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1 题,其中:
单选题 30 题,非选择题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20 题,困难题 10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30 题
  1. 司马光说“介甫(王安石,字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进非。至忠直疏远,馋佞辐辏”。他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A. 王安石性格的偏执   B. 宋神宗去世

    C. 用人不当   D. 改革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据《文献通考》记载:“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治兵得其道也。”下列与材料所反映的情况不符的是

    A.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武将专权

    B. 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

    C. 收回地方兵权达到“内外相制”

    D. 地方贫弱导致对辽、西夏战争失利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A. 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B. 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

    C. 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D. 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今通一路之有无,贵发贱敛,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这段材料反映的情况是下面哪一个法令实行的原因

    A. 青苗法   B. 市易法   C. 方田均税法   D. 募役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公元997年,北宋朝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剩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政府收入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造成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

    A. 地主兼并土地,朝廷财政收入减少   B. 农民负担过重,影响生产积极性

    C. 过度强化中央集权,机构庞大臃肿   D. 统治者对外扩张,军费开支巨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庆历新政时,范仲淹要求严格“恩荫”制。宋代实施的“恩荫”制

    ①是科举考试的重要科目

    ②是官僚阶层特权的体现

    ③是导致北宋“冗官”“冗费”的重要原因

    ④消弱了北宋政权的统治基础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史书记载,王安石变法后“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措施主要有:

    ①农田水利法

    ②保甲法和保马法

    ③市易法和均输法

    ④改革科举制度和太学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①③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在王安石变法期间,一些人家纷纷让已成婚的儿子独立门户,分家而过,这是为了

    A. 逃避农田水利法的义务

    B. 逃避保甲法的义务

    C. 逃避免役法的义务

    D. 逃避方田均税法的义务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北宋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上户自足,无假官钱,而强与之,使出息”“州县散常平钱(即青苗钱)实不出本,勒民出息”的现象,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①官府强制推行官府贷款

    ②青苗法危害了百姓的利益

    ③青苗法维护了地主阶级的利益

    ④青苗钱已成为农民的额外负担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王安石认为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生产少而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为根本解决该问题他颁布了

    A. 保甲法和保马法

    B. 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

    C. 将兵法和均输法

    D. 市易法和募役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王安石说“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由此可见他

    A. 主张儒佛合一

    B. 注重经义策论

    C. 抨击科举制度

    D. 抨击当朝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北宋中期,宋神宗曾对王安石说:“祖宗守天下,能百年无大变,粗致太平,以何道也?”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A. 宋朝实行均田限田的措施

    B. 宋朝“强干弱枝,分化事权”的措施

    C. 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实行变法

    D. 宋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北宋司马光向神宗皇帝进言说:“臣之于安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这主要是因为

    A. 王安石对科举制和学校制度进行了改革

    B. 王安石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

    C. 王安石变法失败,未使北宋摆脱危机

    D. 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王安石在《言事书》中提出了“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主张,这表明他解决财政问题主要立足于

    A. 增加赋税以满足国家财政支出需要

    B. 大力发展生产以增加国库财富

    C. 对大地主、大官僚征收更多的赋税

    D. 精简国家机构以减少财政开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北宋中期,东京一带流传着“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范君”指范仲淹,“希文”是他的字)的民谣,这是因为范仲淹

    A. 推行新政,获得了各界支持

    B. 重视理财,缓解了积贫局面

    C. 实行赋役合一,减轻了农民负担

    D. 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赞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唯恐不迨。”司马光的说法

    A. 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

    B. 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现实问题

    C. 既是政治攻击,也反映了客观问题

    D. 只代表了其个人的偏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熙宁(宋神宗年号),青苗法取息二分,提举使复以多散为功,遂立各州定额,而有抑配(强制分派)之敝。”这段话反映出

    A. 新法打击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B. 官吏以青苗法作为聚敛财富的手段

    C. 官府不向农民提供所需贷款和种子

    D. 政府积极帮助农民解除高利贷负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表中两位历史人物的言论,共同指向王安石变法措施中的(   )

    A. 青苗法   B. 保甲法   C. 均输法   D. 市易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法规定: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平价收购商贩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以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对市易法的看法正确的有

    ①是利用国家权力干预经济

    ②目的在于限制大商人操纵市场

    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

    ④政府能增加财政收入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058年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说:当时的社会危机在于“尽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不足为天下之公患也,患在治财无道耳”。以下观点与王安石此论无关的是

    A. 主张国家财政同社会生产紧密联系

    B. 认为财政困难的原因是治财无道

    C. 提出改革国家经济制度的思想

    D. 认为增加财政收入是拯救危机的关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史书记载:“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这条材料反映的是(     )

    A.为田开阡陌封疆                      B.方田均税法

    C.均田制和租调制                      D.宗主督护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王安石说:“……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苟不得其人而行……故免役之法成,则民时不夺而民均矣。”王安石所说的变法措施是

    A. 青苗法   B. 募役法   C. 方田均税法   D. 市易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王安石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以此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

    A. 主要是解决财政问题

    B. 选拔人才更注重实用性

    C. 否定了科举制度

    D. 解决“恩荫”选官的弊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意在“通有无、权贵贱,以平物价,所以抑兼并”的措施是

    A. 青苗法   B. 平籴法   C. 保甲法   D. 市易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王安石认为宋神宗对改革的态度是:“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即羹何由有熟也?”由此,可以断定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宋神宗(  )

    A. 急功近利   B. 动摇不定   C. 反对变法   D. 软弱无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北宋初年的政治改革最终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这从反面证明了

    A. 分权、强兵弊端无穷

    B. 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C. 加强中央集权弊大于利

    D. 机构改革要量财力而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庆历新政的失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 北宋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十分尖锐

    B. 北宋王朝十分腐朽

    C. 变法内容不尽合理

    D. 变法没有顺应历史潮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王安石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规定“学问和品行最优者,可以不经过科举考试直接出任官职。”这说明他

    A. 反对科举制度   B. 重视封建伦理道德

    C. 看到了科举制的弊端   D. 认为品行比学识更重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王安石曾写诗道:“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诗中肯定的是

    A. 物质奖励是商鞅推行新法的重要手段

    B. 取信于民是商鞅新法得以实施的重要原因

    C. 奖励军功是提高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举措

    D. 奖励耕织是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宋史》记载“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对该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 北宋朝廷的财政负担逐渐加重   B. 辽、西夏与宋朝的边境贸易增

    C. 战争增多使北宋军队数量大增   D. 宋仁宗已下定决心进行财政改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1 题
  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著名改革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北宋中期的财政状况

    年财政收入

    年财政支出

    6300—6800万缗

    军费

    约4800万缗

    官俸

    约1200万缗

    皇室

    约720万缗

    祭祀

    约325万缗

    岁币

    75万两绢

    ——李亚平《帝国政界往事》

    材料二神宗下令从皇宫内库中拨出五百万贯钱和三百万石米作为周转经费,并使“周知六路财赋之有无而移用之”。还规定要尽量了解京师的库存及所需物资情况,并遵循“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并可通过“变易蓄买”的办法,使“利权归之公上”。

    ——叶坦《大变法》

    材料三一人立标,万人射之,强者嫌其近,弱者恶其远。岂标有远近哉,亦射者之力不同耳。安石敢为异议而不顾,其才力气勇,必有大过人者,特急于见功,知有己而不知有人,知有利而不知有害,故其为法也,即无不善,以刚狠暴戾之心行之,宁有不为害者乎,况乎其未能尽善也。

    ——(清)张彦士《读史矕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北宋中期的财政状况。由此王安石提出了怎样的理财观?

    (2)材料二反映的变法措施是什么?有何益处?

    (3)材料三肯定了变法中的王安石有哪些长处?在作者看来,哪些因素制约了王安石变法的实际效果?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