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25 题,中等难度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民法大全》对西方文明的影响被人认为不亚于《圣经》,其基本思想和原则已融入西方乃至世界各国。下列属于其影响的是(   )

    ①奠定了近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基础

    ②为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③是近代西方司法原则的主要源头

    ④它为近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有力武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曲笔,是历史编纂术语,古时指史官不据事直书,有意掩盖真相的记载。据考证,古代官修正史中,曲笔现象十分普遍。曲笔产生和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

    A.古代官僚政治的强大           B.修史者的素质与道德参差不齐

    C.儒家文化的影响             D.古代政权的专制和高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恩格斯说:“铁已在为人类服务……铁使更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开垦广阔的森林地区成为可能,它是历史上起过革命作用的各项原料中最后的和最重要的一种原料。”下列最能反映出铁的“革命作用”的是(  )

    A.促使了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     B.加速耕地的大规模开发

    C.促进了水利事业的发展       D.促使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有人在编撰“近代中国妇女生活与婚姻发展史”时,依次选取了:“五四”后10年间女性逃婚与婚姻自主权的争取——1920年的征婚广告——上海“摩登女郎”的形成。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女性思想的解放          B.社会政治运动的冲击

    C.商品经济和工业化的冲击     D.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30年6月,中共中央制定了以夺取武汉为中心的全国中心城市起义及红军攻打中心城市的计划,并发出了“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的号召。这属于(  )

    A.目光短浅的右倾思想       B.脱离实际的盲目行动

    C.符合国情的革命计划       D.革命探索中的谨慎策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励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反映了(  )

    A.清朝统治者重视洋务运动         B.爵位制度特殊时期有所变动

    C.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            D.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美国宪政历程》载:美国自立宪以来,先后经历了南北战争、世界大战、经济危机和水门事件等重大危机,但却没有因此出现独裁和专制暴政。据此分析,没有“出现独裁和专制暴政”主要取决于(    )

    A、两党轮番执政    B、总统政治素质高   

    C、全国人民的监督   D、分权制衡的体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61年3月,中央正式向全国下发《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第40条规定:“要保障社员个人所有的一切生活资料,包括房屋、家具、衣被、自行车、缝纫机等,和在银行、信用社的存款,永远归社员所有,任何人不得侵犯。”此项规定(   )。

    A.有助于克服平均主义    B.承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

    C.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    D.扭转了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在雅典,城邦公民大会召开期间,其常务委员会都会向公民大会提出陶片放逐提案。如果大会表决通过该提案,则于翌年2月或3月间实施放逐投票,得票最多的人即为当年放逐的人选,放逐期限为10年(或5年),被放逐者无权为自己辩护,须在10天内离开城邦。材料说明古代雅典(   )。

    A.维护了雅典人的民主权利         B.国家决策缺乏理性化  

    C.民主制度维护了社会公平公正      D.民主制度科学完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面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世界日益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B.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C.西欧、日本努力改善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D.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十月革命的亲历者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写到: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中的“愿望”应该是(   )。

    A.建立社会主义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B.推翻沙皇专制

    C. 获得“面包”与“和平”           D. 建立苏维埃共和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毛泽东说:“中国的封建社会延续了三千年左右,直到19世纪中叶这个社会的内部才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不包括(   )。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中国社会思想发生变化     D.中国面临的世界形势发生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53年6月5日,周恩来在外事工作会议上说:“两大阵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但当前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战争与和平、民主与反民主、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以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四个方面。我们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这表明新中国(   )。

    A.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敢于打破意识形态对外交工作的限制

    C.外交工作迎来宽松的环境

    D.外交工作在国际社会取得重大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其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对我国建国后某个时期的评价甚高:“从经济增长的数字看,……是相当成功的,国民收入年均增长8.9%……具有决定性加速作用”,但是这个成就也是有代价的,它使中国的供求关系由市场机制参与调节的基本平衡转变为国家按计划实行资源配置的“短缺经济”。这一时期指的是:(   )。

    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改革开放初期   D.中共十四大之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某乡村知识分子一则日记(部分):“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由此可见当时(   )。

    A. 作者对辛亥革命有抵触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广大乡村习俗没有变化                 D.作者对辛亥革命支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图是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            

    B.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

    C.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外来技术的传入

    D.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严格限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福州船政局是1866年左宗棠向清廷建议而设立的,由法国人日意格、德克卑主持建厂和造船,还雇佣几十名法国工匠。1869年造成的第一艘轮船“万年清”号下水。此材料表明(   )

    A.洋务运动得到了清政府的全力支持    

    B.船政局以维护清政府统治为初衷

    C.船政局打破了外国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

    D.船政局创办以后完全被外国人控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在一场有关“麦哲伦是否到过印度”的争论中,出现了以下四种观点。你认为结论和依据最匹配的是

    结论

    依据

    A

    到过

    1498年葡萄牙人已经开辟了从欧洲到印度的航线

    B

    到过

    1519~1522年麦哲伦的船队环球航行时途经印度

    C

    没有到过

    麦哲伦在船队到达印度前死于菲律宾

    D

    待考证

    在上述史实的基础上查阅麦哲伦在环球航行前的资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有人曾评价说:“人们通常说中国从此觉醒,这是中国第一次发现自己落后于若干国家。他们也认识到了必须打开国门,实现现代化。”促使“中国从此觉醒”的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中国曾有过海洋文明,但后来被淹没了,翻翻史书,除郑和外再没有航海家被史书立传。这种文化现象从文明史观的视角审视,源于(  )

    A.古代中国缺少开拓意识    B.受西方文明侵蚀的结果

    C.古代中国是农耕社会     D.“重农抑商”观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这里“汲取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分别指(      )

    A.精耕细作、平均主义        B.个体经营、集体经济

    C.精耕细作、按劳分配              D.小农经济、共同劳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据《礼记·月令>载:“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毋悖于时,毋或作为淫巧(新奇的物品),以荡上心。”《礼记·王制》中还说,如有人挟“奇技、奇器以疑众,杀。”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这种指导思想对手工业生产实践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扼杀了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     B.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无法扩大

    C.手工业产品的质量难以提高          D.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马克思认为:“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在经济方面形成完整的“世界史”的标志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多党合作制就好比一支交响乐队,各民主党派都是演奏师。大家公认:谱曲的就是共产党,并且是吸收了交响乐队各位乐师的意见才把乐章谱好的。”这段话表明了(     )

    ①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亲密的友党关系 

    ②在多党合作制中,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③各民主党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都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④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政治纲领虽然不同,却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合作的政治基础

    A.①③④      B. ①④      C. ②③     D.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954年宪法最先是中共中央起草,然后是北京500多名高级干部讨论,全国8000多人讨论,然后是三个月的全国人民讨论,最后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000多人又讨论。这表明(    )

    A.宪法由中国共产党制定    B.宪法的社会主义性质

    C.我国实行直接民主制度    D.宪法具有广泛的民主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22分)农村城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草市原来是乡村定期集市,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到宋代,其中一部分发展成为居民点,个别的上升为县、镇;而紧临州县城郭的草市,则发展成为新的商业市区。这类市区,居民稠密,商铺店肆林立,交易繁盛,与城郭以内的原有市区,并无区别。有的地方,甚至远远超过了城郭内的旧市区。这类草市,已经突破了原来乡村集市的涵义,成为州县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类草市,宋政府并不把它作为乡村的一部分,而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加以管理。宋神宗熙宁年间,全国各地乡村都编排保甲,按时教阅,而对“诸城外草市及镇市”虽也编排保甲,但不把它们“附入乡村都保”,亦不按时教阅,而是与城市坊郭户一样,受厢的管辖,而在没有厢制的州县,则直接受县的管辖,同乡村完且脱节。

    ——农业科技史话(上)

    (1)依据材料一,指出宋朝草市发展的表现。(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4分)

    材料二: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中叶,……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十分不均衡,有些地区,比如上海等沿海城市迅速扩张,另一些地区特别是内地则完全处在工业化的进程之外。总之,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缓慢。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中叶,我国内地城市化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简述城市化发展缓慢对民主革命产生的主要影响。(8分)

    材料三 1949~2013年新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3分)2014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中法两国和两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和法国梦的过程中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共同实现“中法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8年,戴高乐着力调整法国对外政策。他说:“美国人的政策有时表现得令人恼火,美国并不是欧洲的一部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几乎整个中国都集合在中国政府之下,它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法国)必须直接听到中国的声音。”1963年10月,戴高乐授权前总理富尔携带他的亲笔信到中国,代表他同中国商谈两国关系。在双方就法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达成默契的前提下,同意法国提出中法先建交而后法国同台湾断交的方案。1964年1月27日,中法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两国建立外交关系。戴高乐说:“这是基于事实和理智的影响日益加强,相信目前某些国家的政府迟早会仿效法国。”——摘编自张宏毅《现代国际关系发展史》

    (1)依据材料一概述中法建交的历史背景。(4分)结合所学指出中法建交产生的历史意义。(6分)

    材料二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在一次聚会上他引用了唐代诗人(实际上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诗,可谓时下中法关系的一个隐喻:“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中法关系:一山放过一山拦》

    (2)你同意材料二中的观点吗?并加以说明(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5分)“中国梦”,折射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为了民族的独立和富强不断求索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7年,红星照耀西方。该年1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惊异的出现了毛泽东的头像。在斯诺为他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那张头带八角帽,神情沉着,面容清癯的肖像无疑最为著名。——《复兴之路》环球时报

    (1)结合你的理解,简述1937年1月“红星照耀西方”的原因。(2分)

    材料二  作为一个民族国家,中国是由于日本的大举入侵和举国抗战体制的形成,才在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我们说,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杨奎松《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的梦想》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能“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4分)。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在考虑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问题时,认识到,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方针,制定发展战略。1979年12月,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来华访问,在一次谈话中,邓小平正式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小康战略。小康战略是不断充实和发展的,l987年,中共“十三大”确立了“温饱(到1990年)——小康(到2000年)——基本现代化(到2050年)”的三步走战略。——何爱国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小康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6分)。

    (4)对中华民族复兴问题的认识, 观点一是“中国不可能复兴,因为它存在太多的麻烦问题。”观点二是“中华民族必然会崛起和复兴,这是历史的必然。”依据这两种观点,谈谈你自己的看法。(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