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8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名句名篇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8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8 题
  1. 下列各项中加横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吟/嵯      伛/佝      瘠/日西山

    B.曲/缱      新/眉      纣/命运多

    C.珠/泄      湖/淡      绳/尘不染

    D.愧/福      水/趿拉      奢/望风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妨碍   功夫片   钟灵毓秀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B.梳妆   吊胃口   瞠目结舌   文武之道,一张一驰

    C.辐射   入场券   循章摘句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D.蜚然   直辖市   秘而不宣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面对巍巍大山,风静静地吹来。在此,我获得了歇息——心灵上的愉悦,精神上的回归。洪应明在《菜根谭》里说:“帘拢高敞,看青山绿水吞吐云烟,识乾冲自在;竹树扶疏,任乳燕鸣鸠送迎时序,知物我两忘。”       有这意思。

    明月山透出一股不谙世事的       和懵懂,不似其他许多地方,身心承载着太多太重的东西,它对每一个上山的人来说是平等的,轻松的。你可默默享受它,它也不会过多留意你的身份,于是,这里就少了前人、古人、名人、大人们的阴影,唯此,才      

    (选自冯艺《冬日在明月山中》,有改动)

    A.固然  清纯  敝帚自珍

    B.果然  清新  敝帚自珍

    C.果然  清纯  弥足珍贵

    D.固然  清新  弥足珍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雾霾天气的形成既有气象条件的影响,也与大气污染物排放增加有关,为减少雾霾,政府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大气环境治理和保护。

    B.据苏州市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剧装戏具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李荣森调研统计,剧装制作总成本的60%来自刺绣。

    C.观众看重的是春晚体现的一种仪式感,而导演组过度保密的背后,还是艺术自信心不足的一种表现。

    D.与传统的纸质出版物相比,数字化电子出版物具有存储量大、检索便捷、便于保存、成本低廉等优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   )

    理学家为什么崇古抑律?      古体与律体之辨跟诗歌史联系起来,就是古体的典范——汉魏晋诗与律体的典范——唐诗之辨。

    ①那么,为什么讲求声律、对偶等形式技巧就是品格低呢?

    ②他们认为,诗歌的审美方面、形式技巧方面对于人的道德修养没有正面的价值。

    ③以这种价值观去看诗歌的体裁样式,古体诗就高于律诗。

    ④既然诗歌的审美方面没有价值,本来可以不讲,但是如果要进入到诗歌领域去谈诗的话,那么,形式方面人为的工巧因素越多,其价值就越低。

    ⑤抛开诗歌的内容不论,单从形式上看,近体诗要讲求声律、对偶等,这些讲求在理学家看来,是其在品格上低于古体诗的重要原因。

    A.⑤①②④③    B.②⑤①④③

    C.②③⑤①④     D.⑤②①④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加横线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予更欲一北(窥视)               抗辞慷慨(意气激昂)

    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罪状)          穷饿无聊(无所事事)

    B.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愚钝)   先人所言,罪莫大焉(堕落)

    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阻塞) 太史公仍父子相纂其职(沿袭)

    C.诛五人(追究)                  颜色不少变(脸色)

    不敢复有株治(株连惩治)             五人之死(对比,比照)

    D.例送死(危险)                  予志焉(思念,同情)

    而仆之(鞭打)                 以其所为(表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文言句式分组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②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

    ③请罪于母,母不许

    ④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⑤死生,昼夜事也

    ⑥激昂大义

    ⑦骑数千过其门

    ⑧而今安在哉?

    A.①⑤/②⑧/③④/⑥/⑦

    B.①⑥/②/③④⑧/⑤/⑦

    C.①⑥/②⑧/③④/⑤/⑦

    D.①③/②⑧/④⑤/⑥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     )

    A.碧桃献岁宜家受福   花甲逢春获寿延年

    B.为学有宗古稀成庆   诲人无倦恩重及门

    C.乐道安贫音容宛在   因材施教手泽犹存

    D.执掌教坛垂七十载   栽培桃李满三千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B.颔联以“倾”、“涨”夸张地抒发了作者的哀痛之情。

    C.颈联“雪”与“朱”相对,暗示全诗的感情是对过早衰老的感叹。

    D.尾联写出了作者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李南楼行状   归有光

    李府君讳玉,字廷佩,号南楼,娶杜氏,生一子,曰宪卿,乡进士。卒于嘉靖乙未月日,享年五十。宪卿卜以卒之年月日,葬于新阡。先期,衰绖踵门而告余曰:“不肖不敢没先君之行,将欲稍加撰,求铭于里之长者。见吾子习太史公之书,愿假手于子,吾子弗吾拒也。将为子言其,子其文之。”余唯唯,不敢辞。

    宪卿呜咽流涕泣曰:“先祖生四子,先君最少。赘城中杜氏。学书,不就,为县掾,亡何,谢去。家居垂三十年,专以不肖为念。延致师友,惟力所及。见邑中豪俊与俱,即大喜。即不肖所与游稍不胜,终不怿。不肖素孱弱多病,心独怜之,而口不言。为人忠实无他肠。与人交,洞见底里,审取重诺,尤好面折人过。先祖考妣居伯父所,时时徒走出城,往之。或舆迎至家。比其没也,敛葬之具,靡不悉心营办。所授田宅,尽以与诸父,曰:‘生,吾不得尽其养;没,吾何忍受其产耶?且诸兄贫,亦自应得耳。’今年春,忽病作,意颇自危。而不肖尚阻水清源,未即归也。心悬,谓:‘吾子未至,病未即愈,旦暮见吾子来,吾念已慰,病当去五六矣。’因是令遍访医药,不至为痼疾也,五月十日,不肖方抵家,色已非旧岁人矣。 亟往郡中谒医,已不可起矣。先君以不肖之故,聊欲营树产业,俾不肖无所顾于衣食,迄不自暇逸。今日不肖获上进,冀少息肩,而背弃矣。呜呼!吾与子言若是者,吾悲而弗详也。”

    余闻而伤之。余始与宪卿游,见其丰仪俊清,衣裳整洁,皎然不染尘埃。时相过从,谈笑竟日,醴膳丰嘉,不索而,宪卿一无所经意。乃知府君所以纵其子游学如此。宪卿以去,岁发解南都,府君及见其成,亦足慰矣。余恶夫世之撰事者弗核,故弗敢损益于宪卿之言,俾铭者考焉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欲稍加撰          次:编纂

    B.将为子言其          略:概况

    C.时时徒走出城,往省之     省:探望

    D.醴膳丰嘉,不索而      具:齐全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愿假手子            激义而死焉者也

    B.见邑中豪俊俱         嬴而不助五国也

    C.尽与诸父            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为天下仪表

    D.冀少息肩,背弃矣       人非生知之者,孰能无惑

    3.把下列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与人交,洞见底里,审取重诺,尤好面折人过。

    (2)余恶夫世之撰事者弗核,故弗敢损益于宪卿之言,俾铭者考焉。

    (3)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 ____________,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②句有可削,____________;字不得减,乃知其密。(刘勰《文心雕龙》)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张溥《五人墓碑记》)

    ④亦以明死生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溥《五人墓碑记》)

    ⑤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____________,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 (张溥《五人墓碑记》)

    ⑥博学而笃志, ____________ ,仁在其中矣。(《论语》)

    ⑦位卑未敢忘忧国, ____________ 。(陆游《病起抒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田埂上的精神

    张佐香

    ①麦子把田野的纽扣一粒一粒扣齐。但是,有一粒麦子被人们遗忘了,落在了田埂上,像一只浇了水后丢在堤上的桶。

    ②秋天继续深入。在清寒的晨气中,秋天的阳光抹在田野上,也抹在这一粒麦子上。它穿透土壤的黑暗,长出如针的小苗。来地里除草施肥的人们,自远方踏步而来,这一株麦苗兴奋地在微风中晃动着绿色的身子,似蝴蝶抖动金色的翅膀。然而,没有人在走近它时停下来,甚至没有闲暇望它一眼。因为田野里有大片的麦子,在等待着他们。

    ③本来它也应该生长在平整如砖的麦地呀!那儿有着它许许多多的兄妹,它们被调理得丰腴而肥硕。远远望去,它们宏大而又壮观。它们手挽手一起生长,一起成熟,一起走进农家的粮仓,与那些农民一起体验丰收的喜悦。田埂上只有一株孤零零的麦子,一株长错了地方的麦子。它很无奈。

    ④尽管这株麦子非常纤弱,但它长得非常卖力。它比田地里任何一株麦子都活得用力;它不想放弃自己生长的权利;它甚至还想用它那一片特别的绿,来引起人们的关注,从而获取生长所必需的元素。它大声地对每一位从它身边经过的人呐喊:“你们睁大眼睛瞧瞧!我不是一棵小草,我是麦子,我是一株麦子啊!”但是,没有人理会它。例外的一天,有个人偶然歇息时坐在它身边的田埂上,抽了一根烟,扔下烟蒂时瞅了它一眼,这时才突然记起来似的说:“噢,这儿还有一株麦子!”这时,麦子为有人记起它而高兴,它显得异常兴奋,甚至还有意地直了下它的身子,以便能让人看到它健康向上的样子。它不愿意让人笑话它,或者可怜它。那人只留下了些烟灰,拍了拍沾在裤子上的泥土,走了,就不再有踪影。

    ⑤这一株麦子已彻底为人们所遗忘,偶尔有小鸟落在它的身边,望着这深秋的大地一动不动。风吹,雨淋,日晒,它在孤独寂寞和无望中艰难地生长。它必须要生长,因为它是一粒落进泥土获得生命的麦子。它的存在属于大地,还有白云和高空飞翔的鸟儿,以及美好的黎明和黄昏。太阳格外地偏爱它,总是用暖暖的光芒映照着它的身子。

    ⑥尽管它是一株长在田埂上的麦子,被人们忽略,但它依然挚爱着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它能体会到他们泥一脚水一脚跋涉于齐膝的泥淖中的滋味;它能感受到他们担着百余斤的担子压在肩上走上三四里地的分量。抢收抢种的季节,他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顶着最毒的太阳,干着最繁重的活。他们受苦受累似乎是注定的。谁也没觉得不应该。想到此,它的身子一沉,似乎想把自己的根系伸进更深的土壤中,汲取更多的营养,使自己长得更健壮一些。

    ⑦冬去春来,它终于开始抽穗,并且呈现出金黄的颜色。当一位农人收割了无数麦子后,发现了它,欢喜得了不得,小心翼翼地割下这株麦子,把它捧在手心,喃喃地自言自语:“麦子,田埂上也能长出这么好的麦子,它承的是天惠呀!

    ⑧一颗明亮而智慧的种子,只要根植于泥土,它就能结出果实,正如这田埂上的一株麦子。它生长的是田埂上的精神。

    (选自《人民代表报》,有改动)

    1.第一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从全文结构来看,这一段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

    2.“麦子,田埂上也能长出这么好的麦子,它承的是天惠呀”,结合原文回答:田埂上为什么能长出这么好的麦子?

    3.用自己的话表述“田埂上的麦子”给了我们哪些人生启示。

    4.本文多处运用对比,请列举两例并探究其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打工族创造的无形资产

    陈耀明

    在四川、贵州等地的一些偏僻小镇上,很多小商店都挂着这样的牌子:“代办到东莞(长安、厚街)直通大巴,×日发车”、“代办到中山(经南海、顺德)直通车,×日入粤”……同时,这些小镇的店铺有不少打着“广式”招牌:“粤美发廊”、“穗雅时装店”、“深圳西饼屋”……

    由此不难发现打工大潮对内地的影响,沿海文化对内地的辐射。然而,“打工潮”的意义不仅于此。

    人口流动是由种种落差造成的。然而,当农村剩余劳动力莽撞地闯进城市之后,却在不自觉地缩小着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以及地区差别。这些从第一产业分离出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中国城市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提供了重要的劳动力积累。同时,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在城市实现了巨大的商品价值,为中国农村发展第一产业提供了重要的资本积累。

    以东莞为例,这里的打工仔打工妹去年汇往家乡的资金达86亿元,平均每天2300多万元。

    四川省(含当时的重庆市)去年收到出省打工族汇款202亿元,相当于全省全年的财政总收入。其中一些县的汇款数倍于全县的财政总收入。

    事实上,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从“打工潮”到“创业潮”的历史跨越也已经清楚地表明:沿海地区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不仅仅是解决了几百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也不仅仅是寄回了几百亿劳务收入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中西部地区未来的发展培养了一代人!

    中国目前有流动人口8000万,其中青年人口为6000万,平均年龄是23.4岁。从这个意义上讲,“打工潮”堪称又一次“青年大迁徙”。

    中国的上一次青年大迁徙是发生在六七十年代的上山下乡运动,迁徙总规模为1800万人。

    然而,打工青年却比插队青年幸运得多,打工青年在发达的城市呼吸着商业文明的气息,感应着工业文明的熏陶,体验着竞争时代的冲击,接受着市场经济的洗礼。这几乎是每一位成功人士最基本的原始积累。

    四川人喜欢把珠江三角洲比作“中国市场经济学院”,他们根据打工的地点还分出“深圳分院”、“顺德分院”、“中山分院”……根据打工的工种又分出“电子专业”、“制衣专业”、“酒店管理专业”……

    湖南人把80年代南下的打工仔叫做“黄埔一期”,把90年代南下的打工仔叫做“黄埔二期”。

    贵州人认为“招工等于招生”,他们喜欢把外出的打工仔美其名曰“留粤生”、“留沪生”、“留京生”……

    四川省劳务开发办公室副主任沈亮认为:“打工仔返乡创业,意义并不在投资本身,他们带回了比投资更有价值的观念和技术,这是不可估量的‘无形资产’。”

    湖南省宁远县一位镇长则把打工仔称为“四有能人”,即:经商办厂有本钱,生产经营有技术,管理企业有经验,产品销售有门路。

    当一个打工仔从沿海地区返回故乡的时候,他已经不是原来那个土头土脑的山里娃了,而是见过世面的“城里人”。他所津津乐道的那些东西,就连乡里的干部也不大明白,什么配额、报关、CI、H股、MBA……他不但说话的声音变了,走路的姿势变了,重要的是他的脑壳变了!

    四川省委书记谢世杰同志对打工仔评价说:“打工仔从挣钱填肚子、攒钱盖房子,到投资办厂子,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变化。他们是四川未来加速发展的潜力所在。”

    的确,中国农村的巨变,也许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打工仔从“打工潮”到“创业潮”的大转变!

    “回归”是一次新的进军,当一个打工仔踌躇满志地带着资金、技术、信息,带着规划、设计、方案,从遥远的城市返回故乡的时候,他已经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起点上。

    昨天,他们依靠体力出来打工,只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家庭的命运!

    今天,他们依靠资本回去创业,则能改变家乡的命运、农村的命运!

    (节选自《农民工的新选择》,原载《华声报》)

    1.阅读全文,分点概括“打工潮”产生了哪些社会效应。

    2.文中四川、湖南、贵州等地对南下打工有各种各样的“美称”,如何理解这些“美称”?

    3.从文本看,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有什么新的变化?如何评价这种新变化?试结合文本、联系现实作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发展成长的最有力原则在于人的选择。(艾略特)

    人们常常以为拒绝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防卫,殊不知它更是一种主动的选择。(毕淑敏)

    越是主动的选择,对选择者来说就越不容易,因为他要为这选择的后果负全部的责任。(王小明)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