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语言应用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3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5 题
  1. 选出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

    A.长(gāo)   廓 (liáo)   漫(shuò)     以士卒(xiǎng)

    B.浮(zǎo)   浪 (è)    亍(chì)     目视之(chēn)

    C.颓(pì)   河(pàn)   百(gě )     切而之(dàn)

    D.青(xìn)   火(bō)     刀(zǔ)      其乏困 (gōng)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选出书写无误的一组词语(   )

    A.峥嵘        沧茫        彷徨        星辉斑斓

    B.寂廖        凄清        沉淀        挥斥方遒

    C.糅碎        瓦菲        团箕        目眦尽裂

    D.戮没        漫江        笙箫        激扬文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讨论会上,他的一番话却暗有所指,可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B.这个饭店服务质量之差是有口皆碑的,但因别无分店,只好在这里吃饭了。

    C.在伦敦奥运会上,美国选手埃蒙斯最后一枪戏剧性地打出了4.4环,中国选手邱健功败垂成,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

    D.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2011年9月29日,朝阳辉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天宫一号”发射场的发射架耸入云天。晚21时16分,“天宫一号”发射升空。

    B.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是用身体和意志证明自己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是用精神和毅力表现自己突破生命局限的志气和勇气。

    C.中国作家莫言的获奖唤起了国人的读书热情,大家都认为确实应该多读书,因为这能提高和洗涤人的灵魂和精神境界。

    D.“四川十条最美大道”评选活动已经结束,遂宁市河东新区五彩缤纷路、成都锦江区春熙路等10条街道获此殊荣,为此四川电视台曾经报道过两次五彩缤纷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国史学著作浩如烟海,著作体例丰富多样,其中《左传》为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纪传体著作,《战国策》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著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史著作。

    B.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曲子词、诗余。《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的词牌,它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韵律。

    C.徐志摩,原名徐章垿,浙江海宁人。他是“新月派”代表诗人,《再别康桥》充分体现了新月诗派的"三美"主张,"三美"即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

    D.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新诗“新”在用白话写诗,摆脱了古典诗词格律的束缚,比较适合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感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德国大气化学家以微米为单位,把大气中的气溶胶粒子分为三类:艾特肯粒子,半径小于0.1微米的浮粒;大粒子,半径在0.1-1微米的浮粒;巨粒子,半径大于1微米的浮粒。在各种灾害性的浮尘事件中,主要是大粒子在起作用。

    这些在空气中漂浮的浮粒并不只是无所事事地在天空中漫游,它们的存在对于大气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些浮粒常常在全球气象灾害中扮演重要角色。

    如果一个区域的空气中有大量的浮粒,整个地区会被一层烟雾似的浮粒遮盖而使景物的轮廓变得模糊不清,能见度也马上降低,气象学上的“霾”便是这样的效果。在工业尚未发达的过去,霾的发生多半只和天气过程有关。但是在工厂处处的今天,人工过程便会产生大量的浮粒,结果是在大都市地区通常都有大量浮粒,不只能见度降低,连市容也变得丑陋不堪。

    最可怕的是,大量的浮粒会严重干扰太阳光到达地球的过程。浮粒中大粒子的大小接近可见光的波长(0.4-0.7微米),这使它们会非常有效地散射可见太阳光。而太阳的可见光是太阳辐射中能量最集中的波段,也几乎是地球上气候变化过程以及各种生物生命活动中唯一的总能源。如果大量的大粒子悬浮在大气中的话,太阳可见光会被严重散射回太空中,地球就会“吃不饱”能量,最终气候变冷,并严重影响生物的生存。

    不可一世的侏罗纪恐龙为何会灭绝?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地球表面遭到巨大的彗星或陨石的撞击,以致扬起遍布全球的巨大尘云。这些尘云就由浮粒悬浮而成,它们千年不散,逐渐形成了主要由大粒子组成的气溶胶。它们散射阳光,使地球进入阴霾遍布、酷寒难消、五谷不生的冬季景况,恐龙们连同大量草食动物最后只有饿死而灭绝。此外,人们担忧核战争的原因之一就是核爆炸会给全球带来气象灾难。20世纪80年代,美国及前苏联各贮有可以互相毁灭对方好几次的核弹头。科学家们推算,哪怕只是所有核弹中10%的核弹爆炸,扬起的尘云也会带来“核子冬天”的寒冷气候,其后果甚至会超过恐龙灭绝的灾难。

    云是降水的前提,但是浮粒却常常使干旱地区的降水成为泡影。我们知道,首先必须有浮粒存在,作为凝结核来形成水滴,或者作为冰核来形成冰晶,从而形成水汽凝结的美丽的白云。也就是说要是大气中没有浮粒,白云则无从产生与存在,然而当前地球上空大气的问题却是,因为人类肆意燃烧各种化石燃料和焚烧木材,使烟尘浮粒太多。当浮粒形成的凝结核或冰核太多时,也就会形成更多的小水滴或冰晶,结果在水汽量一定的情况下,这些小水滴或冰晶由于没有足够多的水分而长不大,从而因重量太轻而降不下来,结果是天空阴云密布却无降水,大地干旱肆虐。
    1.下列对于“大粒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粒子是半径在0.1-1微米的浮粒,它在各种灾害性的浮尘事件中起主要作用。

    B.在工厂遍布的今天,大粒子由人工过程产生,并且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反作用。

    C.大粒子可借自己与可见光的波长尺寸接近的条件,非常有效地散射可见太阳光。

    D.大粒子如果在大气中大量悬浮,地球就可能会“吃不饱”能量,最终气候变冷。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大气中的气溶胶粒子按大小可以分为三类,其中,艾肯特粒子和巨粒子也会在空气中漫游,并对天气产生一定影响。

    B.气象学上“霾”的效果,就是一个地区被空气中一层烟雾似的浮粒遮盖,而使景物的轮廓变得模糊不清,能见度降低。

    C.工业尚未发达以前,空气中的浮粒还不足以形成“霾”的现象,但今天的大都市地区,通常有大量浮粒,市容变丑。

    D.太阳的可见光几乎是地球上气候变化过程以及各种生物生命活动中唯一的总能源,它与生物生存的关系极其密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种观点认为,主要由大粒子组成的气溶胶曾遍布全球,千年不散,最终使侏罗纪恐龙连同大量草食动物饿死而灭绝。

    B.人们担忧核战争会给全球带来“核子冬天”,一旦出现“核子冬天”,地球上可能会阴霾遍布,酷寒难消,五谷不生。

    C.浮粒的存在是形成水滴或冰晶的先决条件,大气中有了浮粒,才有可能形成水汽凝结的美丽的白云,才谈得上有降水。

    D.浮粒形成的凝结核或冰核太多时,会形成更多的小水滴或冰晶,而如果没有足够多的水分促其长大,也不能形成降水。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现代文阅读(22分)

    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

    刘心武

    从1950年到1959年,我8岁到17岁。家里平时就我和母亲两人。回忆那10年的生活,母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我的哺育,都是非同寻常的。

    物质上,母亲自己极不重视穿着,对我亦然,有得穿就行了;用的,如家具,也十分粗陋。但在吃上,那可就非同小可了,母亲做得一手极地道的四川菜,且不说她能独自做出一桌宴席,令父亲的那些见过大世面的朋友交口称誉,就是她平日不停歇地轮番制作的四川腊肠、腊肉等,也足以叫邻居们啧啧称奇。有人就对我发出警告:“你将来离开了家,看你怎么吃得惯啊!”但是母亲几乎不给我买糖果之类的零食,偶尔看见我吃果丹皮、关东糖之类的零食,她总是要数落我一顿。母亲坚信,一个人只要吃好三顿正经饭,便可健康长寿,并且那话里话外,似乎还传递着这样的信念:人只有吃“正经饭”才行得正,吃零嘴意味着道德开始滑落——当然很多年后,我才能将所意会到的,整理为这样的文句。

    母亲在饮食上如此令邻居们吃惊,被一致地指认为对我的“娇惯”和“溺爱”。但跟着还有令邻居们吃惊的是,我家是大院中有名的邮件大户。如果那几十种报刊都是我父亲订的,当然也不稀奇,但我父亲其实只订了一份《人民日报》,其余的竟都是为我订的。就有邻居大妈不解地问我母亲:“你怎么那么舍得为儿子花钱啊!你看你,自己穿得这么破旧,家里连套沙发椅也不置!”母亲回答得很坦然:“他喜欢啊!这个爱好,尽着他吧!”

    1959年,我被师范专科学校录取,勉勉强强地报了到。我感到“不幸中的万幸”是,这所学校就在市内,因此我觉得还可以大体上保持和上高中差不多的生活方式——晚上回家吃饭和睡觉。我满以为,母亲会纵容我“依然故我”地那样生活。但是她却给我准备了铺盖卷和箱子,显示出她丝毫没有犹豫过。母亲不仅把我“推”到了学校,而且,也不再为我负担那些报刊的订费,我只能充分地利用学校的阅览室和图书馆。

    1960年春天,有一个星期六我回到家中,进门就发现情况异常,仿佛在准备搬家似的……果不其然,父亲奉命调到张家口一所军事院校去任教,母亲也随他去。我呢?父亲和母亲都丝毫没有犹豫地认为,我应当留在北京。问题在于:北京的这个家,要不要给我留下?如果说几间屋都留下太多,那么,为什么不至少为我留下一间呢?但父亲却把房子退了,母亲呢,思想感情和父亲完全一致,就是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我应当开始完全独立地生活。父亲迁离北京后的那周的星期六下午,我忽然意识到我在北京除了集体宿舍里的那张上铺铺位,再没有可以称为家的地方了!我爬上去,躺到那铺位上,呆呆地望着天花板上的一块污渍,没有流泪,却有一种透彻肺腑的痛苦,难以言说,也无人可诉。

    1966年春天,我在北京一所中学任教。就在那个春天,我棉被的被套糟朽不堪了,那是母亲将我放飞时,亲手给我缝制的被子。它在为我忠实地服务了几年后,终于到了必须更换的极限。于是我给在张家口的母亲写信要一床被套。这对于我来说是自然到极点的事。母亲很快寄来了一床新被套,但同时我也就接到了母亲的信,她那信上有几句话我觉得极为刺心:“被套也还是问我要,好吧,这一回学雷锋,做好事,为你寄上一床……”睡在换上母亲所寄来的新被套里,我有一种悲凉感:母亲给儿子寄被套,怎么成了“学雷锋,做好事”,仿佛是“义务劳动”呢?现在我才醒悟,母亲那是很认真很严肃的话,就是告诉我,既已将我放飞,像换被套这类的事,就应自己设法解决。她是在提醒我,“自己的事要尽量自己独立解决”。

    母亲将我放飞以后,我离她那双给过我无数次爱抚的手是越来越远了,但她所给予我的种种人生启示,竟然直到今天,仍然能从细小处,挖掘出珍贵的宝藏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4分) 

    A.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家刘心武主要通过回忆生活中母亲对自己的种种关心和照顾,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浓浓的舐犊深情。

    B.文中的母亲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有独到之处,她不是把孩子紧紧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而是将孩子“放飞”,只有敢于“放飞”,孩子将来才会真正有出息。

    C.对于母亲给予的爱,作者并不是当时就理解的,而是在经历过种种的人生体验之后,才能领悟到这种高层次的母爱。

    D.作者写自己被母亲“放飞”后的种种痛苦感受,描绘了自己心灵成长的艰辛,写作的目的是告诉我们,真正的母爱,就是能为子女作长远打算的爱。

    E.本文文字朴实无华,虽然没有用华丽的辞藻来歌颂母亲,却能使读者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母子之间那种浓郁的深情。
    2.(1)文章的结尾一段“母亲将我放飞以后……”其中“放飞”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2分)

    (2)文中共写了几次“放飞”,请作简明概括。(6分)
    3.(1)“他喜欢啊!这个爱好,尽着他吧!”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2分)

    (2)母亲注重孩子的饮食,对衣着和家中摆设却毫不讲究,却给孩子订“几十种报刊”,你能从中悟出母亲的“育子”之道吗?(2分)

    4.作者认为母亲“所给予我的种种人生启示,竟然直到今天,仍然能从细小处,挖掘出珍贵的宝藏来”,请结合全文,谈谈母亲给予了“我”哪些人生启示。(6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9分,每小题3分)

    武安侯田蚡者,孝景后同母弟也,生长陵。魏其已大将军后,方盛,蚡为诸郎,未贵,往来侍酒魏其,跪起如子姓。及孝景晚节,蚡益贵幸,为太中大夫。蚡辩有口,学《盘盂》诸书,王太后贤之。孝景崩,即日太子,称制,所镇抚多有田蚡宾客计策,蚡弟田胜,皆以太后弟,孝景后三年封蚡为武安侯,胜为周阳侯。

    武安侯新欲用事为相,卑下宾客,进名士家居者贵之,欲以倾魏其诸将相。建元元年,丞相绾病免,上议置丞相、太尉。籍福说武安侯曰:“魏其贵久矣,天下士素归之。今将军初兴,未如魏其,即上以将军为丞相,必魏其。魏其为丞相,将军必为太尉。太尉、丞相尊等耳,又有让贤名。”武安侯微言太后风上,于是乃以魏其侯为丞相,武安侯为太尉。籍福贺魏其侯,因吊曰:“君侯资性喜善疾恶,方今善人誉君侯,故至丞相。然君侯且疾恶,恶人众。亦且毁君侯。君侯能兼容,则幸久;不能,今以毁去矣。”魏其不听。

    武安侯王太后故,亲幸,数言事多效,天下吏士趋势利,皆去魏其归武安,武安日益横。建元六年,窦太后崩,丞相昌、御史大夫青翟丧事不办,免。以武安侯蚡为丞相,以大司农韩安国为御史大夫。天下士郡诸侯愈益附武安。

    武安者,貌,生贵甚。又以为诸侯王多长,上初即位,富于春秋,蚡以肺腑为京师相,非痛折节以礼屈之,天下不肃。当是时,丞相入奏事,坐语移日,所言皆听。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主上。上乃曰:“君除吏已尽未?吾亦欲除吏。”尝请考工地益宅,上怒曰:“君何不遂取武库!”是后乃退。尝召客饮,坐其兄盖侯南乡,自坐东乡,以为汉相尊,不可以兄故私桡。武安由此滋骄,治宅甲诸第。田园极膏腴,而市买郡县器物相属于道。前堂罗钟鼓,立曲旃;后房妇女以百数。诸侯奉金玉狗马玩好,不可胜数。

    (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即上以将军为丞相,必魏其       让:责备

    B.孝景崩,即日太子             立:登上帝王的位置

    C.丞相昌、御史大夫青翟丧事不办     坐:因为

    D.武安者,貌,生贵甚           侵:相貌丑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3分)

    A.魏其已大将军后

    大王不取也

    B.武安侯王太后故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烦执事

    C.武安侯微言太后风上

    以手共搏之

    D.天下吏士趋势利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上乃曰:“君除吏已尽未?吾亦欲除吏。”(3分)

    ②武安由此滋骄,治宅甲诸第。田园极膏腴,而市买郡县器物相属于道。(5分)
    4.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的画线处断句。(限8处)(4分)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诗歌鉴赏。(8分)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歌颔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分析。(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荆轲刺秦王》)

    (2)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3)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4)沉默呵,沉默呵!             ,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5)寻梦?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徐志摩《再别康桥》)

    (6)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 。(戴望舒《雨巷》)

    (7)惨象,           ;流言,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汉字是彪炳千秋的美丽魔方。古代“说文解字”是解析汉字领悟其美的一种形式,汉字新说也是我们理解汉字的一种形式。请参照例子,从“悟”“诱”“企”“厌”“春”“臭”“毛”字中任选两个进行解说。(4分)

    例句:思----勤耕心上田,思想才有丰收的果实。

    忌----心里只有自己的人,能不为人所忌恨么?

    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上填写三个句子

    要求:(1)续写的句子要合乎文意,使整段文字衔接顺畅,文意贯通;(2)①②处的句式要与加横线的句子句式相同,要另举事例;(3)③句要从正反两个方面给整段文字作总结。

    历史是一面镜子。假若当初商纣王能广开言路,察纳忠言,何至落得个身败名裂、葬身火海的下场呢?①                然而,反过来说,如果当初齐威王不采纳邹忌的讽谏.又怎么能取得“战胜于朝廷”的效果呢? ②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 ③              

    答: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一首辛弃疾的词,根据要求作文。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四季有春夏秋冬,人生有酸甜苦辣。我们总是在品味人生滋味中懂得了人生,不断成长。请以“滋味”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⑴选好观察角度,找准立足点,写出真情实感。⑵选取一个主要事件,体现人生某一方面的滋味,写成一篇记叙文。⑶不少于800字。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