵与圣人处于神圣世界,四灵象征超越的德性实体,圣人表示超越的完善人格。

    B. 由于四灵的出没能反映出为政者对待动物的态度并出现自然灾害,因此,人类对四灵怀有敬畏之心,而敬畏四灵和爱惜动物是内外贯通的关怀。

    C. “动物权利说”主张动物与人类拥有平等的权利,人类不应取用动物;“动物福利说”不反对人类可以取用动物,但不应造成其痛苦,要使其康乐生活。

    D. 源于西方的动物伦理学与中国古代动物伦理学比较,就动物关怀精神而言,两者内涵基本相同,但前者有局限,缺少对动物的敬畏之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父亲和那道坡

    宋向阳

    秋生的家在柳河村最北头的山根下,绕过一道胳膊肘子弯儿的土坡,才能过去。

    秋生开着新买的轿车回家,道窄,只好停在十米外的巷口。他怕车子被刮蹭,一个劲朝那边望。你对车倒挺上心啊。父亲徐老套在饭桌上叨咕着,还用稀奇古怪的目光扫他。秋生低声地解释道:我三年的工资都花在车上了,那道坡忒堵。

    秋生两口子一走就是两个多月,隔三差五往回打个电话。一次,隔壁的小东把一包羊肉送到了他家。小东说:叔啊,看看你儿子多孝顺啊。徐老套的脸上像结了霜,瞅都不瞅一眼。

    小东走后,媳妇问老套:你绷着脸给谁看呢?不识抬举。

    徐老套愤愤地说:他徐秋生是在救济困难户吗?连个面都不照,好大的架子啊。

    媳妇叹了口气,说:谁让你找个猫不拉屎的地方盖房,拐弯抹角连个车都不得放。

    徐老套大步来到院外,望着那道十多米长、五米多高的土坡,使劲哼了一声。他蹲在那儿,点着一根旱烟,猛地吸了几口,脸蛋憋得像下蛋的母鸡。

    徐老套去集上买了几把镐锹,还叫人焊了一个铁斗子的推车。除了下地,他把很多时间都用在了修路上。

    日头还没升起,徐老套就站在了土坡下,挥着大镐刨。土质很硬,他一镐下去,便击出一颗颗金星来。徐老套拿出了年轻时开大山的劲头,抡圆膀子干着。汗水很快浸透衣服,紧紧贴在了他的身上。媳妇看着心疼,帮他往车子里装土。

    徐老套一把夺过铁锹说:去,这事儿不用你管。

    媳妇说:你悠着点,别累坏了。

    徐老套嘴里应着,却不歇手。媳妇给他沏了一壶浓茶,端了出来。徐老套嗓眼里发干,放下家什坐在了凳子上。他喝着茶,眼前浮现出儿子小时候在土坡前和他捉迷藏的影子,心里不禁七上八下。

    胳膊肘弯儿的土坡一天天变小着,徐老套手上的老茧一天天变厚着。累的时候,他都会朝远处望一会儿。他想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可是却一次次失望。媳妇劝他找几个帮工,他却说啥也不答应。

    这天,徐老套正在门口忙着。村书记大成走了过来,喊道:老套哥,你儿子给你捎钱来了。徐老套没有抬头,仍然在干活。大成说:都啥年头了,你还想当愚公啊。徐老套这才停手,冲他干笑一下。大成把钱递了过来,说:上午我在城里遇到秋生,他让我给你们。徐老套一把拨开大成的胳膊,说:这钱我不要,你退给他吧。

    亲儿子的钱,不要白不要。大成说。

    徐老套哼了一声,说:徐秋生凭啥不自己回来?他不认识柳河村的路吗?

    大成说:可能,他有点忙吧?

    徐老套说:一个小科长比县长还忙吗?

    媳妇见他九头牛拉不回来的样子,便从大成手里接过了钱。徐老套瞪了她一眼,说:这钱你自己花吧,我一分不沾。媳妇用手点了点他,回屋里给大成去找烟卷。

    我让你堵!我让你堵!徐老套举起大镐,用力地朝土坡刨了下去······

    三个月后,秋生两口子还没有回来。一天,他突然接到家里的电话。母亲在那头颤巍巍地说:儿啊,你快回来,你爹······病得可不轻啊。没等秋生说话,母亲就嗖地放下电话,任凭秋生怎么回拨,都没人接。秋生吓出一身冷汗,带着媳妇急急忙忙撵了回来。他的眼里冒着火,把车开到家门口没等停稳,就跑进屋去。可是,父亲却满面红光地坐在炕头,没有一丝病意。他疑惑地瞅着母亲说:妈······

    徐老套笑眯眯地说:儿子,你的车放哪儿了?

    秋生眨巴眨巴眼睛,说:就放门口了。

    徐老套拽住儿子的手说:那道坡还有吗?

    秋生的呼吸顿时急促起来,泪水在眼里打起了转转。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母亲担心父亲身体,也牵挂着外出的儿子,为此他编造了父亲“病重”的谎言,诱使儿子回家,终于使父子和好如初。

    B.小说用“胳膊肘子弯儿”来比喻“十米多长、五米多高的土坡”,生动形象的写出土坡虽小却陡的特点,正是这道土坡阻碍了父子的情感交流。

    C.邻居小东、村书记大成与文中父亲的交谈,不仅补充了有关人物信息,从侧面丰富了人物形象,而且推动了情节波澜叠起,使得小说摇曳多姿。

    D.小说写新农村变化中父子情感故事,语言质朴而不失生动,如“忒”“猫不拉屎”“嗖”“撵”等词句的运用,贴着人物而写,极具农村气息。

    (2)小说开头,两次写到父亲徐老套的神色,暗示了他怎么样的心理?作者如此安排情节有何作用?

    (3)对于小说结尾“秋生的呼吸顿时急促起来,泪水在眼里打起了转转”,有人认为是画龙点睛,也有人认为是画蛇添足。请结合文本从人物塑造、情节发展和主旨表达三个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本报评论(评论员钟声)】韩国企业乐天集团近日同意就“萨德”反导系统部署用地与韩国军方签署协议,意味看主动挤入东北亚战略博弈的复杂局面。不少抗议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韩国民众对此表示极大愤怒。但是,韩国一些媒体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本国民意上,更没有顾及本国及地区安全的大局,而是忙不迭地揣测中国是否“封杀”乐天。他们心里装着鬼,所以心很慌。其实他们很清楚,中国人民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

    众所周知,美韩推进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严重破坏地区战略平衡,严重损害包括中国在内的本地区有关国家的战略安全利益,不利于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安全利益关乎一国根本。韩方一方面破坏邻国的安全利益,另一方面还指望同邻国正常做生意,这样的如意算盘怎么可能打出名堂?在整个国际关系史上都找不出先例。

    中国欢迎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依法保障有关企业在华合法权益,这是一贯的政策立场。然而,外国企业在华经营成功与否,最终却要由中国的市场和中国的消费者来决定。乐天集团主动选择配合“萨德”部署,就是把韩国政府往损害邻国战略安全利益、恶化地区局势的错误方向推,就是一心一意要为自己的错误讨一颗苦果吃。相应而来的结果已经显现出来,中国消费者自发地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乐天做出坚决回应,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显然,乐天给“萨德”入韩铺路的决定,是典型的误国之举。此举不仅无助于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还制造了新的冲突点,令整个半岛局势进一步恶化。况且,绑上美国反导“战车”的韩国,很多事情将由不得自己做主了。一旦爆发激烈冲突,韩国不可能不受重创。

    韩国媒体现在用“坐立不安”“战战兢兢”来形容乐天当下的心境,恐怕一方面是看准了乐天在中国规模达8万亿韩元的各种项目和业务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也明白韩国的“苦日子”将随之而来。去年7月美韩决定在韩国部署“萨德”以来,中韩合作的民意基础明显受到了损害,中韩不仅政治关系遇冷,而且经贸、人文等各领域交往也受到了影响。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韩国继续执意推进“萨德”部署,两国间各领域合作势将遭遇更大困难。

    中国反对在韩部署“萨德”系统的意志是坚定的,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安全利益也不会有丝毫含糊。韩国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否则注定要为此承担责任。(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03月04日)

    材料二

    【本报记者 倪浩 魏辉】“中韩经贸关系倒退10年是有可能的”,辽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表示,在涉及国家重大利益问题上中国不会让步。如果韩国继续一意孤行,结果只能是作茧自缚。2016年韩国经济受到国际市场波动和国内政治动荡双重打击,呈现严重低迷状态。寻求与中国合作,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但“萨德”入韩,引发中韩关系大倒退。10年前的2006年中韩双边留易额是1300亿美元。如果韩国不改弦更张,中韩经贸关系肯定受损,甚至会出现“硬着陆”。也就是说,减少1000亿美元是很有可能的,那就是“一夜之间回到10年前”。(选自环球网2017年03月04日)

    材料三

    【湖北日报讯】韩国民众与民间组织分别在韩国国会以及乐天百货商场门前举行示威,抗议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要求乐天集团拒绝提供部署“萨德”用地。

    参加示威的金泉市民对策委员会共同委员长刘先喆说,“萨德”系统不能保护韩国安全,部署“萨德”只会使韩国成为半岛“火药桶”和冲突“前沿”。“这是‘假安保’,真的安保政策应该是通过六方会谈要求朝鲜弃核。”

    刘先喆认为,乐天集团这次是否提供“萨德”用地,将成为判断其是否真正属于国民企业的标准。“如果乐天屈服于韩国国防部的压力,将犯下卖国罪行,乐天应该做出明智的决定。”(选自《湖北日报》2017年02月23日)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三者关注的都是当下“萨德入韩”的问题,都对其持反对的态度,而且都认为此次“萨德入韩”将会对韩国经济造成很大的冲击。

    B.利料一认为此次“萨德入韩”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韩国的一些媒体妄意揣测中国会不会封杀“乐天”,从而没有注意本国民意。

    C.相比于材料二与材料三的消息报道,材料一虽然属于新闻评论,但是对“萨德入韩”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同样具有新闻价值。

    D.三者都对“萨德入韩”问题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分析报道,并且均暗示读者,对该事件的妥善解决要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2)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A.三段材料来源不一,有党报,有网媒,但都选择了在“萨德入韩”这一时期发布相关新闻,说明三者都注重新闻的时效性。

    B.相对而言,《人民日报》的观点更有可信度,材判二和材料三仅仅代表个人的观点,因此它们违背了新闻客观性的原则。

    C.对于“萨德入韩”一事,材料三选择的采访对象是韩国人,由此可以看出它和其他两则材料有不同的感情倾向与政治立场。

    D.三家媒体发布关于“萨德入韩”的新闻的背后,是国家对于“萨德入韩”问题的看法。可见,三者部是国家的喉舌,服务于民。

    E.为了适应不同的读者需求,三家媒体在用词和修饰风格上有各自的考虑,相比之下,《人民日报》的风格义正辞严,更为恰当。

    (3)根据上述材料,请从不同的角度谈谈此次“萨德入韩”对韩国有哪些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网络空间拟态防御理论与方法是全人类共同财富,中国科学家愿意将此技术与世界分享,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

    B世界旅游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国际旅游需求在2016年前9个月继续保持强烈增长态势,亚太地区继续引领世界旅游增长。

    C怀着一颗敬畏的心真帮实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脱贫的目标才能更好实现,也才能给整个社会注入更多的正能量。

    D很多“互联网+”垃圾处理企业主要针对的是废品的回收,并不涉及厨房垃圾和其它垃圾,并不能说解决真正的垃圾分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节能、低碳技术的应用最大不同在于改变了以往环境的末端治理思路,____转向了污染源头的具体防控,在节约能源、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前提下,____又减少了大气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我国以化石能源为主导的能源结构在短期内不会被改变,_____颠覆性的化石能源节能、低碳的技术____解决我国一系列重大的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难题的根本出路。____快速、大面积地推广节能、提高能效的颠覆性低碳创新技术,____真正从源头上彻底减少我国在化石能源使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A. 因此   而且     /    是    如果     就

    B. 从而   同时   唯有   才是    /      才

    C. 于是   从而   只有    /    要是    那么

    D. 所以   并且   只要   就能   假如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天馥,字湘北,河南永城人。先世在明初以军功得世袭庐州卫指挥佥事,家合肥。有族子占永城卫①籍,天馥以其籍举乡试。顺治十五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博闻约取,究心经世之学,名藉甚。累擢内阁学士,充经筵讲官。每侍直,有所见,悉陈无隐,圣祖器之。康熙十九年夏,旱,命偕大学士明珠会三法司虑囚,有矜疑者,悉从末减。寻擢户部侍郎,调吏部。杜绝苞苴,严峻一无所私,铨政称平。二十七年,迁工部尚书。河道总督靳辅议筑高家堰重堤,束水出清口,停濬②海口;于成龙主疏濬下河。上召二人诣京师入对,仍各持一说,下廷臣详议,天馥谓下河海口当濬,高家堰重堤宜停筑,上然之。历刑、兵、吏诸部。

    三十一年,拜武英殿大学士。上曰:“机务重任,不可用喜事人。天馥老成清慎,学行俱优,朕知其必不生事。”三十二年,以母忧回籍,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三十四年,服将阕,起故官,入阁视事。上亲征厄鲁特,平定朔漠,兵革甫息,天馥务以清静和平,与民休息。尝谓:“变法不如守法。奉行成宪,不失尺寸,乃所以报也。”三十八年,卒,谥文定。

    天馥在位,留意人才,尝应诏举彭鹏、陆陇其、邵嗣尧,卒为名臣。为学士时,冬月虑囚,有知县李方广坐当死,天馥言其有才,得缓决,寻以赦免。刑部囚多瘐毙,为庀屋材,多为之所,别罪之轻重以居,活者尤众。事亲孝,居丧庐墓,有双白燕飞至,不去,人名其居为白燕庐。子孚青,进士,官编修。父丧归,不复出。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五十四》)

    【注】①[卫]古代九畿之一。为各级诸侯的领地及外族所居之地。

    ②[濬]同“浚”,深挖河道使水疏通。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B. 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C. 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D. 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乡试:文中“举乡试”即为参加乡试并考中为举人。乡试为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清两代每三年举行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中试者称为“举人”。

    B. 康熙: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封建王朝新皇帝登基一般都要更改年号,皇帝只有一个年号,因此往往用年号来代指帝王。

    C. 大学士:古代官名,明清时期为辅助丞相的高级秘书官,当时流行的中堂一称,一般是指大学士或首辅大学士。

    D. 服阙:古人在朝中作官,若遇父母去世,一般应该回家守孝服丧三年,称之为“丁忧”。待守丧期满,除去孝服,才可重新出来做官,叫做“服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天馥学识渊博,深受器重。曾担任给皇帝讲经的经筵讲官,在刑、户、吏、工、兵等要害部门都任过职,后又被任命为武英殿大学士。

    B. 李天馥爱护百姓。主张战乱之后应该清静无为,休养生息,甚至想方设法改善罪囚的服刑条件,而他“奉行成宪,不失尺寸”的主张不免有保守僵化之嫌。

    C. 李天馥事亲至孝。在母亲去世时回乡服丧,筑草庐守墓时有一双白燕飞来,因此其居室被称为“白燕堂”。

    D. 李天馥善于发现人才,也非常爱惜人才。他举荐的人,后来都成为一代名臣;对犯罪而有才的知县李某,他为之说情,使其得以免于死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亲征厄鲁特,平定朔漠,兵革甫息,天馥务以清静和平,与民休息。

    (2)刑部囚多瘐毙,为庀屋材,多为之所,别罪之轻重以居,活者尤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蝶恋花·豆蔻梢头春色浅

    谢逸

    豆蔻梢头春色浅。新试纱衣,拂袖东风软。红日三竿帘幕卷。画楼影里双飞燕。

    拢鬓步摇青玉碾。缺样花枝,叶叶蜂儿颤。独倚阑干凝望远。一川烟草平如剪。

    【注释】

    ①豆蔻:植物名,春日开花。诗词中常用以比喻少女。

    ②步摇:古代妇女首饰。以下三句皆写妇女的首饰。

    ③烟草:形容草色如烟。

    1.下列对诗歌的内容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开篇“豆蔻梢头春色浅”,巧妙地隐括了杜牧《赠别》诗中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既明写春色尚浅的初春时节,又暗指正值豆蔻年华的少女。

    B. 第三句写和缓的春风徐徐拂动着薄薄纱衣的长袖,从服饰的描写中,使人想见少女楚楚动人的身姿。

    C. 上片结尾一句,写生机勃勃的春燕楼阴中比翼双飞,轻盈自,这情景不由得触动了少女的情怀。

    D. 结尾一句写女主人公所盼望的人终于出现,视野远处,只有“一川烟草平如剪”。

    E. 此词以委婉含蓄的笔调,写女子面对春天的美丽景色,盛装打扮,倚栏眺远的喜悦之情。

    2.与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相比,两首词结尾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刘裕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共 1 题
  1. 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1)在这次年终职工演讲比赛中,来自机关单位的选手个个巧舌如簧,表现出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2)朋友之间相处久了,能够彼此以晶莹剔透的内心展示给对方,坦荡真诚,不因一点小事而相互计较,方可为挚友。

    (3)忧愤出诗人,蚌病成珠,这样的规律在古代诗人的身上屡见不鲜,不得志的杜甫、成为亡国之君的李煜等等不一而足。

    (4)作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公共知识分子,应该在事件中积极发声,而不是放马后炮,尘埃落定之后才来所谓专家评论。

    (5)在就职仪式上,新当选的经理的一番高谈弘论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构建了宏伟的蓝图,引发了一片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6)旧时代的凄风苦雨和战争的血火考验,铸就了老一辈革命家始终不渝的理想信念。反观我们,和平与安逸好像消解了我们的精神“钙质”

    A. (1)(2) (3)   B. (1) (2) (5)   C. (3) (4) (6)   D. (4) (5) (6)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古代诗人在创作时,大多是因感情需要选择词牌,按照词牌决定韵脚。___,对词的情感基调影响较大。一般来说,___,越容易表现激昂之情;韵字的开口度小,音阻越大者,则易与凄婉之情吻合。平声韵合于慷慨之意,___。我们在朗读、吟诵时,要充分尊重词的音韵搭配规律,注意字音所蕴含的感情色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这张图片反映出的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请写出该图片组成要素及寓意,并提出两条解决问题的建议,不超过120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最近,漫画《说翻就翻》在媒体上骤然火爆,引发人们对“友谊” 的热议。班会课上,同学们就此展开了讨论。有人说,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其实是缺少理解和宽容;有人说,在大是大非面前,为坚持原则,该翻就翻;还有人说,要想友谊的小船不翻,还需要有共同的爱好和追求。

    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结合材料内容表明你的态度及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